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魚遵迴來了,帶來了好消息,姚襄已經答應幫助秦國共同對付桓溫,並已經派出騎兵繞至桓溫的後方,占領武關,徹底切斷桓溫的補給線和後退之路。
燕國也已經迴話,派出上庸王慕容評帶領2萬騎兵即刻出發,前往野王。
秦皇苻健聽罷,心中高興,心頭又燃起了一絲勝利的希望。
可是,另外一個消息傳來,卻令秦皇苻健頓時再次著急起來。
“報——陛下,晉朝梁州刺史司馬勳已經帶領1萬名將士西出子午穀,快要到達長安城下了。
另外,涼國將軍王擢帶2萬兵馬已經攻克陳倉,正向東進發。”
一名探馬急風電掣般地來報。
秦皇苻健聽罷,心中又是一驚:
一個桓溫已經夠他難受的了,如今晉朝梁州刺史司馬勳帶領1萬將士西出子午穀,王擢已經攻克陳倉,三路夾擊,這可如何是好?
秦皇苻健迅速找來弟弟東海王苻雄,商議對策。
“要不,我們從滻河分出1萬將士,由你帶領剿滅司馬勳和王擢兩路人馬?”
秦皇苻健對弟弟東海王苻雄說道。
東海王苻雄聽罷,沉思多時,搖了搖頭,遂道:“不可!”
秦皇苻健聽後,心中驚訝,於是連忙問道:“為何?”
東海王苻雄道:“如今滻河吃緊,很快桓溫就會第二次發起正麵進攻。
此時,若再抽出1萬兵馬,滻河防線的力量又會變得虛弱了許多,這無疑於拆東牆補西牆,於事無濟。”
秦皇苻健聽後,點了點頭,遂道:“可是不抽調兵力,那又該怎麽辦?”
東海王苻雄抬起頭來,看向哥哥苻健,說道:
“在二線防線,還有我兒苻堅從河東帶來的7000名騎兵。
我現在就帶領7000騎兵連夜前往子午穀,乘夜襲擊司馬勳。”
秦皇苻健聽後,又著急道:“可是如此,二線防線便無人堅守了。若是桓溫渡過滻河,那可就直接兵臨城下了。”
東海王苻雄無奈地歎道:“如今之策,唯有各個擊敗,才能解除長安之危。
桓溫勢大,不是一日兩日便可擊敗的。如今唯有先擊敗司馬勳和王擢二人,才能集中兵力抗擊桓溫。”
秦皇苻健細想多時,覺得弟弟東海王苻雄說得沒錯,於是點了點頭,說道:
“那好吧,我叫苻萇堅守滻河防線,隻需守不可攻!”
當日下午,7000名騎兵在東海王苻雄的帶領下,迅速集結,於天黑時分手持火把,連夜向子午穀進發。
同時,苻堅、鄧羌和呂光三人隨行。
堅守滻河的太子苻萇接到命令之後,於是連夜派出將士開始挖掘壕溝,築起土牆,抵禦桓溫的進攻。
滻河東岸,晉軍大營。
二十天後,經過眾將士的一致努力,14架飛橋已經建造完畢。
這幾日來,桓溫一直騎馬遊走在滻河邊上,觀察地形,隻見在一處轉彎之地,滻河水寬不足三丈,河水甚是湍急。
桓溫見後大喜,於是舉起手中的馬鞭,指著滻河說道:“後日在此渡河!”
桓溫騎馬迴營,召集眾人開會,同時也讓人叫來冉閔。
桓溫道:“蔡頓將軍,從明日起,你帶領3萬大軍開始在滻河之上修建橋梁。”
蔡頓聽罷,疑惑地問道:
“大將軍,滻河對岸有秦軍將士數萬人,而且滻河狹窄,最寬處也不過十丈之地。
若是我軍在修建橋梁,對方引弓射箭,我方該怎麽辦?”
此時,另一旁的長史耿玉也是起身說道:“桓公,在滻河之上修建橋梁,非明智之舉啊!”
桓溫聽罷,哈哈大笑道:“你們二人所想,難道我沒有想過?”
蔡頓和耿玉二人聽後,皆都驚訝,不明白桓溫這壺中到底賣得是什麽藥?
桓溫笑道:“你們二人隻是引誘對方的注意力罷了,所以你們一定要大張旗鼓,聲勢要大。
先派出盾牌手在前,組成盾牆,再派弓箭手在後,與秦軍對抗。
而後再派出百姓,舉杆抗木,裝作一副要在此地修建橋梁,強渡滻河的樣子,明白嗎?”
蔡頓和耿玉二人聽後,頓時明白。
耿玉舉起大拇指,讚道:“原來桓公是準備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啊!”
桓溫聽後,微微一笑,而後對桓衝說道:
“買德郎(桓衝的小名),明日晚間,你帶領1萬大軍到滻河的上遊,連夜開始架設飛橋。”
桓衝起身,心喜地答道:“是,大將軍!”
