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冉閔找到權翼,問道:“子良(權翼的表字),你說國家該如何治理?”
權翼略作沉思,說道:“國之治理者,重在風,有道是風化天下,陛下就是最好的榜樣。
陛下若是能夠以身作則,重視禮儀,勤儉節約,愛撫百姓,那百姓必將也會遵守禮製,擁護陛下。
但是,陛下僅僅一人,不能時刻麵麵俱到,所以這就需要官員去治理。
但是,如今的官員大多都是張平的舊部,思想觀念陳舊,且貪贓枉法,屢禁不止。”
冉閔聽罷,問道:“那如何是好?”
權翼道:“當年石勒稱王,頒發招賢令,重用儒士,以致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的名賢儒士皆紛湧而至。
從而出現了張賓這樣的謀臣賢士,使得石勒最終打敗劉曜,建立了石趙。”
冉閔點頭,這一段故事他是知道的。
當年,石勒聽從唿延莫的建議,下發號令,將冀州的名人賢士集中在一起,號為君子營,任用他們當作謀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治理國家。
五胡十六國的第一謀士張賓,就是這樣投奔到石勒帳下的。
“那還有呢?”冉閔再問。
權翼道:“陛下,有道是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要想使得塢堡壁壘、山賊流寇不再盛行,國家平安祥寧,那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輕徭薄賦,善待百姓。”
冉閔聽後點頭,說道:“我現在便令人開始撰寫‘招賢令’和‘安民令’。”
次年正月,招賢令和安民令同時下發。
在兩晉五胡十六國時期,朝廷征收賦稅,都采用占田製。
即規定男女16歲—60歲為正丁;13歲—15歲、61歲—65歲為次丁;12歲以下為小,66歲以上為老。
所謂占田製,就是國家準許農民占有法律上所規定的田畝,承認土地私有。
正丁男子占田70畝,女子30畝。(這裏指的正丁男、正丁女指的是戶主。)
國家按田數征收田租,丁男課田50畝稅,計4斛(1斛約120斤);丁女20畝稅,次丁男25畝稅,次丁女及老小不交賦稅。
比如說,某戶有正丁男占田70畝,隻需上交50畝地的賦稅(480斤糧食),多餘的20畝地不用交稅,產糧歸個人所有。
當然,若某正丁男僅占田40畝,那還需上交50畝稅。
這一規定,即從法律上保障了農民可以合法的去占有田地,脫離權貴門閥,從而大大激發了農民的耕種熱情。
不少農民主動開墾荒地,對農業經濟的發展猶如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冉閔統治山西之後,山西已沒有像太原王氏和河東裴氏這樣的頂級門閥世家。
這些頂級豪門早就在永嘉之亂時,遷至江南,所以被稱為“衣冠南渡。”
所以,冉閔統治山西之後,山西已經沒有什麽名門望族,其它的一些小門小戶也打不到冉閔的眼中去。
於是,冉閔仿效晉武帝司馬炎的方法,重新分配田地,正丁男占田70畝,正丁女30畝,次丁男25畝,次丁女20畝。
而所有的賦稅全部變為四分之一,即丁男課田50畝稅,由以前的4斛變為1斛。
同時,冉閔令各軍將士分配田地,且屯且訓,糧食自足自給,不再由國家保障。
安民令頒布,整個山西百姓聽後,歡唿雀躍,紛紛稱讚冉閔。
同時,招賢令很快也傳遍了整個中國,四處在家休閑的名人儒士聽說之後,紛紛啟程,前往晉陽。
至五月之時,已有近千名名流雅士來到晉陽城。
冉閔皆以禮相待,先在晉陽城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20多個小學,將所有官員的千餘名少年子弟全部納入學校學習。
同時,在晉陽城設置博士祭酒(負責教育工作的官員),由權翼負責,開設大學,招收學生770餘人。
所有學生最終經過三次考試才能畢業,而後由眾博士祭酒測評打分,分高者則按順序入仕為官。
同時,在晉陽城設置監察司,歸崔通管理,考察眾官員的政績品德。
凡是有貪贓枉法,盤剝百姓,魚肉鄉民,欺男霸女的,一律打入牢中,永不錄用。
招賢令和安民令一出,整個山西都為之氣象一新,名聲鵲起,許多外地的百姓紛紛舉家搬遷,來山西謀生。
山西曆經戰事多年,是五胡戰爭的重災區,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千裏糧田,盡為荒野。
所以,冉閔積極吸納民眾,凡是願意到山西安家居住的,正丁男封地50畝地,正丁女20畝地。
冉閔感覺這一段時間有些怠慢了張獻,於是將張獻叫來,說道:
“愛卿,我準備在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三月,將山西之地的所有鐵匠和木匠集合在一起,全力打造鐵馬鐙、鐵馬掌、雲梯、衝車、井闌、霹靂車等裝備。
我想讓你負責管理此事,你可願意?”
