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羌通知駐守在盛樂城的劉戰帶領大軍將其俘虜接迴,而自己則帶兵繼續北上,討伐敕勒各部。
敕勒各部落聽聞大驚,於是迅速聯合,阻擊鄧羌大軍。
楞淩湖畔,兩軍相遇,鄧羌帶領1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作為前鋒,直擊敕勒聯軍,其餘的9000名輕騎兵從兩側進行包抄。
鄧羌一馬當先,手持鉤戟,左右揮擊,戟戟帶血見肉,每次揮擊,必有三五人掉於馬下。
身後的1000名人馬俱裝的重型鐵騎猶如一台台坦克一樣,四處縱橫,無人可以阻擋。
很快,敕勒聯軍的中軍被鑿穿,一分為二,東西不得相顧。
9000名輕騎兵從左右兩側夾擊,敕勒聯軍大敗,紛紛向北敗退。
鄧羌帶領大軍繼續追擊,共殺敵4萬餘人。
敕勒各部落無奈,於是隻好向北越過沙漠,來到漠北,投靠於柔然。
柔然,東胡鮮卑後裔,原為拓跋鮮卑的別部。
大約在公元4世紀初,木骨閭從拓跋鮮卑的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時,還是一個氏族小部落。
木骨閭死後,兒子鬱久閭車鹿會繼任。
鬱久閭車鹿會,雄健英武,先後吞並周邊諸多部落,而後自為部帥,號稱柔然。
但此時,柔然還很弱小,向拓跋鮮卑稱臣歲貢。
鬱久閭車鹿會帶領部落冬天在漠南遊牧,夏天居於漠北。
其後幾任柔然部落單於,如車鹿會之子吐奴傀、之孫跋提等依然隸屬於拓跋鮮卑部,分冬夏遊牧狩獵於漠南、漠北。
此時,柔然部洛的首領是地粟袁,是柔然部的第五代首領,跋提之子。
敕勒各部落被鄧羌擊敗,紛紛向北遷徙,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和牛羊,同時向地粟袁求救援助。
地粟袁見到這些人口和牛羊之後,貪心大動,又聽說鄧羌僅有騎兵1萬,於是不屑一顧,接納了敕勒各部落。
地粟袁與敕勒各部落7萬多人部署於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下,兩軍對峙。
鄧羌見對方人強馬壯,於是令大軍停止前進,並同時派人迅速聯絡鄧遐。
鄧遐聽後,帶領5000名騎兵迅速向燕然山進發。
在半途之中,鄧遐連續消滅了柔然部的幾個小部落。
各部的部帥迅速向地粟袁求救。
地粟袁聽後大驚,沒想到對方還有軍隊,並且成東西兩勢夾擊。
於是,地粟袁派出2萬騎兵迅速向西,企圖阻擊鄧遐。
就在這時,外出巡邏的斥候發現了地粟袁派出的2萬騎兵,並迅速報告給鄧羌。
鄧羌聽後大喜,於是命令大軍原地不動,而自己則帶領1000名騎兵進行追擊。
在一條九曲河畔之地,鄧羌終於追上了柔然部的這2萬騎兵。
當日夜,鄧羌帶領1000名騎兵發起突然襲擊,柔然部將士不防,黑夜之中又看不見對方到底有多少將士。
於是眾人心中慌張,四處逃散,根本沒有組織起半點像樣的防禦。
張蠔帶領眾將士手持弓箭,一邊追擊,一邊射箭,箭矢所過,柔然大軍紛紛中箭墜馬。
至天明時分,除一部分柔然騎兵逃脫外,大部分被鄧羌射殺。
地粟袁聽說之後,心中害怕,再也不敢派出騎兵單獨在外活動,生怕被對方乘機襲擊。
至九月中旬,鄧羌與鄧遐兩路大軍終於匯合。
鄧遐見到鄧羌,心中高興,於是說道:
“子翼(鄧羌的表字),當年我們的先祖鄧禹追隨光武皇帝,一生征戰,未曾一敗,成為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如今我們兩個子孫在此相聚,若是我們二人能夠擊敗敕勒、柔然,封狼居胥、燕然勒功、瀚海飲馬,豈不是留下千古佳話。
如此,也不愧對先祖榮耀,豈不美哉?”
