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活菩薩
穿越後,我掛帥領兵鎮山河 作者:取個名字幹大事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初李延昭率軍與木紮陵在重渡溝相遇,雙方大戰一觸即發,頓時天地間為之變色。
滾滾黃沙遮天漫日,錚錚鐵蹄響徹天地。
喊殺聲、號角聲、鑼鼓聲不絕於耳。
此次的戰役在當時影響巨大,不光是奠定了李延昭在軍營中的地位,還讓以往兩軍對戰一直處於下風的大周揚眉吐氣。
刀劍所到之處,南蠻士兵無一人生還。
南蠻所到之處,大周百姓死傷無數。
等戰爭結束,已經翌日清晨,整整打了一夜。
早上大周士兵清掃戰場,在那山窩峰澗處找到一個幸存的男娃,大概五六歲的模樣,正是後來收養的李昶。
隻見此子身著破爛夾襖,麵黃肌瘦,臉上還有凍瘡,顯然不是當地居民,倒像是四處流竄的難民。
此時李昶已經昏迷了,不過手裏還緊緊抓著一條錦帕。
錦帕是上好的雲錦,上麵的刺繡乃是蘇繡。
等那小李昶醒後,一個勁兒的苦惱,這可作難了。
李延昭手下都是大老爺們,誰也沒有這哄孩子的經驗。
眾人急得是豬耳撓腮,不得已,就把小李昶送到了李延昭的營帳。
他聽著屬下的說辭滿目震驚,來了一句:“你們沒有經驗,我就有經驗?”
也對,時值十五歲的李延昭哪經過這事?
但既然大家厚著臉皮說過來了,徑直扔下孩子就一個比一個跑的快。
小李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眼神亮晶晶的朝李延昭喊話。
直到有姑蘇士兵翻譯,他才得知,“救姐姐!”
此時李延昭注意力卻沒在他說的話上。
他手忙腳亂的抱起孩子,學著小時候母妃哄妹妹的樣子,笨手笨腳的拍著他。
嘴裏還念叨著,“好孩子,不哭不哭!”
小李昶在他的輕聲安慰下,果真不哭了,用手抓著他的腰帶沉沉的睡去。
後來他反應過來小李昶讓救他姐姐之後,倒也派人去此前山崖找尋。
可找來找去別說小女子,連個影子都沒見到。
恐怕早就被南蠻子給殺了,沒被殺恐也是兇多吉少。
小李昶還是整日啼哭,似要將那肝腸哭斷。
可說來也怪,隻要李延昭抱起他,哄說幾句,他就會停止哭泣。
是以眾人還打趣李延昭,若不是看年紀不對,恐怕是他的私生子罷。
當時李延昭的身份還沒有揭示,眾人還能與他說笑。
他也不惱,身為一營都尉,氣量自然是有的。
可這麽一個稚嫩小兒在這殺伐之氣濃重的軍營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李延昭便命親兵要將小李昶送於臨近村莊的農婦將養。
但說當日李延昭的親兵抱起熟睡的小李昶要往那村莊去。
可平日裏這個時辰該熟睡的小子卻猛然轉醒。
他看向路旁的山道,頓時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
親兵急於完成上峰交於的任務,不顧他撕心裂肺的哭喊,便把他交給等待多時的農婦。
小子驟然離去,李延昭心底仿佛被人挖去了一角,還有些悵然諾失。
沉思一想,這小子不能一直跟著自己打打殺殺,這對他來說算是最好的安排了。
李延昭匆匆率軍趕往葉縣抗敵,大獲全勝之後返迴軍營。
路見一人牙子在高台叫賣,實值連年征戰,這種現象也不算稀奇。
李延昭身騎高頭大馬,鬼使神差的朝關押奴隸的鐵籠一看,瞬間氣血翻湧。
隻見那角落處,有一個蓬頭垢麵的小小身影蜷縮著身子一動不動。
他翻身下馬,朝鐵籠走去,一腳踢開上前搭訕的人牙子,後麵親兵登時把人給按倒在地。
李延昭看著枯瘦如柴的小子,心裏像是被鈍刀廝磨般疼痛。
聯想送走小李昶的當日,還是一個白嫩幹淨的人兒,現在怎的落到了這般田地?
他抽刀猛然劈開鐵籠,驚的小李昶條件反射般的跪地求饒。
這是受了多少磋磨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李延昭看向地上動彈不得的人牙子目眥欲裂。
剛想起身收拾他,就被小李昶猛地抱住了脖子。
“哥哥,你來接我了嗎?以後能不能不要賣我了?”
