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峰並非是一峰孤矗,周邊還有數座姊妹峰並立。太虛七脈中的掌門真人及玄劍脈鎮守主峰之上,另外六脈則是坐落在周邊次峰上,呈眾星拱月之勢。藏劍鋒位於主峰的東南一角,與主峰距離相對偏遠。藏劍一脈的傳世功法乃七絕劍法之一的“歸藏劍法”,藏劍一脈也是得名於此。
作為開山祖師親傳的七絕劍法之一,歸藏劍法絕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門劍法,甚至比其他六絕更有勝出也未可知。當年太虛祖師曾親口說過,若能盡得歸藏劍法真意,天下皆可去得,此功法的真實威力自不必多言。按理說,有這樣名動於世的絕世劍法坐鎮,藏劍一脈應當是弟子眾多,想拜入門下的猶如過江之鯉趨之若鶩才對,然則事實卻恰恰相反,藏劍一脈的弟子數,自打初代藏劍脈首座之後,便是逐年減少,以致不出幾十年光景就在整個太虛七脈中墊了底。究其緣由,正與這門歸藏劍法有關。
歸藏劍法,單從招式上來講,並不像一般劍法那樣大開大闔或是花哨細膩,也沒有一般劍法的繁雜套路,嚴格說來,僅僅隻有三招,而且起落比較簡單,尋常習武之人,大致依樣畫瓢練習數次就能記得住了。不過,這套劍法壓根不是常人理解的那樣入門簡單,而是極難,隻因此劍法太過劍走偏鋒,重意不重形。簡簡單單的三招,各人理解的不一樣,使出來的威力也是大相徑庭。
要說歸藏劍法的真正秘訣,其實就藏在名中的“歸藏”二字之上,其追求的是返璞歸真,藏巧若拙的境界,至於如何能達到這般化境,卻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隻能靠個人去悟。還有個奇怪的現象,要悟這套劍法,天資固然重要,卻也並非絕對。就拿現任藏劍脈首座宋遠山來說,他的天資悟性就不高,原本在幾個師兄弟裏最不被看好,上任首座不止一次說他“魯鈍”,“不堪造就”。可能是他性子憨直,並沒有多少的功利心,數十年如一日的抱守著歸藏三式,不料某日竟似醍醐灌頂般頓悟,明得其中兩式,頓時一飛衝天。他師尊大喜,立即稟明掌門真人定他為下任首座。反觀太虛劍派開派千年,也不知多少人終生就卡在歸藏三式上,寸步不進,其中不乏天資過人之輩,以致世人望而卻步,不敢再入歸藏峰。聽說最近這幾十年來,若不是掌門真人強行指派弟子名額,恐怕歸藏一脈存不存在都是兩說的事。
宋遠山帶著新進弟子迴到山門,又著人將門下所有弟子召集起來,正式引見這位小弟子。藏劍鋒主殿名曰“隱劍殿”,可能是演變自藏劍中的“藏劍”二字。殿內並不大,不久就被人站滿,看起來熙熙攘攘,實則粗眼一看也就堪堪十人左右。
“叫你們過來,是因為我們藏劍脈新進了位小師弟,你們都過來認識一下,他叫。。呃。。”
宋遠山看來是高興過頭,一路上與小二介紹藏劍一脈種種,卻連這個便宜徒弟的姓名都忘了去問。他尷尬的撓了撓頭,又覺得這舉動有損為人師表的形象,趕忙將手放了下來,和顏悅色的對著小二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我本命叫零落,不過大家叫我小二就好了。”小二對這個便宜師傅,內心並沒有幾分敬畏,絲毫沒有當徒弟的覺悟。在他看來,除了養他教他的幹娘,其餘人等,莫說是眼前這個素昧平生的中年人,就算是素有武林第一人之稱的太乙真人,也當不起自己的一聲“師傅”。不過倒是看的出對方性格不錯,沒有什麽花花腸子,有點對自己脾性,而且要習得青墟劍法,接下來這段時日還得留在此處和這些人打交道,因此小二倒也配合,幹幹脆脆迴答了。
“好,以後落兒就是你們的小師弟了,他年紀最小,又是初入門下,有什麽不懂或是不適應的,你們要多多幫襯。”
