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窮途末路的漢王
從虛擬世界走出的聖人 作者:我本糊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微臣冤枉啊!”
皇帝沒有理會漢王的幹嚎,隻是對陸超使了個眼色。
然後陸超就命人抬上來一大堆物證,都是漢王勾結各位朝廷官員的書信和禮物。
整個朝堂都炸開了鍋,很多跟漢王有來往的官員更是嚇的麵無人色。
漢王看到這些東西更是嚇的軟倒在地,他沒有想到皇帝下手的速度會這麽快,他才剛剛被押到京城,這些罪證就送過來了。
漢王哪裏知道這次去對付他的遠不止豪力一個人,而是從全國征調的錦衣衛精銳。
這些精銳剛一進京就被左震安排去搜集漢王勾結各級官員的罪證。
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各地錦衣衛的精銳,他們知道的消息和辦案的手段遠遠超過普通錦衣衛。
三天不到,這些人就把漢王多年打造的關係網給連根拔起,此刻的詔獄裏早就人滿為患。
隻有五品以上以上的京官沒有被抓,因為牽扯的人太多了,一旦全部抓起來,估計朝堂上一半以上的人都沒了,那才是真正的笑話。
皇帝今天就是要當著百官的麵處理漢王,一是給這忠奸難辯的臣子一個教訓,二是安撫人心。
畢竟漢王這次倒台,天南地北的各級官員至少有上千人給他陪葬,一個處理不好就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皇帝可不想自毀長城,最多事後慢慢追究,但是絕不能一次性把這些官員全部清理掉。
“王叔,你還有什麽話要說嗎?”
皇帝不緊不慢的問道。
漢王哭著喊道。
“皇上,老臣也是聽信了那些惡人的饞言啊,看在同宗血脈的份上饒恕老臣吧!”
這話說的左震差點笑出聲來。
“這老貨真是不要臉啊,這時候想起來同宗血脈了,要是真讓他造反成功,估計皇室血脈也剩不下幾個!”
皇帝哪裏會聽信這種鬼話,高聲問道。
“諸位愛卿,按照太祖皇帝的律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們說說我該如何處理漢王啊?”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立刻掀起了一陣討伐漢王的嘈雜聲,左震定睛一看,數那些跟漢王有牽扯的人叫的最兇。
同時他對皇帝的心狠手辣也有了新的認識,看似在問群臣,其實就是在逼著那些有牽扯的人給漢王定罪名啊!
這些人為了自保,哪個不想弄死漢王,什麽五馬分屍都出來了!
那可是皇帝的親叔叔,真要是這麽殺了,史書上會怎麽寫?
皇帝以後的諡號會怎麽定,那群史官可沒有底線,一個個恨不得皇帝幹出點出格的事,這樣他們就能大筆一揮名留青史了。
最後就連漢王自己都覺得這次死定了的時候,皇帝大手一擺,哎聲說道。
“好啦,都住口,漢王是朕的親叔叔,高祖皇帝唯一留下的子嗣,你們這是要我親手殺害自己的至親嗎?”
皇帝這話可就有點重了,自古哪個臣子背得起鼓動天家自殘的罪名,那可是會被釘在恥辱柱上供後人唾棄的榜樣。
這種事都是能幹不能說,即使幹了也不會承認的。
現在皇帝當堂說出這種話,意思很簡單,漢王死不得,至少現在不能死!
漢王往前爬了幾步,聲情並茂的說道。
“皇上,臣知道自己罪大惡極,臣願意去給太祖守陵,每日在太祖陵前為您祈福。”
皇帝聞言頓時掉下了一滴感動的淚水,悲聲喊了一聲“王叔”。
瞬間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滿意的看著皇帝,一旁的史官已經提筆寫了起來。
“某年某月某日,天靖皇帝親手釋放反叛的漢王,叔侄二人於百官之前冰釋前嫌,天靖帝帝更是以赤誠之心感動了漢王,漢王自願削去所有爵位,甘願在太祖皇帝陵墓前為天靖皇帝祈福禱告……記錄人,天朝第十二任史官上官雲靜。”
左震距離史官最近,斜眼瞄了一眼,當他看到最後的落款時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好家夥,皇帝跟漢王兩個主角連名字都不配有,唯獨記錄人的名字寫的這麽清楚,生怕別人看不到一樣!
