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綜名著] 和蓋茨比雙雙暴富後 作者:半隻肉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問:「你這是有什麽想法嗎?」
老夫人直白道:「我想把汽車賣了。」
伊莎貝拉先是一愣,然後說:「可是這太不劃算了。」
那輛福特t型車的當初的售價是八百塊,可是幾年過去了,因為原材料格價下降以及生產科技進步的關係,t型車的售價已經調整到五百塊,加上是二手車,能賣個兩百塊已經算好了,還不如伊莎貝拉出售一條裙子呢。
但伊莎貝拉知道老夫人想賣車的原因不是想增加收入,而是想減少開支。司機的薪水、維修保養費以及燃料費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即是每個月看起來並沒有花很多錢,一來就是一筆大數目了。
再說老夫人和伊莎貝拉……應該說,原主,比較少外出,除非有客人,否則一個星期才坐一、兩次車。
但伊莎貝拉不一樣,既然要籌備工作室,肯定要頻繁往來市中心,有車自然是方便得多。
果然,老夫人的想法就跟她猜的一樣:「是不劃算,但這樣每個月至少可以省下五十美元。」
五十美元差不多是羅徹斯特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的開銷了。
伊莎貝拉想了一會,說:「那就不要司機好了。」
反正布朗特家的司機本來就是兼職的,這意味著他隻會在固定的時間過來,比如逢星期一、四的早上會載廚子去買菜,但是當臨時需要用車的時候,他未必會在。
老夫人詫異的看著她:「沒有司機,難道車子會自己開?」
現在肯定是沒有自動駕駛的,伊莎貝拉說出她的想法:「我來開。」
此話一出,布朗特老夫人便用一種「你傻了?」的眼神看她,伊莎貝拉接著解釋:「黛西教會我開車,她有一輛白色的跑車,福特肯定不會比跑車難開。」
教開車什麽的當然是她編的,但作為一名軍人……一名退伍軍人,開一輛一百年前的車自然不在話下。
可惜老夫人不信:「太亂來了!開車不是騎車,出意外了怎麽辦?而且你是淑女,這象樣嗎?」
伊莎貝拉也不奢望老夫人會立即接受她的提議,繼續說服她:「戰爭時期沒什麽淑女不淑女的,費傑羅家的長女不也當記者去了?」
按照傳統,一名淑女出去工作的確是不太適合的,但她們是中上階級,又不是上流社會那些需要維持體麵的家庭,又有什麽所謂呢?
況且自戰爭以來,很多傳統都在改變,男丁去打仗,女性取代男性出去工作,成為新的經濟來源,那麽世上再多一個女司機也不是什麽驚世駭俗的事。
戰爭所帶來的改變不隻有經濟和社會,還有漸漸抬頭的女權意識。
看孫女堅定的樣子,老夫人被說服了一點,但還是覺得很危險。
伊莎貝拉倒也不著急要改變她的想法,先給她打一枝強心針:「至於錢的方麵,我會有辦法的。」
「……我怎麽覺得你有事情在瞞住我。」
少女神秘的勾起嘴角:「到時候你就會知道。」
……
從書房出來後,瑪麗找上伊莎貝拉,說她有一封電報和一封信。
無線電話還沒有被發明,所以電話通訊的距離十分有限,像明尼蘇達和肯塔基之間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了,如果距離太遠比如東岸跟西岸,一般會以書信跟電報交流。
電報的優勢相比書信是很明顯的,想對方快點收到自己的訊息可以去電報局發電報,工作人員會把你的訊息翻譯成字母及數字編碼,再發去收件人所在城市的電報局,那裏的工作人員又會將編號翻譯成原本的訊息,然後以信件的形式送到收信人的府上去。
劣勢是內容長度是有限的,而且收費較貴。
電報來自尼克,他說他已經到達軍營,但因為太遠打不了電話,之後有空會給她寫信。
而那封信是來自伊莎貝拉的表妹喬瑟芬·馬奇,簡稱喬。
馬奇是個大家庭,有四姐妹,可想而之有多熱鬧。馬奇一家住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伊莎貝拉的母親也出生在那裏,所以是她的第二個故鄉。
相比布朗特家,馬奇家的家境就比較一般了。布朗特夫人還在世的時候,她每年都會帶原主迴康科德,所以原主跟馬奇四姐妹關係挺好的。
喬是家裏的二姐,即使原主這些年沒再去康科德了,倒是有跟她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
喬是個擅長寫作的女孩子,把家裏的瑣碎事寫得繪影繪聲,像是她最近寫了新的劇本,三妹貝絲演男主角,但女主角一直未能定下,她本來想讓大姐梅格演的,可是四妹艾米也想做女主角,還因此鬧脾氣。
她在信的結尾說,真希望伊莎貝拉能看見她們的演出。
想像到馬奇家從早上開始便吵個不停,伊莎貝拉不禁會心一笑,把信收起來,有空再提筆迴信。
瑪麗把心裏的疑惑說出來:「為什麽艾倫少爺這麽久都不給小姐寫信呢?」
……對喔。
伊莎貝拉差點就忘了她還有一個弟弟。
她弟艾倫·布朗特今年十五歲,正在芝加哥讀書,每年隻有聖誕節能迴家。而就在他上次迴家時,原主跟他吵了一架,自那次之後便是沒完沒了的冷戰,艾倫再沒有給家裏寫過信。
原主是有給弟弟寫過信的,隻是都沒有得到迴覆。還有兩個多月就是聖誕節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因為賭氣而不迴來。