“是,師傅。”這些師兄們聽聞此次開山大典,吸引了很多的年輕俊彥,原以為藏劍脈也能沾點光,多吸納幾個弟子,未曾想竟隻有一人入門。各人略感失望,但這情形也並非不能接受,藏劍脈如今的境地各人早已心知肚明。隨後眾人圍上了這位小師弟,紛紛抱拳見好,自我介紹起來。人多嘴雜的,隱隱間好像聽到有叫“杜峰”“李大樹”“張平平”之類的名字,小二也沒記住誰是誰,隻是配合著迴禮見好。不過小二稍微留心一下,發現藏劍鋒這些弟子中,恐怕沒什麽高手,僅有一個人稍強些,是那個叫“李大樹”的,好像是這一脈的大師兄。心裏暗歎一句,這個藏劍脈果真是後繼無人,難怪式微。不過這些師兄們個個麵相和善,說話質樸,看來性格也是易於相處,小二暗道這樣是最好不過。
“好了,你們迴頭再多和小師弟親近親近,我先帶他去趟藏劍閣。”
看到自己弟子們一團和氣,宋遠山老懷寬慰,心想縱然這些弟子功夫造詣上稍有遜色,但若能團結門人,行直走正,踏實做人,也就夠了。至於藏劍一脈,能否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得看天意,一邊想著,他不自覺望向了這個新收的弟子,眼中隱隱有些期待。
藏劍閣,顧名思義是藏劍鋒收藏秘籍功法的地方,太虛劍派每一脈都有此類地方,很多宗內弟子門人出去曆練所得功法,一般就歸各自那一脈所有。千百年傳承下來,基本每一脈的收藏都不能簡單的用豐厚來形容。
青墟劍法,就收藏在藏劍閣內,究其來曆,還得追溯到十七年前,四大宗門圍剿魔教“天一教”。昔年盛傳時任天一教的教主淩於空,得到了魔頭武通天的獨門秘籍“玄天陰陽大法”,欲做那武通天第二,統一魔道,再卷土重來侵占中原。當時整個江湖都充斥著這樣的傳言,一時人心惶惶。四大宗門的魁首私下碰頭,商議此事,對傳言態度基本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反正是個魔教,寧殺錯不放過,於是議定四派結成了個臨時同盟,秘密圍剿天一教。四派隨後做了充分的準備,宗內高手盡出,那一場大戰殺的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大戰的結果是四派在付出了不少高手性命之後,終於將天一教從江湖除名,淩於空當場伏誅,教內妖眾無人逃脫了去。隻是後來四派在清點天一教的時候,並未發現傳聞中的“玄天陰陽大法”,也不知是淩於空有所警覺,將功法轉移了,還是傳言不實,他壓根沒得到功法。隻是他若是提前知曉風聲,應當不會困於一地等死,這麽看來,八成是後者了。這天一教糟了無妄之災,也是氣數該盡。隨後四派將天一教的一些有價值的藏品瓜分,權當是對此次門人損失的一些補償了。而其中一件戰利品,看起來像一套無名劍法,這劍法竟然一分為四。其實說是“一套”劍法,也不合適,因為四卷劍法之間貌似並沒有什麽關聯,也銜接不到一塊去。單看每一卷,都可以做為單獨的一套劍法。四派中參與此次圍剿的一行人中,不乏絕頂高手,和江湖閱曆豐富之人,但都看不出這劍法有何奇特,想必隻是幾套普通劍法,被魔教隨手棄於同一處。想來也是,魔教能有什麽了不得的劍法?於是四派人也沒怎麽在意,一派隨手分得了其中一卷。而太虛劍派分得的,就是後來自行命名為“青墟劍法”的那一卷了。那次剿滅魔教的行動,太虛劍派帶隊之人雖是七脈之首的呂玄嶺,發現這劍法的卻是藏劍脈的一個弟子。呂玄嶺大概也是見這劍法平平,就將劍法歸給了藏劍脈弟子,也算給宋師弟做個順水人情。
若是知道今時會有一個絕好的苗子,衝著這本劍法才會入門,無論如何呂玄嶺也不會相讓的,現在可真是悔之晚矣了。