左震這時才明白為什麽那些皇帝害怕史官了。
這種人都是偏執狂,一個搞不好就會在史書裏給皇帝編排出很多趣味故事。
左震不由想到自己以後的名聲,這時恰好那位史官看到了左震的眼神,露出大白牙對著他笑了笑。
這笑容看的左震渾身一震,急忙扭頭不再看他。
然而他不知道就是他這個動作,給那位名叫上官雲靜的史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自此左震蠱惑天靖帝成立鎮魔司的劇本開始出現在各個版本的史書裏,並且左震的名聲極差。
不過萬事有利就有弊,左震成為了曆朝曆代都想模仿甚至超越的權臣標杆。
解決了漢王的問題之後,皇帝讓人帶漢王下去,接下來他要收拾這些心懷二心的官員了。
“啪”的一聲,皇帝一把摔碎了平日裏最喜歡的紫砂壺。
清脆的響聲迴蕩在整個大殿之上。
群臣立刻嚇的跪倒在地。
“列位臣公,朕登基以來可有逆天之舉?可有酷烈之行?可有暴虐之象?”
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一個比一個聲音大。
問的滿朝文武不敢吱聲,整個皇宮大殿都迴蕩著皇帝的怒吼。
最後還是內閣大學士張文正看不下去,出列勸慰道。
“皇上切莫為了這些迂腐之人氣壞了龍體,此事不如交由老臣來處理如何?”
張文正乃是三公之一的太師,也是皇帝的啟蒙老師,所以他的話分量很重。
皇帝雖然恨不得把這些混賬官員全部宰了,但是張文正的麵子他還是要給的。
皇帝之所以會聽張文正的話,是因為他這個老師做事從來沒讓他失望過。
他相信對方會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複,誰讓皇帝不能直接跟百官撕逼呢!
散朝以後,張文正帶著百官來到太廟祭拜太祖皇帝和曆代先皇。
老頭也不說話,拜完以後就往那一跪,百官雖然不清楚老頭的想法,可是他不起這些人哪裏敢起身,就那麽一直跪著。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很多人發現了不對勁。
皇帝沒有理會漢王的幹嚎,隻是對陸超使了個眼色。
然後陸超就命人抬上來一大堆物證,都是漢王勾結各位朝廷官員的書信和禮物。
整個朝堂都炸開了鍋,很多跟漢王有來往的官員更是嚇的麵無人色。
漢王看到這些東西更是嚇的軟倒在地,他沒有想到皇帝下手的速度會這麽快,他才剛剛被押到京城,這些罪證就送過來了。
漢王哪裏知道這次去對付他的遠不止豪力一個人,而是從全國征調的錦衣衛精銳。
這些精銳剛一進京就被左震安排去搜集漢王勾結各級官員的罪證。
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各地錦衣衛的精銳,他們知道的消息和辦案的手段遠遠超過普通錦衣衛。
三天不到,這些人就把漢王多年打造的關係網給連根拔起,此刻的詔獄裏早就人滿為患。
隻有五品以上以上的京官沒有被抓,因為牽扯的人太多了,一旦全部抓起來,估計朝堂上一半以上的人都沒了,那才是真正的笑話。
皇帝今天就是要當著百官的麵處理漢王,一是給這忠奸難辯的臣子一個教訓,二是安撫人心。
畢竟漢王這次倒台,天南地北的各級官員至少有上千人給他陪葬,一個處理不好就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皇帝可不想自毀長城,最多事後慢慢追究,但是絕不能一次性把這些官員全部清理掉。
“王叔,你還有什麽話要說嗎?”
皇帝不緊不慢的問道。
漢王哭著喊道。
“皇上,老臣也是聽信了那些惡人的饞言啊,看在同宗血脈的份上饒恕老臣吧!”
這話說的左震差點笑出聲來。
“這老貨真是不要臉啊,這時候想起來同宗血脈了,要是真讓他造反成功,估計皇室血脈也剩不下幾個!”
