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錦作為沈源最受寵的小孫子,在學堂裏也不算陌生,很快就融入了甲班集體中。
現在甲班裏隻有五個人,年紀最大今年十四,今年已經下過一次場的班雲廬、年紀十三個頭已經至少一米七出頭的趙子剛、今年十二學習最好的陳明,然後就是剛從乙班考上來,才八歲的馮君淩和沈錦自己了。
其中,班雲廬和陳明明顯是普通農戶出身,陳明家世要好一點,起碼穿著長袍,班雲廬則一身短褐,上麵還帶著兩塊補丁,據說已經是最好的衣服了。
而趙子剛性子豪爽直白,據說家裏老爹是跑鏢的鏢頭,趙子剛很崇拜老爹也想習武,結果被老爹丟進沈家私塾,就指望兒子以後光宗耀祖。不說文進士,武舉也得靠文化啊,總不能讓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當將軍吧?皇帝老兒又沒瞎。
不得不說,趙父還是很有遠見的。
而馮君淩,看得出是幾人中家世最好的,身上天天衣服不重樣,脖子上還掛著金鑲玉的項圈,腰間墜著一塊蝠紋玉佩,一張臉圓的跟中秋的月餅似的。沈錦和他站在一起,馮君淩明顯會更得老一輩的喜愛。
不為別的,看著就皮實,多招老人待見啊!
原本還應該在多幾個人的,隻是年初的縣試一下子讓不少人認清了自己,不光甲班,乙班也走了不少,加上丙班準備「畢業」去找活計的,前院空了一半。參加過縣試卻沒出什麽成績的,除了班雲廬和陳明,其餘都放棄了。
至於趙子剛,人家爹隻求兒子能考個秀才就心滿意足,迴頭打算花錢去給兒子在軍部找出路,沒指望出個神童。趙子剛本身學問就挺拉胯,能進甲班都是老爹花錢和分數擦了個邊才能進的,今年根本就沒參加。
進入了甲班,每天學的就沒有之前那麽淺顯。沈源在學堂裏還是很嚴肅的,每天講兩篇文章,通讀過後講解自己知道的注釋理解,其餘就得全靠學生自己悟。下午基本沒什麽課,得學生自己自覺默背默寫,理解文意,晚上功課就是自覺將文章背熟並把文章抄寫十遍算是練字和幫助記憶,完不成或者功課潦草的第二天檢查後會挨手板,還得把寫的不好的地方重新抄寫,直到先生滿意為止。
沈錦是習慣了嚴謹的作息和學習習慣了,前世他學醫如果不夠認真,以後害的就是人命,這輩子不認真對不起的就是自己。
可是道理他明白其他人未必想得通,加入甲班才七八天,趙子剛和馮君淩就被揍了至少三迴,另外幾迴還是爺爺沈源看人手還沒好發了善心沒揍,但該罰抄的還是沒少罰。
隻是幾天,就把這兩個玩心重的給掰了過來。畢竟老爺子隻是年紀大了,真要是打起人來,那手勁,可不比年輕人差。
根據老人家自己閑來時說的,他已經年紀大了,能教書的時候也不多了,打算教完沈錦這一幫就關了私塾,到時候成了婚的全都搬到前院去。沈青也是高興的答應下來,畢竟老爺子也七十一了,在眼下這時候算是高壽。且多年教書育人,稱得上桃李滿天下,最出息的學生還有成了舉人甚至進士的,每年年禮就不少,這以後都是沈家的人脈,所以老爺子就算是現在退休,把沈錦送去別的學堂也是沒問題的。
