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羌和令狐聰二人各帶3000名騎兵,從左右兩側殺來。
在3000騎兵中,衝在最前方的是500名重裝鐵騎,其後的2500名輕騎兵則個個手持十箭連發的諸葛連弩。
中間3000龍驤鐵騎一字平推,兩側鄧羌和令狐聰大軍席卷,晉軍將士無路可逃,隻好向後方的八公山上跑去。
4000名重裝鐵騎一陣追擊,長槊前刺,穿背透胸,長槊拔出,血花四濺,馬蹄所過,皆為肉泥。
5000名輕騎兵一邊追擊,一邊射擊,一邊不斷地扳動連杆,連杆每扳動一次,便有一支弩箭落於箭槽之中。
諸葛連弩連連射擊,每射擊一次,便有一名逃跑的晉軍將士中箭倒地。
9000名將士一路追擊,躍過淝水,像驅趕牛羊一般驅趕著晉軍將士向後方的八公山上跑去。
一直追逐到八公山下,終於逃脫一命的晉軍將士紛紛鑽入山林。
八公山不大,就在淮河的東南沿岸。
9000名騎兵和2萬多步兵將八公山團團包圍,圍得水泄不通。
此時,正是十一月底,天幹物燥,八公山上的樹木早已樹葉掉落,僅剩下光禿禿,猶如矛戟的樹幹。
“點火——”
將士們將捆綁在箭矢之上的麻油、火布等點燃。
“放箭——”
一支支火箭像鑽天猴一樣飛向八公山上。
“嗖嗖嗖——”
數萬支火箭飛向八公山上,過不多時,整個山林燃燒起來,劈裏啪啦,濃煙滾滾。
9000名騎兵和2萬多步兵紛紛後退。
冉閔騎馬立於八公山下,看著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的山林,手撫長須,一陣微笑。
這8萬名北府兵乃是晉室的核心力量,隻要消滅了這8萬北府兵,那麽晉朝將無軍可用,自己指揮大軍渡過長江,占領建康,指日可待。
山林著火,隱藏在八公山中的晉軍將士們見後,紛紛大驚。
“將軍,反正都是一死,我們衝出去吧!”
負責後軍的謝琰聽後,心中一狠,於是站起身來,大聲地說道:
“向北衝鋒——”
八公山的北側是淮河,謝琰知道,若是從其它三個方向突圍,即使衝出山林,也會陷入冉閔的包圍圈中。
隻有向北突圍,跳入淮河之中,才有可能活得一命。
數萬晉軍將士紛紛向北移動,來到八公山的北側,隻見淮河在此轉過一個大圈,向東滾滾而去。
“跳——”
眾將士們紛紛卸去衣甲,丟掉手中的長矛短刀,像跳水運動員一樣,紛紛跳入河中。
淮河湍急,會水的將士順著河水沿東而下,不會水的將士在水中紛紛掙紮,過不多時便已不見了身影。
“陛下,晉軍都跳入淮河之中去了!”
冉閔聽後,微微一笑,說道:“命令鄧羌和令狐聰二人,各帶領2000名輕騎兵,沿淮河兩岸追擊。”
鄧羌和令狐聰二人得令,於是各自帶領2000名輕騎兵,沿著淮河南北兩岸進行追擊。
將士們一邊騎馬追擊,一邊不斷地引弓放箭。
箭矢命中晉軍將士的身體,一團團的血花隨著河流散開。
一直到天黑時分,4000名輕騎兵這才陸續返迴。
淝水大捷,晉朝的8萬名實力最為強勁的北府兵全軍覆沒,如此晉室已無良將,更無精兵。
“鎮北將軍(鄧羌),你帶領你部兵馬直擊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與皇甫顯宗、令狐歸義兩人一同夾擊晉朝大軍。”
“是,陛下!”
