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綜名著] 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作者:半隻肉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伊莎貝拉·布朗特辦雞尾酒會此舉很明智,適當的拉攏了大家的關係,那麽等等對她的提問可能也不會過於刁鑽。
同行認同道:「氣氛的確很友好,不過大家會不會也對她一樣友善就難說了。」
比利·克拉森點頭:「這場招待會將會決定希萊爾的品牌形象,雖然她在外交上麵一向出色,也難保會不會因為壓力而表現出錯。」
「如果我是一個二十二歲的女生,要獨自麵對這麽多記者的逼問,肯定會難以應付吧?」
他認為伊莎貝拉·布朗特會感到怯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當他看見她本人後,卻打消了這個念頭。
到了點,招待會的場地開放進入,大批記者就坐,待座位都坐滿了,一陣高跟鞋敲打地板的聲音從場側傳出來。
記者們立即停止了交頭接耳,一同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這是一名二十來歲的女孩應有的氣場嗎?!
金髮女孩把頭髮梳到腦後然後盤起來,穿著白襯衫和及膝裙,衣擺攝進裙子裏再配一條皮帶,光滑細膩的小腿底下是一雙黑色的高跟鞋。
眼尖的人馬上就認出這是「黑寡婦」係列的衣服。
她目不斜視的走到台上,上麵擺放了一張長桌,那裏隻有一個座位,坐下後才用一雙美目掃視台下的人。
她一走出來,就讓人感覺到她是一位自信且強大的女性,眼神裏不見一點怯色,而是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很容易就讓人忽略了她的年齡。
無可否認的是她真的很漂亮,讓人不忍心對她拋出嚴苛的問題——擁有如此美貌,又何必有如此才華呢?
不過也隻是想想而已,相較對一位美人手下留情,還是報紙的銷量來得更實際。
不少人都想起了之前的桃色緋聞,說伊莎貝拉·布朗特被希萊爾包養,那時候大家都以為她是一名手段很高的交際花,而且沒人認為有任何不妥,卻不料她就是希萊爾本人,來了個極大的反轉。
曾經對此深信不疑的他們心裏難免會有一道氣,好像被擺了一道似的,隻是主辦方的招唿實在太周到了,稍微消了氣。
「感謝各位應邀出席,希望你們對是次的安排感到滿意。」伊莎貝拉看著台下一片人頭揚起笑容,「當然,如果不滿意的話我也不會接受投訴,反正我的錢已經花出去了。」
善意的笑聲在場內響起,她的表現比人們想的還要好,談吐自然,還會用適當的幽默去帶動氣氛,看不出來隻是從中產家庭出身的。
「希萊爾工作室成立於1917年的十月,最開始包括我在內隻有兩名員工,工作室就在明尼蘇達州的羅徹斯特,一個大家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小城市。」她語氣平淡的說,沒有絲毫炫耀的成分,「而今年,我去了巴黎參加時尚遊行,跟名震歐洲的設計師們同場展出,這份榮耀會一直記在我心裏。」
好吧,即便她的年齡和性別再怎麽讓人擔心,他們都無法不承認她所獲取的成績是很出色的,而且在她這個年紀看來非常不可思議。
可是她提起這個幹什麽?
「這一切之所以發展的那麽順利,某程度上都是多虧了我隱瞞了自己的身分。」她像是聽見了他們的心底話似的,提出了解答,「首先,這不是我的本意,隻是因為我很怕。」
怕什麽?所有人心裏都冒出了同一個疑問。
「我不希望被人用年齡及性別去判斷我的能力。」伊莎貝拉麵容嚴肅,「無論在哪個行業,女性都很容易受到歧視。的確,在過去的數個世紀以來,人們都認為女性的職責是家庭,工作是男人的事情,直到戰爭打破了一切,越來越多年輕女士投入工作,我很高興看見這個狀況,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她們在職場上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我一直以希萊爾先生的助手的身分跟客人接觸,可就算不是作為設計師本人,我的能力一直受到質疑,外界一直有傳聞說我是走了後門才得以管理這個品牌。他們認為我是沾了男人的光,為什麽?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女人的能力不如男人。」
這個女孩好聰明!
比利·克拉森暗裏感嘆道,伊莎貝拉·布朗特知道美國的女權運動已經勢不可擋了,所以她扯上了女權,利用女性的身分去引起大家的同情!
伊莎貝拉繼續說:「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跟你說她能做高定,你的反應是怎樣的?」
當然是不相信,說算沒有人說出來他們也心知肚明。
伊莎貝拉辛辣的說出他們心裏的想法:「她真的有能力完成這條裙子嗎?我真的能信任她嗎?如果以女設計師的身份起步,我恐怕會接受訂單的機會都沒有,而事實上我的確做出來了,多虧了人們對男設計師的信心,我才有這個機會,甚至因此而讓歐洲人注意到我,間接促成了時尚遊行的受邀。」
在場的記者們都是男性,他們的確不了解女性在職場上的難處,也不曾去思考這個問題。
部份人都有過跟女士共事的經驗,就算她們的確有著出色的能力,可是他們還是在潛意識裏認為她們需要幫助,所以經常會給予她們額外的關注。
他們自以為這是紳士風度,卻沒有想過其實她們需要的不是幫助而是肯定。
有人舉起手,伊莎貝拉示意一位坐在前排的記者發問。
同行認同道:「氣氛的確很友好,不過大家會不會也對她一樣友善就難說了。」
比利·克拉森點頭:「這場招待會將會決定希萊爾的品牌形象,雖然她在外交上麵一向出色,也難保會不會因為壓力而表現出錯。」
「如果我是一個二十二歲的女生,要獨自麵對這麽多記者的逼問,肯定會難以應付吧?」
他認為伊莎貝拉·布朗特會感到怯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當他看見她本人後,卻打消了這個念頭。
到了點,招待會的場地開放進入,大批記者就坐,待座位都坐滿了,一陣高跟鞋敲打地板的聲音從場側傳出來。
記者們立即停止了交頭接耳,一同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這是一名二十來歲的女孩應有的氣場嗎?!
