第673頁
穿越逃荒:我靠係統扶持一代帝王 作者:小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湛不想理他爹。
「那就叫金剛奴。」
公孫湛道:「您老還是別取了。」
顧玖的聲音從內室傳出來,「我快生那會兒,剛好有隻果子落下來,險些砸到我的頭,要不就叫果兒?」
「我覺得還是叫金剛奴的好,常侍菩薩左右,阿彌陀佛,菩薩保佑。」
太上皇被道士坑一迴,這幾年改信佛了。
「要不叫虎頭吧,我覺得我兒虎頭虎腦的。」顧玖道。
公孫湛聽著兩人一會兒取了一大堆不靠譜的名,就覺得心塞無比,幹脆道:「我兒是皇長子,終將金鯉化龍,就叫鯉奴。」
太上皇仍舊十分不滿,「小名就是越賤越好,叫什麽狗兒、獾兒、髭兒的多好,鯉奴太貴重了。」
顧玖在裏麵中氣十足的大叫:「叫鯉奴,就叫鯉奴!」
對比狗兒、貓兒、豬兒,還是鯉奴好聽點,顧玖自己取名廢,就不糾結了,就用公孫湛取的。
太上皇雖然不滿,但人夫妻倆都答應了,他也隻好同意。
小鯉奴一直長到三歲,都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顧玖自己醫術高明,自然知道兒子沒毛病,但他就是不開口。
跟人交流,不是靠手指指點點,就是靠啊啊啊。
太上皇加上帝後夫妻二人,任憑怎麽一個字一個字教,怎麽誘導都沒用,熊孩子就是不開口,隻得順其自然。
中秋節的宮宴過後,馮太妃、盧太妃、雲太妃,包括太上皇的兩位美人,難得天家的人齊聚在一起,喝酒賞月。
太上皇喝了點酒,對著滿月,頗有感慨,「公孫湛,你的確比朕強,這幾年大縉在你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三歲的小鯉奴在院子裏快活的跑來跑去,聽到「公孫湛」三個字,突然像是被打開了某扇窗戶,奶聲奶氣的道:「公孫湛,大白天的,你能不能節製點,再胡鬧信不信我給你崴折了。」
一句話說的字正腔圓,流暢無比,半點不打磕巴。
這是某次他躲在母親的宮裏,和宮人躲貓貓時,聽到父母的對話,雖然不懂什麽意思,但記憶力好,聽過就記住了,這會兒在太上皇一句「公孫湛」的刺激下,張口就說了出來。
眾人都懵了,想笑又不敢,一個個臉色怪異的很。
顧玖愣了好半晌,饒是一貫臉皮厚,也不由得想撞牆,指著他的手指都抖了。
公孫湛也不知道該高興兒子終於開口了,還是該把這個熊孩子揍一頓。
站起身,一把將小鯉奴夾在腋下,另一隻手牽了顧玖,就狗攆似的飛快走了。
留下太上皇和他的太妃們在後麵忍笑忍得快內傷了。
自此之後,熊孩子公孫鯉奴開始了他的話癆日常,仿佛要把前三年沒說的話都補迴來,一張小嘴叭叭叭,從早到晚就沒停過。
三四歲的孩子就開始人嫌狗憎,走哪裏都是雞飛狗跳。
......
這幾年醫堂這邊,顧玖基本隻做一些教學工作,而且隻教有一定基礎的那幾個人,做一些難度大一些的手術。
沒有基礎的人,都是由鄧先生、陳鳴謙、傅蓉娘他們幾個人授課。
現在醫堂招人條件越來越嚴苛了,除了要有不錯的醫學基礎外,醫德人品都在考察範圍內。
第576章 盛世太平
醫堂越做越大,人也越來越多,為了培養陳鳴謙,顧玖還專門招了個管理人員,類似於外麵鋪子的大掌櫃,把陳鳴謙從瑣事中解放出來,專心學習。
天佑二年,顧玖正式把她的醫學堂交給朝廷,和太醫署合併,太醫署負責基礎的醫學教學,而醫堂主要是實習和深造的地方。
醫學堂又分為醫堂和學堂兩部分,把教學和實習分開。死刑犯的遺體,一律送去醫學堂供學生們實踐用。
而醫堂的大夫,具有和太醫署同等的福利,除了頗高的薪俸外,還是有品級的太醫或博士。
顧自己親自出任太醫令,當然,太醫署每年的成藥收入,還得給她分成。醫學堂的收入,她也占一成。畢竟是她私人一手創建的醫堂,她從中分成誰也說不出來什麽。
每年太醫署的成藥收入,和醫學堂的收入,除了各種花銷外,足以維持各州醫署的教學,每年還有不少盈餘。
等太醫署運行正常後,顧玖就把重心放在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上。
調各地醫署中優秀學生進京學習剖腹產,以及新生兒護理知識,並把小兒常見的幾種病的治療方法寫出來,交給崇文館整理印刷,下發到地方醫署,以減少幼兒夭折的數量。
在顧玖的醫學普及和一係列措施下,大縉人口穩步增長,幼兒夭折率明顯下降。
因為顧玖、傅蓉娘、安四娘、趙三芹等人的影響,不少女性也找到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地方,能做剖腹產的女大夫和能去醫堂做護士的女性,逐漸受人尊重。
尋常百姓家,若是能娶到個護士為妻,簡直是光宗耀祖的事。
就算權貴人家,也不限製兒媳外出做事。
大縉醫學,得到空前發展,而女性地位,也在大縉朝,得到了從沒有過的高度。
公孫湛這些年也沒閑著,用了兩年的時間,肅清吏治,整頓朝綱,減免稅賦。