宋遠山領著小二進得藏經閣,從靠邊角的某一層書架上取下一本功法,拍了拍書上的灰塵,遞給了小二。小二接過來看了一眼,這本書的封麵上不知何時已被太虛劍派刊印上了“青墟劍法”四字,這便是阿姐交待自己一定要習得的四本功法之一了,他內心忽然閃過一絲激動,恍惚間好像與某位多年未見的老友再重逢一般。
宋遠山沒有注意到這個幼徒的神情,徑自踱至一邊,從書架上拿出了另一本書,也遞給了小二。
小二接過一看,原來是藏劍一脈的傳承武學--歸藏劍法。
“徒兒,你要的那本‘青墟劍法’,多年前初得之時我也研讀過,可能是為師資質不夠,未得其中精髓,看不出有何出眾之處。你天資聰穎,拿去鑽研一番,當有裨益。但為師私心裏,還是希望你能習我藏劍鋒的絕學,就是這本‘歸藏劍法’,好將我藏劍一脈傳承下去。你若還想學我太虛劍派的其他絕學,為師自當拉下臉麵,說什麽也替你求得來研習。當然,即使你下定決心,隻學這本青墟劍法,那也由得你,為師絕不阻擾。”
宋遠山這番話,緩緩道來,不動聲色,小二卻是聽得出他語出真摯,發自肺腑,心裏有一點感動,卻沒有表露什麽,隻是對著這個便宜師傅微微笑了一笑,點了點頭。
“青墟劍法我是沒什麽好教於你的。不僅如此,連這抱守了大半輩子的歸藏劍法,我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瞧我這師傅當的,恁的沒用了點。”
宋遠山自嘲了一句。不過他並不是傷春悲秋的性子,轉瞬也就平靜了,喊了一聲“徒兒且隨我來”,就徑自出去了。小二不知他要做什麽,跟了上去。
師徒二人來到了藏劍鋒的一處峭壁前,宋遠山隨手折來一根樹枝,麵朝峭壁,吐納幾息,對小二說道:“徒兒,看好了。”隨後他以枝作劍,運起了幾個簡單的起勢,朝麵前峭壁一劈一挑,小二隻覺宋遠山那原本稍顯矮胖的身軀,突然間迸發了無盡的能量,而他那簡單的兩劍,也充滿了難以言明的氣勢。再看那峭壁,隨著他的劍起劍落,應勢出現了兩條巨大的裂縫,能把這麽堅硬的峭壁劈出裂縫,得要多大的力量。
“徒兒,看清了嗎?”
小二點了點頭,麵上並無驚異表情。心中卻想,不知我全力使出,能否有這般效果。
宋遠山見他如此鎮定,心中滿意,小小年紀這般心性實在難得。繼續說道:“為師參悟歸藏三式,細細數來,已有四十六個年頭,說來慚愧,僅得了其中之二,就是方才兩式。能悟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小二依舊是點點頭,沒有言語。
宋遠山不再多言,帶小二迴到了隱劍殿,接著吩咐一位弟子,領著小二去了他的住處。藏劍脈的弟子不多,都住在一處,那是一個小庭院。院子看起來並不大,但房間不少,每個方位都有廂房,各弟子因而得以人手一間。小二因為是小師弟,被安排在了西邊的某間廂房。南北西邊是弟子住處,東邊廂房則是師傅宋遠山一人獨居。
和師門眾人吃過了在藏劍鋒的第一餐晚飯之後,小二獨自一人在山門周邊逛了起來。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四周靜謐,偶爾能聽到幾聲山上的蟲鳴和風吹過樹梢的聲音。小二找了個臨著萬丈深淵的崖邊巨石坐了下來,就著月色,看著眼下物事。同樣是山,同樣是石頭、鬆柏、雲海,卻非我故鄉。人生頭一次出遠門,來到陌生的環境,看著陌生的人,小二心裏覺得空蕩蕩的,原來這就是想家的滋味。他腦中浮現了一個個的麵容,總是如娘親一般照顧著幾人的阿姐,說話毫無忌諱愛和自己拌嘴的小三,靜若處子燒得一手美食的小四,溫婉安靜一手迴春妙術的小五,一路插科打諢的“偽君子”大黑,還有逝去多年,音容依在的幹娘。
“也不知我這一出來,要幾時才能再迴去。”
