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綜名著] 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作者:半隻肉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業界原本以為伊莎貝拉·布朗特這麽囂張, 竟敢把分店開到巴黎這個聚集了世界知名設計師的地方來, 要知道法國人一直都對國外的設計師不太感冒, 然而伊莎貝拉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分店開幕當日, 巴黎的知名時尚雜誌編輯、時尚評論家及記者通通都來了,客人更是多到得排隊才能進,總之就是熱鬧到不得了, 讓外界一度懷疑這些人是不是都是伊莎貝拉自己請的演員。
沒錯,就連法國人自己也對本地人對希萊爾的熱情程度感到驚訝。
自前總統夫人威爾遜夫人陪丈夫來參與巴黎和會並且把美國的穿搭時尚引進法國後, 法國時尚界的字典裏麵就多出了一個名詞:american style。
所謂潮流其實就是互相影響, 以往一向是美國人在模仿法國人的衣著,這個情況卻在最近一兩年開始轉變, 而法國人真正開始嚐試模仿美國風就要數1919年的時尚遊行了。
伊莎貝拉在時尚遊行上取得的重大成功為她打入了法國市場,美國風的自由不羈大受法國人歡迎——要知道女權運動並不是隻在美國興起,而是在整個歐洲都十分流行,男性化的衣著正中女士下懷, 於是巴黎掀起了一股女士穿男裝外套的熱潮,這種穿搭方式在當時被視為有個性的表現。
如果要選擇一名外國設計師的衣服來穿, 那麽伊莎貝拉·布朗特一定是法國人的首選。
而這次希萊爾進駐巴黎再一次將美國風引進,希萊爾套裝在巴黎的暢銷讓美國人終於感受到成為時尚先鋒的感覺。
所以伊莎貝拉再受邀出席巴黎的時尚遊行也不是什麽值得驚訝的事情了,倒不如說她不被邀請才叫人震驚。
但是讓人掉眼鏡的是, 伊莎貝拉竟然拒絕了邀請。
這個消息一被證實, 美國時尚界就炸了。
——時尚遊行可是設計師展示身手的大好機會呢, 多少美國設計師為了這個機會而爭得頭破血流,為什麽不去?!
於是有人說:伊莎貝拉·布朗特飄了,她在耍大牌。
自她的身份曝光以後,一直有言論指她成名的時候過於年輕,她總會因為心高氣傲而犯下大錯,這似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
這導致伊莎貝拉不得不親自出來滅火,透過《紐約時報》對外發放一個消息:因為她在準備一場高定時裝秀,所以沒有餘力去參加時尚遊行。
——高定時裝秀!
一說到高定,媒體們就集體沸騰了,因為希萊爾這次的高定時裝秀可是得到巴黎高級時裝公會的認可的——她在一個月前成為了公會的成員。
跟巴黎高級時裝公會周旋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因為伊莎貝拉是個美國人,而自從時裝公會在上世紀成立以來,從來沒有外國人成員的先例。
要高高在上的法國人承認一名外來者的難度好比讓英國人放棄喝茶的傳統,但神奇的是,工會竟然真的承認了!
說到底,其實隻是利益的問題。
自戰爭結束後美國的gdp以一個驚人的速度增長著,華爾街成為了全球的金融中心,富有的美國人的消費能力讓這裏成為一塊風水寶地,各國的公司都在推出以美國人為目標的產品,而且賺的盆滿缽滿。
相反,雖然法國同樣是勝利國,卻在戰爭裏消耗了太多的資源,導致全國出現衰退的現象。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太景氣時,零售業就是第一個被影響的行業,那麽時尚產業也不會好過得去哪裏——貴族在戰爭裏沒落,於是高級時裝的設計師失去了他們的客戶。
伊莎貝拉用來說服工會的理由很簡單卻又很有力:讓她加入公會,她能讓法國的時尚產業起死迴生。
她在美國的號召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公會期望美國人能為整個時尚行業帶來一點復甦,於是伊莎貝拉成了公會的第一位特約成員。
這事在美國登上了各大報紙,要知道美國人能成為巴黎高級時裝公會的成員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雖然隻是特約成員而不是正式成員,兩者的分別在於前者有機會隨時被除名,但能夠塞進去已經很了不起了,她可是第一位被認可的美國人!
