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性子憨厚老實,幹活實在,在家裏呆了兩天幾乎承包了家裏所有需要力氣的活計,每天天不亮就打滿了水缸,柴火也堆放在廚房一角備用。
元柳以前家境不錯,家務上手慢,但肯學,尤其女紅不錯,比陳氏還細緻點,補個補丁還會繡上些花樣擋上,看著麻布衣服都精緻了兩分。
這兩天陳氏緊急培訓了元柳學做幾道沈錦愛吃的菜,又去找了幾個家常菜的菜譜做法,元柳認字,這樣基本可以讓沈錦在府學的期間吃的不錯了。
而因為這兩人的賣身錢是家裏出的,如果沈錦打算給兩人另外的工錢,那就需要沈錦自己掏腰包。好在沈烈的師父在府城裏也有一點人脈,到時就算繼續抄書,一個月也能賺個幾百文,足夠給兩個小孩開工錢了。
一人一錢半銀子,就是一百五十文,兩人才三百文,相較很多大戶人家年紀小的下人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吃住都有現成的,也不需要花他們的錢,三百文足夠他們自己買零嘴和額外添置點衣服鞋子了,已經比很多地裏刨食的農婦賺的還多。以這兩人的情況以後大概率不會贖身,手裏有點閑錢給自己買點東西就行了,給太多的錢反而會滋長他們的野心。
再說,他也給不起。
北方多山,府學就建立在府城近郊的一座山上,占地極大,山腳以及周邊還設立有街邊小店出售各種食物和日常用品。沈恪給弟弟租的地方就在山腳下百姓自建的聚集地,距離街道有些位置,還算安靜,價格也還算實惠,年租金五兩,走到府學也隻需要十多分鍾。
家具自備,廚房灶台現成,院子雖小但收拾的幹淨整齊,青石鋪就的地麵灑掃起來也方便,沈錦覺得很是滿意。
沈恪帶著大牛,費了兩天時間採購完一切必須的,如家具和柴火之類的物件後,將剩餘的兩百多兩銀子交給弟弟保管,作為之後買房和三人在府城的生活費。
沈錦自幼過於「精打細算」的行為讓全家都知道這就是個「小摳門」,根本不用擔心這小子會亂花錢,所以沈恪給錢給的也很放心。
相較起來,兩個哥哥反而比較大手大腳,很少能存下錢來。
「行啦,該備下的都弄好了,剩下的你迴頭自己看著慢慢準備。以後大牛負責給你跑腿,跟著你應酬,元柳就給你做飯縫補,想家了就來個信,我跟你周哥都說好了,到時候你去找他,他會幫你找關係送信的。」
周哥是沈恪在商隊裏認識的好友,跟沈恪同歲,因為娶了主家太太身邊的丫鬟,被主家當成自己人,管理著一支往南的商隊,人脈又廣,現在風光的很。
沈錦被哥哥當小寵物一樣揉腦袋,好在沒有其他人看到,不然一世英名都得毀於一旦了。
「好啦,吶,娘最近已經準備給你再找一個,你自己也上點心,找個自己喜歡的,有要求就跟娘提。希望下次迴家,大嫂已經在家準備好給我的紅包了哈!」
傷害嗎,大家一起來啊!你笑我人小好欺負,我就氣你是個老光棍,大家半斤八兩。
經由前世數以千萬計的網友認證,相親絕對是最讓人尷尬到恨不得挖坑埋了自己的活動,就不信老哥能承受得住!
沈恪表情僵了一下,手下的動作又大了一點,沈錦帶著惡意滿滿的笑容仰頭看著自家哥哥,身子晃得更厲害了。
元柳下廚整治出一桌菜來,兩兄弟一起吃完飯,沈恪駕著騾子車離開。
第24章
◎想法◎
入學的程序比想像中要簡單一點,隻需要帶著劉縣令給的推薦信和自己童生的證件給門房看,門房會帶著他去找教喻,交上一筆名為借讀費的費用,以及學院置裝費用,就算是成功了。
不過因為是童生,對外還不能說是府學學生,隻能算是旁聽生。而且因為沈錦有住處,不需要在府學宿舍吃住,也免了住宿費和夥食費,算一算,好像還省了不少。
在府學的生活感覺和在家差不太多,唯一的差距就是和沈錦同齡的學子一個沒有,這裏年紀最小的也得十五六,大的甚至兒子可能都得有沈錦這麽大。
雖然也有因為嫉妒而排斥的,但大多人還是好的,沈錦受了不少照顧。加上長得好看也會說話做人,學問也還不錯,很容易激發起那些家裏有差不多年紀的,像兒子弟弟之類的秀才一腔慈父之心長兄之情,短短時間竟也聚集起了一群說得上話的朋友。
說好友還稱不上,不過幫個順手忙還是沒問題的那種。至少,在學院裏不會被人欺負了沒個幫手。
這還不算什麽,沈錦自覺在府學裏收穫最多的就是藏書閣裏那多的嚇人的藏書。
雖然沒有什麽名家的留筆,從收藏價值來看還不如自家老爺子小書房裏那些,但卻全是在府學讀過書的秀才舉人們多年來的心得,其中不乏已經考上進士如今官運亨通的大佬。
光是這些,就是銀子都買不來的好東西。
畢竟,就算戰亂,隻要下一代帝王還想執掌天下,就不會企圖去毀滅這些藏書,反而還會指使士兵手下避開這些文人心中至高無上的殿堂。所以一代代留存下來,這裏的藏書簡直多到令人瞠目的地步。