老夫人直白道:「我想把汽車賣了。」
伊莎貝拉先是一愣,然後說:「可是這太不劃算了。」
那輛福特t型車的當初的售價是八百塊,可是幾年過去了,因為原材料格價下降以及生產科技進步的關係,t型車的售價已經調整到五百塊,加上是二手車,能賣個兩百塊已經算好了,還不如伊莎貝拉出售一條裙子呢。
但伊莎貝拉知道老夫人想賣車的原因不是想增加收入,而是想減少開支。司機的薪水、維修保養費以及燃料費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即是每個月看起來並沒有花很多錢,一來就是一筆大數目了。
再說老夫人和伊莎貝拉……應該說,原主,比較少外出,除非有客人,否則一個星期才坐一、兩次車。
但伊莎貝拉不一樣,既然要籌備工作室,肯定要頻繁往來市中心,有車自然是方便得多。
果然,老夫人的想法就跟她猜的一樣:「是不劃算,但這樣每個月至少可以省下五十美元。」
五十美元差不多是羅徹斯特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的開銷了。
伊莎貝拉想了一會,說:「那就不要司機好了。」
反正布朗特家的司機本來就是兼職的,這意味著他隻會在固定的時間過來,比如逢星期一、四的早上會載廚子去買菜,但是當臨時需要用車的時候,他未必會在。
老夫人詫異的看著她:「沒有司機,難道車子會自己開?」
現在肯定是沒有自動駕駛的,伊莎貝拉說出她的想法:「我來開。」
此話一出,布朗特老夫人便用一種「你傻了?」的眼神看她,伊莎貝拉接著解釋:「黛西教會我開車,她有一輛白色的跑車,福特肯定不會比跑車難開。」
教開車什麽的當然是她編的,但作為一名軍人……一名退伍軍人,開一輛一百年前的車自然不在話下。
可惜老夫人不信:「太亂來了!開車不是騎車,出意外了怎麽辦?而且你是淑女,這象樣嗎?」
伊莎貝拉也不奢望老夫人會立即接受她的提議,繼續說服她:「戰爭時期沒什麽淑女不淑女的,費傑羅家的長女不也當記者去了?」
按照傳統,一名淑女出去工作的確是不太適合的,但她們是中上階級,又不是上流社會那些需要維持體麵的家庭,又有什麽所謂呢?
況且自戰爭以來,很多傳統都在改變,男丁去打仗,女性取代男性出去工作,成為新的經濟來源,那麽世上再多一個女司機也不是什麽驚世駭俗的事。
戰爭所帶來的改變不隻有經濟和社會,還有漸漸抬頭的女權意識。
看孫女堅定的樣子,老夫人被說服了一點,但還是覺得很危險。
伊莎貝拉倒也不著急要改變她的想法,先給她打一枝強心針:「至於錢的方麵,我會有辦法的。」
「……我怎麽覺得你有事情在瞞住我。」
少女神秘的勾起嘴角:「到時候你就會知道。」
……
從書房出來後,瑪麗找上伊莎貝拉,說她有一封電報和一封信。
無線電話還沒有被發明,所以電話通訊的距離十分有限,像明尼蘇達和肯塔基之間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了,如果距離太遠比如東岸跟西岸,一般會以書信跟電報交流。
電報的優勢相比書信是很明顯的,想對方快點收到自己的訊息可以去電報局發電報,工作人員會把你的訊息翻譯成字母及數字編碼,再發去收件人所在城市的電報局,那裏的工作人員又會將編號翻譯成原本的訊息,然後以信件的形式送到收信人的府上去。
劣勢是內容長度是有限的,而且收費較貴。
電報來自尼克,他說他已經到達軍營,但因為太遠打不了電話,之後有空會給她寫信。
而那封信是來自伊莎貝拉的表妹喬瑟芬·馬奇,簡稱喬。
馬奇是個大家庭,有四姐妹,可想而之有多熱鬧。馬奇一家住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伊莎貝拉的母親也出生在那裏,所以是她的第二個故鄉。
相比布朗特家,馬奇家的家境就比較一般了。布朗特夫人還在世的時候,她每年都會帶原主迴康科德,所以原主跟馬奇四姐妹關係挺好的。
喬是家裏的二姐,即使原主這些年沒再去康科德了,倒是有跟她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
喬是個擅長寫作的女孩子,把家裏的瑣碎事寫得繪影繪聲,像是她最近寫了新的劇本,三妹貝絲演男主角,但女主角一直未能定下,她本來想讓大姐梅格演的,可是四妹艾米也想做女主角,還因此鬧脾氣。
她在信的結尾說,真希望伊莎貝拉能看見她們的演出。
想像到馬奇家從早上開始便吵個不停,伊莎貝拉不禁會心一笑,把信收起來,有空再提筆迴信。
瑪麗把心裏的疑惑說出來:「為什麽艾倫少爺這麽久都不給小姐寫信呢?」
……對喔。
伊莎貝拉差點就忘了她還有一個弟弟。
她弟艾倫·布朗特今年十五歲,正在芝加哥讀書,每年隻有聖誕節能迴家。而就在他上次迴家時,原主跟他吵了一架,自那次之後便是沒完沒了的冷戰,艾倫再沒有給家裏寫過信。
原主是有給弟弟寫過信的,隻是都沒有得到迴覆。還有兩個多月就是聖誕節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因為賭氣而不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