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本官在府學有些交情,你天賦好,與其把你送去縣學那等熬時間的地方蹉跎時間,不如直接推薦你去府學。
隻是,府學和縣學不一樣,縣學可以免費收排名前列的童生,府學那裏至少得是秀才才能入學,童生隻能算旁聽,需要繳入學費,夥食與住宿費也是必需。
你可以迴去和你祖父商量一下,看看是去府學還是縣學,有了答案再來找本官討要推薦信便是。」
沈錦拱手道謝:「學生明白,多謝大人指點。」
按照當前已知的資料,主管清水鎮這邊學子的縣學是分屬於桃花縣,興水縣那邊沒有縣學,學子也會到桃花縣這邊就讀,而府學則是得去臨廊郡郡城就讀。
且不說兩地距離,多久能迴家探望一次,桃花縣周邊不算什麽富裕豐饒之地,沒出過幾個出息的,縣學據說隻有兩個舉人,分別是院長和一名教喻,也兼任副院長,其餘夫子全是演講經文多年,自覺年長放棄科舉的秀才,講的也不算多好,想在這裏學識進步,希望極少,除非能得到那兩名舉人的青眼,拜個老師。
府學中舉人教喻十五名,總教全郡城各地來求學的學子,至今也不過幾十個,加上交了贊助費的商人之子,也湊不出百人來。也有秀才做夫子的,但非廩生不可入職,教學那些成績沒那麽出色的秀才,以及旁聽的童生和商人後代,隻有每月特定時間裏,才能聽到某些有時間的舉人講課。
但是府城和縣城的消費水平,絕對不亞於前世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部分發展更好的省份可能差距更大。
迴到家,把劉知縣的話跟家裏一說,剛還興奮的不行的長輩們瞬間安靜了下來。
猶豫了半晌,陳氏看了看已經見懷的二兒媳,心裏盤算了下家裏還剩下的花銷,再看看還一臉稚氣的年僅七歲半的兒子,皺著眉頭問道。
「一定得去府學嗎?縣學不行嗎?小魚兒才七歲,去那麽遠的地方讀書又沒人照顧,我怎麽放心啊!」
沈源抽了一口菸草,思考了一下說道:「也沒什麽,之前他爹不是打聽了郡城的房價嗎,到時候在府城下麵給錦兒買個小的院子應該花不了太多錢。讓蓉姐兒陪讀去,照顧錦兒不就好了?
她還小,跟她弟弟去郡城呆兩年見見世麵,沒準能學點東西迴來,以後找婆家也好找。」
至於為什麽沒說同樣單身在家的沈恪,人家有閨女要照顧,最近陳氏還忙著給大兒子找親事,根本不可能離開,沈源就連提都沒提,省的兒子媳婦埋怨自己。
沈蓉一聽眼都亮了,眼巴巴期待的看著爹娘,就等著他們同意。
徐若娘是個聰明人,知道隻有沈錦出息了,沈家的地位能有所保住,以後自己的孩子才能沾得上光,丈夫種藥田如果以後賺了錢,才有人保護不至於被當成肥羊。
思考了一下說道:「爺爺,蓉姐兒雖然勤快,但也不過一個十二的小姑娘,府學會不會讓女子進入是一迴事,如果光是他們兩個孩子去府城,也實在不安全。
孫媳聽說,很多去遠方讀書的學子都會在族中或是親戚家選擇個生活困難的,年紀大些的勤快孩子,咱們家也可以選一個,或者直接去人牙子那裏花幾兩銀子買一個男孩迴來。
到時候蓉姐兒隻需要照顧弟弟的日常生活,出去買菜跑腿之類的就可以讓那孩子去做,也不會連累蓉姐的名聲不是?」
沈源和兒子沈青對視一眼,有些意動。沈家族人雖然都是外來人,這麽些年生下來也有了一大票族人。沈錦年齡小,但架不住輩分大,迴村裏的話得有一票男娃娃叫他叔,不愁壓不住人。
也因為是外來人,哪個宗族裏都有那麽幾個過不下去的人家,不在乎送個兒子出去給人當下人,更何況還是給同族的族人跑腿。
