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打開地圖,手指地圖道:“定國(楊安的表字),如今晉朝益州刺史竺瑤率兵從東側進攻,而巴獠酋長張重、尹萬率兵從南側進攻。
東側乃是大巴山餘脈,山大溝深,道路崎嶇,不利於騎兵作戰;而成都以南盡為平地,更適合於騎兵作戰。
如果不出我的所料,他們一定認為我們會將騎兵集中於成都以南,與他們展開對決,而不會派出騎兵到山區作戰。
如此,我們正好反其道行事,派出部分將士鎮守成都以南,而派出騎兵進入山區,先消滅了晉室軍隊,再反過來消滅張重、尹萬大軍。
如何?”
楊安聽後,雙手鼓掌,“好一個反其道行事!”
二人一番商議,決定由呂光帶領4000名騎兵進入山區,尋找晉朝軍隊,而楊安則帶領1000名騎兵和2000名步兵留守成都。
呂光帶領4000名騎兵,乘著夜色,從成都北門而出,直向東北方向而去。
大軍向東行駛百餘裏地,此時隻見斥候來報:
“將軍,晉軍已經乘船渡過涪江,到達涪西之地,現正在休整。”
呂光聽後,從懷中取出地圖,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大腦飛速旋轉,尋求破敵之法。
呂光隻見在前方不遠處,還有一條河流,名為郪江,頓時心生一計。
呂光叫來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說道:“一會兒,我帶領1000騎兵抵達郪江,與晉軍隔江對抗。
而你們三人帶領3000騎兵,從上遊悄悄地渡過江去。
而後,趁深夜之時,突然發起進攻,一舉消滅了晉軍,是否明白?”
魯平、孫寬和田信道:“是,將軍!”
當日,呂光大軍兵分兩路,呂光帶領1000騎兵來到郪江,見晉軍還沒有到達,於是隔江布下陣形。
而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則帶領3000騎兵北上,來到郪江的上遊。
郪江本來河麵不寬,乃是涪江的支流,此時又是八月,正是枯水季節,所以河麵更加狹窄。
在一處河流狹窄之地,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令將士們砍來樹木,搭建橋梁,而後渡過河流。
同時派出斥候,前出觀察。
“報——刺史大人,在郪江的對麵發現一支騎兵隊伍,約有千人,身著魏軍服飾。”
益州刺史竺瑤聽罷,心中驚訝,於是騎馬來到江邊,果然在郪江的對麵,出現一支騎兵隊伍,約有千人,擋住了自己的去路。
“來人,命人在此修築橋梁,待我帶領大軍渡過河去,一舉消滅了他們。”
對方隻有1000人馬,而竺瑤手下則有3萬人馬,所以竺瑤心中不懼。
將士們砍來樹木,一部分將士手舉盾牌,一部分將士手推擋箭車,眾將士在前,而築橋大軍在後。
呂光見後,一陣冷笑,心道:“如此,我正好可以吸引敵軍!”
於是,呂光大聲地喝道:“將士們,改矛為箭,將他們全部射成刺蝟。”
1000名騎兵將士紛紛改矛為弓,從身後取下弓箭,而後搭箭上弦,催動戰馬,整齊地來到河邊。
“放箭——”
呂光大吼一聲,1000名將士先後鬆弦放箭,一時箭如秋雨,連綿不絕。
晉軍見後,紛紛手舉盾牌,護住身體。
益州刺史竺瑤見罷,卻是心中不慌,對身邊的數名將領笑道:
“對方大軍每人隻有一個箭壺,每個箭壺中也不過25支箭矢。
我們搭木建橋,他們引弓射箭,我想過不了多時,他們的箭矢便會全部用盡。
到了那時,他們又拿什麽來與我們抗衡?”
益州刺史竺瑤說罷,身旁的幾位將領都是哈哈大笑道:
“刺史大人所言極是,如此說來,我們也不著急進攻,待他們箭矢用完之後,我們再發起進攻!”
益州刺史竺瑤聽罷,手撫胡須,哈哈大笑道:“正是如此!”
晉朝大軍繼續築木修橋,呂光大軍繼續引弓射箭,果然不出竺瑤所料,過不多時,呂光一方的箭矢果然用得差不多了,箭雨開始變得稀疏了許多。
益州刺史竺瑤抬頭望天,見日頭已西,天色漸暗,這才大聲說道:
“將士們,今日休息一夜,我們明天發起最後進攻!”