隻可惜,老爺子還是想親手送小孫子進入縣試府試的。為此,沈錦可以說是拚了命,連平日裏的社交現在還隻維持在見麵能打個招唿的地步,其餘時間都在學習。
日子過得飛快,好像前幾日才剛辦完二哥二嫂的新婚,眨眼間就翻過了年,到了二月份縣試的日子。
第13章
◎縣試◎
清水鎮是個不太小的鎮子,因為處於要道,雖然是個鎮子也是自己有自己的衙門。雖說知縣大人自己本身功名隻到舉人,是個補官來的,也還是讓清水縣的讀書郎們不至於需要跑到縣城去考縣試去。
對於沈錦這樣年紀太小的,也算一件好事。
過了年就七歲的沈錦個頭突然猛漲一截,剛剛好達到大概一米三四左右,在同齡人中算是比較高的,也還架不住一臉稚氣暴露了年齡。小小瘦瘦的白麵小童跟一群青年中年甚至白髮老叟站在一起等待考場開啟,任誰都會忍不住看上一眼,心裏湧上一股嫉妒。
老爺子本來打算親自送孫子進考場,誰知前兩日起夜時被風吹了著了涼,這兩天咳嗽的厲害。沈家兒郎都是孝順的,爭著把老爺子安置在家,好生伺候著,讓最壯實有力的沈恪親自把幼弟送進考場。
北方的二月天還是冷的,但衙役反而檢查的越發仔細,生怕有人帶了小抄進去迴頭連累自己一家性命。
據說前朝時期考前檢查時讓讀書人把外衣脫了隻著內衣等待檢查,都有人罵有辱斯文,現如今是寒風瑟瑟時還得光著膀子站在那下餃子似的往水裏跳,全身在水裏泡個三四分鍾全泡濕了才能出來,一個個凍得跟狗似的,不也沒人罵了?
還不是皇帝登基之初就砍了一批不服從還意圖上萬民書控製帝王意誌的酸儒才讓人聽話,政令瞬間通達。
人啊,總是得付出代價之後,才知道學乖。
沈錦年紀小,檢查的衙役倒是客氣了兩分,允許家屬湊過來,待沈錦泡完後直接用外套裹上防止著涼。陳氏得知兒子要提早下場早早就準備了加厚的單層棉布衣給兒子,沈錦體質也還算好,進考場也及時,倒是沒像別人那樣打起噴嚏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現在甲班裏隻有五個人,年紀最大今年十四,今年已經下過一次場的班雲廬、年紀十三個頭已經至少一米七出頭的趙子剛、今年十二學習最好的陳明,然後就是剛從乙班考上來,才八歲的馮君淩和沈錦自己了。
其中,班雲廬和陳明明顯是普通農戶出身,陳明家世要好一點,起碼穿著長袍,班雲廬則一身短褐,上麵還帶著兩塊補丁,據說已經是最好的衣服了。
而趙子剛性子豪爽直白,據說家裏老爹是跑鏢的鏢頭,趙子剛很崇拜老爹也想習武,結果被老爹丟進沈家私塾,就指望兒子以後光宗耀祖。不說文進士,武舉也得靠文化啊,總不能讓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當將軍吧?皇帝老兒又沒瞎。
不得不說,趙父還是很有遠見的。
而馮君淩,看得出是幾人中家世最好的,身上天天衣服不重樣,脖子上還掛著金鑲玉的項圈,腰間墜著一塊蝠紋玉佩,一張臉圓的跟中秋的月餅似的。沈錦和他站在一起,馮君淩明顯會更得老一輩的喜愛。
不為別的,看著就皮實,多招老人待見啊!
