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這是帳冊,和剩餘的銀票,還有這個,是你要的書。大牛,給你家少爺抱好哈!」


    沈錦暗暗嘬了嘬牙花子,有點心疼。當初買全套的四書五經加上筆墨紙硯,也沒花超五十兩,現在隻是買一些所謂的「名人效應」的「高檔書籍」,居然就花了好幾倍的價格。


    就這,還是靠著宋掌櫃是書坊掌櫃,可以私下截留一些,不然早就被那些等著的富戶和官員搶走了,根本不會有沈錦的份。


    怪不得,民間少有寒門出頭的,書都這價格了,誰供得起啊。


    默默算了下自己的小金庫,沈錦有些暗嘆。隨著自己學習逐漸深入,以及與同窗之間的應酬,花銷也越來越大。這還虧著自己現在還小,不需要去那種酒局或是「未成年止步」的茶樓,大多時候都是其他學長們請客,自己是捎帶或是作陪,省了不少銀子。


    之前幾個月拿到的報酬,原本以為自己就算算上每月交給家裏的孝敬錢,也可以輕鬆攢夠上千兩銀子,到時候直接在府城買一座大些帶花園的三四進院子,把爺奶爹娘兄嫂接過來住。一方麵是想孝順長輩,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府城的醫療條件要更好,可以給奶奶樂氏找更好的大夫。


    沒想到,翻過年也就不到三個月,光是收書就花了自己好大一筆錢,更不要說隔三差五迴敬同窗和照顧自己的老師顧明哲的禮物,還有自己主僕三人在府城的衣食住行,也數額不少。


    算下來,加上手裏這筆錢,自己頂多也就九百多兩。


    嘖,生活不易,沈小正太嘆氣。


    哦對了,之前入學時大哥還給了自己租房剩下的銀票,大概也有兩百多兩,當時也算是家裏大半的積蓄了。算上這筆銀子,應該能拿下一座還不錯的院子。


    家裏大哥的婚約在五月,還有時間,大牛已經把四周都摸得差不多,找了個風評不錯的牙行,花了三天時間才找到一處合心意的院子。


    賣主據說是生意失利,不得已變賣這座位置最好也最值錢的宅院迴血,之後就打算收攏生意迴老家重新發展。沈錦抓住這一點狠砍了一刀,從九百七十兩砍到七百四十兩,部分還不錯的家具保留,其餘賣主運走。元柳找了幾個婦女過來打掃,大牛負責採購家具,隻是兩天,三人便從那間小小的一進院搬去了寬敞豪華的大宅院,美滋滋的住了下來。


    當然,因為是用沈錦自己賺的錢,所以宅院是掛在沈錦名下的,不需要找自己爹娘兄長過戶。


    然後第二天,沈錦往家裏去了一封信,讓自家兩個哥哥帶著爺奶爹娘等一家子到府城來。


    沈錦往家裏去信一般不是貴重物品的話,都是找從府城去周邊縣城小鎮的販夫走卒,距離不遠,隻需要給人幾文錢,人家就願意幫你走一趟送個信。


    當天下午,沈恪就收到了自家小弟送來的信件,趁著晚上全家都在的時候宣讀,陳氏整個都挺起來了。


    沈錦家信是向來怎麽「膩歪」怎麽來,先是惦記了爺奶的病情,又問了爹娘的身體,然後說隨信帶的一些營養品給四位長輩補身子。隨後又問候了兩位哥哥,還有姐姐沈蓉以及侄女巧兒的女紅學習,兩個小侄子也沒漏下。最後又膩乎乎的說自己一個九歲小孩獨身在府城學習實在孤獨,身邊隻有兩個年紀差不多的下人,總覺得寂寥。如今自己在府城置辦了宅院,希望爺奶爹娘能過來府城住一段時間,讓孫兒敬個孝道。也希望哥嫂姐姐帶著侄子侄女同去,感受一下府城不一樣的人情風土。


    可謂是麵麵俱到。


    「哎喲,哎喲哎喲,我小魚兒都有能耐在府城買園子了啊!」陳氏感覺自己腰杆前所未有的挺直。她生的兒子啊!才不足十歲,就有能力買下那麽大一座宅院,還要帶全家一起去住。


    孝順老人和父母,友愛和睦兄姐,這麽好的孩子,那可是從她陳氏的肚子裏出來的!


    沈源也高興孫子年紀輕輕就有這麽好成就,雖說正經文人來看,寫話本不是正途,但對任何人來說,後代能賺錢養家,至少比那些敗家的要好幾百倍。


    沒必要那麽斤斤計較。老爺子對自己孫子要求不高,隻要沈錦學業不放下就成。


    寫話本又不丟人,沈錦能賺錢養自己讀書生活的花用,總比一直靠花家裏的錢讀書,最後搞得兄弟幾個因為錢財不均鬧翻要好。


    不過……


    沈源掃了一眼家裏兩個孫子和孫媳,還是補充了一句:「小魚兒這院子,花用的錢都是他自己賺的,雖說之前家裏在他身上花銷也不少,但之前他給家裏交的錢也足以補上帳本還綽綽有餘,所以你們兄弟倆就不用惦記了。這院子就是屬於小魚兒的,以後分家也是小魚兒的私產。」


    沈恪和沈烈愣了一下,雖然說莫名心裏有那麽一點點的不舒服,但爺爺說的在理,兄弟倆也為弟弟出息而高興之餘,也鬆了口氣。尤其是沈烈,他現在兩個兒子,要說長大也很快,如果弟弟一直讀書讀不出個名堂,家裏就得一直供,直到弟弟自己放棄,或是娶個嫁妝豐厚的妻子繼續供。弟弟能養活自己最好,這樣自己以後壓力也能小一點,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兒子身上。


    沈恪雖說現在還沒有兒子,但婚約已定,難免會往一樣的方向想,兄弟倆不約而同的想到一起去了。


    唯一有點不開心的就是徐若娘。可能是生了兩個孩子氣血一時間供不上來,徐若娘母乳不是很充足,兩個孩子還沒過百日時便吃不飽了,這讓新出爐的母親全副心神都放在兩個孩子身上,也為他們計劃了很多。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平步青雲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子家的學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子家的學渣並收藏科舉平步青雲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