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綜名著] 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作者:半隻肉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跟美國在戰爭裏崛起的姿態太強勢多少有點關係美國,隱隱有著要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勢頭——不,再過一段時間,美國肯定會成為第一大經濟,而各國都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在戰爭裏花了太多錢,雖然打贏了,卻欠著一屁股的債,但美國不僅沒欠債,還成了他們的債主。
硬實力提升就算了,連軟實力也要追上來,有危機感也很正常。
之前《巴黎晚報》說伊莎貝拉的設計帶點可可·香奈兒的影子是因為她們所設計的都是現代女裝,香奈兒是現代女裝的鼻祖,伊莎貝拉更是徹頭徹尾的現代人,兩者的風格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的確有點像。
而且在法國人的眼中,最先玩簡約設計的人是可可·香奈兒,於是法國媒體開始將希萊爾塑造成「美國的香奈兒」,《巴黎每日報》更加大膽,直言:「希萊爾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
言下之意就是,別因為你們美國出了個還不錯的設計師就得意忘形,紐約不會因此而成為時尚之都,巴黎裏比希萊爾出色的設計師一抓一大把呢。
然後美國的時尚界人士就憤怒了。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希萊爾,那些法國人想把希萊爾的成功歸功於自己?門都沒有!
他們把希萊爾的禮服設計圖還有照片都扒出來,懟到法國人的眼前(其實也就是在報導裏嘲諷幾句),質問他們:「巴黎玩剩的」?你睜開你的眼睛看看??
本來不認識希萊爾的人隻要稍微有關注巴黎和會的新聞,就會知道這場美法之間的時尚之爭,順帶認識了希萊爾這個本土設計師。
由於消息不流通,訊息一來一迴是需要時間的,當伊莎貝拉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一周之後了。
威爾遜夫人是最好的活gg,直接助長了希萊爾時裝店的銷量,伊莎貝拉看著這幾天的業績報告,真是做夢都能笑出聲音來,連看見法國報紙說她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也不生氣了。
又破天荒地,伊莎貝拉收到第一張來自海外的訂單,一位英國的貴族小姐想要希萊爾為她定製一件禮服。
因為威爾遜夫人的關係,連帶著她這個設計師也出圈了,她的設計圖和時尚照都被流出到海外,繼那位貴族小姐後,又陸陸續續的有國外的名媛貴婦來下單。
伊莎貝拉看現在她勢頭正好,於是一拍大腿,讓時裝店提前推出新品。
這次時裝店要推出的新品正是女西裝,有威爾遜夫人的珍珠白同款女西裝,也有別的款式,她甚至不需要找報紙寫通稿,隻需要給擺在大玻璃前麵的假模特換上新衣服,路過的人都能看見,於是在上架的第一天就被各方注意到了。
她在國內本來就有一定的名氣,巴黎和會後連國外也開始關注她,順著這股熱度,媒體可是天天都用金睛火眼盯著她的店,有什麽新花樣或者小動作就能第一時間知道。
甚至有媒體讓記者偽裝成客人進去逛,為的就是挖出希萊爾的新新聞。
……如果希萊爾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至於這樣嗎?!
總之,希萊爾時裝店在開幕日後再次熱鬧起來,不消兩天威爾遜夫人的同款西裝就買斷了,連比較大的尺碼都沒剩下來。其他款式也賣的不錯,別的城市不清楚,但是說她在紐約掀起了一場女式西裝潮也不過份,特別是在白領女性的群體裏尤其流行。
其實威爾遜夫人能成為美國的時尚風標,有一部份原因是出於她的「普通」。
她的身份當然不普通,但她有著普通人的臉和普通人的身材,而且也不年輕了,在她身上,婦女們能見到自己的影子,威爾遜夫人親身示範了就算沒有優越的硬體也能成為「時髦女郎」,主要是看你有沒有配搭的心思。
所以婦女們才這麽熱衷去仿效威爾遜夫人的衣著,別的設計師把設計圖畫得再怎麽好看,她們都不可能擁有模特兒般的身材,穿上身也不會像模特兒那樣好看。
然而威爾遜夫人向世人證明了希萊爾的衣服無論是穿在漂亮的模特兒身上,還是威爾遜夫人身上都一樣好看。
所以賣得最好的威爾遜夫人的同款這事一點都不出奇。
這時候,vip會員的優勢便突顯出來了,她們不需要到店裏跟其他人搶,她們一聲之下店員就自動幫她們留貨,去試衣的時候還能享用vip試衣室,不用排隊。
她們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時裝店要推出新品是因為她們之前就收到一本商品目錄。
別家的商品目錄都是畫的,希萊爾的商品目錄是時尚照,別的不說,光是誠意就已經滿滿的,讓她們認為這一千塊真是沒白花。
商品目錄上麵的模特兒正是梅格。梅格的臉果然很上鏡,隻是不高,但平麵拍攝對身高的要求不嚴格,所以她做平麵模特兒還是很適合的。
就在伊莎貝拉美滋滋的看著業績報告時,瑞秋來找她。
「布朗特小姐,你一定要看看這個!」
看來她又登上報紙了,隻不過這次的是——嗯?《紐約時報》?
