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姑子自己迴來了,還攀上了京城數一數二的權貴衛國公,柳氏驚喜之下連嫁人之前的那點芥蒂都拋到腦後了,隻想快點跟小姑子問清楚。但有些事不能當著孩子的麵問,迴京路上,柳氏便隻打聽娘倆在宋家的情況。
林氏心平氣和地解釋,你問一句我答一句,姑嫂聊得還算不錯。
宋嘉寧坐在母親旁邊,偷偷看舅母,見舅母眼睛亮亮的,安慰母親時神色語氣也挺真誠,她越來越糊塗了,感覺就像她把舅母當刺蝟一樣防備,結果見了麵,舅母卻變成了一縷春風,待她們娘倆周到熱情,熱情地讓人無所適從。
「嘉寧偷看舅母做什麽?想舅母了就直說。」察覺外甥女三番兩次的偷窺,怯怯地像隻膽小的兔子,柳氏樂了,親昵地將外甥女拉到自己這邊坐著,摟著宋嘉寧摸腦頂,喜滋滋道:「我們嘉寧這臉蛋,一看就是有福氣的,要我說啊,姑娘家還是胖點好看,瘦巴巴的看得人心疼。」
宋嘉寧大眼睛骨碌一轉,終於注意到舅母滿月一樣豐盈的臉頰了,白裏透紅神采飛揚,果然與母親是不同韻味兒的美人。
有這樣的舅母,當馬車抵達林宅,當宋嘉寧看到一個身材圓滾滾的表哥與比她還胖的表姐後,她便隻有一點點吃驚,很快就接受了表哥表姐都是小胖墩的現實。
表哥林萬山,今年十四歲,胖歸胖,但胖得很倜儻,喊表妹時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線,和藹可親。表姐林秀秀今年十二,個子比宋嘉寧高了小半頭,人也胖了一圈,鵝蛋臉丹鳳眼,顧盼生輝間透露出幾分威風英氣,酷似柳氏。
「姑母,路上坐船很辛苦吧?看您瘦的。」自然無比地將小表妹拉到身邊扶肩而站,林秀秀親昵地關心姑母。
林氏與柳氏不太合得來,但她真心喜歡兄長膝下的這對兒兒女,笑道:「還好還好,秀秀長得真快,都成大姑娘了。」
林秀秀大方一笑。
柳氏攛掇道:「你們倆帶嘉寧去逛逛花園,不許欺負嘉寧。」
「我們姐妹剛見麵,好好的我欺負她幹什麽?娘淨瞎操心。」林秀秀哼了一聲,趕在母親數落她之前,牽著宋嘉寧的小手走了。宋嘉寧暈暈乎乎的,本能地迴頭找娘,林氏誤會女兒認生,笑著哄道:「去吧,舅舅家花園可大了。」
宋嘉寧隻好乖乖去跟表哥表姐培養感情。
林氏被兄嫂請到上房堂屋,安排心腹之人在外麵守著,他們開始討論正事。
林正道是親哥哥,但這種事情他不適合主動,柳氏便小聲問林氏:「你跟衛國公……」
林氏豁然開朗,怪不得嫂子變了態度,原來是郭伯言打過招唿了。
各人有各人的脾性,林氏不喜嫂子對兄長的潑辣,但也敬佩嫂子管家看賬的本事,如今她帶女迴京,兄嫂便是她的靠山,有些事就必須向兄嫂交代清楚,遂把她與郭伯言相遇的情形說了,包括郭伯言的仗勢欺人,包括她要求的明媒正娶,隻隱瞞了她不想嫁給郭伯言的心思。
柳氏深深地吸了口氣,看陌生人一樣看著自己外表柔弱的小姑子。
林正道心疼妹妹,歎道:「怪哥哥沒本事,護不了你。」
林氏一點都不怪兄長,一個小有家財的商賈,就算在官場有點人脈,又如何鬥得過衛國公?
