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漂亮嗎?”
燕皇慕容儁看向可足渾氏,又看了看天上的圓月,遂道:
“我的皇後可比月宮中的嫦娥仙子。”
可足渾氏聽罷,開心不已。
二人坐定,像一對小情侶一樣賞月喝酒,花前月下,甜言蜜語,柔情似水。
可足渾氏依偎在燕皇慕容儁的懷中,一杯一杯地為他斟滿酒,直灌得燕皇慕容儁神魂顛倒。
久別似新婚,一番雲雨過後,可足渾氏趴在燕皇慕容儁寬闊的胸膛上,久久低頭不語。
燕皇慕容儁感覺皇後可足渾氏好像有心事在身,於是輕聲地問道:
“我的皇後,你在想什麽?”
可足渾身爬起身來,看向慕容儁,惆悵地說道:
“今日明狐妹妹來到我的宮中,與我辭別,好讓人傷感啊!”
明狐是慕容評的妻子,與可足渾氏年齡相當。
“辭別?為何要辭別?”燕皇慕容儁驚訝地問道。
可足渾氏再次低頭爬在慕容儁的胸膛之上,悠悠地說道:
“叔父慕容評圍剿冉閔失利,朝中大臣多有怨言。明狐妹妹說,不久以後她就要隨叔父前往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苦寒之地,再也見不到我了。”
燕皇慕容儁聽罷,疑惑地問道:
“她是聽何人所說?”
可足渾氏假裝驚訝地問道:“叔父兩度圍剿冉閔失利,罪不可恕,難道不被流放到龍城去看守祖廟嗎?”
燕皇慕容儁聽後,生氣地說道:“我何時說過?”
可足渾氏假裝轉憂為喜,驚喜地說道:“這麽說來,叔父不被流放龍城?”
“哼!”
燕皇慕容儁冷哼一聲,卻是不語。
可足渾氏見罷,連忙再次爬到慕容儁的身上,哀求地說道:
“陛下,您也知道,在這薊城之中,明狐是我最好的姐妹。若是明狐走了,誰又來陪我談心說話呢?”
我的陛下,懇求你千萬不要流放了叔父,好不好啊?”
說著,可足渾氏撒嬌般地催促著慕容儁。
慕容儁抵不過可足渾氏的哀求,遂歎道:“好的,好的,我知道了,我不會流放叔父的。”
三日後,燕皇慕容儁召集百官,大聲地說道:
“眾位愛卿,上庸王慕容評兩度討伐冉閔失利,折兵損將,罪不可恕。
經我與眾位愛卿商議,決定免去慕容評司徒、驃騎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諸軍事之職務。
鑒於慕容評在此次圍剿冉閔之時發現了馬蹄鐵和雙馬鐙的功勞,將功抵過,仍然保留上庸王的封號。
並同時作為太原王(慕容恪)的助手,繼續鎮守新樂城,協助太原王剿滅冉閔。”
燕皇慕容儁掃視眾臣一周,見無人說話,這才放下心來,於是又狠狠地說道:
“討逆將軍支烏那在討伐冉閔之時,不聽上庸王指揮調遣,擅自出兵,接連兵敗沁河、丹河,全軍覆沒。致使大軍不得不全線撤退,實在是罪不可恕。
鑒於此,特撤去支烏那討逆將軍之職,降為平民,流放高句麗,世代不得返朝。
另外,晉升牙門將軍慕容塵為討寇將軍,負責騎兵的訓練,作為討伐冉閔的急先鋒。
最後,任命太原王(慕容恪)為三軍大都督,從即日起,立即召集兵馬,一個月後出發,前往野王,再次圍剿冉閔,不勝不歸!”
眾大臣聽後,皆都眼神疑惑,心中不解。
慕容評兩度討伐冉閔失利,不僅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雖然撤去了司徒、驃騎將軍以及都督十州諸軍事之職,但卻仍然保留了上庸王的稱號。
反倒是討逆將軍支烏那作為一名領兵將軍,卻完全承擔了兵敗之責。
這實在是令眾大臣們疑惑。
可是,如今燕皇已作決定,眾人也不好當麵反駁。
左仆射皇甫真和殿中將軍令狐帽二人聽後,卻是心中十分不滿。
自己的兒子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二人失蹤,到現在仍然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但是作為統領的慕容評竟然沒有承擔半點的責任,這實在令二人心中氣憤。
不過,如今是在朝堂之上,二人也不好繼續追問,要不然顯得自己心胸狹窄,公報私仇。
就在這時,隻見燕皇慕容儁定眼看向皇甫真和令狐帽二人,過了片刻,這才說道:
“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兩位將軍到現在生死不明,特命上庸王抓緊時間繼續尋找。”
此時,左仆射皇甫真和殿中將軍令狐帽抬頭見燕皇慕容儁正看向自己,於是連忙說道:
“謝主龍恩!”
