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乾站在沁河的東岸,看著一道道的煙塵向北而去。
那是戰馬奔駛揚起的煙塵,5000名騎兵在討逆將軍支烏那的帶領下,沿著沁河徑直向太行山腳下而去。
就在剛才,他已經得到了慕容評的命令,說大軍已經渡過沁河,並且擊敗了駐紮在太行山腳下的冉閔眾部。
按照計劃,一旦慕容鮮卑大軍渡過沁河,他將帶領佯攻的5000名騎兵作為第二梯隊,迅速北上,渡過沁河,開始圍攻野王城。
而慕容尚德和令狐歸義二人則帶領5000名步兵將接替他們,繼續裝作佯攻的樣子。
“慕容將軍,令狐將軍,這兒我就交給你們了,你們隻需裝裝樣子,繼續吸引蔣乾的注意力便可。”
支烏那微笑著說道。
慕容尚德和令狐歸義二人點了點頭,心情並不高興。
如今慕容評帶領大軍進攻野王,而他們兩個因身體負傷,隻能擔任佯攻,與戰功無緣,所以二人心情比較鬱悶。
討逆將軍支烏那看出了二人的不高興,於是安慰道:
“兩位將軍切莫氣餒失意,佯攻同樣功勞不小,隻是分工不同罷了。
若不是我們在此吸引蔣幹的注意力,上庸王怎能順利渡過沁河呢?”
慕容尚德和令狐歸義二人再次點了點頭,道理他們二人明白,但是不能參加戰鬥,他們還是多少感到有些失落。
慕容尚德是龍山五將的大師兄,皇甫顯宗、慕輿長卿和鮮於和鳴三位師弟都參加了戰鬥,而作為大師兄的他卻置身戰鬥之外,這叫他怎能不感覺到失落呢?
令狐歸義同樣也是如此,自己的身體已經康複,完全可以參加戰爭,但慕容評卻死活不讓自己參加,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難道是慕容評想獨占鐵馬鐙和鐵馬掌的功勞,故意疏遠於我?
唉!看來上次有些冒失了,這麽好的發現就不應該告訴慕容評,待我迴去之後獻於陛下,豈不是更好?”
令狐歸義隻覺一陣後悔,悔不改自己當初著急,將鐵馬鐙和鐵馬掌的秘密告訴慕容評。
討逆將軍支烏那率領5000騎兵北去,此地僅留下慕容尚德與令狐歸義二人帶領5000步兵留在了原地。
慕容尚德抬頭遠望,隻見沁河之水向南而去,波濤洶湧,起起伏伏。
在沁河的對岸,聳立著一道長長的土牆,土牆之後站立的冉閔部將依然清晰可見。
慕容尚德待在原地發呆,突然眼神一亮,神情頓時一陣驚喜。
慕容尚德轉過頭來,看向令狐歸義,隻見令狐歸義的眼神之中同樣充滿了失落之情,於是說道:
“令狐師弟,此次攻占野王,消滅冉閔,功勞可比當年魏昌城之戰。
但是,你我二人因為身體有傷,卻與這份天大的功勞無緣,你說可不可惜?”
令狐歸義心情不好,隻是點了點頭,並未迴答。
慕容尚德再次笑了笑道,又接著問道:
“師弟,你說若是駐守野王城的蔣乾得知上庸王已經率領大軍渡過沁河,正在向南而下,他會做何考慮?”
令狐歸義細想片刻,說道:“蔣乾知道自己上當,定然會率領主力軍隊北上,抵抗上庸王帶領的大軍唄!”
慕容尚德微笑著點了點頭,而後舉起左手,指向汾河上的數百艘船隻,說道:
“師弟,你看,如今汾河之上有數百艘船隻,我們何不令將士們乘坐船隻,乘機渡過河去?”
令狐歸義一聽,頓時眼神一亮,喜道:
“大師弟說得是,如此我們雙方夾擊,定然能夠大敗蔣乾。”
慕容尚德點頭道:“那好,我們現在便開始分配將士,每十人乘坐一艘船隻。
等蔣乾大軍率領主力北上之際,我們便乘機發起進攻!”
蔣乾身騎戰馬,望著沁河對麵沿河北去的戰馬,頓時心中一驚,對著身旁的申道生說道:
“道生,這是怎麽迴事?”
申道生眼望沸騰的煙塵,奔馳的戰馬,心中也是十分驚訝,搖頭道:
“我也是心中疑惑!”
