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休養生息,預取潼陽
開局被追殺,我靠劇本編輯諸天 作者:牧不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月後,平陽城,茶樓。
“今兒,各位看官,我要講的是【五王鎮雍】中【燕王伐雍】這一段……”
“話說,月餘前,這雍王造反……”
就在楚朝夕端坐在茶樓裏,津津有味的聽著堂前說書先生說書之時。
突有一人,走了過來:“大人,赤雲烈火軍那裏給大人的信。”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楚朝夕的近衛魏含光。
作為自己的近衛,楚朝夕自然不吝嗇於投資,不僅讓他跟著薛修齊認字,還傳授給他《玄武心法》。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魏含光便已經突破了後天,達到了先天一重。
這樣的速度,比之那些其他的五個先學的後天境進步的還要快,無需對比也是高下立判。
當然了,論起變化最大的,無疑是他治下的平陽城了。
因為有薛修齊對管理製度的逐漸完善,讓平陽城一點一點的從戰後的創傷中逐漸緩和了過來。
原本大街上,除了赤戰軍之外,幾乎無人敢外出,但是一個月之後,已經陸續有商販擺攤了。
盡管大家都知道這裏是被義軍占領的縣城,卻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這無疑是最大也是最好的變化。
其實本來吧,楚朝夕覺得一直這樣也是挺好的,每天白天去縣衙看看薛修齊、幫著看看政務,下午逛一逛軍營、再到城裏溜達溜達,晚上修煉混元武典,順便與朱砂親熱親熱。
如此日複一日,雖然單調卻也充實。
可是直到這封來自赤雲烈火軍的信件出現在楚朝夕的手上。
信上的大概意思就是,上頭的大佬們已經聽說了楚朝夕攻取景陽城的壯舉,對他做了口頭的表揚,同時封他為“昭武將軍”,允他擴軍,自行提拔校尉、司馬、軍侯等將官軍銜。
看來,這張虎人還不錯啊,並沒有將楚朝夕自己的功勞,說成他張虎的,而是如實匯報了。
隻不過嘛,這赤雲烈火軍卻也沒什麽表示,給了什麽“昭武將軍”的封號,看著挺威風的。
其實這說白了就是個名分而已,明明是個義軍搞得跟個小朝廷一樣,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
而且在這亂世之中,自己稱王稱霸的大有人在啊,手底下隻有幾百個人都能稱皇帝。
可是楚朝夕畢竟現在是跟著赤雲烈火軍做事的,接受這個名分也無傷大雅。
當然,這也並不是重點,重點在後頭。
雖然說的並沒有很明確,但楚朝夕知道,這就是重點。
那就是主動出擊,進攻那些朝廷的小縣城,攻不下無所謂,攻得下來便是你的。
之前楚朝夕問過張虎,進攻景陽城是不是上頭的意願,而張虎的迴應其實就跟楚朝夕現在收到的書信是一樣的。
上頭有高端戰力,都是在打大城,其實叫他們這些小的去打,也無非是分攤一點壓力或者是等手下打贏了分些戰利品,不可能隨時隨地都能傳達到底去打哪裏的命令。
表現好或者給的東西多,那麽便能升官,別看他斬首行動得了個“昭武將軍”的名號,張虎交了五萬黃金,也有個“建節將軍”的名號。
“唿,去軍營召集那些將官,來縣衙見我。”看完書信,楚朝夕也沒了聽說書的興致,盡管這說書中說的是他兄弟燕王陸盛的事跡。
噢,對了,他對此一無所知。
很快,楚朝夕的赤戰軍創業集團幹部便全部來到了縣衙大堂。
因為薛修齊的“識字班”展開的很順利,秉承著一視同仁的態度,楚朝夕將《玄武心法》批量發了出去,凡是加入了赤戰先鋒的將士,都有機會學習。
而有了秘籍的作用,後天境武者也是不斷的出現。
楚朝夕沒有富裕到把後天境當兵使的程度,都賦予了個武官的職位。
也是正因如此,這偌大的縣衙大堂,出現了有人沒位置,席地而坐、依靠牆壁的景象。
對此,楚朝夕並沒有在意,而是直接就拿出了赤雲烈火軍的信件,並詢問眾人意見。
“將軍,某以為該取月靈縣,月靈縣武備鬆弛,我軍隻消千人便可取之。”原五位後天將領之一的張鐵岩開口道。
“月靈縣?張將軍莫非說的是那昔日繁華,如今窮困的月靈縣嘛?末將聽從月靈縣來的人說了,在月靈縣的人都快窮的吃不起飯了,他們還巴不得我們過去,可我們平陽縣糧食也不多,得了這月靈縣,不過是多了幾萬張要吃飯的嘴而已!”新晉後天將領之一的嶽石開口道。
“那麽嶽將軍以為如何?我軍兵少將寡,儲糧也不多,安穩度日尚可,可根本撐不起一場大戰,上頭若催促,等到不得不出兵之時,嶽將軍以為該打何處?”
