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天剛剛發亮,姚襄還在睡意之中,隻聽得有人突然闖進房間,大聲地喊道:
“都督,他們跑了!”
姚襄聽罷,立即起身,揉了揉眼睛,問道:
“什麽跑了?”
司馬尹赤慌張說道:“城下的桓溫大軍不見了!”
“什麽?不見了,他們到哪兒去了?”
“我也不知道啊!”
姚襄急忙登上西城樓,隻見城外空空如野,啥也沒有,連半個桓溫大軍的影子都看不見。
“來人,派出斥候,四下偵察!”
過不多時,200多名斥候騎馬飛馳出城,分向四方。
一直到中午時分,一隊斥候來報:
“都督,桓溫大軍向東而去了!”
姚襄聽罷,思考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原來以為秦國司空王墮是個懦夫,不戰而退。
卻想不到桓溫也是個孬種,擺出一副大舉攻城的模樣,卻不想借著夜色跑了,真是可恥至極!”
眾人聽罷,都是一陣低頭不語。
桓溫戲弄了眾人一番,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明麵上擺出一副大舉攻城的樣子,而實際上卻掩護大軍和百姓後撤。
姚襄不以為恥,卻罵桓溫是孬種,豈不知這是用兵之道。
當然,眾人也都心中明白,這是姚襄為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此時,長史王亮道:“都督,那我們要不要派出騎兵追擊桓溫?”
姚襄轉過身來,掃視眾人一周,卻又說道:
“桓溫用兵如神,他既然敢於撤退,必然會留下後手埋伏,正好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我們莫要管他,讓他自己離去便是。
另外,斥候繼續派出,嚴密偵察桓溫動靜。”
眾人聽罷,皆都感覺心中好笑:
剛才姚襄還罵桓溫是孬種,不戰而退。如今桓溫退去,姚襄卻連追擊都不敢。
二人相比,真是差球不多。
不過,姚襄猜得不錯,桓溫率領大軍後退,怎麽可能沒有後手呢?
就在洛河邊的一處樹林之中,桓衝帶領著386名玄甲將士隱藏在樹林之中。
他們在等待姚襄大軍的追兵,隻要姚襄敢派出騎兵追擊,他們將徹底擊敗追兵,將他們全部趕到一旁的洛河之中。
可是,一直到天黑時分,除過見到100多名騎馬奔馳的斥候之外,卻連一個追兵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三天後,1.7萬名將士和近5萬名百姓順利渡過洛河,來到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
而後桓溫令人拆除洛河之上的浮橋。
如此,桓溫再也沒有了什麽後顧之憂,也不怕姚襄大軍追擊。
又過了三日,大軍來到虎牢關(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
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自古便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乃是洛陽的東大門。
走出虎牢關,便是一馬平川的河南平原。
迴首虎牢關,桓溫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中猶自驚魂不定。
此番出征,曆時五月,先戰秦國,後戰姚襄,攻守之勢數度反轉,自己也是數次身陷困境,九死一生。
若非有冉閔相助,10萬將士和百姓隻怕要全軍覆沒,自己也要交待到了此地。
直到此時,迴想起戰事,桓溫都有些後怕,膽顫不已。
雖然他在冉閔麵前裝作一副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無所畏懼,不懼生死。
但是,想他堂堂的臨賀郡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錦衣玉食,妻妾成群。
這樣顯赫的地位,這樣富華的生活,誰又願意死去呢?
此時,桓衝上前問道:“兄長,如今我們已經走出虎牢關,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桓溫思考片刻,說道:
“買德郎,你令度支校尉(主要負責軍糧轉運的官員)迅速前往豫州,籌措糧草。
另外,僅留5000名百姓於此,其它的都先行繞道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返迴江陵。
還有,你現在立即派出斥候,前往野王,詢問戰況。
到時候,我們與冉閔前後夾擊,一舉消滅了盤踞在懷縣的慕容評,也算是替冉閔解了被圍之危,答謝了他的救命之恩!”
桓衝聽罷,心中高興,於是答道:“好的,兄長,我這就去辦!”
桓衝離去,桓溫又叫來鄧遐和桓石虔二人,關心地問鄧遐道:
“應遠(鄧遐的表字),如今你的傷勢怎麽樣呢?”