鄧羌得令,帶領7000將士從淮南出發,直擊廣陵。
如今西線,呂光和楊安二人已經占領了荊州。
中線,張蠔成功占領了襄陽,而自己則帶領大軍殲滅了晉朝的主力北府兵。
隻有在東線,由於那裏江河密布,晉軍又提前拆除了橋梁,所以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二人的進展特別緩慢。
所以, 冉閔這才讓鄧羌帶領本部人馬直擊廣陵,從而南北夾擊晉朝大軍。
且說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二人帶領3萬將士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出發,一路向南而下。
可是沒有想到,淮河沿岸,水係繁雜,晉朝將士同樣為了配合中軍謝玄等人的進攻步伐,防止皇甫顯宗大軍攻占廣陵,於是將所有河流上的橋梁全部進行拆除。
沒有了橋梁,皇甫顯宗大軍前進不得。
於是,皇甫顯宗隻好令飛橋部隊一邊架設橋梁,一邊渡河前進。
可是,橋梁有限,3萬大軍每渡過一條河流,都需要花費兩到三天的功夫。
至十一月底時,皇甫顯宗這才來到三阿(今江蘇高郵市北阿鎮),包圍了北府軍田洛部眾。
三阿距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僅有百裏之遠,三阿被圍,晉室朝廷大震。
於是,晉室朝廷一麵沿江布防,一邊急令後軍將軍何謙帶領大軍北上救援三阿。
皇甫顯宗聽說之後,為了避免與晉朝軍隊進行直接對抗,於是采取圍三缺一的戰法,將三阿的東、北、西三方包圍,唯獨留下南方一個缺口。
晉軍將士見後,識透了皇甫顯宗的計謀,決定拒城抵抗,等待晉朝援軍的到來。
皇甫顯宗準備動用霹靂車攻打三阿,就在這時,一個好消息傳來,說淝水之戰結束,冉閔大敗晉軍,斬殺對方將士8萬餘人。
鄧羌已經帶領大軍向廣陵前進。
皇甫顯宗聽後,心中高興,於是耐心等待鄧羌大軍的到來,並同時令5000名將士乘著夜色,悄悄潛入到三阿的南邊埋伏。
果然,淝水之戰的結果很快就傳到了晉朝的耳中,晉室朝廷上下震動,於是急令後軍將軍何謙帶兵返迴,準備依托長江之險抗拒冉閔。
後軍將軍何謙大軍後撤,三阿成了一座孤城,孤禿禿地立於前方。
城中守軍大驚,於是乘著夜色,乘著皇甫顯宗大軍尚未四麵包圍之機,便棄城而逃。
6000名晉軍將士一路疾行,淩晨時分終於來到一條河邊。
眾晉軍將士一夜奔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竭,有的倒在地上休息,有的開始架鍋做飯。
可是,就在這時,隻見四麵湧出無數人馬來,5000名將士個個手持弓箭,一邊前進,一邊射擊。
在3000騎兵中,衝在最前方的是500名重裝鐵騎,其後的2500名輕騎兵則個個手持十箭連發的諸葛連弩。
中間3000龍驤鐵騎一字平推,兩側鄧羌和令狐聰大軍席卷,晉軍將士無路可逃,隻好向後方的八公山上跑去。
4000名重裝鐵騎一陣追擊,長槊前刺,穿背透胸,長槊拔出,血花四濺,馬蹄所過,皆為肉泥。
5000名輕騎兵一邊追擊,一邊射擊,一邊不斷地扳動連杆,連杆每扳動一次,便有一支弩箭落於箭槽之中。
諸葛連弩連連射擊,每射擊一次,便有一名逃跑的晉軍將士中箭倒地。
9000名將士一路追擊,躍過淝水,像驅趕牛羊一般驅趕著晉軍將士向後方的八公山上跑去。
一直追逐到八公山下,終於逃脫一命的晉軍將士紛紛鑽入山林。
八公山不大,就在淮河的東南沿岸。
9000名騎兵和2萬多步兵將八公山團團包圍,圍得水泄不通。
此時,正是十一月底,天幹物燥,八公山上的樹木早已樹葉掉落,僅剩下光禿禿,猶如矛戟的樹幹。
“點火——”
將士們將捆綁在箭矢之上的麻油、火布等點燃。
“放箭——”
一支支火箭像鑽天猴一樣飛向八公山上。
“嗖嗖嗖——”
數萬支火箭飛向八公山上,過不多時,整個山林燃燒起來,劈裏啪啦,濃煙滾滾。
9000名騎兵和2萬多步兵紛紛後退。
冉閔騎馬立於八公山下,看著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的山林,手撫長須,一陣微笑。
這8萬名北府兵乃是晉室的核心力量,隻要消滅了這8萬北府兵,那麽晉朝將無軍可用,自己指揮大軍渡過長江,占領建康,指日可待。
山林著火,隱藏在八公山中的晉軍將士們見後,紛紛大驚。
“將軍,反正都是一死,我們衝出去吧!”