鄧羌聽罷,心中十分激動。
因為自古代以來,凡將者有三大至高榮譽,那就是封狼居胥、燕然勒功和瀚海飲馬。
如今二人北伐,若是能夠擊敗敕勒和柔然,在狼居胥山上設壇祭天,在燕然山上刻石紀功,在北海放馬飲水,確實是人間三大美事。
於是,二人合計一番,決定首先進攻柔然部的王庭弱洛水(今蒙古國土拉河畔)。
三日後,鄧遐帶領5000騎兵利用夜色,繞過一個大圈,直擊柔然王庭。
地粟袁聽聞,心中大驚,於是連忙派出1萬將士支援。
鄧遐拒守河北,待柔然大軍渡河一半之時,突然發起進攻,鄧遐手持三尖兩刃刀,一馬當先,刀刃所過,人頭飛落,鮮血四濺。
眾將士見鄧遐英勇無比,頓時個個信心大增,鬥誌高昂,奮勇殺敵。
柔然大軍剛剛有一半將士渡過弱洛水,還沒有組成戰鬥隊形,便被鄧遐大軍突襲,一時隊形大亂,四處逃散。
鄧遐大軍乘勝追擊,個個手持弓箭,連連射擊,一直追擊至黃昏時分,追擊近百餘裏地,射殺近萬名將士這才返迴。
地粟袁聽聞,心中害怕無比,於是乘著夜色悄悄後退。
鄧羌聽說之後,帶領大軍乘勝追擊,大敗地粟袁和敕勒各部落,最後地粟袁僅帶千餘騎兵逃脫。
而就在這時,鄧遐按照計劃正帶兵從後方包圍地粟袁,在半路之上正好碰到敗逃的地粟袁大軍。
兩軍相遇勇者勝,鄧遐帶領大軍全殲地粟袁部,並活捉了柔然可汗地粟袁。
而後,鄧遐和鄧羌二人繼續率兵北進,追擊餘敵,一直追擊到北海(今貝爾加湖)。
鄧遐與鄧羌二人各持酒杯,用匕首劃破手腕,滴血入酒,結拜為兄弟。
同時又仿效霍去病,將酒水灑入北海之中,意味著從今以後,北海將屬於大魏王朝所有。
眾將士用木碗飲水,而後返迴。
在返迴的路上,鄧遐與鄧羌二人興趣大增,先後在狼居胥山上鑄造金人,設壇祭天;在燕然山上刻石紀功。
自此,鄧遐與鄧羌二人同時完成了封狼居胥、燕然勒功和瀚海飲馬三大至高軍功。
而後,鄧遐與鄧羌二人一番商議,決定由鄧遐押解著地粟袁和敕勒各部落首領返迴晉陽城。
鄧羌帶領大軍繼續清剿敕勒和柔然餘部。
自此,在南北朝時期雄霸北方草原達兩個世紀之久的柔然帝國還沒有完全建立,便被消滅於繈褓之中。
敕勒各部落聽聞大驚,於是迅速聯合,阻擊鄧羌大軍。
楞淩湖畔,兩軍相遇,鄧羌帶領1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作為前鋒,直擊敕勒聯軍,其餘的9000名輕騎兵從兩側進行包抄。
鄧羌一馬當先,手持鉤戟,左右揮擊,戟戟帶血見肉,每次揮擊,必有三五人掉於馬下。
身後的1000名人馬俱裝的重型鐵騎猶如一台台坦克一樣,四處縱橫,無人可以阻擋。
很快,敕勒聯軍的中軍被鑿穿,一分為二,東西不得相顧。
9000名輕騎兵從左右兩側夾擊,敕勒聯軍大敗,紛紛向北敗退。
鄧羌帶領大軍繼續追擊,共殺敵4萬餘人。
敕勒各部落無奈,於是隻好向北越過沙漠,來到漠北,投靠於柔然。
柔然,東胡鮮卑後裔,原為拓跋鮮卑的別部。
大約在公元4世紀初,木骨閭從拓跋鮮卑的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時,還是一個氏族小部落。
木骨閭死後,兒子鬱久閭車鹿會繼任。
鬱久閭車鹿會,雄健英武,先後吞並周邊諸多部落,而後自為部帥,號稱柔然。
但此時,柔然還很弱小,向拓跋鮮卑稱臣歲貢。
鬱久閭車鹿會帶領部落冬天在漠南遊牧,夏天居於漠北。
其後幾任柔然部落單於,如車鹿會之子吐奴傀、之孫跋提等依然隸屬於拓跋鮮卑部,分冬夏遊牧狩獵於漠南、漠北。
此時,柔然部洛的首領是地粟袁,是柔然部的第五代首領,跋提之子。
敕勒各部落被鄧羌擊敗,紛紛向北遷徙,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和牛羊,同時向地粟袁求救援助。
地粟袁見到這些人口和牛羊之後,貪心大動,又聽說鄧羌僅有騎兵1萬,於是不屑一顧,接納了敕勒各部落。