鄧遐低下頭去,慚愧地說道:“多謝大將軍關心,我的傷勢已經恢複了不少。”
桓溫笑道:“如今我們已經兵至虎牢關,安全無憂,你慢慢養傷,萬萬莫要著急。”
鄧遐聽罷,心中感動萬分,再次拱手道:“大將軍的恩德,我鄧遐永遠銘記在心。”
桓溫聽罷,微微點頭,自己有意籠絡鄧遐的目的已經達到,於是這才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
桓衝指著桓石虔道:“此乃我的侄子桓石虔,今年14歲,武力超絕,我為他取字鎮惡,意味鎮壓邪魔,揚我晉室威名。”
鄧遐扭頭看向一旁的桓石虔,隻見桓石虔身高八尺,體型魁梧,儼然已是成年人的體型。
隻是臉色猶帶嫩澀,儼然是一少年。
桓溫道:“應遠(鄧遐的表字),你是我晉室第一武將,我也請命朝廷封你為冠軍將軍。
我準備讓鎮惡(桓石虔的表字)拜你為師,跟隨你學習武藝,如何?”
鄧遐聽罷,心中大喜。
桓石虔可是桓溫的親侄子,而桓溫既是晉室的駙馬,也是晉朝的權臣,權傾朝野。
如今桓溫要讓自己的侄子拜自己為師,跟隨自己學藝,以後自己與譙國桓氏有了這層關係,可保證自己陳郡鄧氏從此擠入上層豪門。
鄧遐拱手道:“桓公吩咐,末將不敢不從。”
桓溫聽罷,心中高興,如今自己的侄子桓石虔拜鄧遐為師,如此便可將鄧遐牢牢地係在自己的戰車之上,榮辱與共。
桓溫與鄧遐各懷心思,一拍即合,皆大歡喜。
“好!好!好,待我們返迴江陵之後,我一定要舉辦盛大的拜師禮,讓天下人都知曉!”
桓溫哈哈大笑道,喜不自禁。
真是所謂禍不單行,人若敗運,步步為艱。
但是有又人說:人有三年運,神鬼不敢動。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剛剛冉閔來助,幫助自己脫離險境,如今自己的侄子桓石虔拜鄧遐為師,又將鄧遐籠絡在身邊。
以後,待到桓石虔長大成人,自己便有了鄧遐與桓石虔兩員猛將。
自己出征,左鄧遐,右鎮惡,有此兩員大將衝鋒陷陣,何愁天下不平?
“哈哈哈哈……”
桓溫又是一陣仰天大笑,內心舒爽至極。
說野王十八騎騎馬先行來到孟津關,還未渡過黃河,便碰到了前來送信的信使。
“陛下,慕容鮮卑進攻野王了!”
“都督,他們跑了!”
姚襄聽罷,立即起身,揉了揉眼睛,問道:
“什麽跑了?”
司馬尹赤慌張說道:“城下的桓溫大軍不見了!”
“什麽?不見了,他們到哪兒去了?”
“我也不知道啊!”
姚襄急忙登上西城樓,隻見城外空空如野,啥也沒有,連半個桓溫大軍的影子都看不見。
“來人,派出斥候,四下偵察!”
過不多時,200多名斥候騎馬飛馳出城,分向四方。
一直到中午時分,一隊斥候來報:
“都督,桓溫大軍向東而去了!”
姚襄聽罷,思考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原來以為秦國司空王墮是個懦夫,不戰而退。
卻想不到桓溫也是個孬種,擺出一副大舉攻城的模樣,卻不想借著夜色跑了,真是可恥至極!”
眾人聽罷,都是一陣低頭不語。
桓溫戲弄了眾人一番,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明麵上擺出一副大舉攻城的樣子,而實際上卻掩護大軍和百姓後撤。
姚襄不以為恥,卻罵桓溫是孬種,豈不知這是用兵之道。
當然,眾人也都心中明白,這是姚襄為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此時,長史王亮道:“都督,那我們要不要派出騎兵追擊桓溫?”
姚襄轉過身來,掃視眾人一周,卻又說道:
“桓溫用兵如神,他既然敢於撤退,必然會留下後手埋伏,正好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我們莫要管他,讓他自己離去便是。
另外,斥候繼續派出,嚴密偵察桓溫動靜。”
眾人聽罷,皆都感覺心中好笑:
剛才姚襄還罵桓溫是孬種,不戰而退。如今桓溫退去,姚襄卻連追擊都不敢。
二人相比,真是差球不多。
不過,姚襄猜得不錯,桓溫率領大軍後退,怎麽可能沒有後手呢?