晉軍將士們慢慢撤迴。
三更時分,晉軍中的炊事人員已經起身,開始生火做飯。
炊爐點燃,到處星光點點,炊煙四散。
三更起灶,五更吃飯,天明進攻,這是古代打仗的一貫做法。
而在晉軍大營北側山林中潛伏的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見到軍營中點點的炊火,飄散的炊煙,頓時大喜。
“將士們,上馬!”
3000名將士騎上戰馬,個個手持長矛,身背弓箭。
“出發——”
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各帶1000名騎兵,分作三路,同時朝晉軍軍營殺去。
嗒嗒嗒嗒,馬蹄聲聲,3000名騎兵一路狂奔,大地都為之震動。
巡邏的晉軍將士聽到密集的馬蹄聲後,頓時個個大驚,於是連忙抬頭張望。
借著星光,隻見無數黑色的猛獸衝出山林,向前衝來,在他們的眼中不斷地放大。
“敵襲——”
“快快報告刺史大人——”
巡邏的將士們緊急敲響手中的銅鑼,咣咣作響,同時迅速向益州刺史竺瑤報告。
可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3000騎兵分作三路,如下山的猛虎衝殺而來。
眾將士很快便衝進晉軍的軍營,手持長矛,來迴衝殺。
此時,晉軍將士正在熟睡之中,還未起身,便被對方的長矛刺穿身體。
一時之間,晉軍軍營大亂,將士們起身,隻見四處盡是騎馬奔馳的敵軍。
將士們心中慌張,四處逃竄,有的還沒有來得及穿上衣服,有的還沒有來及穿上鎧甲,有的還沒有來得及拿起手中的武器,便被對方的長矛刺穿身體。
3000名騎兵來迴奔馳,任意廝殺,所過之處,鮮血飛濺;晉軍將士狼狽逃竄,哭爹喊娘,亂成一團,潰不成軍。
“這又是哪兒來的軍隊?”
益州刺史竺瑤聽到殺喊聲後,連忙跑出帳篷,四處觀望,隻見到處星火點點,點點星火之中盡是身騎戰馬、手持長矛的將士,己方的將士四處逃散,根本組織不起半點像樣的抵抗。
東側乃是大巴山餘脈,山大溝深,道路崎嶇,不利於騎兵作戰;而成都以南盡為平地,更適合於騎兵作戰。
如果不出我的所料,他們一定認為我們會將騎兵集中於成都以南,與他們展開對決,而不會派出騎兵到山區作戰。
如此,我們正好反其道行事,派出部分將士鎮守成都以南,而派出騎兵進入山區,先消滅了晉室軍隊,再反過來消滅張重、尹萬大軍。
如何?”
楊安聽後,雙手鼓掌,“好一個反其道行事!”
二人一番商議,決定由呂光帶領4000名騎兵進入山區,尋找晉朝軍隊,而楊安則帶領1000名騎兵和2000名步兵留守成都。
呂光帶領4000名騎兵,乘著夜色,從成都北門而出,直向東北方向而去。
大軍向東行駛百餘裏地,此時隻見斥候來報:
“將軍,晉軍已經乘船渡過涪江,到達涪西之地,現正在休整。”
呂光聽後,從懷中取出地圖,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大腦飛速旋轉,尋求破敵之法。
呂光隻見在前方不遠處,還有一條河流,名為郪江,頓時心生一計。
呂光叫來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說道:“一會兒,我帶領1000騎兵抵達郪江,與晉軍隔江對抗。
而你們三人帶領3000騎兵,從上遊悄悄地渡過江去。
而後,趁深夜之時,突然發起進攻,一舉消滅了晉軍,是否明白?”
魯平、孫寬和田信道:“是,將軍!”