她閱讀了第一段,原來是《紐約時報》的記者比利·克拉森找到可可·香奈兒,詢問她對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有什麽看法。
伊莎貝拉也想知道香奈兒對她有什麽想法,可是又有點不敢看下去——上次在巴黎的時候對方還說她「不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麽」呢!
硬實力提升就算了,連軟實力也要追上來,有危機感也很正常。
之前《巴黎晚報》說伊莎貝拉的設計帶點可可·香奈兒的影子是因為她們所設計的都是現代女裝,香奈兒是現代女裝的鼻祖,伊莎貝拉更是徹頭徹尾的現代人,兩者的風格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的確有點像。
而且在法國人的眼中,最先玩簡約設計的人是可可·香奈兒,於是法國媒體開始將希萊爾塑造成「美國的香奈兒」,《巴黎每日報》更加大膽,直言:「希萊爾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
言下之意就是,別因為你們美國出了個還不錯的設計師就得意忘形,紐約不會因此而成為時尚之都,巴黎裏比希萊爾出色的設計師一抓一大把呢。
然後美國的時尚界人士就憤怒了。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希萊爾,那些法國人想把希萊爾的成功歸功於自己?門都沒有!
他們把希萊爾的禮服設計圖還有照片都扒出來,懟到法國人的眼前(其實也就是在報導裏嘲諷幾句),質問他們:「巴黎玩剩的」?你睜開你的眼睛看看??
本來不認識希萊爾的人隻要稍微有關注巴黎和會的新聞,就會知道這場美法之間的時尚之爭,順帶認識了希萊爾這個本土設計師。
由於消息不流通,訊息一來一迴是需要時間的,當伊莎貝拉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一周之後了。
威爾遜夫人是最好的活gg,直接助長了希萊爾時裝店的銷量,伊莎貝拉看著這幾天的業績報告,真是做夢都能笑出聲音來,連看見法國報紙說她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也不生氣了。
又破天荒地,伊莎貝拉收到第一張來自海外的訂單,一位英國的貴族小姐想要希萊爾為她定製一件禮服。
因為威爾遜夫人的關係,連帶著她這個設計師也出圈了,她的設計圖和時尚照都被流出到海外,繼那位貴族小姐後,又陸陸續續的有國外的名媛貴婦來下單。
伊莎貝拉看現在她勢頭正好,於是一拍大腿,讓時裝店提前推出新品。
這次時裝店要推出的新品正是女西裝,有威爾遜夫人的珍珠白同款女西裝,也有別的款式,她甚至不需要找報紙寫通稿,隻需要給擺在大玻璃前麵的假模特換上新衣服,路過的人都能看見,於是在上架的第一天就被各方注意到了。
她在國內本來就有一定的名氣,巴黎和會後連國外也開始關注她,順著這股熱度,媒體可是天天都用金睛火眼盯著她的店,有什麽新花樣或者小動作就能第一時間知道。
甚至有媒體讓記者偽裝成客人進去逛,為的就是挖出希萊爾的新新聞。
……如果希萊爾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至於這樣嗎?!
總之,希萊爾時裝店在開幕日後再次熱鬧起來,不消兩天威爾遜夫人的同款西裝就買斷了,連比較大的尺碼都沒剩下來。其他款式也賣的不錯,別的城市不清楚,但是說她在紐約掀起了一場女式西裝潮也不過份,特別是在白領女性的群體裏尤其流行。
其實威爾遜夫人能成為美國的時尚風標,有一部份原因是出於她的「普通」。
她的身份當然不普通,但她有著普通人的臉和普通人的身材,而且也不年輕了,在她身上,婦女們能見到自己的影子,威爾遜夫人親身示範了就算沒有優越的硬體也能成為「時髦女郎」,主要是看你有沒有配搭的心思。
所以婦女們才這麽熱衷去仿效威爾遜夫人的衣著,別的設計師把設計圖畫得再怎麽好看,她們都不可能擁有模特兒般的身材,穿上身也不會像模特兒那樣好看。
然而威爾遜夫人向世人證明了希萊爾的衣服無論是穿在漂亮的模特兒身上,還是威爾遜夫人身上都一樣好看。
所以賣得最好的威爾遜夫人的同款這事一點都不出奇。
這時候,vip會員的優勢便突顯出來了,她們不需要到店裏跟其他人搶,她們一聲之下店員就自動幫她們留貨,去試衣的時候還能享用vip試衣室,不用排隊。
她們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時裝店要推出新品是因為她們之前就收到一本商品目錄。
別家的商品目錄都是畫的,希萊爾的商品目錄是時尚照,別的不說,光是誠意就已經滿滿的,讓她們認為這一千塊真是沒白花。
商品目錄上麵的模特兒正是梅格。梅格的臉果然很上鏡,隻是不高,但平麵拍攝對身高的要求不嚴格,所以她做平麵模特兒還是很適合的。
就在伊莎貝拉美滋滋的看著業績報告時,瑞秋來找她。
「布朗特小姐,你一定要看看這個!」
看來她又登上報紙了,隻不過這次的是——嗯?《紐約時報》?
她閱讀了第一段,原來是《紐約時報》的記者比利·克拉森找到可可·香奈兒,詢問她對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有什麽看法。
伊莎貝拉也想知道香奈兒對她有什麽想法,可是又有點不敢看下去——上次在巴黎的時候對方還說她「不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