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江湖與朝廷的平衡木
從虛擬世界走出的聖人 作者:我本糊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衝虛看完秘籍之後,思考良久才緩緩開口道。
“小友,想必你此來就是想尋找這門功法的練法吧?”
衝虛覺得林平之一定是想練這門功法,可是又不想割雞兒,這才直接給自己看秘籍。
可是讓衝虛跌破眼鏡的是林平之根本沒有繼續練習《辟邪劍法》的意思,隻聽他說道。
“道長誤會了,我是想用這本秘籍作為交換,隻求一觀張真人的親筆拳經。”
這話聽的衝虛直咬牙,這年輕人太沒教養了,你拿著本需要自宮的邪門功法就想換祖師爺的親筆手劄,是你瘋了還是我瘋了。
可是看著林平之那認真的小眼神,衝虛隻能歎氣道。
“小友說笑了,且不說我們武當已經丟失了祖師手劄,就算沒丟也不行啊!”
林平之擺手道。
“道長不要用魔教搶走手劄說事,我知道那隻是一本備份,還是少了很多的備份,真正的手劄還在武當山。
我不白要,我還有其他的東西可以作為交換。”
衝虛聞言一頓,認真的問道。
“小友覺得什麽東西能換到祖師手劄,就算是少林寺的《易筋經》也差點意思吧?”
好家夥,這老道可是真敢說啊,不過也對。
練《易筋經》的人多了,也沒見幾個練成天下第一的,可是練《太極拳》練成天下第一的就有兩個,還是一家的。
張三豐還好點,畢竟是鎮壓一個時代的百歲高手,天下第一當之無愧。
可是張無忌就不同了,這哥們不到三十歲就打出了一個天下第一,朱元璋當初也就是欺負人家老實,不然根本不敢有那個心思。
由此可以看出來《太極拳》是真牛逼啊,怪不得武當派自導自演的把秘籍丟出去。
問就是魔教厲害,我們不行,我們都是廢物點心。
還不是害怕被朝廷盯上,而且據林平之所知,武當門人在朝中為官的可不在少數,還他媽都是文官。
一個個整天裝的弱不禁風的手無縛雞之力,真要動起手來,估計那群武將絕對出不了金鑾殿。
林平之可是見過當朝太子的,那小子可是個狠角色,偷偷摸摸的練武,聽說沒少請教幾位大學士,也不知道是個什麽心思?
當年林平之被召入皇宮的時候還揍了太子一頓,因為這貨聽說皇帝想招林平之當駙馬,想給他一個下馬威,最後被林平之按在地上一頓揍,打成了熊貓眼。
哎,怎麽走神了,林平之趕緊拉迴思緒,應聲說道。
“道長,武當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吧!你們這次準備把寶押到誰的身上,太子還是內閣啊?”
此言一出,衝虛老道瞬間目露精光,渾身氣勢更是暴漲,一副要動手的架勢。
因為林平之這話說到了武當的痛處,由不得衝虛不激動。
這個世界的江湖本來就是在朝廷的控製之下才能生存的,根本不存在江湖朝廷兩條線這一說。
這其中少林武當峨眉還有丐幫都是當年跟著太祖打天下的門派。
立國之後丐幫因為人數眾多,被太祖直接進行了軍管,分割成了各地的軍戶,從此之後天下第一幫徹底煙消雲散。
峨眉身為女性門派,一直負責的是皇室女子的人身安全和教導工作,相對於江湖而言已經脫節了,所以近百年來一直聲名不顯。
隻有少林武當還在江湖中廝混,但是也不像前朝那樣一直處在江湖頂層。
二者是作為朝廷平衡江湖的工具而存在的。
所以近百年來五嶽劍派才會成為江湖頂級勢力,跟日月神教殺的你死我活的,好不熱鬧。
就算是日月神教,那也不是普通的教派這樣簡單,首先日月神教本身就是明教分裂之後的殘存勢力組建而成的。
再一個日月神教存在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因為自古俠以武犯禁,從未斷絕。
太祖作為草莽出身的江湖中人,他太了解這些練武之人的尿性,都是賤皮子,要是不給他們找點事幹,說不定哪天就想著對抗官府了。