大縉的藥材、成藥和鹽不斷賣往周邊國家,國庫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那就叫金剛奴。」
公孫湛道:「您老還是別取了。」
顧玖的聲音從內室傳出來,「我快生那會兒,剛好有隻果子落下來,險些砸到我的頭,要不就叫果兒?」
「我覺得還是叫金剛奴的好,常侍菩薩左右,阿彌陀佛,菩薩保佑。」
太上皇被道士坑一迴,這幾年改信佛了。
「要不叫虎頭吧,我覺得我兒虎頭虎腦的。」顧玖道。
公孫湛聽著兩人一會兒取了一大堆不靠譜的名,就覺得心塞無比,幹脆道:「我兒是皇長子,終將金鯉化龍,就叫鯉奴。」
太上皇仍舊十分不滿,「小名就是越賤越好,叫什麽狗兒、獾兒、髭兒的多好,鯉奴太貴重了。」
顧玖在裏麵中氣十足的大叫:「叫鯉奴,就叫鯉奴!」
對比狗兒、貓兒、豬兒,還是鯉奴好聽點,顧玖自己取名廢,就不糾結了,就用公孫湛取的。
太上皇雖然不滿,但人夫妻倆都答應了,他也隻好同意。
小鯉奴一直長到三歲,都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顧玖自己醫術高明,自然知道兒子沒毛病,但他就是不開口。
跟人交流,不是靠手指指點點,就是靠啊啊啊。
太上皇加上帝後夫妻二人,任憑怎麽一個字一個字教,怎麽誘導都沒用,熊孩子就是不開口,隻得順其自然。
中秋節的宮宴過後,馮太妃、盧太妃、雲太妃,包括太上皇的兩位美人,難得天家的人齊聚在一起,喝酒賞月。
太上皇喝了點酒,對著滿月,頗有感慨,「公孫湛,你的確比朕強,這幾年大縉在你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三歲的小鯉奴在院子裏快活的跑來跑去,聽到「公孫湛」三個字,突然像是被打開了某扇窗戶,奶聲奶氣的道:「公孫湛,大白天的,你能不能節製點,再胡鬧信不信我給你崴折了。」
一句話說的字正腔圓,流暢無比,半點不打磕巴。
這是某次他躲在母親的宮裏,和宮人躲貓貓時,聽到父母的對話,雖然不懂什麽意思,但記憶力好,聽過就記住了,這會兒在太上皇一句「公孫湛」的刺激下,張口就說了出來。
眾人都懵了,想笑又不敢,一個個臉色怪異的很。
顧玖愣了好半晌,饒是一貫臉皮厚,也不由得想撞牆,指著他的手指都抖了。
公孫湛也不知道該高興兒子終於開口了,還是該把這個熊孩子揍一頓。
站起身,一把將小鯉奴夾在腋下,另一隻手牽了顧玖,就狗攆似的飛快走了。
留下太上皇和他的太妃們在後麵忍笑忍得快內傷了。
自此之後,熊孩子公孫鯉奴開始了他的話癆日常,仿佛要把前三年沒說的話都補迴來,一張小嘴叭叭叭,從早到晚就沒停過。
三四歲的孩子就開始人嫌狗憎,走哪裏都是雞飛狗跳。
......
這幾年醫堂這邊,顧玖基本隻做一些教學工作,而且隻教有一定基礎的那幾個人,做一些難度大一些的手術。
沒有基礎的人,都是由鄧先生、陳鳴謙、傅蓉娘他們幾個人授課。
現在醫堂招人條件越來越嚴苛了,除了要有不錯的醫學基礎外,醫德人品都在考察範圍內。
第576章 盛世太平
醫堂越做越大,人也越來越多,為了培養陳鳴謙,顧玖還專門招了個管理人員,類似於外麵鋪子的大掌櫃,把陳鳴謙從瑣事中解放出來,專心學習。
天佑二年,顧玖正式把她的醫學堂交給朝廷,和太醫署合併,太醫署負責基礎的醫學教學,而醫堂主要是實習和深造的地方。
醫學堂又分為醫堂和學堂兩部分,把教學和實習分開。死刑犯的遺體,一律送去醫學堂供學生們實踐用。
而醫堂的大夫,具有和太醫署同等的福利,除了頗高的薪俸外,還是有品級的太醫或博士。
顧自己親自出任太醫令,當然,太醫署每年的成藥收入,還得給她分成。醫學堂的收入,她也占一成。畢竟是她私人一手創建的醫堂,她從中分成誰也說不出來什麽。
每年太醫署的成藥收入,和醫學堂的收入,除了各種花銷外,足以維持各州醫署的教學,每年還有不少盈餘。
等太醫署運行正常後,顧玖就把重心放在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上。
調各地醫署中優秀學生進京學習剖腹產,以及新生兒護理知識,並把小兒常見的幾種病的治療方法寫出來,交給崇文館整理印刷,下發到地方醫署,以減少幼兒夭折的數量。
在顧玖的醫學普及和一係列措施下,大縉人口穩步增長,幼兒夭折率明顯下降。
因為顧玖、傅蓉娘、安四娘、趙三芹等人的影響,不少女性也找到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地方,能做剖腹產的女大夫和能去醫堂做護士的女性,逐漸受人尊重。
尋常百姓家,若是能娶到個護士為妻,簡直是光宗耀祖的事。
就算權貴人家,也不限製兒媳外出做事。
大縉醫學,得到空前發展,而女性地位,也在大縉朝,得到了從沒有過的高度。
公孫湛這些年也沒閑著,用了兩年的時間,肅清吏治,整頓朝綱,減免稅賦。
大縉的藥材、成藥和鹽不斷賣往周邊國家,國庫收入一年比一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