冉閔聽罷,這才明白:桓溫集中主要兵力於正麵,佯裝建橋,以此吸引秦軍的注意力。
而悄悄地派出1萬將士行至滻河的上遊,開始偷偷地架設飛橋,連夜渡河。
這真是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醉翁之意不在酒。
桓溫又看向冉閔,說道:“天王,你明晚隨買德郎一起行動,確保一舉突破秦軍的防線。
如何?”
冉閔拱手笑道:“桓公,你就放心吧!”
桓溫見冉閔爽快地答應了自己的安排,心中很是高興。有了冉閔的相助,那強渡滻河可就穩操勝券了。
次日,晉軍三更開飯,五更集合,天剛剛發亮,3萬大軍便已至滻河岸邊。
大軍列為數隊。
在最前方的一排,數千名晉軍將士個個手持盾牌,沿滻河而列,組成一道盾牌之牆,寬達數裏之地。
在盾牆之後,便又是數千名弓箭手,個個手握弓箭。
“擂鼓!”
桓溫一聲令下,數十名赤裸上身的壯漢開始揮動起手中的棒槌,上下敲起鼓來。
鼓聲如雷,聲傳四方。
晉軍將士聽到鼓聲之後,列成隊形,開始整齊地向滻河岸邊走來。
在滻河的對麵,太子苻萇帶領2萬名將士沿河拒守,將士們個個手持弓箭,左手握弓,右手持箭。
“放箭——”
太子苻萇見晉軍將士衝向岸邊,開始下令攻擊。
數千名將士一起放箭,嗖嗖生風,一時之間,箭矢如蝗,密密麻麻地向河對岸飛去。
箭矢射在盾牌之上,丁當作響,四處飛舞。
箭矢穿過盾牌的空隙,射在晉軍將士們的身上,頓時將士死傷一片。
“放箭——”
晉軍的各級將領也是大喝一聲,借著箭雨過後的短暫時間,盾牌之後的弓箭手們一個個地從盾牌之後探出腦袋,開始引弓搭箭,射向秦軍。
雙方互射,慘叫不斷,人仰馬翻,互有死傷。
“前進——”
桓溫再次大喝一聲。
桓溫身後丈餘高的塔台之上,一名將士手揮旗幟,指揮部隊行動。
就在此時,隻見前方的近萬名晉軍將士迅速向兩邊移動,同時讓出十幾條通道來。
通道中,將士們推出一輛輛的木車,木車的最前方裝有一塊高約一丈,寬約兩丈,厚約三寸的長形木板。
這種木板車,名曰“擋箭車”,意思就是抵擋敵人弓箭的車輛。
在擋箭車之後,則是密密麻麻的百姓,一個個手持斧、鎬、鏨、刨等裝備,抬著一根根巨型的圓木,開始向前衝來。
秦國太子苻萇看罷,冷聲一笑,大聲喊道:
“床弩出擊!”
燕國也已經迴話,派出上庸王慕容評帶領2萬騎兵即刻出發,前往野王。
秦皇苻健聽罷,心中高興,心頭又燃起了一絲勝利的希望。
可是,另外一個消息傳來,卻令秦皇苻健頓時再次著急起來。
“報——陛下,晉朝梁州刺史司馬勳已經帶領1萬名將士西出子午穀,快要到達長安城下了。
另外,涼國將軍王擢帶2萬兵馬已經攻克陳倉,正向東進發。”
一名探馬急風電掣般地來報。
秦皇苻健聽罷,心中又是一驚:
一個桓溫已經夠他難受的了,如今晉朝梁州刺史司馬勳帶領1萬將士西出子午穀,王擢已經攻克陳倉,三路夾擊,這可如何是好?
秦皇苻健迅速找來弟弟東海王苻雄,商議對策。
“要不,我們從滻河分出1萬將士,由你帶領剿滅司馬勳和王擢兩路人馬?”
秦皇苻健對弟弟東海王苻雄說道。
東海王苻雄聽罷,沉思多時,搖了搖頭,遂道:“不可!”
秦皇苻健聽後,心中驚訝,於是連忙問道:“為何?”
東海王苻雄道:“如今滻河吃緊,很快桓溫就會第二次發起正麵進攻。
此時,若再抽出1萬兵馬,滻河防線的力量又會變得虛弱了許多,這無疑於拆東牆補西牆,於事無濟。”
秦皇苻健聽後,點了點頭,遂道:“可是不抽調兵力,那又該怎麽辦?”
東海王苻雄抬起頭來,看向哥哥苻健,說道:
“在二線防線,還有我兒苻堅從河東帶來的7000名騎兵。
我現在就帶領7000騎兵連夜前往子午穀,乘夜襲擊司馬勳。”
秦皇苻健聽後,又著急道:“可是如此,二線防線便無人堅守了。若是桓溫渡過滻河,那可就直接兵臨城下了。”
東海王苻雄無奈地歎道:“如今之策,唯有各個擊敗,才能解除長安之危。
桓溫勢大,不是一日兩日便可擊敗的。如今唯有先擊敗司馬勳和王擢二人,才能集中兵力抗擊桓溫。”
秦皇苻健細想多時,覺得弟弟東海王苻雄說得沒錯,於是點了點頭,說道:
“那好吧,我叫苻萇堅守滻河防線,隻需守不可攻!”