他對著雲海想的入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思緒飄迴了有掛念之人的逍遙峰去,身後遠處零星傳來的幾聲嘈雜,和夜空中忽明忽現的幾簇火把,也沒有注意到。
作為開山祖師親傳的七絕劍法之一,歸藏劍法絕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門劍法,甚至比其他六絕更有勝出也未可知。當年太虛祖師曾親口說過,若能盡得歸藏劍法真意,天下皆可去得,此功法的真實威力自不必多言。按理說,有這樣名動於世的絕世劍法坐鎮,藏劍一脈應當是弟子眾多,想拜入門下的猶如過江之鯉趨之若鶩才對,然則事實卻恰恰相反,藏劍一脈的弟子數,自打初代藏劍脈首座之後,便是逐年減少,以致不出幾十年光景就在整個太虛七脈中墊了底。究其緣由,正與這門歸藏劍法有關。
歸藏劍法,單從招式上來講,並不像一般劍法那樣大開大闔或是花哨細膩,也沒有一般劍法的繁雜套路,嚴格說來,僅僅隻有三招,而且起落比較簡單,尋常習武之人,大致依樣畫瓢練習數次就能記得住了。不過,這套劍法壓根不是常人理解的那樣入門簡單,而是極難,隻因此劍法太過劍走偏鋒,重意不重形。簡簡單單的三招,各人理解的不一樣,使出來的威力也是大相徑庭。
要說歸藏劍法的真正秘訣,其實就藏在名中的“歸藏”二字之上,其追求的是返璞歸真,藏巧若拙的境界,至於如何能達到這般化境,卻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隻能靠個人去悟。還有個奇怪的現象,要悟這套劍法,天資固然重要,卻也並非絕對。就拿現任藏劍脈首座宋遠山來說,他的天資悟性就不高,原本在幾個師兄弟裏最不被看好,上任首座不止一次說他“魯鈍”,“不堪造就”。可能是他性子憨直,並沒有多少的功利心,數十年如一日的抱守著歸藏三式,不料某日竟似醍醐灌頂般頓悟,明得其中兩式,頓時一飛衝天。他師尊大喜,立即稟明掌門真人定他為下任首座。反觀太虛劍派開派千年,也不知多少人終生就卡在歸藏三式上,寸步不進,其中不乏天資過人之輩,以致世人望而卻步,不敢再入歸藏峰。聽說最近這幾十年來,若不是掌門真人強行指派弟子名額,恐怕歸藏一脈存不存在都是兩說的事。
宋遠山帶著新進弟子迴到山門,又著人將門下所有弟子召集起來,正式引見這位小弟子。藏劍鋒主殿名曰“隱劍殿”,可能是演變自藏劍中的“藏劍”二字。殿內並不大,不久就被人站滿,看起來熙熙攘攘,實則粗眼一看也就堪堪十人左右。
“叫你們過來,是因為我們藏劍脈新進了位小師弟,你們都過來認識一下,他叫。。呃。。”
宋遠山看來是高興過頭,一路上與小二介紹藏劍一脈種種,卻連這個便宜徒弟的姓名都忘了去問。他尷尬的撓了撓頭,又覺得這舉動有損為人師表的形象,趕忙將手放了下來,和顏悅色的對著小二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我本命叫零落,不過大家叫我小二就好了。”小二對這個便宜師傅,內心並沒有幾分敬畏,絲毫沒有當徒弟的覺悟。在他看來,除了養他教他的幹娘,其餘人等,莫說是眼前這個素昧平生的中年人,就算是素有武林第一人之稱的太乙真人,也當不起自己的一聲“師傅”。不過倒是看的出對方性格不錯,沒有什麽花花腸子,有點對自己脾性,而且要習得青墟劍法,接下來這段時日還得留在此處和這些人打交道,因此小二倒也配合,幹幹脆脆迴答了。
“好,以後落兒就是你們的小師弟了,他年紀最小,又是初入門下,有什麽不懂或是不適應的,你們要多多幫襯。”
