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山的脊背也打不直了。他以為他還是那個叱吒風雲、說一不二的敬國公。沒想到馬氏和大兒子一家不聽他的就算了,兩個舅兄竟然也將他視若無物。這對他來說真的是個不小的打擊,再加上田嵐州雖然笑得恭順有加,但告狀的東西事先就準備著,說明了他從來都沒打算過將父母的事情揭過去。
也許,馬氏不聯合她兩個兄弟鬧這事情揭過去也就揭過去了。然而並沒有什麽也許,馬氏兩個弟弟的胃口已經養大,給再多他們都覺不夠,對簿公堂興許才是最該有的結局。
在雲州府的時候,田嵐州就已經提過重新徹查父母慘死的一事。當時平安縣縣令孫澤成曾經讓田嵐州仔細看過那時候的所有卷宗。其實當時孫澤成作為一個盡職盡責的縣令已經查出來很多東西,各種人證和物證都有收集。但收集後的證據直指京城敬國公府,又有敬國公府的人帶著敬國公的名帖不讓他繼續往下查,迫於敬國公名帖的壓力,孫澤成便沒再深究。但這也成為他做縣令之後少有的幾件違心事之一,令他如鯁在喉,後來田嵐州考中舉人,他便將此案卷宗整理後上交到了大理寺。隻要順天府接了田嵐州的案子,隨時都可以去大理寺調閱。
順天府和大理寺離得並不是很遠,所以等敬國公府的人到時順天府尹已經從大理寺調集了卷宗。敬國公和田嵐州可以見官不跪,可憐來京城後就沒怎麽出過門的馬氏和唯唯諾諾的大房夫妻,渾身幾乎抖成了篩子,等大堂上三班衙役不同於鄉下地方的一吆喝,差點直接跪了下去。
馬家兄弟兩個到現在都不敢相信他們居然會被告到順天府衙門來。當初兩人聽說敬國公在尋找顧鴻,生怕已經是秀才的顧鴻迴到京城後就沒了他們作威作福的好日子,趕緊借著馬氏的手收買了敬國公的一個侍衛,讓那侍衛前去雲州府殺人。
當時侍衛迴來後隻說殺了顧鴻夫妻二人,並沒提及顧鴻夫妻兩個有孩子的事,他們便也都沒想起來斬草除根。但迴頭一想,當時顧鴻夫妻是有一個兒子,但那時候不過十來歲,十來歲的半大小子沒了爹娘能有什麽出息!雲州府平安縣,他們都沒聽過的偏僻地方,做夢也沒想到田嵐州不僅平安長大,還能夠考上舉人。
馬家兄弟麵色如土,在孫澤成麵麵俱到的證詞前隻能夠將所有的責任往外推。剛開始還極力狡辯說並不知情,可田嵐州的步步緊逼讓兩人完全應接不暇,不一會兒就自曝其短難以自圓其說。
沒辦法,兄弟倆默契對視後有誌一同咬定了馬氏和顧遠誌。
「大人啊,小的知道姐姐和大外甥要害小外甥的性命也是勸了很久,可他們執意要做,我一個外人怎麽攔得住啊!」
「大人啊,小的可以揭發。當年是我大姐害怕我姐夫又想起董氏的好來,便花錢買通了董姨娘身邊的下人,給董姨娘下的毒。」
馬威和馬福一人一句,生怕將馬氏賣得不夠徹底。
田嵐州早有預料,麵上隻管做出震驚和悲傷的表情,倒是顧大山難以置信地捂了臉:「馬氏,你怎的這般狠心啊!董氏已經不在國公府,我也說了接了你進京隻會對你一個人好,為何你要……」
當初因為顧大山服兵役離家,是馬氏侍候公婆終老又一個人拉扯大兩個兒子,還給兒子娶妻生子。所以顧大山對馬氏哪怕沒多少愛意也是尊敬有加,安穩後把人接到京城可說是有求必應,就算鄉下生活的馬氏和兒女鬧出了許多笑話他也用了十足的耐心去包容。
他也知道馬氏害怕董氏母子搶了她們娘三的榮光,所以放任馬氏趕走董氏母子。但萬萬沒想到京城這麽好的局麵,敬國公府這麽好的家業,在這母子三個手中成了如今這幅模樣。
