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駛進軹關,連忙將張蠔扶於馬下,背在背上,直奔一處房間而來。
這個房間是冉閔的臥室,裏麵生有火爐,甚是暖和。
冉閔輕輕地將張蠔放於床上,輕聲地問道:“蠔兒,你沒事吧!”
張蠔看向冉閔,雙眼含淚,痛哭道:“父親,他們詐我,他們說是您以前的舊臣,我不知情,將所有的事情說了出去。
哇——”
張蠔心痛如絞,一時放聲大哭,淚如雨下。
冉閔聽後,卻是笑道:“這不怪你,你還年輕,閱世較淺,中了他們的詭計,可以理解。
你也不要往心裏去,說了就說了,沒什麽大不了的,好好養傷,日後為你報仇便是!”
張蠔聽罷,心中隻覺一陣溫暖,今生有這麽一個體貼自己的父親,死亦足矣!
“哇——”
張蠔控製不住自己的心情,再次失聲痛哭起來。
冉閔為張蠔脫去衣服,隻見張蠔的身體之上盡是皮鞭的印痕,鞭痕橫豎交錯,皮肉綻裂,足足有上千鞭之多。
“這是誰打的?”
冉閔一陣大怒,大聲地吼道。
“哇哇哇哇——是那獨眼龍!”
張蠔痛哭道:“他還給我喂屎吃,灌尿喝,我今生不殺了那獨眼龍,誓不為人!”
“什麽?”
冉閔聽罷,再次大怒,真想騎上戰馬,衝出城去,斬了那獨眼龍苻生。
“好,有誌氣就好,父親一招便將那獨眼龍擊於馬下,日後你好好隨我練武。
我相信遲早會有一天,你也會一招擊敗那獨眼龍,為自己報得大仇!”
張蠔聽罷,點了點頭,眼神之中充滿了堅定和渴望的神色。
“我會的,遲早我會斬了那獨眼龍的!”
冉閔找來一大壇酒水,倒於鐵鍋之中,而後蓋上鍋蓋,並在鍋蓋四周纏上一些幹淨的布條,以此提高鐵鍋內的壓強。
而後再添上柴火,扇動扇子,使爐膛之中的柴火猛烈燃燒。
過不多時,鐵鍋之中已經是霧氣騰騰。
半個時辰之後,冉閔揭開鍋蓋,隻聞得一陣酒香之氣撲鼻而來,鐵鍋中的酒水已經濃縮成三成左右。
冉閔輕輕地舀起一勺酒來,喂於口中,覺得清香辛辣,味道濃美至極。
古代的酒度數很低,早些時候都是用五穀或者果子釀造而成,經過自然發酵之後,形成酒精。
因其顏色黃亮,被稱為黃酒。
到了漢代,多以大麥、小麥和細餅等為原料,這個時候酒的度數也就5、6度而已。
到了唐代,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形成了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曲,度數可達到8、9度左右,跟現在的啤酒差不多。
到了北宋,釀酒技術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人們采用了連渣拌飯法,將酒精的度數提到了11至18度左右。
一直到北宋末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將蒸餾酒工藝傳入內地,從此以後才有了白酒之說。
剛才冉閔的燒酒之法便是後世的蒸餾之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酒的度數,形成高純度的酒精。
冉閔拿起先前纏繞在鍋蓋四周的布條,這些布條經過高溫蒸煮,已經達到了高溫消毒的效果。
而後用布條蘸上酒精,開始仔細加小心地清除張蠔身體之上的鞭傷。
酒精入皮入肉,直痛得張蠔哇哇大叫。
“堅持住,忍受一下,很快你的傷勢就會好了!”
冉閔耐心地安慰道。
張蠔聽後,點了點頭,用牙齒咬住下嘴唇,任憑酒精刺激,卻是再也沒有發出半點聲音來。
約過了整整一個時辰,冉閔這才清理完張蠔身上的傷痕。
看著張蠔遍體的傷疤,冉閔心中是一陣陣怒火衝天,“好狠毒啊!”
冉閔心道,發誓若是以後再遇上獨眼龍苻生,必定斬了他的首級,如此方能解心中之恨。
清理完張蠔身上的傷痕,冉閔如釋重負,發現自己的額頭之上盡是汗水。
“沒事的,你好好休息一下,三五日後傷勢會全愈的!”
張蠔點了點頭,或許是連日來受到毒打,也有可能是剛才用力過度,反正是早已身心疲憊。
過不多時,張蠔便沉沉睡去。
“陛下,如今秦國和姚襄聯軍兵臨城下,我們應該怎麽辦?”