“是,師傅。”這些師兄們聽聞此次開山大典,吸引了很多的年輕俊彥,原以為藏劍脈也能沾點光,多吸納幾個弟子,未曾想竟隻有一人入門。各人略感失望,但這情形也並非不能接受,藏劍脈如今的境地各人早已心知肚明。隨後眾人圍上了這位小師弟,紛紛抱拳見好,自我介紹起來。人多嘴雜的,隱隱間好像聽到有叫“杜峰”“李大樹”“張平平”之類的名字,小二也沒記住誰是誰,隻是配合著迴禮見好。不過小二稍微留心一下,發現藏劍鋒這些弟子中,恐怕沒什麽高手,僅有一個人稍強些,是那個叫“李大樹”的,好像是這一脈的大師兄。心裏暗歎一句,這個藏劍脈果真是後繼無人,難怪式微。不過這些師兄們個個麵相和善,說話質樸,看來性格也是易於相處,小二暗道這樣是最好不過。
“好了,你們迴頭再多和小師弟親近親近,我先帶他去趟藏劍閣。”
看到自己弟子們一團和氣,宋遠山老懷寬慰,心想縱然這些弟子功夫造詣上稍有遜色,但若能團結門人,行直走正,踏實做人,也就夠了。至於藏劍一脈,能否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得看天意,一邊想著,他不自覺望向了這個新收的弟子,眼中隱隱有些期待。
藏劍閣,顧名思義是藏劍鋒收藏秘籍功法的地方,太虛劍派每一脈都有此類地方,很多宗內弟子門人出去曆練所得功法,一般就歸各自那一脈所有。千百年傳承下來,基本每一脈的收藏都不能簡單的用豐厚來形容。
青墟劍法,就收藏在藏劍閣內,究其來曆,還得追溯到十七年前,四大宗門圍剿魔教“天一教”。昔年盛傳時任天一教的教主淩於空,得到了魔頭武通天的獨門秘籍“玄天陰陽大法”,欲做那武通天第二,統一魔道,再卷土重來侵占中原。當時整個江湖都充斥著這樣的傳言,一時人心惶惶。四大宗門的魁首私下碰頭,商議此事,對傳言態度基本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反正是個魔教,寧殺錯不放過,於是議定四派結成了個臨時同盟,秘密圍剿天一教。四派隨後做了充分的準備,宗內高手盡出,那一場大戰殺的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大戰的結果是四派在付出了不少高手性命之後,終於將天一教從江湖除名,淩於空當場伏誅,教內妖眾無人逃脫了去。隻是後來四派在清點天一教的時候,並未發現傳聞中的“玄天陰陽大法”,也不知是淩於空有所警覺,將功法轉移了,還是傳言不實,他壓根沒得到功法。隻是他若是提前知曉風聲,應當不會困於一地等死,這麽看來,八成是後者了。這天一教糟了無妄之災,也是氣數該盡。隨後四派將天一教的一些有價值的藏品瓜分,權當是對此次門人損失的一些補償了。而其中一件戰利品,看起來像一套無名劍法,這劍法竟然一分為四。其實說是“一套”劍法,也不合適,因為四卷劍法之間貌似並沒有什麽關聯,也銜接不到一塊去。單看每一卷,都可以做為單獨的一套劍法。四派中參與此次圍剿的一行人中,不乏絕頂高手,和江湖閱曆豐富之人,但都看不出這劍法有何奇特,想必隻是幾套普通劍法,被魔教隨手棄於同一處。想來也是,魔教能有什麽了不得的劍法?於是四派人也沒怎麽在意,一派隨手分得了其中一卷。而太虛劍派分得的,就是後來自行命名為“青墟劍法”的那一卷了。那次剿滅魔教的行動,太虛劍派帶隊之人雖是七脈之首的呂玄嶺,發現這劍法的卻是藏劍脈的一個弟子。呂玄嶺大概也是見這劍法平平,就將劍法歸給了藏劍脈弟子,也算給宋師弟做個順水人情。
若是知道今時會有一個絕好的苗子,衝著這本劍法才會入門,無論如何呂玄嶺也不會相讓的,現在可真是悔之晚矣了。
宋遠山領著小二進得藏經閣,從靠邊角的某一層書架上取下一本功法,拍了拍書上的灰塵,遞給了小二。小二接過來看了一眼,這本書的封麵上不知何時已被太虛劍派刊印上了“青墟劍法”四字,這便是阿姐交待自己一定要習得的四本功法之一了,他內心忽然閃過一絲激動,恍惚間好像與某位多年未見的老友再重逢一般。