柳氏瞅瞅他們兄妹,忍了會兒才道:「現在說那些都沒用,不是我想攀龍附鳳,可國公爺費了那麽多力氣,還跟咱們打過招唿了,顯然對妹妹勢在必得。要我說啊,既然改變不了,那就安安心心嫁過去,國公爺願意娶妹妹做繼室,足見他對妹妹動了點真心,相處久了,未必不是好姻緣。」
林正道沒那麽樂觀:「國公爺願意,太夫人能答應?就怕國公爺勸服不了太夫人,又丟不下妹妹,逼迫妹妹去做妾。」
柳氏心想,一個寡婦能給國公爺做妾也不吃虧了,但這話她沒說。見丈夫愁容滿麵小姑子黛眉凝憂,柳氏識趣地寬慰道:「罷了罷了,一切等國公爺迴京再說,讓他去跟他老娘周旋,咱們隻管隨機應變。妹妹也別想太多,先安心住下來,把身子骨養好了,看你瘦的……」
林氏點點頭,起身朝柳氏誠心一拜:「給嫂子添麻煩了。」
柳氏連忙上前攙扶,瞄眼小姑子仙女似的姿容與身段,倒也能理解衛國公的想法。
這樣的俏寡婦,以正室之名娶迴家夜夜寵愛,誰敢說他郭伯言虧了?
安頓好了小姑子與外甥女,柳氏特意派人留心衛國公府的消息,從四月開始盼,一直盼到八月底,總算盼來了郭伯言迴京!
皇宮,崇政殿。
郭伯言肅容立於禦案前,低聲向宣德帝迴稟他這一年在江南各省的巡撫所獲:「……靈安縣知縣杜大富魚肉百姓強占良田,臣命人當眾宣讀其罪狀,百姓們高唿皇上萬歲,更有老者熱淚盈眶,感念皇上愛民之心……揚州望族呂家與當地官府勾結,販賣私鹽,共抄家赤金一百一十萬兩……」
宣德帝微眯著眼睛靠在龍椅上,神態平和,仿佛睡著了,食指卻一下一下地叩擊膝蓋。
二十五年前,天下紛爭,兄長高祖率軍起義,奪了齊家的朝廷,並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南征北伐,一統中原。兄長雄韜偉略戰功赫赫,乃萬民敬仰的武神,可惜天妒英才,兄長還沒來得及好好治理他一手打下來的江山,便突發惡疾而亡。
他登基後,外有邊疆蠻夷蠢蠢欲動,內有繁重朝政亟待解決,還要提防一些別有居心的老臣。老臣們都是兄長帶起來的,表麵上好像都對他忠心耿耿,內裏不定怎麽想的,宣德帝便在登基之初,開始提拔人才為他所用,郭伯言便是這批能臣中的佼佼者。
郭伯言隻小他七歲,早在他當王爺時便跟著他做事,武能安邦文能治天下,宣德帝十分器重,而郭伯言也沒有讓他失望,他這個皇上當了七年,郭伯言也在外麵為他奔波了七年,為他鎮壓叛亂為他懲治貪官惡吏,難得才迴趟家。
林氏心平氣和地解釋,你問一句我答一句,姑嫂聊得還算不錯。
宋嘉寧坐在母親旁邊,偷偷看舅母,見舅母眼睛亮亮的,安慰母親時神色語氣也挺真誠,她越來越糊塗了,感覺就像她把舅母當刺蝟一樣防備,結果見了麵,舅母卻變成了一縷春風,待她們娘倆周到熱情,熱情地讓人無所適從。
「嘉寧偷看舅母做什麽?想舅母了就直說。」察覺外甥女三番兩次的偷窺,怯怯地像隻膽小的兔子,柳氏樂了,親昵地將外甥女拉到自己這邊坐著,摟著宋嘉寧摸腦頂,喜滋滋道:「我們嘉寧這臉蛋,一看就是有福氣的,要我說啊,姑娘家還是胖點好看,瘦巴巴的看得人心疼。」
宋嘉寧大眼睛骨碌一轉,終於注意到舅母滿月一樣豐盈的臉頰了,白裏透紅神采飛揚,果然與母親是不同韻味兒的美人。
有這樣的舅母,當馬車抵達林宅,當宋嘉寧看到一個身材圓滾滾的表哥與比她還胖的表姐後,她便隻有一點點吃驚,很快就接受了表哥表姐都是小胖墩的現實。
表哥林萬山,今年十四歲,胖歸胖,但胖得很倜儻,喊表妹時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線,和藹可親。表姐林秀秀今年十二,個子比宋嘉寧高了小半頭,人也胖了一圈,鵝蛋臉丹鳳眼,顧盼生輝間透露出幾分威風英氣,酷似柳氏。
「姑母,路上坐船很辛苦吧?看您瘦的。」自然無比地將小表妹拉到身邊扶肩而站,林秀秀親昵地關心姑母。