負責後軍的謝琰聽後,心中一狠,於是站起身來,大聲地說道:
“向北衝鋒——”
八公山的北側是淮河,謝琰知道,若是從其它三個方向突圍,即使衝出山林,也會陷入冉閔的包圍圈中。
隻有向北突圍,跳入淮河之中,才有可能活得一命。
數萬晉軍將士紛紛向北移動,來到八公山的北側,隻見淮河在此轉過一個大圈,向東滾滾而去。
“跳——”
眾將士們紛紛卸去衣甲,丟掉手中的長矛短刀,像跳水運動員一樣,紛紛跳入河中。
淮河湍急,會水的將士順著河水沿東而下,不會水的將士在水中紛紛掙紮,過不多時便已不見了身影。
“陛下,晉軍都跳入淮河之中去了!”
冉閔聽後,微微一笑,說道:“命令鄧羌和令狐聰二人,各帶領2000名輕騎兵,沿淮河兩岸追擊。”
鄧羌和令狐聰二人得令,於是各自帶領2000名輕騎兵,沿著淮河南北兩岸進行追擊。
將士們一邊騎馬追擊,一邊不斷地引弓放箭。
箭矢命中晉軍將士的身體,一團團的血花隨著河流散開。
一直到天黑時分,4000名輕騎兵這才陸續返迴。
淝水大捷,晉朝的8萬名實力最為強勁的北府兵全軍覆沒,如此晉室已無良將,更無精兵。
“鎮北將軍(鄧羌),你帶領你部兵馬直擊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與皇甫顯宗、令狐歸義兩人一同夾擊晉朝大軍。”
“是,陛下!”
鄧羌得令,帶領7000將士從淮南出發,直擊廣陵。
如今西線,呂光和楊安二人已經占領了荊州。
中線,張蠔成功占領了襄陽,而自己則帶領大軍殲滅了晉朝的主力北府兵。
隻有在東線,由於那裏江河密布,晉軍又提前拆除了橋梁,所以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二人的進展特別緩慢。
所以, 冉閔這才讓鄧羌帶領本部人馬直擊廣陵,從而南北夾擊晉朝大軍。
且說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二人帶領3萬將士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出發,一路向南而下。
可是沒有想到,淮河沿岸,水係繁雜,晉朝將士同樣為了配合中軍謝玄等人的進攻步伐,防止皇甫顯宗大軍攻占廣陵,於是將所有河流上的橋梁全部進行拆除。
沒有了橋梁,皇甫顯宗大軍前進不得。
於是,皇甫顯宗隻好令飛橋部隊一邊架設橋梁,一邊渡河前進。
可是,橋梁有限,3萬大軍每渡過一條河流,都需要花費兩到三天的功夫。
至十一月底時,皇甫顯宗這才來到三阿(今江蘇高郵市北阿鎮),包圍了北府軍田洛部眾。
三阿距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僅有百裏之遠,三阿被圍,晉室朝廷大震。
於是,晉室朝廷一麵沿江布防,一邊急令後軍將軍何謙帶領大軍北上救援三阿。
皇甫顯宗聽說之後,為了避免與晉朝軍隊進行直接對抗,於是采取圍三缺一的戰法,將三阿的東、北、西三方包圍,唯獨留下南方一個缺口。
晉軍將士見後,識透了皇甫顯宗的計謀,決定拒城抵抗,等待晉朝援軍的到來。
皇甫顯宗準備動用霹靂車攻打三阿,就在這時,一個好消息傳來,說淝水之戰結束,冉閔大敗晉軍,斬殺對方將士8萬餘人。
鄧羌已經帶領大軍向廣陵前進。
皇甫顯宗聽後,心中高興,於是耐心等待鄧羌大軍的到來,並同時令5000名將士乘著夜色,悄悄潛入到三阿的南邊埋伏。
果然,淝水之戰的結果很快就傳到了晉朝的耳中,晉室朝廷上下震動,於是急令後軍將軍何謙帶兵返迴,準備依托長江之險抗拒冉閔。
後軍將軍何謙大軍後撤,三阿成了一座孤城,孤禿禿地立於前方。
城中守軍大驚,於是乘著夜色,乘著皇甫顯宗大軍尚未四麵包圍之機,便棄城而逃。
6000名晉軍將士一路疾行,淩晨時分終於來到一條河邊。
眾晉軍將士一夜奔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竭,有的倒在地上休息,有的開始架鍋做飯。
可是,就在這時,隻見四麵湧出無數人馬來,5000名將士個個手持弓箭,一邊前進,一邊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