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姚益生帶領大軍渡過黃河,開始進攻軹關了!”
劉守氣喘籲籲地報告道。
冉閔聽罷,心中一驚,問道:“他們有多少人馬?”
劉守道:“他們約有萬人之多,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而且他們還動用了霹靂車和雲梯等攻城裝備。
另外,在我離開之時,他們已派出擋箭車,開始清理軹道之上的拒馬、木樁和柴障等。
他們這明顯是為駐紮在河東地區的秦軍開道。”
“什麽?”
冉閔聽罷,頓時大驚,“如此說來,秦軍也要參戰了?”
劉守點了點頭,遂道:“這隻是我們猜想的而已。”
冉閔搖頭道:“你們猜測地不錯,秦軍估計很快就要到來了。如此一來,軹關豈不是危險了?”
冉閔心中著急,踱來踱去,思考多時,這才轉身對麵具張道:
“麵具張,你帶野王十八騎和陷陣營的將士,迅速出發,前往軹關,營救匈奴將士。
而後將他們全部帶迴野王城。”
“父親,我帶野王十八騎和陷陣營的將士離去,那懷縣怎麽辦?”
冉閔長歎一聲,再次歎道:
“唉!敵人兵分兩路,左右攻擊,我方顧此失彼,難以自保。
依目前形勢來看,固守軹關和懷縣都不合時宜,我們唯有退兵野王,再尋他法了!”
張蠔聽罷,心中也是生氣,卻是無法,遂拱手道:
“如此也罷,孩兒這就點齊人馬,迅速前往軹關。
父親,您腿部受傷,一定要注意安全,萬萬不可衝動。
待孩兒營救軹關之後,便迅速返迴,我們再一起打敗慕容鮮卑!”
冉閔聽罷,微微一笑,心中甚是欣慰。
張蠔已經漸漸長大,開始學會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了,這令冉閔心中很是高興。
“你放心吧,隻要我冉閔站立在懷縣的城頭之上,慕容鮮卑就不會大舉進攻懷縣。”
張蠔點頭,而後轉身,頭也不迴似的直向屋外走去。
“陛下,多保重!”劉守也是拱手說道。
“你們去吧,一定要事先派出斥候,小心半路中了姚益生的伏擊!”
“是,陛下!”
劉守拱手答是,而後轉身離去。
當日夜,張蠔帶領野王十八騎和100名陷陣營的將士離去,卻故意留下其它的100名將士與冉閔一起防守懷縣。
冉閔聽說張蠔僅帶領了100名陷陣營的將士離去,心中有一份焦慮,也有一份寬慰。
焦慮的是,張蠔僅帶領100名陷陣營的將士去營救軹關,兵力有些少了。
安慰的是,張蠔卻留下另外的100名陷陣營的將士給自己,倒是學會了關心他人。
真是:人不經事,難以成長。
通過此事,冉閔深深地感受到:張蠔長大了!
“報——太原王,懷縣之中約有百匹戰馬駛出西城門,直向野王城方向而去。”
斥候來報。
慕容恪聽後,一陣哈哈大笑:“冉閔現在已如窮途之犬,顧得了東顧不了西了。”
參軍高開聽罷,遂道:“如此,我們可以開始大舉進攻懷縣了!”
次日一早,冉閔帶領眾將士們登上城牆,隻見燕軍已經集結完畢,開始緩緩向前推進。
三排拒馬仍然部署在前,其後便是盾牌手、長矛手、弓箭手,再後是160架霹靂車,最後則是近萬名手抬長梯的將士。
在隊伍的左、右、後,仍然各部署著5000名騎兵。
冉閔看著漸漸推進的慕容鮮卑大軍,忽然恍然大悟,遂狠狠地說道:
“這個慕容恪,竟然使用聲東擊西、疲敵之術!”
一旁的申道生聽罷,納悶地問道:“陛下為何這麽說?”
“哼!”
冉閔冷哼一聲,遂道:“在剛剛開始之時,姚益生大軍故意出現在黃河冰麵之上,引誘我前去觀察。
就在我前去之後,慕容恪在東邊對懷縣發起猛烈攻擊,迫使我不得不再次返迴懷縣。
可是,當我返迴懷縣之後,姚益生卻帶領大軍在西邊對軹關發起猛烈攻擊。
如此,我又不得不派出麵具張帶領陷陣營的將士前去營救。
難道這不是聲東擊西,疲敵之術嗎?”