不過,重複的也不少,光是四書五經,經過管理人員大致分類後,都能找出至少幾十種版本的不同注釋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元柳以前家境不錯,家務上手慢,但肯學,尤其女紅不錯,比陳氏還細緻點,補個補丁還會繡上些花樣擋上,看著麻布衣服都精緻了兩分。
這兩天陳氏緊急培訓了元柳學做幾道沈錦愛吃的菜,又去找了幾個家常菜的菜譜做法,元柳認字,這樣基本可以讓沈錦在府學的期間吃的不錯了。
而因為這兩人的賣身錢是家裏出的,如果沈錦打算給兩人另外的工錢,那就需要沈錦自己掏腰包。好在沈烈的師父在府城裏也有一點人脈,到時就算繼續抄書,一個月也能賺個幾百文,足夠給兩個小孩開工錢了。
一人一錢半銀子,就是一百五十文,兩人才三百文,相較很多大戶人家年紀小的下人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吃住都有現成的,也不需要花他們的錢,三百文足夠他們自己買零嘴和額外添置點衣服鞋子了,已經比很多地裏刨食的農婦賺的還多。以這兩人的情況以後大概率不會贖身,手裏有點閑錢給自己買點東西就行了,給太多的錢反而會滋長他們的野心。
再說,他也給不起。
北方多山,府學就建立在府城近郊的一座山上,占地極大,山腳以及周邊還設立有街邊小店出售各種食物和日常用品。沈恪給弟弟租的地方就在山腳下百姓自建的聚集地,距離街道有些位置,還算安靜,價格也還算實惠,年租金五兩,走到府學也隻需要十多分鍾。
家具自備,廚房灶台現成,院子雖小但收拾的幹淨整齊,青石鋪就的地麵灑掃起來也方便,沈錦覺得很是滿意。
沈恪帶著大牛,費了兩天時間採購完一切必須的,如家具和柴火之類的物件後,將剩餘的兩百多兩銀子交給弟弟保管,作為之後買房和三人在府城的生活費。
沈錦自幼過於「精打細算」的行為讓全家都知道這就是個「小摳門」,根本不用擔心這小子會亂花錢,所以沈恪給錢給的也很放心。
相較起來,兩個哥哥反而比較大手大腳,很少能存下錢來。
「行啦,該備下的都弄好了,剩下的你迴頭自己看著慢慢準備。以後大牛負責給你跑腿,跟著你應酬,元柳就給你做飯縫補,想家了就來個信,我跟你周哥都說好了,到時候你去找他,他會幫你找關係送信的。」
周哥是沈恪在商隊裏認識的好友,跟沈恪同歲,因為娶了主家太太身邊的丫鬟,被主家當成自己人,管理著一支往南的商隊,人脈又廣,現在風光的很。
沈錦被哥哥當小寵物一樣揉腦袋,好在沒有其他人看到,不然一世英名都得毀於一旦了。
「好啦,吶,娘最近已經準備給你再找一個,你自己也上點心,找個自己喜歡的,有要求就跟娘提。希望下次迴家,大嫂已經在家準備好給我的紅包了哈!」
傷害嗎,大家一起來啊!你笑我人小好欺負,我就氣你是個老光棍,大家半斤八兩。
經由前世數以千萬計的網友認證,相親絕對是最讓人尷尬到恨不得挖坑埋了自己的活動,就不信老哥能承受得住!
沈恪表情僵了一下,手下的動作又大了一點,沈錦帶著惡意滿滿的笑容仰頭看著自家哥哥,身子晃得更厲害了。
元柳下廚整治出一桌菜來,兩兄弟一起吃完飯,沈恪駕著騾子車離開。
第24章
◎想法◎
入學的程序比想像中要簡單一點,隻需要帶著劉縣令給的推薦信和自己童生的證件給門房看,門房會帶著他去找教喻,交上一筆名為借讀費的費用,以及學院置裝費用,就算是成功了。
不過因為是童生,對外還不能說是府學學生,隻能算是旁聽生。而且因為沈錦有住處,不需要在府學宿舍吃住,也免了住宿費和夥食費,算一算,好像還省了不少。
在府學的生活感覺和在家差不太多,唯一的差距就是和沈錦同齡的學子一個沒有,這裏年紀最小的也得十五六,大的甚至兒子可能都得有沈錦這麽大。
雖然也有因為嫉妒而排斥的,但大多人還是好的,沈錦受了不少照顧。加上長得好看也會說話做人,學問也還不錯,很容易激發起那些家裏有差不多年紀的,像兒子弟弟之類的秀才一腔慈父之心長兄之情,短短時間竟也聚集起了一群說得上話的朋友。
說好友還稱不上,不過幫個順手忙還是沒問題的那種。至少,在學院裏不會被人欺負了沒個幫手。
這還不算什麽,沈錦自覺在府學裏收穫最多的就是藏書閣裏那多的嚇人的藏書。
雖然沒有什麽名家的留筆,從收藏價值來看還不如自家老爺子小書房裏那些,但卻全是在府學讀過書的秀才舉人們多年來的心得,其中不乏已經考上進士如今官運亨通的大佬。
光是這些,就是銀子都買不來的好東西。
畢竟,就算戰亂,隻要下一代帝王還想執掌天下,就不會企圖去毀滅這些藏書,反而還會指使士兵手下避開這些文人心中至高無上的殿堂。所以一代代留存下來,這裏的藏書簡直多到令人瞠目的地步。
不過,重複的也不少,光是四書五經,經過管理人員大致分類後,都能找出至少幾十種版本的不同注釋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