當日下午,7000名騎兵在東海王苻雄的帶領下,迅速集結,於天黑時分手持火把,連夜向子午穀進發。
同時,苻堅、鄧羌和呂光三人隨行。
堅守滻河的太子苻萇接到命令之後,於是連夜派出將士開始挖掘壕溝,築起土牆,抵禦桓溫的進攻。
滻河東岸,晉軍大營。
二十天後,經過眾將士的一致努力,14架飛橋已經建造完畢。
這幾日來,桓溫一直騎馬遊走在滻河邊上,觀察地形,隻見在一處轉彎之地,滻河水寬不足三丈,河水甚是湍急。
桓溫見後大喜,於是舉起手中的馬鞭,指著滻河說道:“後日在此渡河!”
桓溫騎馬迴營,召集眾人開會,同時也讓人叫來冉閔。
桓溫道:“蔡頓將軍,從明日起,你帶領3萬大軍開始在滻河之上修建橋梁。”
蔡頓聽罷,疑惑地問道:
“大將軍,滻河對岸有秦軍將士數萬人,而且滻河狹窄,最寬處也不過十丈之地。
若是我軍在修建橋梁,對方引弓射箭,我方該怎麽辦?”
此時,另一旁的長史耿玉也是起身說道:“桓公,在滻河之上修建橋梁,非明智之舉啊!”
桓溫聽罷,哈哈大笑道:“你們二人所想,難道我沒有想過?”
蔡頓和耿玉二人聽後,皆都驚訝,不明白桓溫這壺中到底賣得是什麽藥?
桓溫笑道:“你們二人隻是引誘對方的注意力罷了,所以你們一定要大張旗鼓,聲勢要大。
先派出盾牌手在前,組成盾牆,再派弓箭手在後,與秦軍對抗。
而後再派出百姓,舉杆抗木,裝作一副要在此地修建橋梁,強渡滻河的樣子,明白嗎?”
蔡頓和耿玉二人聽後,頓時明白。
耿玉舉起大拇指,讚道:“原來桓公是準備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啊!”
桓溫聽後,微微一笑,而後對桓衝說道:
“買德郎(桓衝的小名),明日晚間,你帶領1萬大軍到滻河的上遊,連夜開始架設飛橋。”
桓衝起身,心喜地答道:“是,大將軍!”
冉閔聽罷,這才明白:桓溫集中主要兵力於正麵,佯裝建橋,以此吸引秦軍的注意力。
而悄悄地派出1萬將士行至滻河的上遊,開始偷偷地架設飛橋,連夜渡河。
這真是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醉翁之意不在酒。
桓溫又看向冉閔,說道:“天王,你明晚隨買德郎一起行動,確保一舉突破秦軍的防線。
如何?”
冉閔拱手笑道:“桓公,你就放心吧!”
桓溫見冉閔爽快地答應了自己的安排,心中很是高興。有了冉閔的相助,那強渡滻河可就穩操勝券了。
次日,晉軍三更開飯,五更集合,天剛剛發亮,3萬大軍便已至滻河岸邊。
大軍列為數隊。
在最前方的一排,數千名晉軍將士個個手持盾牌,沿滻河而列,組成一道盾牌之牆,寬達數裏之地。
在盾牆之後,便又是數千名弓箭手,個個手握弓箭。
“擂鼓!”
桓溫一聲令下,數十名赤裸上身的壯漢開始揮動起手中的棒槌,上下敲起鼓來。
鼓聲如雷,聲傳四方。
晉軍將士聽到鼓聲之後,列成隊形,開始整齊地向滻河岸邊走來。
在滻河的對麵,太子苻萇帶領2萬名將士沿河拒守,將士們個個手持弓箭,左手握弓,右手持箭。
“放箭——”
太子苻萇見晉軍將士衝向岸邊,開始下令攻擊。
數千名將士一起放箭,嗖嗖生風,一時之間,箭矢如蝗,密密麻麻地向河對岸飛去。
箭矢射在盾牌之上,丁當作響,四處飛舞。
箭矢穿過盾牌的空隙,射在晉軍將士們的身上,頓時將士死傷一片。
“放箭——”
晉軍的各級將領也是大喝一聲,借著箭雨過後的短暫時間,盾牌之後的弓箭手們一個個地從盾牌之後探出腦袋,開始引弓搭箭,射向秦軍。
雙方互射,慘叫不斷,人仰馬翻,互有死傷。
“前進——”
桓溫再次大喝一聲。
桓溫身後丈餘高的塔台之上,一名將士手揮旗幟,指揮部隊行動。
就在此時,隻見前方的近萬名晉軍將士迅速向兩邊移動,同時讓出十幾條通道來。
通道中,將士們推出一輛輛的木車,木車的最前方裝有一塊高約一丈,寬約兩丈,厚約三寸的長形木板。
這種木板車,名曰“擋箭車”,意思就是抵擋敵人弓箭的車輛。
在擋箭車之後,則是密密麻麻的百姓,一個個手持斧、鎬、鏨、刨等裝備,抬著一根根巨型的圓木,開始向前衝來。
秦國太子苻萇看罷,冷聲一笑,大聲喊道:
“床弩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