申道生聽罷,也是恍然大悟,長出一口氣,這才說道:
“如此看來,燕國、秦國和姚襄三方早已結盟,並且製定了詳細而周密的作戰計劃。
他們先是分頭攻擊懷縣和軹關,使得陛下來迴奔波,疲於支援,最後不得不放棄懷縣和軹關,退至於野王城中。
而後他們三方大軍齊聚野王城下,將野王城團團包圍,以此想困死我們。”
冉閔點頭,“你說得不錯,這正就是他們的作戰計劃,聲東擊西,令我們顧得了東而顧不了西,捉襟見肘。”
燕軍緩緩而來,等到距離懷縣約150步左右時,這才停下。
而後前方空出數百條通道來,近3000名燕軍將士手抬長梯,依次走出。
而與此同時,160架霹靂車的拋杆已經壓低,石塊已經裝填。
“快快退下城牆。”
冉閔大聲地喊道。
城牆上的眾將士們聽罷,迅速向城牆下跑去,一時之間,城牆上除冉閔與申道生二人之外,再無他人。
通過連續多日的進攻,如今將士們已經完全掌握了燕軍的攻城節奏。
所以冉閔一聲令下,將士們便知道幹什麽。
“步兵,前進——”
3000名步兵抬著長梯,向前而來,待到距離懷縣約70步左右時,這才停下。
“霹靂車,放!”
一聲令下,160架霹靂車一齊發射,160塊人頭般大小的石塊唿嘯而至,從天而降。
“嘭!”“嘭!”“嘭!”
石塊砸在城頭之上,一陣塵土飛揚。
就在霹靂車進攻之時,隻見3000名燕軍步兵抬著長梯迅速跑來,來到懷縣的城牆之下,而後將長梯搭於石塊砸出的豁口之處,攀登而上。
就在燕軍將士登城之時,近80名身穿鐵甲的陷陣營將士紛紛登上城牆。
兩軍在城牆上相遇,一時刀盾相交,金戈爭鳴。
可惜,燕軍將士的刀矛刺在、砍在陷陣營將士的鐵甲之上,僅是濺起一串串的火花,卻是傷及不到將士。
而陷陣營將士則是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用盾牌擋開對方的刀矛,而後揮刀砍下,直將燕軍將士砍為兩截。
如果說,陷陣營的將士個個如餓狼撲食一般,直殺得燕軍將士節節敗退。
那麽,冉閔則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路衝殺,無人可擋。
長槊揮擊,所過之處,盡皆人仰馬翻,燕軍將士一個個地如炮彈一樣,四飛而出,掉落城牆之下。
燕軍前仆後繼,一日三次攻城,卻是屢次失利,未能攻克懷縣。
慕容恪騎在戰馬之上,談笑風生,心中毫無久攻不下的急切之感。
“太原王,您看,冉閔還在懷縣之中!”
慕容恪聽罷,哈哈大笑道:
“好!好!好!隻要冉閔在便好!
待姚襄和秦軍攻克軹關之後,便是我們發起最後的進攻之時。”
劉守氣喘籲籲地報告道。
冉閔聽罷,心中一驚,問道:“他們有多少人馬?”
劉守道:“他們約有萬人之多,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而且他們還動用了霹靂車和雲梯等攻城裝備。
另外,在我離開之時,他們已派出擋箭車,開始清理軹道之上的拒馬、木樁和柴障等。
他們這明顯是為駐紮在河東地區的秦軍開道。”
“什麽?”
冉閔聽罷,頓時大驚,“如此說來,秦軍也要參戰了?”
劉守點了點頭,遂道:“這隻是我們猜想的而已。”
冉閔搖頭道:“你們猜測地不錯,秦軍估計很快就要到來了。如此一來,軹關豈不是危險了?”
冉閔心中著急,踱來踱去,思考多時,這才轉身對麵具張道:
“麵具張,你帶野王十八騎和陷陣營的將士,迅速出發,前往軹關,營救匈奴將士。
而後將他們全部帶迴野王城。”
“父親,我帶野王十八騎和陷陣營的將士離去,那懷縣怎麽辦?”
冉閔長歎一聲,再次歎道:
“唉!敵人兵分兩路,左右攻擊,我方顧此失彼,難以自保。
依目前形勢來看,固守軹關和懷縣都不合時宜,我們唯有退兵野王,再尋他法了!”
張蠔聽罷,心中也是生氣,卻是無法,遂拱手道:
“如此也罷,孩兒這就點齊人馬,迅速前往軹關。
父親,您腿部受傷,一定要注意安全,萬萬不可衝動。
待孩兒營救軹關之後,便迅速返迴,我們再一起打敗慕容鮮卑!”
冉閔聽罷,微微一笑,心中甚是欣慰。
張蠔已經漸漸長大,開始學會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了,這令冉閔心中很是高興。
“你放心吧,隻要我冉閔站立在懷縣的城頭之上,慕容鮮卑就不會大舉進攻懷縣。”
張蠔點頭,而後轉身,頭也不迴似的直向屋外走去。
“陛下,多保重!”劉守也是拱手說道。
“你們去吧,一定要事先派出斥候,小心半路中了姚益生的伏擊!”
“是,陛下!”