聽著手下們討論的越來越激烈,楚朝夕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兩方爭辯,無外乎就是為了糧食以及上頭給的壓力。
現在距離平陽縣城最近的,景陽已經是自家兄弟了,而月靈又是個窮縣城,要了就是無底洞。
而稍微遠一點的,實力比他們強,未必打得過。
其實楚朝夕對他們的想法也能理解,其實如果安穩的發展,等到再過幾月,秋後收了糧,那時候出征打仗便有資源了。
可是怕就怕在,上頭不給他們那麽久的時間,人家上頭要你分擔壓力,你說要過幾個月收了糧食再打,那怎麽可能啊?!
而且,你收糧食,別人也收糧,大城收糧收得更多,更能支持打仗。
而就在兩方爭吵之際,薛修齊突然開口了。
薛修齊一開口,眾人便紛紛住了口。
在如今的平陽城,除了楚朝夕最大,第二大的便是教他們識字的代縣令薛修齊了。
“打潼陽怎麽樣?潼陽雖然在北邊,距離遠了些,但潼陽中有位士人與我有舊,不久前還寄書信於我,說不得便能幫上忙。”
說著,薛修齊便將一封信遞給了楚朝夕。
信是出自一個名叫郭淩的士人之手,看語氣,似乎是對如今的平陽城很是向往,應該是和薛修齊有過書信往來的。
同時,他又對潼陽城的現狀很是不滿,除了縣令不作為,導致偷盜、匪寇四起,還有那些世家子弟,欺壓百姓,毫無底線。
單單是這些,便足以讓楚朝夕將這潼陽縣當成目標了。
當官的失了民心,那隻要輸一場,那便會全麵崩盤。
而當楚朝夕看到這郭淩在縣衙中還當了個幕僚,他心中便正式的確定了下來。
他懷疑這郭淩肯定是料到了薛修齊會把書信給自己看,所以他才會加上自己是當官的,能當內應。
但不管是不是,反正他確定了,就取潼陽了!
“今兒,各位看官,我要講的是【五王鎮雍】中【燕王伐雍】這一段……”
“話說,月餘前,這雍王造反……”
就在楚朝夕端坐在茶樓裏,津津有味的聽著堂前說書先生說書之時。
突有一人,走了過來:“大人,赤雲烈火軍那裏給大人的信。”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楚朝夕的近衛魏含光。
作為自己的近衛,楚朝夕自然不吝嗇於投資,不僅讓他跟著薛修齊認字,還傳授給他《玄武心法》。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魏含光便已經突破了後天,達到了先天一重。
這樣的速度,比之那些其他的五個先學的後天境進步的還要快,無需對比也是高下立判。
當然了,論起變化最大的,無疑是他治下的平陽城了。
因為有薛修齊對管理製度的逐漸完善,讓平陽城一點一點的從戰後的創傷中逐漸緩和了過來。
原本大街上,除了赤戰軍之外,幾乎無人敢外出,但是一個月之後,已經陸續有商販擺攤了。
盡管大家都知道這裏是被義軍占領的縣城,卻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這無疑是最大也是最好的變化。
其實本來吧,楚朝夕覺得一直這樣也是挺好的,每天白天去縣衙看看薛修齊、幫著看看政務,下午逛一逛軍營、再到城裏溜達溜達,晚上修煉混元武典,順便與朱砂親熱親熱。
如此日複一日,雖然單調卻也充實。
可是直到這封來自赤雲烈火軍的信件出現在楚朝夕的手上。
信上的大概意思就是,上頭的大佬們已經聽說了楚朝夕攻取景陽城的壯舉,對他做了口頭的表揚,同時封他為“昭武將軍”,允他擴軍,自行提拔校尉、司馬、軍侯等將官軍銜。
看來,這張虎人還不錯啊,並沒有將楚朝夕自己的功勞,說成他張虎的,而是如實匯報了。
隻不過嘛,這赤雲烈火軍卻也沒什麽表示,給了什麽“昭武將軍”的封號,看著挺威風的。
其實這說白了就是個名分而已,明明是個義軍搞得跟個小朝廷一樣,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