就在這時,隻聽得蔣乾和申道生二人同時恍然大悟道:
“不好!”
“我明白了!”
二人嘴巴大張,眼睛大睜,相互一視,幾乎同時說道:
“北邊危險了!”
二人臉色頓時變得刷白刷白,麵無血色。
蔣乾急忙道:“道生,你帶領將士們駐守此地,我趕緊通知麵具張,叫他帶領預備隊去支援去呂護。”
張蠔帶領的預備隊現駐紮在野王北城門外,預備隊的2000名將士皆為騎兵,也是冉閔的機動力量。
蔣乾急匆匆地而來,見到張蠔,慌忙問道:
“張將軍,你可收到呂護將軍的戰報?”
張蠔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蔣乾“唉”的一聲長歎,遂又道:“我懷疑我們中了慕容鮮卑的聲東擊西之計!”
“聲東擊西?大將軍為何這麽說?”張蠔疑惑地問道。
蔣乾搖頭道:“如今慕容鮮卑大軍大張旗鼓地在沁河東岸集結,這是故意擺給我們看,是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我懷疑他們的主力早已行至太行山腳下,開始搶渡沁河了!”
張蠔聽罷,心中也是一驚,遂道:“可是,昨日呂護將軍傳來的戰報,說北方安然無事啊!”
蔣乾繼續搖頭道:“昨天的戰報是下午時分送來的,若是昨夜慕容鮮卑大軍搶渡沁河,又該怎麽辦?
而且,我剛才發現駐守在沁河東岸的慕容鮮卑騎兵騎馬沿著沁河北去,我懷疑北方已經爆發了戰爭。”
張蠔聽罷,這才明白,遂道:“要不我們現在派出斥候,前去打聽一番如何?”
蔣乾搖頭道:“若是慕容鮮卑突襲了呂護部,現在派出斥候也已經來不及了。
你帶領2000名騎兵現在出發,速速前去支援呂護。”
張蠔連連點頭,心中也是著急,於是戴上頭盔,束緊衣甲,轉身抓起一旁的長矛,大步向外走去。
“全軍集合!”
很快,全軍2000名將士便已披甲持銳,身騎戰馬,手持長矛,身背弓箭,集合完畢。
張蠔長矛高舉,再次大喝一聲:
“向北出發!”
那是戰馬奔駛揚起的煙塵,5000名騎兵在討逆將軍支烏那的帶領下,沿著沁河徑直向太行山腳下而去。
就在剛才,他已經得到了慕容評的命令,說大軍已經渡過沁河,並且擊敗了駐紮在太行山腳下的冉閔眾部。
按照計劃,一旦慕容鮮卑大軍渡過沁河,他將帶領佯攻的5000名騎兵作為第二梯隊,迅速北上,渡過沁河,開始圍攻野王城。
而慕容尚德和令狐歸義二人則帶領5000名步兵將接替他們,繼續裝作佯攻的樣子。
“慕容將軍,令狐將軍,這兒我就交給你們了,你們隻需裝裝樣子,繼續吸引蔣乾的注意力便可。”
支烏那微笑著說道。
慕容尚德和令狐歸義二人點了點頭,心情並不高興。
如今慕容評帶領大軍進攻野王,而他們兩個因身體負傷,隻能擔任佯攻,與戰功無緣,所以二人心情比較鬱悶。
討逆將軍支烏那看出了二人的不高興,於是安慰道:
“兩位將軍切莫氣餒失意,佯攻同樣功勞不小,隻是分工不同罷了。
若不是我們在此吸引蔣幹的注意力,上庸王怎能順利渡過沁河呢?”
慕容尚德和令狐歸義二人再次點了點頭,道理他們二人明白,但是不能參加戰鬥,他們還是多少感到有些失落。
慕容尚德是龍山五將的大師兄,皇甫顯宗、慕輿長卿和鮮於和鳴三位師弟都參加了戰鬥,而作為大師兄的他卻置身戰鬥之外,這叫他怎能不感覺到失落呢?
令狐歸義同樣也是如此,自己的身體已經康複,完全可以參加戰爭,但慕容評卻死活不讓自己參加,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難道是慕容評想獨占鐵馬鐙和鐵馬掌的功勞,故意疏遠於我?
唉!看來上次有些冒失了,這麽好的發現就不應該告訴慕容評,待我迴去之後獻於陛下,豈不是更好?”