劉守拱手答是,而後轉身離去。
當日夜,張蠔帶領野王十八騎和100名陷陣營的將士離去,卻故意留下其它的100名將士與冉閔一起防守懷縣。
冉閔聽說張蠔僅帶領了100名陷陣營的將士離去,心中有一份焦慮,也有一份寬慰。
焦慮的是,張蠔僅帶領100名陷陣營的將士去營救軹關,兵力有些少了。
安慰的是,張蠔卻留下另外的100名陷陣營的將士給自己,倒是學會了關心他人。
真是:人不經事,難以成長。
通過此事,冉閔深深地感受到:張蠔長大了!
“報——太原王,懷縣之中約有百匹戰馬駛出西城門,直向野王城方向而去。”
斥候來報。
慕容恪聽後,一陣哈哈大笑:“冉閔現在已如窮途之犬,顧得了東顧不了西了。”
參軍高開聽罷,遂道:“如此,我們可以開始大舉進攻懷縣了!”
次日一早,冉閔帶領眾將士們登上城牆,隻見燕軍已經集結完畢,開始緩緩向前推進。
三排拒馬仍然部署在前,其後便是盾牌手、長矛手、弓箭手,再後是160架霹靂車,最後則是近萬名手抬長梯的將士。
在隊伍的左、右、後,仍然各部署著5000名騎兵。
冉閔看著漸漸推進的慕容鮮卑大軍,忽然恍然大悟,遂狠狠地說道:
“這個慕容恪,竟然使用聲東擊西、疲敵之術!”
一旁的申道生聽罷,納悶地問道:“陛下為何這麽說?”
“哼!”
冉閔冷哼一聲,遂道:“在剛剛開始之時,姚益生大軍故意出現在黃河冰麵之上,引誘我前去觀察。
就在我前去之後,慕容恪在東邊對懷縣發起猛烈攻擊,迫使我不得不再次返迴懷縣。
可是,當我返迴懷縣之後,姚益生卻帶領大軍在西邊對軹關發起猛烈攻擊。
如此,我又不得不派出麵具張帶領陷陣營的將士前去營救。
難道這不是聲東擊西,疲敵之術嗎?”
申道生聽罷,也是恍然大悟,長出一口氣,這才說道:
“如此看來,燕國、秦國和姚襄三方早已結盟,並且製定了詳細而周密的作戰計劃。
他們先是分頭攻擊懷縣和軹關,使得陛下來迴奔波,疲於支援,最後不得不放棄懷縣和軹關,退至於野王城中。
而後他們三方大軍齊聚野王城下,將野王城團團包圍,以此想困死我們。”
冉閔點頭,“你說得不錯,這正就是他們的作戰計劃,聲東擊西,令我們顧得了東而顧不了西,捉襟見肘。”
燕軍緩緩而來,等到距離懷縣約150步左右時,這才停下。
而後前方空出數百條通道來,近3000名燕軍將士手抬長梯,依次走出。
而與此同時,160架霹靂車的拋杆已經壓低,石塊已經裝填。
“快快退下城牆。”
冉閔大聲地喊道。
城牆上的眾將士們聽罷,迅速向城牆下跑去,一時之間,城牆上除冉閔與申道生二人之外,再無他人。
通過連續多日的進攻,如今將士們已經完全掌握了燕軍的攻城節奏。
所以冉閔一聲令下,將士們便知道幹什麽。
“步兵,前進——”
3000名步兵抬著長梯,向前而來,待到距離懷縣約70步左右時,這才停下。
“霹靂車,放!”
一聲令下,160架霹靂車一齊發射,160塊人頭般大小的石塊唿嘯而至,從天而降。
“嘭!”“嘭!”“嘭!”
石塊砸在城頭之上,一陣塵土飛揚。
就在霹靂車進攻之時,隻見3000名燕軍步兵抬著長梯迅速跑來,來到懷縣的城牆之下,而後將長梯搭於石塊砸出的豁口之處,攀登而上。
就在燕軍將士登城之時,近80名身穿鐵甲的陷陣營將士紛紛登上城牆。
兩軍在城牆上相遇,一時刀盾相交,金戈爭鳴。
可惜,燕軍將士的刀矛刺在、砍在陷陣營將士的鐵甲之上,僅是濺起一串串的火花,卻是傷及不到將士。
而陷陣營將士則是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用盾牌擋開對方的刀矛,而後揮刀砍下,直將燕軍將士砍為兩截。
如果說,陷陣營的將士個個如餓狼撲食一般,直殺得燕軍將士節節敗退。
那麽,冉閔則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路衝殺,無人可擋。
長槊揮擊,所過之處,盡皆人仰馬翻,燕軍將士一個個地如炮彈一樣,四飛而出,掉落城牆之下。
燕軍前仆後繼,一日三次攻城,卻是屢次失利,未能攻克懷縣。
慕容恪騎在戰馬之上,談笑風生,心中毫無久攻不下的急切之感。
“太原王,您看,冉閔還在懷縣之中!”
慕容恪聽罷,哈哈大笑道:
“好!好!好!隻要冉閔在便好!
待姚襄和秦軍攻克軹關之後,便是我們發起最後的進攻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