而且在這亂世之中,自己稱王稱霸的大有人在啊,手底下隻有幾百個人都能稱皇帝。
可是楚朝夕畢竟現在是跟著赤雲烈火軍做事的,接受這個名分也無傷大雅。
當然,這也並不是重點,重點在後頭。
雖然說的並沒有很明確,但楚朝夕知道,這就是重點。
那就是主動出擊,進攻那些朝廷的小縣城,攻不下無所謂,攻得下來便是你的。
之前楚朝夕問過張虎,進攻景陽城是不是上頭的意願,而張虎的迴應其實就跟楚朝夕現在收到的書信是一樣的。
上頭有高端戰力,都是在打大城,其實叫他們這些小的去打,也無非是分攤一點壓力或者是等手下打贏了分些戰利品,不可能隨時隨地都能傳達到底去打哪裏的命令。
表現好或者給的東西多,那麽便能升官,別看他斬首行動得了個“昭武將軍”的名號,張虎交了五萬黃金,也有個“建節將軍”的名號。
“唿,去軍營召集那些將官,來縣衙見我。”看完書信,楚朝夕也沒了聽說書的興致,盡管這說書中說的是他兄弟燕王陸盛的事跡。
噢,對了,他對此一無所知。
很快,楚朝夕的赤戰軍創業集團幹部便全部來到了縣衙大堂。
因為薛修齊的“識字班”展開的很順利,秉承著一視同仁的態度,楚朝夕將《玄武心法》批量發了出去,凡是加入了赤戰先鋒的將士,都有機會學習。
而有了秘籍的作用,後天境武者也是不斷的出現。
楚朝夕沒有富裕到把後天境當兵使的程度,都賦予了個武官的職位。
也是正因如此,這偌大的縣衙大堂,出現了有人沒位置,席地而坐、依靠牆壁的景象。
對此,楚朝夕並沒有在意,而是直接就拿出了赤雲烈火軍的信件,並詢問眾人意見。
“將軍,某以為該取月靈縣,月靈縣武備鬆弛,我軍隻消千人便可取之。”原五位後天將領之一的張鐵岩開口道。
“月靈縣?張將軍莫非說的是那昔日繁華,如今窮困的月靈縣嘛?末將聽從月靈縣來的人說了,在月靈縣的人都快窮的吃不起飯了,他們還巴不得我們過去,可我們平陽縣糧食也不多,得了這月靈縣,不過是多了幾萬張要吃飯的嘴而已!”新晉後天將領之一的嶽石開口道。
“那麽嶽將軍以為如何?我軍兵少將寡,儲糧也不多,安穩度日尚可,可根本撐不起一場大戰,上頭若催促,等到不得不出兵之時,嶽將軍以為該打何處?”
聽著手下們討論的越來越激烈,楚朝夕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兩方爭辯,無外乎就是為了糧食以及上頭給的壓力。
現在距離平陽縣城最近的,景陽已經是自家兄弟了,而月靈又是個窮縣城,要了就是無底洞。
而稍微遠一點的,實力比他們強,未必打得過。
其實楚朝夕對他們的想法也能理解,其實如果安穩的發展,等到再過幾月,秋後收了糧,那時候出征打仗便有資源了。
可是怕就怕在,上頭不給他們那麽久的時間,人家上頭要你分擔壓力,你說要過幾個月收了糧食再打,那怎麽可能啊?!
而且,你收糧食,別人也收糧,大城收糧收得更多,更能支持打仗。
而就在兩方爭吵之際,薛修齊突然開口了。
薛修齊一開口,眾人便紛紛住了口。
在如今的平陽城,除了楚朝夕最大,第二大的便是教他們識字的代縣令薛修齊了。
“打潼陽怎麽樣?潼陽雖然在北邊,距離遠了些,但潼陽中有位士人與我有舊,不久前還寄書信於我,說不得便能幫上忙。”
說著,薛修齊便將一封信遞給了楚朝夕。
信是出自一個名叫郭淩的士人之手,看語氣,似乎是對如今的平陽城很是向往,應該是和薛修齊有過書信往來的。
同時,他又對潼陽城的現狀很是不滿,除了縣令不作為,導致偷盜、匪寇四起,還有那些世家子弟,欺壓百姓,毫無底線。
單單是這些,便足以讓楚朝夕將這潼陽縣當成目標了。
當官的失了民心,那隻要輸一場,那便會全麵崩盤。
而當楚朝夕看到這郭淩在縣衙中還當了個幕僚,他心中便正式的確定了下來。
他懷疑這郭淩肯定是料到了薛修齊會把書信給自己看,所以他才會加上自己是當官的,能當內應。
但不管是不是,反正他確定了,就取潼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