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唿延毒的葬禮,冉閔來到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開始接見並州各地的太守和縣令。
此時,在張獻的組織下,並州各地的官員已經全部集合於上黨。
冉閔大馬金刀地坐於上座之上,下方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左側以崔通為首,申道生、張蠔、喬茂、公羊高、鄧襄、王遠等人緊隨其後。
右側則是以張平、張獻為首的各地官員。
此時,張平首先出列,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眾位,陛下是我們晉人的大救星。想當年,諸胡南下,擾亂中原;殺我子民,奪我祖廟;屠城掠地,食人為糧;漢家子弟,數屠殆亡;北地滄涼,胡狄遍野。
就在這時,陛下挺身而出,消滅石趙,建立大魏,頒發殺胡令,保住了我們晉人在中原的最後一絲血脈。
很早以前,我就心中崇拜陛下,向往著追隨陛下南征北戰,蕩滅五胡,複我山河。
今陛下到來,正好實現我心中願望。
從此以後,我願將整個山西之地讓於陛下,凡有與我同心者,今後皆為陛下之臣子;敢有不從陛下者,皆為我張平之敵人。”
說罷,張平掃視一周,最終看向張獻。
張獻會意,立即走出班列,俯首彎腰拱手道:
“我等願意追隨陛下——”
其它的文武百官見張平、張獻兄弟二人已經徹底臣服於冉閔,於是也連忙拱手彎腰說道:
“我等願意追隨陛下——”
冉閔見罷,站起身來,抽出腰間九節鞭,冷聲說道:
“從今以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膽敢有人造反,我必將他的人頭懸掛在上黨城的南城門上。”
冉閔聲音低沉,如雄獅吼叫,直擊眾人的心肺。眾人聽後,無不駭然,一個個嚇得渾身顫抖。
冉閔乃是殺人魔王,性情殘暴,好戰嗜血,有“五胡屠夫”之稱,如今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早已將眾人嚇得俯首稱拜。
眾人相信,冉閔是說到做到,膽敢有人造反者,他一定會將造反者的人頭懸掛在上黨城的南城門上。
況且,冉閔驍勇善戰,燕國、秦國、代國、匈奴、姚襄五方以十倍之力屢次圍剿冉閔,最終都被冉閔擊敗。
以自己小小的一郡一縣一城之地,在冉閔的眼中,估計連螞蟻都趕不上。
眾人齊聲大喊,紛紛表示願意臣服冉閔,服從冉閔的管理。
“我等絕對不敢背叛陛下!”
冉閔聽後,心中高興,於是再次掃視一周,說道:
“當然,我冉閔也不是無情之人,從今以後,張平仍為並州牧,統領並州百官。
爾等官職不動,依然替我看守各地。”
眾官員聽後,個個心中高興,他們生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冉閔掌管山西之後,會替換了他們,任用自己的官員。
如今大家官職不動,這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我等願意誓死效忠陛下!”
冉閔點頭,又道:“如今已是三月時分,冰雪開始融化,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你們現在速速返迴各郡各縣,發動百姓,進行春耕。若是百姓家中無糧者,由官府出麵籌措糧種,保證今年的春耕順利進行。
以後,我會定時派人檢查各地的春耕情況,若是有良田荒廢,百姓無糧種地,爾等想想項上腦袋,可否經得起我手中一鞭?”
說罷,冉閔將手中的九節鞭再次高高舉起。
眾人抬頭,隻見冉閔高舉九節鞭,怒目圓睜,人如鐵塔,殺氣襲人,不怒自威,直嚇得眾人連連答道:
“請陛下放心,我們一定會督促好百姓,積極開展春耕!”
會議結束,各郡縣官員紛紛散去,崔通疑惑地問道:
“陛下,如今我們已經占據了山西之地,為何不重建大魏,分封百官呢?”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
“不著急,如今我們剛剛立足山西,腳根還未站穩,如果此時急於建國,必然會引起燕國、秦國、代國、姚襄以及晉朝的恐惶。
如今之策,我們應當保持低調,多種田,廣積糧,擴戰備,緩稱王。
等我們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再稱王稱帝也不著急啊!”