劉寧見冉閔臉色不悅,遂小心地問道。
冉閔抬頭看向劉寧,說道:
“我已放棄懷縣,令申道生撤至野王城中。如今看來,軹關也是守不住了,我準備同樣撤迴野王。
你看如何?”
劉寧聽罷,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說道:
“如此也好,我們共同防守野王。如今已是十二月下旬,隻要再能抗得住兩月左右,待到春天來臨,黃河、沁河水融化。
到了那時,便是我們真正的反擊之時。”
冉閔點頭道:“正是如此,我就是這樣想的!”
冉閔剛剛說罷,忽見一名將士跑來,滿臉的喜悅,高興地說道:
“陛下,喬茂、公羊高和武寧三人來了。”
“什麽?他們還活著?”
冉閔大喜,跑步來到軹關的西城牆上。
向下望去,隻見喬茂和武寧二人攙扶著公羊高,正站立在城牆之下,三人衣甲之上都是血跡斑斑。
“快快打開城門!”
冉閔大聲地喝道。
匈奴將士聽後,連忙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冉閔衝出城門,見到三人,高興地說道:“真是老天可憐啊,你們三人還活著!”
說罷,大步向前,迎接而去。
喬茂和武寧二人見冉閔奔來,滿臉喜悅,一時也是情不自禁,大喜過望,淚如雨下。
“陛下,我們對不起您啊!張公子他……”
喬茂語氣哽咽,一時愧疚得說不出話來。
“唉——沒事,麵具張我已經救迴來了!”
冉閔高興地說道。
“什麽?張公子迴來了?”
三人聽後,再次心喜。
“來!來!來!我來背!”
冉閔上前,見公羊高已經完全暈迷,於是將公羊高背於背上,而後大步向城內走來。
城牆上的眾匈奴將士見到冉閔陛下親自背傷員,一時個個心中大驚。
皇帝背傷員,自古以來,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這些城牆上的將士大多都是寇頭男帶迴來的1000名匈奴將士,他們幾時見過冉閔如此體恤將士。
喬茂和武寧二人見罷,隻覺一陣感動,兩行眼淚又不爭氣地流了下來,心中真有一種“為知己者死,死而無憾的感覺”。
“高興大哥,你們十三人死得不冤啊!”
這個房間是冉閔的臥室,裏麵生有火爐,甚是暖和。
冉閔輕輕地將張蠔放於床上,輕聲地問道:“蠔兒,你沒事吧!”
張蠔看向冉閔,雙眼含淚,痛哭道:“父親,他們詐我,他們說是您以前的舊臣,我不知情,將所有的事情說了出去。
哇——”
張蠔心痛如絞,一時放聲大哭,淚如雨下。
冉閔聽後,卻是笑道:“這不怪你,你還年輕,閱世較淺,中了他們的詭計,可以理解。
你也不要往心裏去,說了就說了,沒什麽大不了的,好好養傷,日後為你報仇便是!”
張蠔聽罷,心中隻覺一陣溫暖,今生有這麽一個體貼自己的父親,死亦足矣!
“哇——”
張蠔控製不住自己的心情,再次失聲痛哭起來。
冉閔為張蠔脫去衣服,隻見張蠔的身體之上盡是皮鞭的印痕,鞭痕橫豎交錯,皮肉綻裂,足足有上千鞭之多。
“這是誰打的?”
冉閔一陣大怒,大聲地吼道。
“哇哇哇哇——是那獨眼龍!”
張蠔痛哭道:“他還給我喂屎吃,灌尿喝,我今生不殺了那獨眼龍,誓不為人!”
“什麽?”
冉閔聽罷,再次大怒,真想騎上戰馬,衝出城去,斬了那獨眼龍苻生。
“好,有誌氣就好,父親一招便將那獨眼龍擊於馬下,日後你好好隨我練武。
我相信遲早會有一天,你也會一招擊敗那獨眼龍,為自己報得大仇!”
張蠔聽罷,點了點頭,眼神之中充滿了堅定和渴望的神色。
“我會的,遲早我會斬了那獨眼龍的!”