皇帝哪裏會聽信這種鬼話,高聲問道。
“諸位愛卿,按照太祖皇帝的律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們說說我該如何處理漢王啊?”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立刻掀起了一陣討伐漢王的嘈雜聲,左震定睛一看,數那些跟漢王有牽扯的人叫的最兇。
同時他對皇帝的心狠手辣也有了新的認識,看似在問群臣,其實就是在逼著那些有牽扯的人給漢王定罪名啊!
這些人為了自保,哪個不想弄死漢王,什麽五馬分屍都出來了!
那可是皇帝的親叔叔,真要是這麽殺了,史書上會怎麽寫?
皇帝以後的諡號會怎麽定,那群史官可沒有底線,一個個恨不得皇帝幹出點出格的事,這樣他們就能大筆一揮名留青史了。
最後就連漢王自己都覺得這次死定了的時候,皇帝大手一擺,哎聲說道。
“好啦,都住口,漢王是朕的親叔叔,高祖皇帝唯一留下的子嗣,你們這是要我親手殺害自己的至親嗎?”
皇帝這話可就有點重了,自古哪個臣子背得起鼓動天家自殘的罪名,那可是會被釘在恥辱柱上供後人唾棄的榜樣。
這種事都是能幹不能說,即使幹了也不會承認的。
現在皇帝當堂說出這種話,意思很簡單,漢王死不得,至少現在不能死!
漢王往前爬了幾步,聲情並茂的說道。
“皇上,臣知道自己罪大惡極,臣願意去給太祖守陵,每日在太祖陵前為您祈福。”
皇帝聞言頓時掉下了一滴感動的淚水,悲聲喊了一聲“王叔”。
瞬間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滿意的看著皇帝,一旁的史官已經提筆寫了起來。
“某年某月某日,天靖皇帝親手釋放反叛的漢王,叔侄二人於百官之前冰釋前嫌,天靖帝帝更是以赤誠之心感動了漢王,漢王自願削去所有爵位,甘願在太祖皇帝陵墓前為天靖皇帝祈福禱告……記錄人,天朝第十二任史官上官雲靜。”
左震距離史官最近,斜眼瞄了一眼,當他看到最後的落款時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好家夥,皇帝跟漢王兩個主角連名字都不配有,唯獨記錄人的名字寫的這麽清楚,生怕別人看不到一樣!
左震這時才明白為什麽那些皇帝害怕史官了。
這種人都是偏執狂,一個搞不好就會在史書裏給皇帝編排出很多趣味故事。
左震不由想到自己以後的名聲,這時恰好那位史官看到了左震的眼神,露出大白牙對著他笑了笑。
這笑容看的左震渾身一震,急忙扭頭不再看他。
然而他不知道就是他這個動作,給那位名叫上官雲靜的史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自此左震蠱惑天靖帝成立鎮魔司的劇本開始出現在各個版本的史書裏,並且左震的名聲極差。
不過萬事有利就有弊,左震成為了曆朝曆代都想模仿甚至超越的權臣標杆。
解決了漢王的問題之後,皇帝讓人帶漢王下去,接下來他要收拾這些心懷二心的官員了。
“啪”的一聲,皇帝一把摔碎了平日裏最喜歡的紫砂壺。
清脆的響聲迴蕩在整個大殿之上。
群臣立刻嚇的跪倒在地。
“列位臣公,朕登基以來可有逆天之舉?可有酷烈之行?可有暴虐之象?”
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一個比一個聲音大。
問的滿朝文武不敢吱聲,整個皇宮大殿都迴蕩著皇帝的怒吼。
最後還是內閣大學士張文正看不下去,出列勸慰道。
“皇上切莫為了這些迂腐之人氣壞了龍體,此事不如交由老臣來處理如何?”
張文正乃是三公之一的太師,也是皇帝的啟蒙老師,所以他的話分量很重。
皇帝雖然恨不得把這些混賬官員全部宰了,但是張文正的麵子他還是要給的。
皇帝之所以會聽張文正的話,是因為他這個老師做事從來沒讓他失望過。
他相信對方會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複,誰讓皇帝不能直接跟百官撕逼呢!
散朝以後,張文正帶著百官來到太廟祭拜太祖皇帝和曆代先皇。
老頭也不說話,拜完以後就往那一跪,百官雖然不清楚老頭的想法,可是他不起這些人哪裏敢起身,就那麽一直跪著。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很多人發現了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