張獻見冉閔為自己安排工作,一時受寵若驚,於是拱手答道:
“為陛下效勞,是我等臣子的職責。”
冉閔微微一笑,說道:“我要你三年之內,為我打造2000具鐵馬戰衣,5000套玄鐵鎧甲。
這個任務不輕,就委曲愛卿了。”
張獻再次受寵若驚,拱手答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完成好任務的。”
冉閔找來斂岐,說道:“愛卿,我吩咐你一項重要的任務,你可願意?”
斂岐原來是姚襄的部下,後來跟隨權翼一起投降了冉閔,被冉閔封為校尉,負責管理羌族將士。
斂岐拱手道:“請陛下吩咐。”
冉閔微微笑道:“你以前原是姚襄的部下,跟隨姚襄依附於晉室多年,對晉朝的名人雅士較為熟悉。
你現在便去一趟廬江,我聽說馬鈞的後人居住在那裏,不為朝廷重用,閑居在家。
我不管你想什麽辦法,必須將馬鈞的後人給我接到山西來。
若是你能完成此任務,我便封你為平羌護軍,替我管理羌族人,可好?”
斂岐聽後,頓時大喜過望,拱手說道:“臣一定不負陛下重望!”
要問馬鈞是何人,那可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大大有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權翼略作沉思,說道:“國之治理者,重在風,有道是風化天下,陛下就是最好的榜樣。
陛下若是能夠以身作則,重視禮儀,勤儉節約,愛撫百姓,那百姓必將也會遵守禮製,擁護陛下。
但是,陛下僅僅一人,不能時刻麵麵俱到,所以這就需要官員去治理。
但是,如今的官員大多都是張平的舊部,思想觀念陳舊,且貪贓枉法,屢禁不止。”
冉閔聽罷,問道:“那如何是好?”
權翼道:“當年石勒稱王,頒發招賢令,重用儒士,以致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的名賢儒士皆紛湧而至。
從而出現了張賓這樣的謀臣賢士,使得石勒最終打敗劉曜,建立了石趙。”
冉閔點頭,這一段故事他是知道的。
當年,石勒聽從唿延莫的建議,下發號令,將冀州的名人賢士集中在一起,號為君子營,任用他們當作謀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治理國家。
五胡十六國的第一謀士張賓,就是這樣投奔到石勒帳下的。
“那還有呢?”冉閔再問。
權翼道:“陛下,有道是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要想使得塢堡壁壘、山賊流寇不再盛行,國家平安祥寧,那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輕徭薄賦,善待百姓。”
冉閔聽後點頭,說道:“我現在便令人開始撰寫‘招賢令’和‘安民令’。”
次年正月,招賢令和安民令同時下發。
在兩晉五胡十六國時期,朝廷征收賦稅,都采用占田製。
即規定男女16歲—60歲為正丁;13歲—15歲、61歲—65歲為次丁;12歲以下為小,66歲以上為老。
所謂占田製,就是國家準許農民占有法律上所規定的田畝,承認土地私有。
正丁男子占田70畝,女子30畝。(這裏指的正丁男、正丁女指的是戶主。)
國家按田數征收田租,丁男課田50畝稅,計4斛(1斛約120斤);丁女20畝稅,次丁男25畝稅,次丁女及老小不交賦稅。
比如說,某戶有正丁男占田70畝,隻需上交50畝地的賦稅(480斤糧食),多餘的20畝地不用交稅,產糧歸個人所有。
當然,若某正丁男僅占田40畝,那還需上交50畝稅。
這一規定,即從法律上保障了農民可以合法的去占有田地,脫離權貴門閥,從而大大激發了農民的耕種熱情。