崔通聽後,覺得冉閔說得甚有道理。
冉閔扭頭看向崔通,笑道:“當前最要緊的是瓦解張平的軍權,並將他的部下轉換成我們的手下。”
崔通聽罷,連連點頭,問道:“那陛下想如何瓦解張平的軍權呢?”
冉閔笑道:“前年,劉務桓率兵入侵高都城,殺害城中百姓兩萬有餘。
如今高都城外有大量的田地閑置,我準備讓你和張獻一起帶領張平大軍向高都城進發,讓這些將士們屯田耕種。
另外,我還會從這些將士當中選拔一部分將士,分別配屬給申道生、張蠔、喬茂、公羊高、武寧、鄧襄、王遠等人的手下,使其徹底變為我們的將士。
你看如何?”
崔通聽後高興地說道:“這個主意好,如此一來,張平就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製權。”
而後,冉閔叫來張平、張獻等人,說道:
“張刺史,從今以後,你就留在上黨城中,輔佐我一同治理朝政。
張獻,你現在和崔通二人立即帶領大軍前往高都城,開始春耕。”
張平和張獻聽後,心中明白,冉閔這是有意將他們兄弟二人分開,徹底斷開二人之間的聯係。
但是,如今冉閔強勢,他們二人也是沒有辦法,於是隻好答道:“是,陛下!”
很快,5萬大軍集結完畢,開始向高都城進發。
冉閔從5萬大軍中挑選出1.5萬名身強力壯的將士,再配以戰馬,組建成騎兵,作為防守上黨地區和山西的主力軍。
張蠔帶領5000騎兵拱衛上黨城,維護上黨地區的安寧。
喬茂、武寧、公羊高、鄧襄和王遠五人各帶領2000兵馬,歸崔通管理,駐紮在高都城外,看守張平的部隊,防止其發生叛變。
其餘的3.5萬名將士則在崔通和張獻二人的帶領下,開始耕種田地,且耕且訓。
申道生帶領原來的2500名將士把守在太行陘上的羊腸關、碗子城和天井關。
羊腸關、碗子城和天井關是冉閔的後退之路,必須派出值得信賴的將領把守。
所以,這個任務就落在了申道生的肩膀之上。
此時,在張獻的組織下,並州各地的官員已經全部集合於上黨。
冉閔大馬金刀地坐於上座之上,下方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左側以崔通為首,申道生、張蠔、喬茂、公羊高、鄧襄、王遠等人緊隨其後。
右側則是以張平、張獻為首的各地官員。
此時,張平首先出列,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眾位,陛下是我們晉人的大救星。想當年,諸胡南下,擾亂中原;殺我子民,奪我祖廟;屠城掠地,食人為糧;漢家子弟,數屠殆亡;北地滄涼,胡狄遍野。
就在這時,陛下挺身而出,消滅石趙,建立大魏,頒發殺胡令,保住了我們晉人在中原的最後一絲血脈。
很早以前,我就心中崇拜陛下,向往著追隨陛下南征北戰,蕩滅五胡,複我山河。
今陛下到來,正好實現我心中願望。
從此以後,我願將整個山西之地讓於陛下,凡有與我同心者,今後皆為陛下之臣子;敢有不從陛下者,皆為我張平之敵人。”
說罷,張平掃視一周,最終看向張獻。
張獻會意,立即走出班列,俯首彎腰拱手道:
“我等願意追隨陛下——”
其它的文武百官見張平、張獻兄弟二人已經徹底臣服於冉閔,於是也連忙拱手彎腰說道:
“我等願意追隨陛下——”
冉閔見罷,站起身來,抽出腰間九節鞭,冷聲說道:
“從今以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膽敢有人造反,我必將他的人頭懸掛在上黨城的南城門上。”
冉閔聲音低沉,如雄獅吼叫,直擊眾人的心肺。眾人聽後,無不駭然,一個個嚇得渾身顫抖。
冉閔乃是殺人魔王,性情殘暴,好戰嗜血,有“五胡屠夫”之稱,如今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早已將眾人嚇得俯首稱拜。
眾人相信,冉閔是說到做到,膽敢有人造反者,他一定會將造反者的人頭懸掛在上黨城的南城門上。
況且,冉閔驍勇善戰,燕國、秦國、代國、匈奴、姚襄五方以十倍之力屢次圍剿冉閔,最終都被冉閔擊敗。
以自己小小的一郡一縣一城之地,在冉閔的眼中,估計連螞蟻都趕不上。
眾人齊聲大喊,紛紛表示願意臣服冉閔,服從冉閔的管理。
“我等絕對不敢背叛陛下!”