宋遠山沒有注意到這個幼徒的神情,徑自踱至一邊,從書架上拿出了另一本書,也遞給了小二。
小二接過一看,原來是藏劍一脈的傳承武學--歸藏劍法。
“徒兒,你要的那本‘青墟劍法’,多年前初得之時我也研讀過,可能是為師資質不夠,未得其中精髓,看不出有何出眾之處。你天資聰穎,拿去鑽研一番,當有裨益。但為師私心裏,還是希望你能習我藏劍鋒的絕學,就是這本‘歸藏劍法’,好將我藏劍一脈傳承下去。你若還想學我太虛劍派的其他絕學,為師自當拉下臉麵,說什麽也替你求得來研習。當然,即使你下定決心,隻學這本青墟劍法,那也由得你,為師絕不阻擾。”
宋遠山這番話,緩緩道來,不動聲色,小二卻是聽得出他語出真摯,發自肺腑,心裏有一點感動,卻沒有表露什麽,隻是對著這個便宜師傅微微笑了一笑,點了點頭。
“青墟劍法我是沒什麽好教於你的。不僅如此,連這抱守了大半輩子的歸藏劍法,我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瞧我這師傅當的,恁的沒用了點。”
宋遠山自嘲了一句。不過他並不是傷春悲秋的性子,轉瞬也就平靜了,喊了一聲“徒兒且隨我來”,就徑自出去了。小二不知他要做什麽,跟了上去。
師徒二人來到了藏劍鋒的一處峭壁前,宋遠山隨手折來一根樹枝,麵朝峭壁,吐納幾息,對小二說道:“徒兒,看好了。”隨後他以枝作劍,運起了幾個簡單的起勢,朝麵前峭壁一劈一挑,小二隻覺宋遠山那原本稍顯矮胖的身軀,突然間迸發了無盡的能量,而他那簡單的兩劍,也充滿了難以言明的氣勢。再看那峭壁,隨著他的劍起劍落,應勢出現了兩條巨大的裂縫,能把這麽堅硬的峭壁劈出裂縫,得要多大的力量。
“徒兒,看清了嗎?”
小二點了點頭,麵上並無驚異表情。心中卻想,不知我全力使出,能否有這般效果。
宋遠山見他如此鎮定,心中滿意,小小年紀這般心性實在難得。繼續說道:“為師參悟歸藏三式,細細數來,已有四十六個年頭,說來慚愧,僅得了其中之二,就是方才兩式。能悟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小二依舊是點點頭,沒有言語。
宋遠山不再多言,帶小二迴到了隱劍殿,接著吩咐一位弟子,領著小二去了他的住處。藏劍脈的弟子不多,都住在一處,那是一個小庭院。院子看起來並不大,但房間不少,每個方位都有廂房,各弟子因而得以人手一間。小二因為是小師弟,被安排在了西邊的某間廂房。南北西邊是弟子住處,東邊廂房則是師傅宋遠山一人獨居。
和師門眾人吃過了在藏劍鋒的第一餐晚飯之後,小二獨自一人在山門周邊逛了起來。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四周靜謐,偶爾能聽到幾聲山上的蟲鳴和風吹過樹梢的聲音。小二找了個臨著萬丈深淵的崖邊巨石坐了下來,就著月色,看著眼下物事。同樣是山,同樣是石頭、鬆柏、雲海,卻非我故鄉。人生頭一次出遠門,來到陌生的環境,看著陌生的人,小二心裏覺得空蕩蕩的,原來這就是想家的滋味。他腦中浮現了一個個的麵容,總是如娘親一般照顧著幾人的阿姐,說話毫無忌諱愛和自己拌嘴的小三,靜若處子燒得一手美食的小四,溫婉安靜一手迴春妙術的小五,一路插科打諢的“偽君子”大黑,還有逝去多年,音容依在的幹娘。
“也不知我這一出來,要幾時才能再迴去。”
他對著雲海想的入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思緒飄迴了有掛念之人的逍遙峰去,身後遠處零星傳來的幾聲嘈雜,和夜空中忽明忽現的幾簇火把,也沒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