如果,真的能找一個不錯的,到時候也可以教人孩子識字啥的,以後長大了想留在鄉裏就幫忙找個活計,想繼續跟著沈錦就簽個活契,他們家不至於連個孩子都養不起。
不過,沈源是一直住在鎮上的,對村裏的族人不是很熟悉,這件事果然還是得落在孩子的親爺奶身上才是。
這麽一決定,第二天一早,沈錦去衙門要了去府城的路引和推薦信,沈烈趕迴鄉下村裏尋摸合適的男娃,沈恪則趕著騾車,帶著兩百兩銀子積蓄去府城找房子。按照爺爺的想法,如果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房子就先租,隻要價錢合適就行,等有人賣房了再買。
樂氏怕委屈到自己最疼的小孫子,偏心偏到骨子裏,直接從自己嫁妝錢裏拿出了五十兩銀子塞給大孫子,叫人給弟弟盡量找個好地段的房子,剩下的採辦家具使用。陳氏雖然也醋婆婆偏心,但偏的是自己兒子,那就能忍。至於徐若娘,人家想的很明白,現在最重要的是小叔子沈錦,隻要和沈錦打好關係,其餘都不重要。
可不能像曾經的大嫂李氏那樣,為了銀子把情分作沒了。至於老太太的嫁妝,等老太太沒了不還是得分給他們?沈家人看重親情,小叔子怎麽也不會獨吞的。
這一點,徐若娘看的很清楚,所以她一點也不急,反而很高興。隻有這時候沈錦占家裏便宜越多,以後迴饋家裏就會越多。沒事的,以後有占便宜的時候。
第19章
◎姐妹◎
按照沈源給製定的計劃,沈錦在家修整個兩三天,家裏給樂氏慶祝完生辰,便可以由沈青駕車送去府城入學。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隻是,府學和縣學不一樣,縣學可以免費收排名前列的童生,府學那裏至少得是秀才才能入學,童生隻能算旁聽,需要繳入學費,夥食與住宿費也是必需。
你可以迴去和你祖父商量一下,看看是去府學還是縣學,有了答案再來找本官討要推薦信便是。」
沈錦拱手道謝:「學生明白,多謝大人指點。」
按照當前已知的資料,主管清水鎮這邊學子的縣學是分屬於桃花縣,興水縣那邊沒有縣學,學子也會到桃花縣這邊就讀,而府學則是得去臨廊郡郡城就讀。
且不說兩地距離,多久能迴家探望一次,桃花縣周邊不算什麽富裕豐饒之地,沒出過幾個出息的,縣學據說隻有兩個舉人,分別是院長和一名教喻,也兼任副院長,其餘夫子全是演講經文多年,自覺年長放棄科舉的秀才,講的也不算多好,想在這裏學識進步,希望極少,除非能得到那兩名舉人的青眼,拜個老師。
府學中舉人教喻十五名,總教全郡城各地來求學的學子,至今也不過幾十個,加上交了贊助費的商人之子,也湊不出百人來。也有秀才做夫子的,但非廩生不可入職,教學那些成績沒那麽出色的秀才,以及旁聽的童生和商人後代,隻有每月特定時間裏,才能聽到某些有時間的舉人講課。
但是府城和縣城的消費水平,絕對不亞於前世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部分發展更好的省份可能差距更大。
迴到家,把劉知縣的話跟家裏一說,剛還興奮的不行的長輩們瞬間安靜了下來。
猶豫了半晌,陳氏看了看已經見懷的二兒媳,心裏盤算了下家裏還剩下的花銷,再看看還一臉稚氣的年僅七歲半的兒子,皺著眉頭問道。
「一定得去府學嗎?縣學不行嗎?小魚兒才七歲,去那麽遠的地方讀書又沒人照顧,我怎麽放心啊!」
沈源抽了一口菸草,思考了一下說道:「也沒什麽,之前他爹不是打聽了郡城的房價嗎,到時候在府城下麵給錦兒買個小的院子應該花不了太多錢。讓蓉姐兒陪讀去,照顧錦兒不就好了?