冉閔找來一大壇酒水,倒於鐵鍋之中,而後蓋上鍋蓋,並在鍋蓋四周纏上一些幹淨的布條,以此提高鐵鍋內的壓強。
而後再添上柴火,扇動扇子,使爐膛之中的柴火猛烈燃燒。
過不多時,鐵鍋之中已經是霧氣騰騰。
半個時辰之後,冉閔揭開鍋蓋,隻聞得一陣酒香之氣撲鼻而來,鐵鍋中的酒水已經濃縮成三成左右。
冉閔輕輕地舀起一勺酒來,喂於口中,覺得清香辛辣,味道濃美至極。
古代的酒度數很低,早些時候都是用五穀或者果子釀造而成,經過自然發酵之後,形成酒精。
因其顏色黃亮,被稱為黃酒。
到了漢代,多以大麥、小麥和細餅等為原料,這個時候酒的度數也就5、6度而已。
到了唐代,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形成了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曲,度數可達到8、9度左右,跟現在的啤酒差不多。
到了北宋,釀酒技術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人們采用了連渣拌飯法,將酒精的度數提到了11至18度左右。
一直到北宋末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將蒸餾酒工藝傳入內地,從此以後才有了白酒之說。
剛才冉閔的燒酒之法便是後世的蒸餾之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酒的度數,形成高純度的酒精。
冉閔拿起先前纏繞在鍋蓋四周的布條,這些布條經過高溫蒸煮,已經達到了高溫消毒的效果。
而後用布條蘸上酒精,開始仔細加小心地清除張蠔身體之上的鞭傷。
酒精入皮入肉,直痛得張蠔哇哇大叫。
“堅持住,忍受一下,很快你的傷勢就會好了!”
冉閔耐心地安慰道。
張蠔聽後,點了點頭,用牙齒咬住下嘴唇,任憑酒精刺激,卻是再也沒有發出半點聲音來。
約過了整整一個時辰,冉閔這才清理完張蠔身上的傷痕。
看著張蠔遍體的傷疤,冉閔心中是一陣陣怒火衝天,“好狠毒啊!”
冉閔心道,發誓若是以後再遇上獨眼龍苻生,必定斬了他的首級,如此方能解心中之恨。
清理完張蠔身上的傷痕,冉閔如釋重負,發現自己的額頭之上盡是汗水。
“沒事的,你好好休息一下,三五日後傷勢會全愈的!”
張蠔點了點頭,或許是連日來受到毒打,也有可能是剛才用力過度,反正是早已身心疲憊。
過不多時,張蠔便沉沉睡去。
“陛下,如今秦國和姚襄聯軍兵臨城下,我們應該怎麽辦?”
劉寧見冉閔臉色不悅,遂小心地問道。
冉閔抬頭看向劉寧,說道:
“我已放棄懷縣,令申道生撤至野王城中。如今看來,軹關也是守不住了,我準備同樣撤迴野王。
你看如何?”
劉寧聽罷,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說道:
“如此也好,我們共同防守野王。如今已是十二月下旬,隻要再能抗得住兩月左右,待到春天來臨,黃河、沁河水融化。
到了那時,便是我們真正的反擊之時。”
冉閔點頭道:“正是如此,我就是這樣想的!”
冉閔剛剛說罷,忽見一名將士跑來,滿臉的喜悅,高興地說道:
“陛下,喬茂、公羊高和武寧三人來了。”
“什麽?他們還活著?”
冉閔大喜,跑步來到軹關的西城牆上。
向下望去,隻見喬茂和武寧二人攙扶著公羊高,正站立在城牆之下,三人衣甲之上都是血跡斑斑。
“快快打開城門!”
冉閔大聲地喝道。
匈奴將士聽後,連忙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冉閔衝出城門,見到三人,高興地說道:“真是老天可憐啊,你們三人還活著!”
說罷,大步向前,迎接而去。
喬茂和武寧二人見冉閔奔來,滿臉喜悅,一時也是情不自禁,大喜過望,淚如雨下。
“陛下,我們對不起您啊!張公子他……”
喬茂語氣哽咽,一時愧疚得說不出話來。
“唉——沒事,麵具張我已經救迴來了!”
冉閔高興地說道。
“什麽?張公子迴來了?”
三人聽後,再次心喜。
“來!來!來!我來背!”
冉閔上前,見公羊高已經完全暈迷,於是將公羊高背於背上,而後大步向城內走來。
城牆上的眾匈奴將士見到冉閔陛下親自背傷員,一時個個心中大驚。
皇帝背傷員,自古以來,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這些城牆上的將士大多都是寇頭男帶迴來的1000名匈奴將士,他們幾時見過冉閔如此體恤將士。
喬茂和武寧二人見罷,隻覺一陣感動,兩行眼淚又不爭氣地流了下來,心中真有一種“為知己者死,死而無憾的感覺”。
“高興大哥,你們十三人死得不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