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梁大人梁如海已經五十高齡,他三十歲中進士, 一如翰林院便呆了二十年,從一個小小庶吉士熬到現在正四品翰林院大學生掌院。不光是因為他學問做的確實不錯,是個堅實的保皇派, 也是因為年輕時的他傲氣又倔強,沒有自己的路子, 從翰林院走去六部, 隻能在這裏耗盡一生。


    好在,也因為他這個軟硬不吃,輕易不受人拉攏的性子,讓他進了當時還是丞相的秦池的眼, 在秦池登基後迅速成了帝王心腹, 孤臣一名, 把持著翰林院不被其他黨派入侵, 專心為皇上辦事,逐漸掌控了禦史台和工部禮部,加上皇後背後的刑部與皇上手裏本就掌握的吏部兵部,大半朝堂都盡在皇上手裏掌握。


    隻有戶部, 因為戶部尚書是前朝老人, 也是前朝皇後的親兄長任千尺, 一生為江山萬民盡心盡力沒有私心的官員。


    為了安撫朝廷內外, 也為了講究一個人盡其才,秦池放任了戶部大半的權力,隻要任千尺不背叛朝廷不結黨營私,保持現在這樣誰都不親近一心為國為民,秦池也願意給他留幾分麵子。


    放下心思,梁大人拿起一份卷子,卷麵整潔字跡清正,一個個館閣體小豆腐塊一樣整整齊齊的排列。文章寫的也好,像這道關於前朝與當朝的對比,還有下麵這個關於邊境互市的看法,都很言之有物,看的人心情舒暢卻又沒有明顯的溜須拍馬的感覺,就很戳他這種脾氣的老人。


    不過……


    再拿起另外兩份,都是其餘官員推出來的。梁大人也看過,一個寫的花團錦簇,是當前主流的風格,另一個寫的也好,但仔細推敲下總有那麽一分理想化,有點不切實際,還透著一點稚嫩。


    相對自己更看好的這一篇,總能找出或多或少的不足來。


    但是當梁大人拆開三人的封條看了名字和父祖名諱,他明白了。


    這官員選舉出的案首人選,第一個是當朝太傅謝遠章的孫子謝元濤,如今師從江南學院院長,白家如今院長白文賀;而另一個文筆較為稚嫩的,則是皇後娘家,如今承恩侯爺的唯一嫡子,景淩。


    而梁大人看好的沈錦,雖也是少年英才,年紀上比謝元濤還小一歲,跟景淩差不多,卻是出身寒門,據說是老安國公的嫡幼子,人稱被迫遠離京城的顧明哲的弟子。比起另外兩個,身份上實在差的太多了。


    但,卻很符合自己臨行時,皇上對這次挑選良才的要求。


    梁大人猶豫半晌,索性在已經批示過的文章裏再挑出兩份也覺得不錯,但文筆更加老練應該年紀在三十以上的考生文章,擺在自己桌上。


    「來,各位大人先過來看看吧,本官找到幾篇不錯的文章,大家都來看看,討論討論,這名次應該怎麽決定。」


    監考過程中,主考官權力最大,但因為是朝廷下派,在當地權力還是比不上本地官員。且也是為了人情往來,梁大人就算再如何看好沈錦也得顧忌其他人想法。


    雖然能看得出,這些人中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偏向勛貴派係或是皇後與五皇子一脈,隻分人多人少,但還是需要慢慢收集證據才是。


    為首的一樣從京城下派來的兩位副考官,一位是梁大人的副手,歐清,也是他寄以厚望的接班人,開朝第一位榜眼,如今的翰林院五品侍講,也是皇上希望培養成做實事的孤臣人選。另一位則是皇子派係人物陳大人,但據說在兩三個皇子之間搖擺不定,至今還未下定賭注支持哪位皇子奪嫡,也是皇上打定主意,要拿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隻是這隻雞什麽時候殺,還得看皇上那邊怎麽安排。


    陳大人出身不錯,隻因是庶出沒能繼承家產,所以急著巴結上峰。除了謝國公家的小公子,他還推薦了幾個其他考生,都是家底豐厚有意巴結皇子勛貴做靠山的富商出身,或是底層官員後代。


    總之,沒有一個是真正寒門出身。


    相比之下,歐清推薦的景淩,雖然也跟皇子奪嫡掛鉤,但承恩侯不掌權,領了個閑職賦閑在家,而且膽小怕事,他家雖說出了個皇後和皇子,但怎麽看都不像是有膽子摻和奪嫡之爭的。


    歐清也是京城出身,對這些勛貴子弟素來聊熟於心,會選擇景淩,想必除了他文章寫的確實還不錯,還有就是因為景淩那孩子是勛貴子弟中難得的赤子之心,好好培養的話未來未必不能成為肱股之臣。


    當然,可能也有給皇後麵子的緣故。


    陳大人對梁大人還會恭敬幾分,對年紀輕輕已經隱隱高過自己一頭的歐清就沒什麽好臉色,二話不說先一步搶先拿了幾份文章草草看了一遍,這才分給後麵的官員,伸手又要去搶歐清手裏沒看過的。


    歐清也柔,對於陳大人的咄咄逼人隻是笑笑並不在意,痛快的分出一部分給了對方後,自己手裏的也分給了其他官員傳閱,自己則是拱手上前道。


    「大人慧眼識珠,這幾位文章都是錦繡,果然很難抉擇。清年紀尚輕,見識遠不如各位大人廣博,就不班門弄斧了。」


    梁大人深知自己副手的性子,帶他來本身也不是為了考生名次,而是為了收集證據,轉頭看向別人。


    「其他大人呢?」


    他現在隻想知道,這些人,是怎麽在這麽多卷子中,精準的找到那兩個孩子的答案的。


    科舉是為朝廷選才,為皇上分憂的。如果,這些人真的膽子大到這份上,竟敢插手科舉,他是一定要上報皇上,遲早要把這群害群之馬拉下來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平步青雲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子家的學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子家的學渣並收藏科舉平步青雲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