馬氏現在也特別迷惘。從接到顧大山做官的消息那一天,她的所有舉動都是兩個弟弟從旁指點的。剛剛上京的時候她見到了氣質高貴的董氏,即便是妾室也行為優雅、氣質過人。本來她知道顧大山讓董氏教她和兩個媳婦京中規矩的時候心中是很高興的,可也是兩個弟弟在耳邊說不能留董氏在敬國公府,是他們教她趕走董氏,是他們教她趕走鋪子裏的掌櫃,趕走家裏原有的仆人。
後來,鋪子裏的掌櫃換了人,府裏下人換了人,這些人都太笨了不盡心。為了維持敬國公府運轉,為了應付兩個兒子日益增多的開支,她又在兩個弟弟教導下賣掉鋪子、賣掉下人、賣掉莊子……
馬氏年紀不小了,今日又想做出被欺負的樣子所以很狼狽。此時此刻被兩個弟弟爭先恐後出賣,整個人都是懵的,滿目茫然地在大堂上環顧四周,一時竟是不知道該說什麽來為自己辯駁!又好像說什麽都蒼白無力。
顧大山看得不忍,別過頭問順天府尹:「她年紀大了,當年也侍候了我父母終老,是否能從輕發落。」
「我……我沒有。是他們!是他們教我的,林嬤嬤、林嬤嬤知道,林嬤嬤那裏還有我大弟寫給何侍衛的信。何侍衛、何侍衛還活著。」馬氏聽到顧大山的求情,淚水湧了出來,指向了兩個弟弟。
當時被買通去殺人的何侍衛迴來覆命時,按照計劃本該被馬氏下藥殺死。但馬氏膽子小哪敢親手殺人,便給了何侍衛一匣子首飾,讓其永遠不要迴京城出現在她們麵前。
那個林嬤嬤是馬威和馬福給她找來的管事娘子,後來她侍候得好,馬氏就脫了她兒子的奴籍,她兒子也成才,在城外一個村子安家做了村長,前年把她接出府去養老。臨走時候她給馬氏說了一嘴留著兩位舅爺和何侍衛的信件,如有需要盡管去拿。
可見林嬤嬤一個旁觀者都看得清楚,反倒是馬氏到現在才看出來兩個弟弟的狠心。馬氏仔細一迴想當年的事情,又想起了另外一樁,問敬國公:「老頭子可還記得你當年是什麽時候派人到老家尋我們母子三個的?」
敬國公記得很清楚,「大豐七十八年秋闈後。」那年顧鴻考上秀才,他得到了家鄉的消息,董氏還說了個雙喜臨門。
也許,馬氏不聯合她兩個兄弟鬧這事情揭過去也就揭過去了。然而並沒有什麽也許,馬氏兩個弟弟的胃口已經養大,給再多他們都覺不夠,對簿公堂興許才是最該有的結局。
在雲州府的時候,田嵐州就已經提過重新徹查父母慘死的一事。當時平安縣縣令孫澤成曾經讓田嵐州仔細看過那時候的所有卷宗。其實當時孫澤成作為一個盡職盡責的縣令已經查出來很多東西,各種人證和物證都有收集。但收集後的證據直指京城敬國公府,又有敬國公府的人帶著敬國公的名帖不讓他繼續往下查,迫於敬國公名帖的壓力,孫澤成便沒再深究。但這也成為他做縣令之後少有的幾件違心事之一,令他如鯁在喉,後來田嵐州考中舉人,他便將此案卷宗整理後上交到了大理寺。隻要順天府接了田嵐州的案子,隨時都可以去大理寺調閱。
順天府和大理寺離得並不是很遠,所以等敬國公府的人到時順天府尹已經從大理寺調集了卷宗。敬國公和田嵐州可以見官不跪,可憐來京城後就沒怎麽出過門的馬氏和唯唯諾諾的大房夫妻,渾身幾乎抖成了篩子,等大堂上三班衙役不同於鄉下地方的一吆喝,差點直接跪了下去。
馬家兄弟兩個到現在都不敢相信他們居然會被告到順天府衙門來。當初兩人聽說敬國公在尋找顧鴻,生怕已經是秀才的顧鴻迴到京城後就沒了他們作威作福的好日子,趕緊借著馬氏的手收買了敬國公的一個侍衛,讓那侍衛前去雲州府殺人。
當時侍衛迴來後隻說殺了顧鴻夫妻二人,並沒提及顧鴻夫妻兩個有孩子的事,他們便也都沒想起來斬草除根。但迴頭一想,當時顧鴻夫妻是有一個兒子,但那時候不過十來歲,十來歲的半大小子沒了爹娘能有什麽出息!雲州府平安縣,他們都沒聽過的偏僻地方,做夢也沒想到田嵐州不僅平安長大,還能夠考上舉人。