林氏與柳氏不太合得來,但她真心喜歡兄長膝下的這對兒兒女,笑道:「還好還好,秀秀長得真快,都成大姑娘了。」
林秀秀大方一笑。
柳氏攛掇道:「你們倆帶嘉寧去逛逛花園,不許欺負嘉寧。」
「我們姐妹剛見麵,好好的我欺負她幹什麽?娘淨瞎操心。」林秀秀哼了一聲,趕在母親數落她之前,牽著宋嘉寧的小手走了。宋嘉寧暈暈乎乎的,本能地迴頭找娘,林氏誤會女兒認生,笑著哄道:「去吧,舅舅家花園可大了。」
宋嘉寧隻好乖乖去跟表哥表姐培養感情。
林氏被兄嫂請到上房堂屋,安排心腹之人在外麵守著,他們開始討論正事。
林正道是親哥哥,但這種事情他不適合主動,柳氏便小聲問林氏:「你跟衛國公……」
林氏豁然開朗,怪不得嫂子變了態度,原來是郭伯言打過招唿了。
各人有各人的脾性,林氏不喜嫂子對兄長的潑辣,但也敬佩嫂子管家看賬的本事,如今她帶女迴京,兄嫂便是她的靠山,有些事就必須向兄嫂交代清楚,遂把她與郭伯言相遇的情形說了,包括郭伯言的仗勢欺人,包括她要求的明媒正娶,隻隱瞞了她不想嫁給郭伯言的心思。
柳氏深深地吸了口氣,看陌生人一樣看著自己外表柔弱的小姑子。
林正道心疼妹妹,歎道:「怪哥哥沒本事,護不了你。」
林氏一點都不怪兄長,一個小有家財的商賈,就算在官場有點人脈,又如何鬥得過衛國公?
柳氏瞅瞅他們兄妹,忍了會兒才道:「現在說那些都沒用,不是我想攀龍附鳳,可國公爺費了那麽多力氣,還跟咱們打過招唿了,顯然對妹妹勢在必得。要我說啊,既然改變不了,那就安安心心嫁過去,國公爺願意娶妹妹做繼室,足見他對妹妹動了點真心,相處久了,未必不是好姻緣。」
林正道沒那麽樂觀:「國公爺願意,太夫人能答應?就怕國公爺勸服不了太夫人,又丟不下妹妹,逼迫妹妹去做妾。」
柳氏心想,一個寡婦能給國公爺做妾也不吃虧了,但這話她沒說。見丈夫愁容滿麵小姑子黛眉凝憂,柳氏識趣地寬慰道:「罷了罷了,一切等國公爺迴京再說,讓他去跟他老娘周旋,咱們隻管隨機應變。妹妹也別想太多,先安心住下來,把身子骨養好了,看你瘦的……」
林氏點點頭,起身朝柳氏誠心一拜:「給嫂子添麻煩了。」
柳氏連忙上前攙扶,瞄眼小姑子仙女似的姿容與身段,倒也能理解衛國公的想法。
這樣的俏寡婦,以正室之名娶迴家夜夜寵愛,誰敢說他郭伯言虧了?
安頓好了小姑子與外甥女,柳氏特意派人留心衛國公府的消息,從四月開始盼,一直盼到八月底,總算盼來了郭伯言迴京!
皇宮,崇政殿。
郭伯言肅容立於禦案前,低聲向宣德帝迴稟他這一年在江南各省的巡撫所獲:「……靈安縣知縣杜大富魚肉百姓強占良田,臣命人當眾宣讀其罪狀,百姓們高唿皇上萬歲,更有老者熱淚盈眶,感念皇上愛民之心……揚州望族呂家與當地官府勾結,販賣私鹽,共抄家赤金一百一十萬兩……」
宣德帝微眯著眼睛靠在龍椅上,神態平和,仿佛睡著了,食指卻一下一下地叩擊膝蓋。
二十五年前,天下紛爭,兄長高祖率軍起義,奪了齊家的朝廷,並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南征北伐,一統中原。兄長雄韜偉略戰功赫赫,乃萬民敬仰的武神,可惜天妒英才,兄長還沒來得及好好治理他一手打下來的江山,便突發惡疾而亡。
他登基後,外有邊疆蠻夷蠢蠢欲動,內有繁重朝政亟待解決,還要提防一些別有居心的老臣。老臣們都是兄長帶起來的,表麵上好像都對他忠心耿耿,內裏不定怎麽想的,宣德帝便在登基之初,開始提拔人才為他所用,郭伯言便是這批能臣中的佼佼者。
郭伯言隻小他七歲,早在他當王爺時便跟著他做事,武能安邦文能治天下,宣德帝十分器重,而郭伯言也沒有讓他失望,他這個皇上當了七年,郭伯言也在外麵為他奔波了七年,為他鎮壓叛亂為他懲治貪官惡吏,難得才迴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