三日後,消息傳到新樂城(今河南省新鄉市),慕容評聽後,高興不已,連連仰天大笑。
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自己一番打點,太原王慕容恪和皇後可足渾氏二人先後為自己求情說話,保留了上庸王的稱號,並協助太原王慕容恪繼續討伐冉閔。
這已經是他最好的打算了,也是他所希望的最好的結果了。
一旁的征虜將軍鮮於弓問道:
“上庸王,你何以確定太原王(慕容恪)和皇後二人一定會為你說話呢?”
慕容評聽後,哈哈大笑道:
“太原王(慕容恪)就是個兵癡,一生潛心於研究兵法,大半輩子的心血都用在了軍隊建設之上。
你說我送於他馬蹄鐵和雙馬鐙如此重要的禮物,他怎麽能不欣喜如狂,怎能不為我說話呢?
而皇後可足渾氏作為一個女人,哪有不喜歡金銀飾物呢?我相信一件金絲縷衣,足可讓他神魂顛倒。
你說,我如此做,太原王(慕容恪)和皇後可足渾氏豈有不為我說話的道理?”
征虜將軍鮮於弓聽後,連連點頭,於是再次恭維道:
“上庸王對人性的把握可謂是爐火純青啊,不得不讓屬下佩服,真是我輩學習的楷模啊!”
二度征討冉閔失利,慕容評、慕容塵、鮮於弓等一般人都安然無事,唯有支烏那一人擔下了所有的責任。
這是不是覺得很可笑?
深夜,慕容評叫來兩名親信,說道:
“這是一千兩黃金,你們二人在斬殺支烏那之後,到他處生活,從此隱姓埋名,做個富家翁去吧!”
兩名親信接過黃金,表情深摯的答道:
“請上庸王放心,待支烏那到達高句麗後,我們一定會讓他去喂了山中的野狗。”
燕皇慕容儁看向可足渾氏,又看了看天上的圓月,遂道:
“我的皇後可比月宮中的嫦娥仙子。”
可足渾氏聽罷,開心不已。
二人坐定,像一對小情侶一樣賞月喝酒,花前月下,甜言蜜語,柔情似水。
可足渾氏依偎在燕皇慕容儁的懷中,一杯一杯地為他斟滿酒,直灌得燕皇慕容儁神魂顛倒。
久別似新婚,一番雲雨過後,可足渾氏趴在燕皇慕容儁寬闊的胸膛上,久久低頭不語。
燕皇慕容儁感覺皇後可足渾氏好像有心事在身,於是輕聲地問道:
“我的皇後,你在想什麽?”
可足渾身爬起身來,看向慕容儁,惆悵地說道:
“今日明狐妹妹來到我的宮中,與我辭別,好讓人傷感啊!”
明狐是慕容評的妻子,與可足渾氏年齡相當。
“辭別?為何要辭別?”燕皇慕容儁驚訝地問道。
可足渾氏再次低頭爬在慕容儁的胸膛之上,悠悠地說道:
“叔父慕容評圍剿冉閔失利,朝中大臣多有怨言。明狐妹妹說,不久以後她就要隨叔父前往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苦寒之地,再也見不到我了。”
燕皇慕容儁聽罷,疑惑地問道:
“她是聽何人所說?”
可足渾氏假裝驚訝地問道:“叔父兩度圍剿冉閔失利,罪不可恕,難道不被流放到龍城去看守祖廟嗎?”
燕皇慕容儁聽後,生氣地說道:“我何時說過?”
可足渾氏假裝轉憂為喜,驚喜地說道:“這麽說來,叔父不被流放龍城?”
“哼!”
燕皇慕容儁冷哼一聲,卻是不語。
可足渾氏見罷,連忙再次爬到慕容儁的身上,哀求地說道:
“陛下,您也知道,在這薊城之中,明狐是我最好的姐妹。若是明狐走了,誰又來陪我談心說話呢?”
我的陛下,懇求你千萬不要流放了叔父,好不好啊?”