當日,呂光大軍兵分兩路,呂光帶領1000騎兵來到郪江,見晉軍還沒有到達,於是隔江布下陣形。
而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則帶領3000騎兵北上,來到郪江的上遊。
郪江本來河麵不寬,乃是涪江的支流,此時又是八月,正是枯水季節,所以河麵更加狹窄。
在一處河流狹窄之地,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令將士們砍來樹木,搭建橋梁,而後渡過河流。
同時派出斥候,前出觀察。
“報——刺史大人,在郪江的對麵發現一支騎兵隊伍,約有千人,身著魏軍服飾。”
益州刺史竺瑤聽罷,心中驚訝,於是騎馬來到江邊,果然在郪江的對麵,出現一支騎兵隊伍,約有千人,擋住了自己的去路。
“來人,命人在此修築橋梁,待我帶領大軍渡過河去,一舉消滅了他們。”
對方隻有1000人馬,而竺瑤手下則有3萬人馬,所以竺瑤心中不懼。
將士們砍來樹木,一部分將士手舉盾牌,一部分將士手推擋箭車,眾將士在前,而築橋大軍在後。
呂光見後,一陣冷笑,心道:“如此,我正好可以吸引敵軍!”
於是,呂光大聲地喝道:“將士們,改矛為箭,將他們全部射成刺蝟。”
1000名騎兵將士紛紛改矛為弓,從身後取下弓箭,而後搭箭上弦,催動戰馬,整齊地來到河邊。
“放箭——”
呂光大吼一聲,1000名將士先後鬆弦放箭,一時箭如秋雨,連綿不絕。
晉軍見後,紛紛手舉盾牌,護住身體。
益州刺史竺瑤見罷,卻是心中不慌,對身邊的數名將領笑道:
“對方大軍每人隻有一個箭壺,每個箭壺中也不過25支箭矢。
我們搭木建橋,他們引弓射箭,我想過不了多時,他們的箭矢便會全部用盡。
到了那時,他們又拿什麽來與我們抗衡?”
益州刺史竺瑤說罷,身旁的幾位將領都是哈哈大笑道:
“刺史大人所言極是,如此說來,我們也不著急進攻,待他們箭矢用完之後,我們再發起進攻!”
益州刺史竺瑤聽罷,手撫胡須,哈哈大笑道:“正是如此!”
晉朝大軍繼續築木修橋,呂光大軍繼續引弓射箭,果然不出竺瑤所料,過不多時,呂光一方的箭矢果然用得差不多了,箭雨開始變得稀疏了許多。
益州刺史竺瑤抬頭望天,見日頭已西,天色漸暗,這才大聲說道:
“將士們,今日休息一夜,我們明天發起最後進攻!”
晉軍將士們慢慢撤迴。
三更時分,晉軍中的炊事人員已經起身,開始生火做飯。
炊爐點燃,到處星光點點,炊煙四散。
三更起灶,五更吃飯,天明進攻,這是古代打仗的一貫做法。
而在晉軍大營北側山林中潛伏的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見到軍營中點點的炊火,飄散的炊煙,頓時大喜。
“將士們,上馬!”
3000名將士騎上戰馬,個個手持長矛,身背弓箭。
“出發——”
魯平、孫寬和田信三人各帶1000名騎兵,分作三路,同時朝晉軍軍營殺去。
嗒嗒嗒嗒,馬蹄聲聲,3000名騎兵一路狂奔,大地都為之震動。
巡邏的晉軍將士聽到密集的馬蹄聲後,頓時個個大驚,於是連忙抬頭張望。
借著星光,隻見無數黑色的猛獸衝出山林,向前衝來,在他們的眼中不斷地放大。
“敵襲——”
“快快報告刺史大人——”
巡邏的將士們緊急敲響手中的銅鑼,咣咣作響,同時迅速向益州刺史竺瑤報告。
可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3000騎兵分作三路,如下山的猛虎衝殺而來。
眾將士很快便衝進晉軍的軍營,手持長矛,來迴衝殺。
此時,晉軍將士正在熟睡之中,還未起身,便被對方的長矛刺穿身體。
一時之間,晉軍軍營大亂,將士們起身,隻見四處盡是騎馬奔馳的敵軍。
將士們心中慌張,四處逃竄,有的還沒有來得及穿上衣服,有的還沒有來及穿上鎧甲,有的還沒有來得及拿起手中的武器,便被對方的長矛刺穿身體。
3000名騎兵來迴奔馳,任意廝殺,所過之處,鮮血飛濺;晉軍將士狼狽逃竄,哭爹喊娘,亂成一團,潰不成軍。
“這又是哪兒來的軍隊?”
益州刺史竺瑤聽到殺喊聲後,連忙跑出帳篷,四處觀望,隻見到處星火點點,點點星火之中盡是身騎戰馬、手持長矛的將士,己方的將士四處逃散,根本組織不起半點像樣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