地粟袁與敕勒各部落7萬多人部署於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下,兩軍對峙。
鄧羌見對方人強馬壯,於是令大軍停止前進,並同時派人迅速聯絡鄧遐。
鄧遐聽後,帶領5000名騎兵迅速向燕然山進發。
在半途之中,鄧遐連續消滅了柔然部的幾個小部落。
各部的部帥迅速向地粟袁求救。
地粟袁聽後大驚,沒想到對方還有軍隊,並且成東西兩勢夾擊。
於是,地粟袁派出2萬騎兵迅速向西,企圖阻擊鄧遐。
就在這時,外出巡邏的斥候發現了地粟袁派出的2萬騎兵,並迅速報告給鄧羌。
鄧羌聽後大喜,於是命令大軍原地不動,而自己則帶領1000名騎兵進行追擊。
在一條九曲河畔之地,鄧羌終於追上了柔然部的這2萬騎兵。
當日夜,鄧羌帶領1000名騎兵發起突然襲擊,柔然部將士不防,黑夜之中又看不見對方到底有多少將士。
於是眾人心中慌張,四處逃散,根本沒有組織起半點像樣的防禦。
張蠔帶領眾將士手持弓箭,一邊追擊,一邊射箭,箭矢所過,柔然大軍紛紛中箭墜馬。
至天明時分,除一部分柔然騎兵逃脫外,大部分被鄧羌射殺。
地粟袁聽說之後,心中害怕,再也不敢派出騎兵單獨在外活動,生怕被對方乘機襲擊。
至九月中旬,鄧羌與鄧遐兩路大軍終於匯合。
鄧遐見到鄧羌,心中高興,於是說道:
“子翼(鄧羌的表字),當年我們的先祖鄧禹追隨光武皇帝,一生征戰,未曾一敗,成為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如今我們兩個子孫在此相聚,若是我們二人能夠擊敗敕勒、柔然,封狼居胥、燕然勒功、瀚海飲馬,豈不是留下千古佳話。
如此,也不愧對先祖榮耀,豈不美哉?”
鄧羌聽罷,心中十分激動。
因為自古代以來,凡將者有三大至高榮譽,那就是封狼居胥、燕然勒功和瀚海飲馬。
如今二人北伐,若是能夠擊敗敕勒和柔然,在狼居胥山上設壇祭天,在燕然山上刻石紀功,在北海放馬飲水,確實是人間三大美事。
於是,二人合計一番,決定首先進攻柔然部的王庭弱洛水(今蒙古國土拉河畔)。
三日後,鄧遐帶領5000騎兵利用夜色,繞過一個大圈,直擊柔然王庭。
地粟袁聽聞,心中大驚,於是連忙派出1萬將士支援。
鄧遐拒守河北,待柔然大軍渡河一半之時,突然發起進攻,鄧遐手持三尖兩刃刀,一馬當先,刀刃所過,人頭飛落,鮮血四濺。
眾將士見鄧遐英勇無比,頓時個個信心大增,鬥誌高昂,奮勇殺敵。
柔然大軍剛剛有一半將士渡過弱洛水,還沒有組成戰鬥隊形,便被鄧遐大軍突襲,一時隊形大亂,四處逃散。
鄧遐大軍乘勝追擊,個個手持弓箭,連連射擊,一直追擊至黃昏時分,追擊近百餘裏地,射殺近萬名將士這才返迴。
地粟袁聽聞,心中害怕無比,於是乘著夜色悄悄後退。
鄧羌聽說之後,帶領大軍乘勝追擊,大敗地粟袁和敕勒各部落,最後地粟袁僅帶千餘騎兵逃脫。
而就在這時,鄧遐按照計劃正帶兵從後方包圍地粟袁,在半路之上正好碰到敗逃的地粟袁大軍。
兩軍相遇勇者勝,鄧遐帶領大軍全殲地粟袁部,並活捉了柔然可汗地粟袁。
而後,鄧遐和鄧羌二人繼續率兵北進,追擊餘敵,一直追擊到北海(今貝爾加湖)。
鄧遐與鄧羌二人各持酒杯,用匕首劃破手腕,滴血入酒,結拜為兄弟。
同時又仿效霍去病,將酒水灑入北海之中,意味著從今以後,北海將屬於大魏王朝所有。
眾將士用木碗飲水,而後返迴。
在返迴的路上,鄧遐與鄧羌二人興趣大增,先後在狼居胥山上鑄造金人,設壇祭天;在燕然山上刻石紀功。
自此,鄧遐與鄧羌二人同時完成了封狼居胥、燕然勒功和瀚海飲馬三大至高軍功。
而後,鄧遐與鄧羌二人一番商議,決定由鄧遐押解著地粟袁和敕勒各部落首領返迴晉陽城。
鄧羌帶領大軍繼續清剿敕勒和柔然餘部。
自此,在南北朝時期雄霸北方草原達兩個世紀之久的柔然帝國還沒有完全建立,便被消滅於繈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