所以日月神教應運而生,本身也是對那些跟著他打天下的老兄弟留個養老的地方。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官的,很多人根本受不了律法的約束,與其觸犯律法被殺頭,不如留在江湖廝混。
於是日月神教就成了魔教,專門跟白道門派作對。
所謂的天下第一,那不過是一個吸引火力的名頭罷了。
林平之早就把這裏麵的道道研究透了,朝廷裏麵文武分治。
文官中很多人都跟武當有聯係,而武將則是大部分出身少林一脈,誰讓那些和尚喜歡研究硬功一類的功夫,戰場廝殺需要的就是這玩意。
本來這種模式挺好的,武當和少林作為監督者,監督日月神教跟五嶽劍派殺來殺去,看誰弱了就給誰補點血,看誰強了就給誰放點血。
大家玩的高興,看的也高興,皆大歡喜就行了唄。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連續兩任皇帝都是天縱英才,心有韜略的狠角色。
本來已經被文官一派壓下去的武將勢力逐漸崛起,尤其是上一任皇帝玩的那叫一個漂亮。
即位之前那叫一個聽話啊,你說文治好,那就大興教育,你說要賑濟百姓,那就賑濟百姓,名聲賊好。
可是慢慢的文官們覺得不對勁了,自家這位皇帝怎麽喜歡跟武將聊天了,不到幾年功夫,就把邊疆的所有大將見了一個遍。
好不容易等皇帝消停了,邊疆就傳來了捷報,說是邊軍發現北邊的蠻人騷擾邊境,被邊軍給打了迴去。
打迴去就打迴去唄,這種事多了去了,隻要不是大舉來犯,擋住就行了嘛。
朝廷裏的文官也就沒當迴事,歌照唱舞照跳,今日無事,勾欄聽曲多好啊!
可是慢慢的事情變了味道,邊疆的捷報隔三岔五的就來上一迴,一直到一封八百裏加急捷報傳進京城,整個朝廷炸了鍋。
邊疆急報,我方大軍橫掃整個北疆區域,北疆蠻族遠遁極北之地,最重要的是捷報上說的是皇帝親自下達的指令。
一時間整個朝廷成了武將的一言堂,稍有不對就拿北疆戰事說事,壓的文官抬不起頭。
武當在朝廷中的很多代表被逼遞交辭呈,一時竟成了笑柄。
好不容易經過幾十年的緩衝終於迴過來一口氣,可是現任的太子爺一看就知道是個武瘋子,整日裏就喜歡研究北疆情況。
一時間整個朝廷的文官隻感覺壓力山大。
“小友,想必你此來就是想尋找這門功法的練法吧?”
衝虛覺得林平之一定是想練這門功法,可是又不想割雞兒,這才直接給自己看秘籍。
可是讓衝虛跌破眼鏡的是林平之根本沒有繼續練習《辟邪劍法》的意思,隻聽他說道。
“道長誤會了,我是想用這本秘籍作為交換,隻求一觀張真人的親筆拳經。”
這話聽的衝虛直咬牙,這年輕人太沒教養了,你拿著本需要自宮的邪門功法就想換祖師爺的親筆手劄,是你瘋了還是我瘋了。
可是看著林平之那認真的小眼神,衝虛隻能歎氣道。
“小友說笑了,且不說我們武當已經丟失了祖師手劄,就算沒丟也不行啊!”
林平之擺手道。
“道長不要用魔教搶走手劄說事,我知道那隻是一本備份,還是少了很多的備份,真正的手劄還在武當山。
我不白要,我還有其他的東西可以作為交換。”
衝虛聞言一頓,認真的問道。
“小友覺得什麽東西能換到祖師手劄,就算是少林寺的《易筋經》也差點意思吧?”
好家夥,這老道可是真敢說啊,不過也對。
練《易筋經》的人多了,也沒見幾個練成天下第一的,可是練《太極拳》練成天下第一的就有兩個,還是一家的。
張三豐還好點,畢竟是鎮壓一個時代的百歲高手,天下第一當之無愧。
可是張無忌就不同了,這哥們不到三十歲就打出了一個天下第一,朱元璋當初也就是欺負人家老實,不然根本不敢有那個心思。
由此可以看出來《太極拳》是真牛逼啊,怪不得武當派自導自演的把秘籍丟出去。
問就是魔教厲害,我們不行,我們都是廢物點心。
還不是害怕被朝廷盯上,而且據林平之所知,武當門人在朝中為官的可不在少數,還他媽都是文官。
一個個整天裝的弱不禁風的手無縛雞之力,真要動起手來,估計那群武將絕對出不了金鑾殿。
林平之可是見過當朝太子的,那小子可是個狠角色,偷偷摸摸的練武,聽說沒少請教幾位大學士,也不知道是個什麽心思?