冉閔聽後,心中高興,於是再次掃視一周,說道:
“當然,我冉閔也不是無情之人,從今以後,張平仍為並州牧,統領並州百官。
爾等官職不動,依然替我看守各地。”
眾官員聽後,個個心中高興,他們生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冉閔掌管山西之後,會替換了他們,任用自己的官員。
如今大家官職不動,這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我等願意誓死效忠陛下!”
冉閔點頭,又道:“如今已是三月時分,冰雪開始融化,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你們現在速速返迴各郡各縣,發動百姓,進行春耕。若是百姓家中無糧者,由官府出麵籌措糧種,保證今年的春耕順利進行。
以後,我會定時派人檢查各地的春耕情況,若是有良田荒廢,百姓無糧種地,爾等想想項上腦袋,可否經得起我手中一鞭?”
說罷,冉閔將手中的九節鞭再次高高舉起。
眾人抬頭,隻見冉閔高舉九節鞭,怒目圓睜,人如鐵塔,殺氣襲人,不怒自威,直嚇得眾人連連答道:
“請陛下放心,我們一定會督促好百姓,積極開展春耕!”
會議結束,各郡縣官員紛紛散去,崔通疑惑地問道:
“陛下,如今我們已經占據了山西之地,為何不重建大魏,分封百官呢?”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
“不著急,如今我們剛剛立足山西,腳根還未站穩,如果此時急於建國,必然會引起燕國、秦國、代國、姚襄以及晉朝的恐惶。
如今之策,我們應當保持低調,多種田,廣積糧,擴戰備,緩稱王。
等我們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再稱王稱帝也不著急啊!”
崔通聽後,覺得冉閔說得甚有道理。
冉閔扭頭看向崔通,笑道:“當前最要緊的是瓦解張平的軍權,並將他的部下轉換成我們的手下。”
崔通聽罷,連連點頭,問道:“那陛下想如何瓦解張平的軍權呢?”
冉閔笑道:“前年,劉務桓率兵入侵高都城,殺害城中百姓兩萬有餘。
如今高都城外有大量的田地閑置,我準備讓你和張獻一起帶領張平大軍向高都城進發,讓這些將士們屯田耕種。
另外,我還會從這些將士當中選拔一部分將士,分別配屬給申道生、張蠔、喬茂、公羊高、武寧、鄧襄、王遠等人的手下,使其徹底變為我們的將士。
你看如何?”
崔通聽後高興地說道:“這個主意好,如此一來,張平就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製權。”
而後,冉閔叫來張平、張獻等人,說道:
“張刺史,從今以後,你就留在上黨城中,輔佐我一同治理朝政。
張獻,你現在和崔通二人立即帶領大軍前往高都城,開始春耕。”
張平和張獻聽後,心中明白,冉閔這是有意將他們兄弟二人分開,徹底斷開二人之間的聯係。
但是,如今冉閔強勢,他們二人也是沒有辦法,於是隻好答道:“是,陛下!”
很快,5萬大軍集結完畢,開始向高都城進發。
冉閔從5萬大軍中挑選出1.5萬名身強力壯的將士,再配以戰馬,組建成騎兵,作為防守上黨地區和山西的主力軍。
張蠔帶領5000騎兵拱衛上黨城,維護上黨地區的安寧。
喬茂、武寧、公羊高、鄧襄和王遠五人各帶領2000兵馬,歸崔通管理,駐紮在高都城外,看守張平的部隊,防止其發生叛變。
其餘的3.5萬名將士則在崔通和張獻二人的帶領下,開始耕種田地,且耕且訓。
申道生帶領原來的2500名將士把守在太行陘上的羊腸關、碗子城和天井關。
羊腸關、碗子城和天井關是冉閔的後退之路,必須派出值得信賴的將領把守。
所以,這個任務就落在了申道生的肩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