“我會掙錢,我會好好孝敬您的!”
登時這個高大挺拔的漢子落下滾燙的眼淚,他雙手緊緊的環住小子,嚅囁著嘴唇。
“我來接你了,以後再不讓你受苦了!”
他單手抱起小李昶,一手提劍,手起刀落解決了被桎梏的人牙子。
迴到營帳後命親兵去打聽緣由。
原是這農婦陽奉陰違,收了李延昭的錢,卻轉手把小兒給倒賣了。
一來一迴,竟是賺了兩家的錢。
當下幹這傷天害理買賣的人都被他解決。
這事在當時可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個十五歲的都尉竟仗著身有軍功,不過都府、縣丞私自行刑。
可李延昭是誰?
當下帶著從鐵籠中解救的十餘人來到了縣郡,像縣丞提上罪狀。
這十餘人有清白人家的女兒、有平常人家的小子,還有那富貴人家的兒子,聲聲啼血,字字帶淚講述著悲慘經曆。
在場之人縱使是那鐵石心腸,也被眼前這一幕給融化了。
後來縣丞順應民意,還奏請了緣由,眾人這才知道李延昭竟是當今三皇子。
巴蜀百姓提起李延昭無不感恩戴德,直唿他是活菩薩!
能夠記起戶籍的孩子都被送還到家,餘下五六個被拐時日太久,無家可歸的孩子跟隨李延昭迴到京城,並被賜以李姓。
幾人也不負眾望,勤學苦練,自願成為李延昭的死士。
李延昭看著眼前日漸高大的少年,竟然有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心境。
“阿昶,現在可還能記起你姐姐的模樣?”
李昶身形一滯,斂起撒嬌耍賴的表情,隨之一臉哀傷。
“興許姐姐已經投胎了呢,已經投了個好人家了吧?”
這豈不是安慰自己的話?
自從從那危險之地逃出生天後,姐弟兩人一路走山林,來到巴蜀境地。
兩人風餐露宿,餓了就吃些城中偷來的餅子,渴的很了,沒有河水,姐姐就會用一塊小膜布積攢些露水喝。
如今年歲已久,姐姐的模樣在他心中已然模糊,隻記得她的笑如那三月暖陽,猶如山間伶俐的溪水,煞是動人。
滾滾黃沙遮天漫日,錚錚鐵蹄響徹天地。
喊殺聲、號角聲、鑼鼓聲不絕於耳。
此次的戰役在當時影響巨大,不光是奠定了李延昭在軍營中的地位,還讓以往兩軍對戰一直處於下風的大周揚眉吐氣。
刀劍所到之處,南蠻士兵無一人生還。
南蠻所到之處,大周百姓死傷無數。
等戰爭結束,已經翌日清晨,整整打了一夜。
早上大周士兵清掃戰場,在那山窩峰澗處找到一個幸存的男娃,大概五六歲的模樣,正是後來收養的李昶。
隻見此子身著破爛夾襖,麵黃肌瘦,臉上還有凍瘡,顯然不是當地居民,倒像是四處流竄的難民。
此時李昶已經昏迷了,不過手裏還緊緊抓著一條錦帕。
錦帕是上好的雲錦,上麵的刺繡乃是蘇繡。
等那小李昶醒後,一個勁兒的苦惱,這可作難了。
李延昭手下都是大老爺們,誰也沒有這哄孩子的經驗。
眾人急得是豬耳撓腮,不得已,就把小李昶送到了李延昭的營帳。
他聽著屬下的說辭滿目震驚,來了一句:“你們沒有經驗,我就有經驗?”
也對,時值十五歲的李延昭哪經過這事?
但既然大家厚著臉皮說過來了,徑直扔下孩子就一個比一個跑的快。
小李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眼神亮晶晶的朝李延昭喊話。
直到有姑蘇士兵翻譯,他才得知,“救姐姐!”
此時李延昭注意力卻沒在他說的話上。
他手忙腳亂的抱起孩子,學著小時候母妃哄妹妹的樣子,笨手笨腳的拍著他。
嘴裏還念叨著,“好孩子,不哭不哭!”