當年林平之被召入皇宮的時候還揍了太子一頓,因為這貨聽說皇帝想招林平之當駙馬,想給他一個下馬威,最後被林平之按在地上一頓揍,打成了熊貓眼。
哎,怎麽走神了,林平之趕緊拉迴思緒,應聲說道。
“道長,武當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吧!你們這次準備把寶押到誰的身上,太子還是內閣啊?”
此言一出,衝虛老道瞬間目露精光,渾身氣勢更是暴漲,一副要動手的架勢。
因為林平之這話說到了武當的痛處,由不得衝虛不激動。
這個世界的江湖本來就是在朝廷的控製之下才能生存的,根本不存在江湖朝廷兩條線這一說。
這其中少林武當峨眉還有丐幫都是當年跟著太祖打天下的門派。
立國之後丐幫因為人數眾多,被太祖直接進行了軍管,分割成了各地的軍戶,從此之後天下第一幫徹底煙消雲散。
峨眉身為女性門派,一直負責的是皇室女子的人身安全和教導工作,相對於江湖而言已經脫節了,所以近百年來一直聲名不顯。
隻有少林武當還在江湖中廝混,但是也不像前朝那樣一直處在江湖頂層。
二者是作為朝廷平衡江湖的工具而存在的。
所以近百年來五嶽劍派才會成為江湖頂級勢力,跟日月神教殺的你死我活的,好不熱鬧。
就算是日月神教,那也不是普通的教派這樣簡單,首先日月神教本身就是明教分裂之後的殘存勢力組建而成的。
再一個日月神教存在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因為自古俠以武犯禁,從未斷絕。
太祖作為草莽出身的江湖中人,他太了解這些練武之人的尿性,都是賤皮子,要是不給他們找點事幹,說不定哪天就想著對抗官府了。
所以日月神教應運而生,本身也是對那些跟著他打天下的老兄弟留個養老的地方。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官的,很多人根本受不了律法的約束,與其觸犯律法被殺頭,不如留在江湖廝混。
於是日月神教就成了魔教,專門跟白道門派作對。
所謂的天下第一,那不過是一個吸引火力的名頭罷了。
林平之早就把這裏麵的道道研究透了,朝廷裏麵文武分治。
文官中很多人都跟武當有聯係,而武將則是大部分出身少林一脈,誰讓那些和尚喜歡研究硬功一類的功夫,戰場廝殺需要的就是這玩意。
本來這種模式挺好的,武當和少林作為監督者,監督日月神教跟五嶽劍派殺來殺去,看誰弱了就給誰補點血,看誰強了就給誰放點血。
大家玩的高興,看的也高興,皆大歡喜就行了唄。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連續兩任皇帝都是天縱英才,心有韜略的狠角色。
本來已經被文官一派壓下去的武將勢力逐漸崛起,尤其是上一任皇帝玩的那叫一個漂亮。
即位之前那叫一個聽話啊,你說文治好,那就大興教育,你說要賑濟百姓,那就賑濟百姓,名聲賊好。
可是慢慢的文官們覺得不對勁了,自家這位皇帝怎麽喜歡跟武將聊天了,不到幾年功夫,就把邊疆的所有大將見了一個遍。
好不容易等皇帝消停了,邊疆就傳來了捷報,說是邊軍發現北邊的蠻人騷擾邊境,被邊軍給打了迴去。
打迴去就打迴去唄,這種事多了去了,隻要不是大舉來犯,擋住就行了嘛。
朝廷裏的文官也就沒當迴事,歌照唱舞照跳,今日無事,勾欄聽曲多好啊!
可是慢慢的事情變了味道,邊疆的捷報隔三岔五的就來上一迴,一直到一封八百裏加急捷報傳進京城,整個朝廷炸了鍋。
邊疆急報,我方大軍橫掃整個北疆區域,北疆蠻族遠遁極北之地,最重要的是捷報上說的是皇帝親自下達的指令。
一時間整個朝廷成了武將的一言堂,稍有不對就拿北疆戰事說事,壓的文官抬不起頭。
武當在朝廷中的很多代表被逼遞交辭呈,一時竟成了笑柄。
好不容易經過幾十年的緩衝終於迴過來一口氣,可是現任的太子爺一看就知道是個武瘋子,整日裏就喜歡研究北疆情況。
一時間整個朝廷的文官隻感覺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