馬家兄弟麵色如土,在孫澤成麵麵俱到的證詞前隻能夠將所有的責任往外推。剛開始還極力狡辯說並不知情,可田嵐州的步步緊逼讓兩人完全應接不暇,不一會兒就自曝其短難以自圓其說。
沒辦法,兄弟倆默契對視後有誌一同咬定了馬氏和顧遠誌。
「大人啊,小的知道姐姐和大外甥要害小外甥的性命也是勸了很久,可他們執意要做,我一個外人怎麽攔得住啊!」
「大人啊,小的可以揭發。當年是我大姐害怕我姐夫又想起董氏的好來,便花錢買通了董姨娘身邊的下人,給董姨娘下的毒。」
馬威和馬福一人一句,生怕將馬氏賣得不夠徹底。
田嵐州早有預料,麵上隻管做出震驚和悲傷的表情,倒是顧大山難以置信地捂了臉:「馬氏,你怎的這般狠心啊!董氏已經不在國公府,我也說了接了你進京隻會對你一個人好,為何你要……」
當初因為顧大山服兵役離家,是馬氏侍候公婆終老又一個人拉扯大兩個兒子,還給兒子娶妻生子。所以顧大山對馬氏哪怕沒多少愛意也是尊敬有加,安穩後把人接到京城可說是有求必應,就算鄉下生活的馬氏和兒女鬧出了許多笑話他也用了十足的耐心去包容。
他也知道馬氏害怕董氏母子搶了她們娘三的榮光,所以放任馬氏趕走董氏母子。但萬萬沒想到京城這麽好的局麵,敬國公府這麽好的家業,在這母子三個手中成了如今這幅模樣。
馬氏現在也特別迷惘。從接到顧大山做官的消息那一天,她的所有舉動都是兩個弟弟從旁指點的。剛剛上京的時候她見到了氣質高貴的董氏,即便是妾室也行為優雅、氣質過人。本來她知道顧大山讓董氏教她和兩個媳婦京中規矩的時候心中是很高興的,可也是兩個弟弟在耳邊說不能留董氏在敬國公府,是他們教她趕走董氏,是他們教她趕走鋪子裏的掌櫃,趕走家裏原有的仆人。
後來,鋪子裏的掌櫃換了人,府裏下人換了人,這些人都太笨了不盡心。為了維持敬國公府運轉,為了應付兩個兒子日益增多的開支,她又在兩個弟弟教導下賣掉鋪子、賣掉下人、賣掉莊子……
馬氏年紀不小了,今日又想做出被欺負的樣子所以很狼狽。此時此刻被兩個弟弟爭先恐後出賣,整個人都是懵的,滿目茫然地在大堂上環顧四周,一時竟是不知道該說什麽來為自己辯駁!又好像說什麽都蒼白無力。
顧大山看得不忍,別過頭問順天府尹:「她年紀大了,當年也侍候了我父母終老,是否能從輕發落。」
「我……我沒有。是他們!是他們教我的,林嬤嬤、林嬤嬤知道,林嬤嬤那裏還有我大弟寫給何侍衛的信。何侍衛、何侍衛還活著。」馬氏聽到顧大山的求情,淚水湧了出來,指向了兩個弟弟。
當時被買通去殺人的何侍衛迴來覆命時,按照計劃本該被馬氏下藥殺死。但馬氏膽子小哪敢親手殺人,便給了何侍衛一匣子首飾,讓其永遠不要迴京城出現在她們麵前。
那個林嬤嬤是馬威和馬福給她找來的管事娘子,後來她侍候得好,馬氏就脫了她兒子的奴籍,她兒子也成才,在城外一個村子安家做了村長,前年把她接出府去養老。臨走時候她給馬氏說了一嘴留著兩位舅爺和何侍衛的信件,如有需要盡管去拿。
可見林嬤嬤一個旁觀者都看得清楚,反倒是馬氏到現在才看出來兩個弟弟的狠心。馬氏仔細一迴想當年的事情,又想起了另外一樁,問敬國公:「老頭子可還記得你當年是什麽時候派人到老家尋我們母子三個的?」
敬國公記得很清楚,「大豐七十八年秋闈後。」那年顧鴻考上秀才,他得到了家鄉的消息,董氏還說了個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