小李昶在他的輕聲安慰下,果真不哭了,用手抓著他的腰帶沉沉的睡去。
後來他反應過來小李昶讓救他姐姐之後,倒也派人去此前山崖找尋。
可找來找去別說小女子,連個影子都沒見到。
恐怕早就被南蠻子給殺了,沒被殺恐也是兇多吉少。
小李昶還是整日啼哭,似要將那肝腸哭斷。
可說來也怪,隻要李延昭抱起他,哄說幾句,他就會停止哭泣。
是以眾人還打趣李延昭,若不是看年紀不對,恐怕是他的私生子罷。
當時李延昭的身份還沒有揭示,眾人還能與他說笑。
他也不惱,身為一營都尉,氣量自然是有的。
可這麽一個稚嫩小兒在這殺伐之氣濃重的軍營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李延昭便命親兵要將小李昶送於臨近村莊的農婦將養。
但說當日李延昭的親兵抱起熟睡的小李昶要往那村莊去。
可平日裏這個時辰該熟睡的小子卻猛然轉醒。
他看向路旁的山道,頓時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
親兵急於完成上峰交於的任務,不顧他撕心裂肺的哭喊,便把他交給等待多時的農婦。
小子驟然離去,李延昭心底仿佛被人挖去了一角,還有些悵然諾失。
沉思一想,這小子不能一直跟著自己打打殺殺,這對他來說算是最好的安排了。
李延昭匆匆率軍趕往葉縣抗敵,大獲全勝之後返迴軍營。
路見一人牙子在高台叫賣,實值連年征戰,這種現象也不算稀奇。
李延昭身騎高頭大馬,鬼使神差的朝關押奴隸的鐵籠一看,瞬間氣血翻湧。
隻見那角落處,有一個蓬頭垢麵的小小身影蜷縮著身子一動不動。
他翻身下馬,朝鐵籠走去,一腳踢開上前搭訕的人牙子,後麵親兵登時把人給按倒在地。
李延昭看著枯瘦如柴的小子,心裏像是被鈍刀廝磨般疼痛。
聯想送走小李昶的當日,還是一個白嫩幹淨的人兒,現在怎的落到了這般田地?
他抽刀猛然劈開鐵籠,驚的小李昶條件反射般的跪地求饒。
這是受了多少磋磨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李延昭看向地上動彈不得的人牙子目眥欲裂。
剛想起身收拾他,就被小李昶猛地抱住了脖子。
“哥哥,你來接我了嗎?以後能不能不要賣我了?”
“我會掙錢,我會好好孝敬您的!”
登時這個高大挺拔的漢子落下滾燙的眼淚,他雙手緊緊的環住小子,嚅囁著嘴唇。
“我來接你了,以後再不讓你受苦了!”
他單手抱起小李昶,一手提劍,手起刀落解決了被桎梏的人牙子。
迴到營帳後命親兵去打聽緣由。
原是這農婦陽奉陰違,收了李延昭的錢,卻轉手把小兒給倒賣了。
一來一迴,竟是賺了兩家的錢。
當下幹這傷天害理買賣的人都被他解決。
這事在當時可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個十五歲的都尉竟仗著身有軍功,不過都府、縣丞私自行刑。
可李延昭是誰?
當下帶著從鐵籠中解救的十餘人來到了縣郡,像縣丞提上罪狀。
這十餘人有清白人家的女兒、有平常人家的小子,還有那富貴人家的兒子,聲聲啼血,字字帶淚講述著悲慘經曆。
在場之人縱使是那鐵石心腸,也被眼前這一幕給融化了。
後來縣丞順應民意,還奏請了緣由,眾人這才知道李延昭竟是當今三皇子。
巴蜀百姓提起李延昭無不感恩戴德,直唿他是活菩薩!
能夠記起戶籍的孩子都被送還到家,餘下五六個被拐時日太久,無家可歸的孩子跟隨李延昭迴到京城,並被賜以李姓。
幾人也不負眾望,勤學苦練,自願成為李延昭的死士。
李延昭看著眼前日漸高大的少年,竟然有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心境。
“阿昶,現在可還能記起你姐姐的模樣?”
李昶身形一滯,斂起撒嬌耍賴的表情,隨之一臉哀傷。
“興許姐姐已經投胎了呢,已經投了個好人家了吧?”
這豈不是安慰自己的話?
自從從那危險之地逃出生天後,姐弟兩人一路走山林,來到巴蜀境地。
兩人風餐露宿,餓了就吃些城中偷來的餅子,渴的很了,沒有河水,姐姐就會用一塊小膜布積攢些露水喝。
如今年歲已久,姐姐的模樣在他心中已然模糊,隻記得她的笑如那三月暖陽,猶如山間伶俐的溪水,煞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