就在洛河邊的一處樹林之中,桓衝帶領著386名玄甲將士隱藏在樹林之中。
他們在等待姚襄大軍的追兵,隻要姚襄敢派出騎兵追擊,他們將徹底擊敗追兵,將他們全部趕到一旁的洛河之中。
可是,一直到天黑時分,除過見到100多名騎馬奔馳的斥候之外,卻連一個追兵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三天後,1.7萬名將士和近5萬名百姓順利渡過洛河,來到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
而後桓溫令人拆除洛河之上的浮橋。
如此,桓溫再也沒有了什麽後顧之憂,也不怕姚襄大軍追擊。
又過了三日,大軍來到虎牢關(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
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自古便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乃是洛陽的東大門。
走出虎牢關,便是一馬平川的河南平原。
迴首虎牢關,桓溫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中猶自驚魂不定。
此番出征,曆時五月,先戰秦國,後戰姚襄,攻守之勢數度反轉,自己也是數次身陷困境,九死一生。
若非有冉閔相助,10萬將士和百姓隻怕要全軍覆沒,自己也要交待到了此地。
直到此時,迴想起戰事,桓溫都有些後怕,膽顫不已。
雖然他在冉閔麵前裝作一副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無所畏懼,不懼生死。
但是,想他堂堂的臨賀郡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錦衣玉食,妻妾成群。
這樣顯赫的地位,這樣富華的生活,誰又願意死去呢?
此時,桓衝上前問道:“兄長,如今我們已經走出虎牢關,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桓溫思考片刻,說道:
“買德郎,你令度支校尉(主要負責軍糧轉運的官員)迅速前往豫州,籌措糧草。
另外,僅留5000名百姓於此,其它的都先行繞道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返迴江陵。
還有,你現在立即派出斥候,前往野王,詢問戰況。
到時候,我們與冉閔前後夾擊,一舉消滅了盤踞在懷縣的慕容評,也算是替冉閔解了被圍之危,答謝了他的救命之恩!”
桓衝聽罷,心中高興,於是答道:“好的,兄長,我這就去辦!”
桓衝離去,桓溫又叫來鄧遐和桓石虔二人,關心地問鄧遐道:
“應遠(鄧遐的表字),如今你的傷勢怎麽樣呢?”
鄧遐低下頭去,慚愧地說道:“多謝大將軍關心,我的傷勢已經恢複了不少。”
桓溫笑道:“如今我們已經兵至虎牢關,安全無憂,你慢慢養傷,萬萬莫要著急。”
鄧遐聽罷,心中感動萬分,再次拱手道:“大將軍的恩德,我鄧遐永遠銘記在心。”
桓溫聽罷,微微點頭,自己有意籠絡鄧遐的目的已經達到,於是這才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
桓衝指著桓石虔道:“此乃我的侄子桓石虔,今年14歲,武力超絕,我為他取字鎮惡,意味鎮壓邪魔,揚我晉室威名。”
鄧遐扭頭看向一旁的桓石虔,隻見桓石虔身高八尺,體型魁梧,儼然已是成年人的體型。
隻是臉色猶帶嫩澀,儼然是一少年。
桓溫道:“應遠(鄧遐的表字),你是我晉室第一武將,我也請命朝廷封你為冠軍將軍。
我準備讓鎮惡(桓石虔的表字)拜你為師,跟隨你學習武藝,如何?”
鄧遐聽罷,心中大喜。
桓石虔可是桓溫的親侄子,而桓溫既是晉室的駙馬,也是晉朝的權臣,權傾朝野。
如今桓溫要讓自己的侄子拜自己為師,跟隨自己學藝,以後自己與譙國桓氏有了這層關係,可保證自己陳郡鄧氏從此擠入上層豪門。
鄧遐拱手道:“桓公吩咐,末將不敢不從。”
桓溫聽罷,心中高興,如今自己的侄子桓石虔拜鄧遐為師,如此便可將鄧遐牢牢地係在自己的戰車之上,榮辱與共。
桓溫與鄧遐各懷心思,一拍即合,皆大歡喜。
“好!好!好,待我們返迴江陵之後,我一定要舉辦盛大的拜師禮,讓天下人都知曉!”
桓溫哈哈大笑道,喜不自禁。
真是所謂禍不單行,人若敗運,步步為艱。
但是有又人說:人有三年運,神鬼不敢動。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剛剛冉閔來助,幫助自己脫離險境,如今自己的侄子桓石虔拜鄧遐為師,又將鄧遐籠絡在身邊。
以後,待到桓石虔長大成人,自己便有了鄧遐與桓石虔兩員猛將。
自己出征,左鄧遐,右鎮惡,有此兩員大將衝鋒陷陣,何愁天下不平?
“哈哈哈哈……”
桓溫又是一陣仰天大笑,內心舒爽至極。
說野王十八騎騎馬先行來到孟津關,還未渡過黃河,便碰到了前來送信的信使。
“陛下,慕容鮮卑進攻野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