不少農民主動開墾荒地,對農業經濟的發展猶如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冉閔統治山西之後,山西已沒有像太原王氏和河東裴氏這樣的頂級門閥世家。
這些頂級豪門早就在永嘉之亂時,遷至江南,所以被稱為“衣冠南渡。”
所以,冉閔統治山西之後,山西已經沒有什麽名門望族,其它的一些小門小戶也打不到冉閔的眼中去。
於是,冉閔仿效晉武帝司馬炎的方法,重新分配田地,正丁男占田70畝,正丁女30畝,次丁男25畝,次丁女20畝。
而所有的賦稅全部變為四分之一,即丁男課田50畝稅,由以前的4斛變為1斛。
同時,冉閔令各軍將士分配田地,且屯且訓,糧食自足自給,不再由國家保障。
安民令頒布,整個山西百姓聽後,歡唿雀躍,紛紛稱讚冉閔。
同時,招賢令很快也傳遍了整個中國,四處在家休閑的名人儒士聽說之後,紛紛啟程,前往晉陽。
至五月之時,已有近千名名流雅士來到晉陽城。
冉閔皆以禮相待,先在晉陽城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20多個小學,將所有官員的千餘名少年子弟全部納入學校學習。
同時,在晉陽城設置博士祭酒(負責教育工作的官員),由權翼負責,開設大學,招收學生770餘人。
所有學生最終經過三次考試才能畢業,而後由眾博士祭酒測評打分,分高者則按順序入仕為官。
同時,在晉陽城設置監察司,歸崔通管理,考察眾官員的政績品德。
凡是有貪贓枉法,盤剝百姓,魚肉鄉民,欺男霸女的,一律打入牢中,永不錄用。
招賢令和安民令一出,整個山西都為之氣象一新,名聲鵲起,許多外地的百姓紛紛舉家搬遷,來山西謀生。
山西曆經戰事多年,是五胡戰爭的重災區,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千裏糧田,盡為荒野。
所以,冉閔積極吸納民眾,凡是願意到山西安家居住的,正丁男封地50畝地,正丁女20畝地。
冉閔感覺這一段時間有些怠慢了張獻,於是將張獻叫來,說道:
“愛卿,我準備在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三月,將山西之地的所有鐵匠和木匠集合在一起,全力打造鐵馬鐙、鐵馬掌、雲梯、衝車、井闌、霹靂車等裝備。
我想讓你負責管理此事,你可願意?”
張獻見冉閔為自己安排工作,一時受寵若驚,於是拱手答道:
“為陛下效勞,是我等臣子的職責。”
冉閔微微一笑,說道:“我要你三年之內,為我打造2000具鐵馬戰衣,5000套玄鐵鎧甲。
這個任務不輕,就委曲愛卿了。”
張獻再次受寵若驚,拱手答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完成好任務的。”
冉閔找來斂岐,說道:“愛卿,我吩咐你一項重要的任務,你可願意?”
斂岐原來是姚襄的部下,後來跟隨權翼一起投降了冉閔,被冉閔封為校尉,負責管理羌族將士。
斂岐拱手道:“請陛下吩咐。”
冉閔微微笑道:“你以前原是姚襄的部下,跟隨姚襄依附於晉室多年,對晉朝的名人雅士較為熟悉。
你現在便去一趟廬江,我聽說馬鈞的後人居住在那裏,不為朝廷重用,閑居在家。
我不管你想什麽辦法,必須將馬鈞的後人給我接到山西來。
若是你能完成此任務,我便封你為平羌護軍,替我管理羌族人,可好?”
斂岐聽後,頓時大喜過望,拱手說道:“臣一定不負陛下重望!”
要問馬鈞是何人,那可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大大有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