說著,可足渾氏撒嬌般地催促著慕容儁。
慕容儁抵不過可足渾氏的哀求,遂歎道:“好的,好的,我知道了,我不會流放叔父的。”
三日後,燕皇慕容儁召集百官,大聲地說道:
“眾位愛卿,上庸王慕容評兩度討伐冉閔失利,折兵損將,罪不可恕。
經我與眾位愛卿商議,決定免去慕容評司徒、驃騎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諸軍事之職務。
鑒於慕容評在此次圍剿冉閔之時發現了馬蹄鐵和雙馬鐙的功勞,將功抵過,仍然保留上庸王的封號。
並同時作為太原王(慕容恪)的助手,繼續鎮守新樂城,協助太原王剿滅冉閔。”
燕皇慕容儁掃視眾臣一周,見無人說話,這才放下心來,於是又狠狠地說道:
“討逆將軍支烏那在討伐冉閔之時,不聽上庸王指揮調遣,擅自出兵,接連兵敗沁河、丹河,全軍覆沒。致使大軍不得不全線撤退,實在是罪不可恕。
鑒於此,特撤去支烏那討逆將軍之職,降為平民,流放高句麗,世代不得返朝。
另外,晉升牙門將軍慕容塵為討寇將軍,負責騎兵的訓練,作為討伐冉閔的急先鋒。
最後,任命太原王(慕容恪)為三軍大都督,從即日起,立即召集兵馬,一個月後出發,前往野王,再次圍剿冉閔,不勝不歸!”
眾大臣聽後,皆都眼神疑惑,心中不解。
慕容評兩度討伐冉閔失利,不僅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雖然撤去了司徒、驃騎將軍以及都督十州諸軍事之職,但卻仍然保留了上庸王的稱號。
反倒是討逆將軍支烏那作為一名領兵將軍,卻完全承擔了兵敗之責。
這實在是令眾大臣們疑惑。
可是,如今燕皇已作決定,眾人也不好當麵反駁。
左仆射皇甫真和殿中將軍令狐帽二人聽後,卻是心中十分不滿。
自己的兒子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二人失蹤,到現在仍然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但是作為統領的慕容評竟然沒有承擔半點的責任,這實在令二人心中氣憤。
不過,如今是在朝堂之上,二人也不好繼續追問,要不然顯得自己心胸狹窄,公報私仇。
就在這時,隻見燕皇慕容儁定眼看向皇甫真和令狐帽二人,過了片刻,這才說道:
“皇甫顯宗和令狐歸義兩位將軍到現在生死不明,特命上庸王抓緊時間繼續尋找。”
此時,左仆射皇甫真和殿中將軍令狐帽抬頭見燕皇慕容儁正看向自己,於是連忙說道:
“謝主龍恩!”
三日後,消息傳到新樂城(今河南省新鄉市),慕容評聽後,高興不已,連連仰天大笑。
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自己一番打點,太原王慕容恪和皇後可足渾氏二人先後為自己求情說話,保留了上庸王的稱號,並協助太原王慕容恪繼續討伐冉閔。
這已經是他最好的打算了,也是他所希望的最好的結果了。
一旁的征虜將軍鮮於弓問道:
“上庸王,你何以確定太原王(慕容恪)和皇後二人一定會為你說話呢?”
慕容評聽後,哈哈大笑道:
“太原王(慕容恪)就是個兵癡,一生潛心於研究兵法,大半輩子的心血都用在了軍隊建設之上。
你說我送於他馬蹄鐵和雙馬鐙如此重要的禮物,他怎麽能不欣喜如狂,怎能不為我說話呢?
而皇後可足渾氏作為一個女人,哪有不喜歡金銀飾物呢?我相信一件金絲縷衣,足可讓他神魂顛倒。
你說,我如此做,太原王(慕容恪)和皇後可足渾氏豈有不為我說話的道理?”
征虜將軍鮮於弓聽後,連連點頭,於是再次恭維道:
“上庸王對人性的把握可謂是爐火純青啊,不得不讓屬下佩服,真是我輩學習的楷模啊!”
二度征討冉閔失利,慕容評、慕容塵、鮮於弓等一般人都安然無事,唯有支烏那一人擔下了所有的責任。
這是不是覺得很可笑?
深夜,慕容評叫來兩名親信,說道:
“這是一千兩黃金,你們二人在斬殺支烏那之後,到他處生活,從此隱姓埋名,做個富家翁去吧!”
兩名親信接過黃金,表情深摯的答道:
“請上庸王放心,待支烏那到達高句麗後,我們一定會讓他去喂了山中的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