金髮女孩把頭髮梳到腦後然後盤起來,穿著白襯衫和及膝裙,衣擺攝進裙子裏再配一條皮帶,光滑細膩的小腿底下是一雙黑色的高跟鞋。
眼尖的人馬上就認出這是「黑寡婦」係列的衣服。
她目不斜視的走到台上,上麵擺放了一張長桌,那裏隻有一個座位,坐下後才用一雙美目掃視台下的人。
她一走出來,就讓人感覺到她是一位自信且強大的女性,眼神裏不見一點怯色,而是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很容易就讓人忽略了她的年齡。
無可否認的是她真的很漂亮,讓人不忍心對她拋出嚴苛的問題——擁有如此美貌,又何必有如此才華呢?
不過也隻是想想而已,相較對一位美人手下留情,還是報紙的銷量來得更實際。
不少人都想起了之前的桃色緋聞,說伊莎貝拉·布朗特被希萊爾包養,那時候大家都以為她是一名手段很高的交際花,而且沒人認為有任何不妥,卻不料她就是希萊爾本人,來了個極大的反轉。
曾經對此深信不疑的他們心裏難免會有一道氣,好像被擺了一道似的,隻是主辦方的招唿實在太周到了,稍微消了氣。
「感謝各位應邀出席,希望你們對是次的安排感到滿意。」伊莎貝拉看著台下一片人頭揚起笑容,「當然,如果不滿意的話我也不會接受投訴,反正我的錢已經花出去了。」
善意的笑聲在場內響起,她的表現比人們想的還要好,談吐自然,還會用適當的幽默去帶動氣氛,看不出來隻是從中產家庭出身的。
「希萊爾工作室成立於1917年的十月,最開始包括我在內隻有兩名員工,工作室就在明尼蘇達州的羅徹斯特,一個大家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小城市。」她語氣平淡的說,沒有絲毫炫耀的成分,「而今年,我去了巴黎參加時尚遊行,跟名震歐洲的設計師們同場展出,這份榮耀會一直記在我心裏。」
好吧,即便她的年齡和性別再怎麽讓人擔心,他們都無法不承認她所獲取的成績是很出色的,而且在她這個年紀看來非常不可思議。
可是她提起這個幹什麽?
「這一切之所以發展的那麽順利,某程度上都是多虧了我隱瞞了自己的身分。」她像是聽見了他們的心底話似的,提出了解答,「首先,這不是我的本意,隻是因為我很怕。」
怕什麽?所有人心裏都冒出了同一個疑問。
「我不希望被人用年齡及性別去判斷我的能力。」伊莎貝拉麵容嚴肅,「無論在哪個行業,女性都很容易受到歧視。的確,在過去的數個世紀以來,人們都認為女性的職責是家庭,工作是男人的事情,直到戰爭打破了一切,越來越多年輕女士投入工作,我很高興看見這個狀況,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她們在職場上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我一直以希萊爾先生的助手的身分跟客人接觸,可就算不是作為設計師本人,我的能力一直受到質疑,外界一直有傳聞說我是走了後門才得以管理這個品牌。他們認為我是沾了男人的光,為什麽?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女人的能力不如男人。」
這個女孩好聰明!
比利·克拉森暗裏感嘆道,伊莎貝拉·布朗特知道美國的女權運動已經勢不可擋了,所以她扯上了女權,利用女性的身分去引起大家的同情!
伊莎貝拉繼續說:「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跟你說她能做高定,你的反應是怎樣的?」
當然是不相信,說算沒有人說出來他們也心知肚明。
伊莎貝拉辛辣的說出他們心裏的想法:「她真的有能力完成這條裙子嗎?我真的能信任她嗎?如果以女設計師的身份起步,我恐怕會接受訂單的機會都沒有,而事實上我的確做出來了,多虧了人們對男設計師的信心,我才有這個機會,甚至因此而讓歐洲人注意到我,間接促成了時尚遊行的受邀。」
在場的記者們都是男性,他們的確不了解女性在職場上的難處,也不曾去思考這個問題。
部份人都有過跟女士共事的經驗,就算她們的確有著出色的能力,可是他們還是在潛意識裏認為她們需要幫助,所以經常會給予她們額外的關注。
他們自以為這是紳士風度,卻沒有想過其實她們需要的不是幫助而是肯定。
有人舉起手,伊莎貝拉示意一位坐在前排的記者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