她還小,跟她弟弟去郡城呆兩年見見世麵,沒準能學點東西迴來,以後找婆家也好找。」
至於為什麽沒說同樣單身在家的沈恪,人家有閨女要照顧,最近陳氏還忙著給大兒子找親事,根本不可能離開,沈源就連提都沒提,省的兒子媳婦埋怨自己。
沈蓉一聽眼都亮了,眼巴巴期待的看著爹娘,就等著他們同意。
徐若娘是個聰明人,知道隻有沈錦出息了,沈家的地位能有所保住,以後自己的孩子才能沾得上光,丈夫種藥田如果以後賺了錢,才有人保護不至於被當成肥羊。
思考了一下說道:「爺爺,蓉姐兒雖然勤快,但也不過一個十二的小姑娘,府學會不會讓女子進入是一迴事,如果光是他們兩個孩子去府城,也實在不安全。
孫媳聽說,很多去遠方讀書的學子都會在族中或是親戚家選擇個生活困難的,年紀大些的勤快孩子,咱們家也可以選一個,或者直接去人牙子那裏花幾兩銀子買一個男孩迴來。
到時候蓉姐兒隻需要照顧弟弟的日常生活,出去買菜跑腿之類的就可以讓那孩子去做,也不會連累蓉姐的名聲不是?」
沈源和兒子沈青對視一眼,有些意動。沈家族人雖然都是外來人,這麽些年生下來也有了一大票族人。沈錦年齡小,但架不住輩分大,迴村裏的話得有一票男娃娃叫他叔,不愁壓不住人。
也因為是外來人,哪個宗族裏都有那麽幾個過不下去的人家,不在乎送個兒子出去給人當下人,更何況還是給同族的族人跑腿。
如果,真的能找一個不錯的,到時候也可以教人孩子識字啥的,以後長大了想留在鄉裏就幫忙找個活計,想繼續跟著沈錦就簽個活契,他們家不至於連個孩子都養不起。
不過,沈源是一直住在鎮上的,對村裏的族人不是很熟悉,這件事果然還是得落在孩子的親爺奶身上才是。
這麽一決定,第二天一早,沈錦去衙門要了去府城的路引和推薦信,沈烈趕迴鄉下村裏尋摸合適的男娃,沈恪則趕著騾車,帶著兩百兩銀子積蓄去府城找房子。按照爺爺的想法,如果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房子就先租,隻要價錢合適就行,等有人賣房了再買。
樂氏怕委屈到自己最疼的小孫子,偏心偏到骨子裏,直接從自己嫁妝錢裏拿出了五十兩銀子塞給大孫子,叫人給弟弟盡量找個好地段的房子,剩下的採辦家具使用。陳氏雖然也醋婆婆偏心,但偏的是自己兒子,那就能忍。至於徐若娘,人家想的很明白,現在最重要的是小叔子沈錦,隻要和沈錦打好關係,其餘都不重要。
可不能像曾經的大嫂李氏那樣,為了銀子把情分作沒了。至於老太太的嫁妝,等老太太沒了不還是得分給他們?沈家人看重親情,小叔子怎麽也不會獨吞的。
這一點,徐若娘看的很清楚,所以她一點也不急,反而很高興。隻有這時候沈錦占家裏便宜越多,以後迴饋家裏就會越多。沒事的,以後有占便宜的時候。
第19章
◎姐妹◎
按照沈源給製定的計劃,沈錦在家修整個兩三天,家裏給樂氏慶祝完生辰,便可以由沈青駕車送去府城入學。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