令狐歸義隻覺一陣後悔,悔不改自己當初著急,將鐵馬鐙和鐵馬掌的秘密告訴慕容評。
討逆將軍支烏那率領5000騎兵北去,此地僅留下慕容尚德與令狐歸義二人帶領5000步兵留在了原地。
慕容尚德抬頭遠望,隻見沁河之水向南而去,波濤洶湧,起起伏伏。
在沁河的對岸,聳立著一道長長的土牆,土牆之後站立的冉閔部將依然清晰可見。
慕容尚德待在原地發呆,突然眼神一亮,神情頓時一陣驚喜。
慕容尚德轉過頭來,看向令狐歸義,隻見令狐歸義的眼神之中同樣充滿了失落之情,於是說道:
“令狐師弟,此次攻占野王,消滅冉閔,功勞可比當年魏昌城之戰。
但是,你我二人因為身體有傷,卻與這份天大的功勞無緣,你說可不可惜?”
令狐歸義心情不好,隻是點了點頭,並未迴答。
慕容尚德再次笑了笑道,又接著問道:
“師弟,你說若是駐守野王城的蔣乾得知上庸王已經率領大軍渡過沁河,正在向南而下,他會做何考慮?”
令狐歸義細想片刻,說道:“蔣乾知道自己上當,定然會率領主力軍隊北上,抵抗上庸王帶領的大軍唄!”
慕容尚德微笑著點了點頭,而後舉起左手,指向汾河上的數百艘船隻,說道:
“師弟,你看,如今汾河之上有數百艘船隻,我們何不令將士們乘坐船隻,乘機渡過河去?”
令狐歸義一聽,頓時眼神一亮,喜道:
“大師弟說得是,如此我們雙方夾擊,定然能夠大敗蔣乾。”
慕容尚德點頭道:“那好,我們現在便開始分配將士,每十人乘坐一艘船隻。
等蔣乾大軍率領主力北上之際,我們便乘機發起進攻!”
蔣乾身騎戰馬,望著沁河對麵沿河北去的戰馬,頓時心中一驚,對著身旁的申道生說道:
“道生,這是怎麽迴事?”
申道生眼望沸騰的煙塵,奔馳的戰馬,心中也是十分驚訝,搖頭道:
“我也是心中疑惑!”
就在這時,隻聽得蔣乾和申道生二人同時恍然大悟道:
“不好!”
“我明白了!”
二人嘴巴大張,眼睛大睜,相互一視,幾乎同時說道:
“北邊危險了!”
二人臉色頓時變得刷白刷白,麵無血色。
蔣乾急忙道:“道生,你帶領將士們駐守此地,我趕緊通知麵具張,叫他帶領預備隊去支援去呂護。”
張蠔帶領的預備隊現駐紮在野王北城門外,預備隊的2000名將士皆為騎兵,也是冉閔的機動力量。
蔣乾急匆匆地而來,見到張蠔,慌忙問道:
“張將軍,你可收到呂護將軍的戰報?”
張蠔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蔣乾“唉”的一聲長歎,遂又道:“我懷疑我們中了慕容鮮卑的聲東擊西之計!”
“聲東擊西?大將軍為何這麽說?”張蠔疑惑地問道。
蔣乾搖頭道:“如今慕容鮮卑大軍大張旗鼓地在沁河東岸集結,這是故意擺給我們看,是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我懷疑他們的主力早已行至太行山腳下,開始搶渡沁河了!”
張蠔聽罷,心中也是一驚,遂道:“可是,昨日呂護將軍傳來的戰報,說北方安然無事啊!”
蔣乾繼續搖頭道:“昨天的戰報是下午時分送來的,若是昨夜慕容鮮卑大軍搶渡沁河,又該怎麽辦?
而且,我剛才發現駐守在沁河東岸的慕容鮮卑騎兵騎馬沿著沁河北去,我懷疑北方已經爆發了戰爭。”
張蠔聽罷,這才明白,遂道:“要不我們現在派出斥候,前去打聽一番如何?”
蔣乾搖頭道:“若是慕容鮮卑突襲了呂護部,現在派出斥候也已經來不及了。
你帶領2000名騎兵現在出發,速速前去支援呂護。”
張蠔連連點頭,心中也是著急,於是戴上頭盔,束緊衣甲,轉身抓起一旁的長矛,大步向外走去。
“全軍集合!”
很快,全軍2000名將士便已披甲持銳,身騎戰馬,手持長矛,身背弓箭,集合完畢。
張蠔長矛高舉,再次大喝一聲:
“向北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