對於伊莎貝拉的年齡是否足夠稱任美國第一設計師的名號,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現在這些質疑的聲音消失了一大半——在時尚的領域裏,法國人是最有資格出聲的,連人家都認可了她,你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當然,伊莎貝拉還沒有囂張到選擇跟時尚遊行撞期,而是把日子定在時尚遊行後的一個月。
全世界都以為伊莎貝拉會在巴黎舉辦這場高定秀,然而當她宣布時裝秀的地點在洛杉磯時,他們的眼鏡又一次掉了。
「作為一位美國人,我當然要支持本土的時尚行業,我希望時尚界不再僅僅視巴黎為中心,巴黎有他們的時尚遊行,美國也能有我們自己的時尚遊行,我相信美國有潛力發展成為時尚中心。」伊莎貝拉在接受訪問時如此說道。
伊莎貝拉的原意是以自己的影響力,試圖將時尚界的重心偏移到美國來,才決定在洛杉磯舉辦時裝秀。
這一波操作為她收穫了不少好感,因為美國本土的出色設計師基本上都不會留在這裏發展,大部份都跑去巴黎了,要是混不下去了再迴來,像她這樣有心發展本土時尚產業的設計師實在太少了。
這場秀說是美國本年度的時尚界盛事都不過分,從來沒有一場美國本土的時裝秀獲得過這麽多的注意,各國的編輯及記者從世界各地遠赴而來,足以反映她在時尚界的影響力。
分店開幕當日, 巴黎的知名時尚雜誌編輯、時尚評論家及記者通通都來了,客人更是多到得排隊才能進,總之就是熱鬧到不得了, 讓外界一度懷疑這些人是不是都是伊莎貝拉自己請的演員。
沒錯,就連法國人自己也對本地人對希萊爾的熱情程度感到驚訝。
自前總統夫人威爾遜夫人陪丈夫來參與巴黎和會並且把美國的穿搭時尚引進法國後, 法國時尚界的字典裏麵就多出了一個名詞:american style。
所謂潮流其實就是互相影響, 以往一向是美國人在模仿法國人的衣著,這個情況卻在最近一兩年開始轉變, 而法國人真正開始嚐試模仿美國風就要數1919年的時尚遊行了。
伊莎貝拉在時尚遊行上取得的重大成功為她打入了法國市場,美國風的自由不羈大受法國人歡迎——要知道女權運動並不是隻在美國興起,而是在整個歐洲都十分流行,男性化的衣著正中女士下懷, 於是巴黎掀起了一股女士穿男裝外套的熱潮,這種穿搭方式在當時被視為有個性的表現。
如果要選擇一名外國設計師的衣服來穿, 那麽伊莎貝拉·布朗特一定是法國人的首選。
而這次希萊爾進駐巴黎再一次將美國風引進,希萊爾套裝在巴黎的暢銷讓美國人終於感受到成為時尚先鋒的感覺。
所以伊莎貝拉再受邀出席巴黎的時尚遊行也不是什麽值得驚訝的事情了,倒不如說她不被邀請才叫人震驚。
但是讓人掉眼鏡的是, 伊莎貝拉竟然拒絕了邀請。
這個消息一被證實, 美國時尚界就炸了。
——時尚遊行可是設計師展示身手的大好機會呢, 多少美國設計師為了這個機會而爭得頭破血流,為什麽不去?!
於是有人說:伊莎貝拉·布朗特飄了,她在耍大牌。
自她的身份曝光以後,一直有言論指她成名的時候過於年輕,她總會因為心高氣傲而犯下大錯,這似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
這導致伊莎貝拉不得不親自出來滅火,透過《紐約時報》對外發放一個消息:因為她在準備一場高定時裝秀,所以沒有餘力去參加時尚遊行。
——高定時裝秀!
一說到高定,媒體們就集體沸騰了,因為希萊爾這次的高定時裝秀可是得到巴黎高級時裝公會的認可的——她在一個月前成為了公會的成員。
跟巴黎高級時裝公會周旋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因為伊莎貝拉是個美國人,而自從時裝公會在上世紀成立以來,從來沒有外國人成員的先例。
要高高在上的法國人承認一名外來者的難度好比讓英國人放棄喝茶的傳統,但神奇的是,工會竟然真的承認了!
說到底,其實隻是利益的問題。
自戰爭結束後美國的gdp以一個驚人的速度增長著,華爾街成為了全球的金融中心,富有的美國人的消費能力讓這裏成為一塊風水寶地,各國的公司都在推出以美國人為目標的產品,而且賺的盆滿缽滿。
相反,雖然法國同樣是勝利國,卻在戰爭裏消耗了太多的資源,導致全國出現衰退的現象。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太景氣時,零售業就是第一個被影響的行業,那麽時尚產業也不會好過得去哪裏——貴族在戰爭裏沒落,於是高級時裝的設計師失去了他們的客戶。
伊莎貝拉用來說服工會的理由很簡單卻又很有力:讓她加入公會,她能讓法國的時尚產業起死迴生。
她在美國的號召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公會期望美國人能為整個時尚行業帶來一點復甦,於是伊莎貝拉成了公會的第一位特約成員。
這事在美國登上了各大報紙,要知道美國人能成為巴黎高級時裝公會的成員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雖然隻是特約成員而不是正式成員,兩者的分別在於前者有機會隨時被除名,但能夠塞進去已經很了不起了,她可是第一位被認可的美國人!
對於伊莎貝拉的年齡是否足夠稱任美國第一設計師的名號,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現在這些質疑的聲音消失了一大半——在時尚的領域裏,法國人是最有資格出聲的,連人家都認可了她,你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當然,伊莎貝拉還沒有囂張到選擇跟時尚遊行撞期,而是把日子定在時尚遊行後的一個月。
全世界都以為伊莎貝拉會在巴黎舉辦這場高定秀,然而當她宣布時裝秀的地點在洛杉磯時,他們的眼鏡又一次掉了。
「作為一位美國人,我當然要支持本土的時尚行業,我希望時尚界不再僅僅視巴黎為中心,巴黎有他們的時尚遊行,美國也能有我們自己的時尚遊行,我相信美國有潛力發展成為時尚中心。」伊莎貝拉在接受訪問時如此說道。
伊莎貝拉的原意是以自己的影響力,試圖將時尚界的重心偏移到美國來,才決定在洛杉磯舉辦時裝秀。
這一波操作為她收穫了不少好感,因為美國本土的出色設計師基本上都不會留在這裏發展,大部份都跑去巴黎了,要是混不下去了再迴來,像她這樣有心發展本土時尚產業的設計師實在太少了。
這場秀說是美國本年度的時尚界盛事都不過分,從來沒有一場美國本土的時裝秀獲得過這麽多的注意,各國的編輯及記者從世界各地遠赴而來,足以反映她在時尚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