原本還應該在多幾個人的,隻是年初的縣試一下子讓不少人認清了自己,不光甲班,乙班也走了不少,加上丙班準備「畢業」去找活計的,前院空了一半。參加過縣試卻沒出什麽成績的,除了班雲廬和陳明,其餘都放棄了。
至於趙子剛,人家爹隻求兒子能考個秀才就心滿意足,迴頭打算花錢去給兒子在軍部找出路,沒指望出個神童。趙子剛本身學問就挺拉胯,能進甲班都是老爹花錢和分數擦了個邊才能進的,今年根本就沒參加。
進入了甲班,每天學的就沒有之前那麽淺顯。沈源在學堂裏還是很嚴肅的,每天講兩篇文章,通讀過後講解自己知道的注釋理解,其餘就得全靠學生自己悟。下午基本沒什麽課,得學生自己自覺默背默寫,理解文意,晚上功課就是自覺將文章背熟並把文章抄寫十遍算是練字和幫助記憶,完不成或者功課潦草的第二天檢查後會挨手板,還得把寫的不好的地方重新抄寫,直到先生滿意為止。
沈錦是習慣了嚴謹的作息和學習習慣了,前世他學醫如果不夠認真,以後害的就是人命,這輩子不認真對不起的就是自己。
可是道理他明白其他人未必想得通,加入甲班才七八天,趙子剛和馮君淩就被揍了至少三迴,另外幾迴還是爺爺沈源看人手還沒好發了善心沒揍,但該罰抄的還是沒少罰。
隻是幾天,就把這兩個玩心重的給掰了過來。畢竟老爺子隻是年紀大了,真要是打起人來,那手勁,可不比年輕人差。
根據老人家自己閑來時說的,他已經年紀大了,能教書的時候也不多了,打算教完沈錦這一幫就關了私塾,到時候成了婚的全都搬到前院去。沈青也是高興的答應下來,畢竟老爺子也七十一了,在眼下這時候算是高壽。且多年教書育人,稱得上桃李滿天下,最出息的學生還有成了舉人甚至進士的,每年年禮就不少,這以後都是沈家的人脈,所以老爺子就算是現在退休,把沈錦送去別的學堂也是沒問題的。
隻可惜,老爺子還是想親手送小孫子進入縣試府試的。為此,沈錦可以說是拚了命,連平日裏的社交現在還隻維持在見麵能打個招唿的地步,其餘時間都在學習。
日子過得飛快,好像前幾日才剛辦完二哥二嫂的新婚,眨眼間就翻過了年,到了二月份縣試的日子。
第13章
◎縣試◎
清水鎮是個不太小的鎮子,因為處於要道,雖然是個鎮子也是自己有自己的衙門。雖說知縣大人自己本身功名隻到舉人,是個補官來的,也還是讓清水縣的讀書郎們不至於需要跑到縣城去考縣試去。
對於沈錦這樣年紀太小的,也算一件好事。
過了年就七歲的沈錦個頭突然猛漲一截,剛剛好達到大概一米三四左右,在同齡人中算是比較高的,也還架不住一臉稚氣暴露了年齡。小小瘦瘦的白麵小童跟一群青年中年甚至白髮老叟站在一起等待考場開啟,任誰都會忍不住看上一眼,心裏湧上一股嫉妒。
老爺子本來打算親自送孫子進考場,誰知前兩日起夜時被風吹了著了涼,這兩天咳嗽的厲害。沈家兒郎都是孝順的,爭著把老爺子安置在家,好生伺候著,讓最壯實有力的沈恪親自把幼弟送進考場。
北方的二月天還是冷的,但衙役反而檢查的越發仔細,生怕有人帶了小抄進去迴頭連累自己一家性命。
據說前朝時期考前檢查時讓讀書人把外衣脫了隻著內衣等待檢查,都有人罵有辱斯文,現如今是寒風瑟瑟時還得光著膀子站在那下餃子似的往水裏跳,全身在水裏泡個三四分鍾全泡濕了才能出來,一個個凍得跟狗似的,不也沒人罵了?
還不是皇帝登基之初就砍了一批不服從還意圖上萬民書控製帝王意誌的酸儒才讓人聽話,政令瞬間通達。
人啊,總是得付出代價之後,才知道學乖。
沈錦年紀小,檢查的衙役倒是客氣了兩分,允許家屬湊過來,待沈錦泡完後直接用外套裹上防止著涼。陳氏得知兒子要提早下場早早就準備了加厚的單層棉布衣給兒子,沈錦體質也還算好,進考場也及時,倒是沒像別人那樣打起噴嚏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