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北趙第二任皇帝病死,在其子即位之前,其侄子殺兄奪位,因為擔心北趙皇族中有人學他,不光是殺了兄長一家,還殺光了整個北趙皇族。】


    【如此惡行,雖然在胡人朝堂算不得什麽大逆不道,但在民間卻是掀起了軒然大波,而新即位的皇帝,並沒有選擇安撫民心,反倒是學他的叔叔,更是變本加厲。】


    【因為和叔叔一樣喜歡狩獵,所以擴大了獵場的範圍,乃至整個國境的四分之一都是他的個人獵場。】


    【因為擔心有人造反,所以他開始肆意的屠戮他覺得可能會造反的人。】


    【如此視百姓不顧,定然會引起民憤,於是起義爆發了。】


    【先是王小六率領的農民起義爆發,緊接著北邊關守將鄧義突然造反,與北燕琅琊王聯合抗北趙。】


    【在得知這些消息的你,明白起義的時候已經到了。】


    【此時的你,已然長成了翩翩公子的模樣,不光天生神力還武藝超群,而這樣的你,也在不久的將來,被胡人稱為談之色變的殺魔。】


    【八月十五,圓月當空,北趙征西將軍劉閔率部造反,大軍勢如破竹,在短短數月之內,幾乎占領了北趙的半壁江山。】


    【此時的北趙,已經名存實亡,被王小六、北燕、劉閔三大勢力瓜分,而北趙皇帝也在絕望中,殺光後宮妻妾,自殺而亡,至此北燕滅亡。】


    【16歲:王小六在手下的勸導下,自封為王,稱邯鄲王,成了這天下一方諸侯。】


    【義父劉閔見王小六自封為王,自己也動了心思,但你的大哥卻勸說,不可封王,應該自降身份,自封為侯,此時決不能引起北方和南方諸國的注意,當前隻需要一個名頭安撫百姓。】


    【若是想要封王,要麽依附於北楚,要麽依附於南漢,而且要聽他們的意思,否則就封侯。】


    【劉閔聽從了陳侗的意見,自封北漢侯,因陳侗出謀劃策有功,封陳侗為光祿大夫、因你英勇殺敵,斬將奪城,封你為虎賁郎將,允你自建虎賁衛。】


    【在陳侗的勸說下,伍硯擔任軍祭酒、錢達任虎賁校尉,全部歸屬於你的左右。】


    【17歲:王小六突然聯合鄧義,要對你們動手,但王小六的先鋒部隊,還沒有所建功,便被你所帶領的虎賁衛打的丟盔卸甲。】


    【不僅如此,在王小六的五萬大軍來臨之際,你還率領你的一千虎賁衛,打破他的一萬左軍,使得王小六軍心大亂。】


    【待到鄧義的大軍趕到時,王小六便隻剩些殘餘部隊了,若非劉閔知道鄧義要來,根本不會讓王小六活著。】


    【而鄧義也明白了劉閔的用意,一刀殺死了王小六,隨後帶著大軍撤離了,隨後不久,王小六的地盤便被鄧義與劉閔瓜分了。】


    【此戰之後,你的官職雖然沒有提升,但你手上的軍權卻擴大了,一千虎賁精銳擴張到三千。】


    【因為鄧義與琅琊王聯合,所以鄧義所占領的地盤,並不屬於鄧義,而是屬於北燕。】


    【鄧義本是漢人,與北燕胡人合作本就是時局所迫,在與你大哥陳侗進行過幾次書信往來之後,鄧義決定反抗北燕。】


    【18歲:就在鄧義準備造反的前夕,鄧義的手下,將他要反抗的消息通報給了琅琊王。】


    【琅琊王並沒有立即對鄧義動手,而是單獨將他喚到帳內,美其名曰商討軍中大事,實則在帳外已埋伏數十位刀斧手,待時而動。】


    【好在鄧義有忠心的手下,提前告知情況,才讓他得以逃脫,但也僅僅是逃脫,他手下的將校早已被琅琊王暗中調換。】


    【這種狀況,早已被你的大哥料到了,在鄧義最後一次傳信聲稱自己準備起義時,陳侗便讓你帶三千虎賁精銳前去接應。】


    【而你也不負眾望,率領八百虎賁精騎,闖營救人,不光救出鄧義,還救出了他十三名妻妾。】


    “什麽玩意?十三個妻妾?”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楚朝夕瞠目結舌,倒不是說鄧義的妻妾太多,而是在這種危機的時刻,還能救出女眷……


    如此,他隻能想到兩種可能,要麽就是琅琊王太廢物,要麽就是武伏夷太強了!


    從主觀角度,他傾向於後者,畢竟從劇本來看,琅琊王並不是廢物,否則就是直接動手了,根本不可能想到以議事之名來殺鄧義。


    而在鄧義被救之後,北燕悍然對北漢發動了進攻,其實鄧義對他們來說無所謂,他們想要的是北漢!鄧義也不過是個借口罷了。


    北燕的進攻,同樣也被陳侗料到。


    但北漢這示敵以弱,隨後誘敵深入的戰術,對於琅琊王來說算不上什麽新意,直接就用先頭部隊偽裝成主力,在敵人誘敵深入之後,再用主力圍殲。


    但是卻讓他想錯了一點,這示敵以弱的部隊,未必一定會示弱。


    陳侗雖然想著是示敵以弱來著,但奈何武信的殺性太大,所以隻好讓武信自己便宜行事。


    所以,琅琊王用來偽裝成主力的兩萬先頭部隊,被武信的三千虎賁衛殺散了,直接導致軍心受損,連帶著主力也受到了打擊。


    最終,琅琊王這浩浩蕩蕩的八萬大軍,在北漢政權的頑強抵抗之下,铩羽而歸。


    而琅琊王也因為這次的重大軍事錯誤,遭到了北燕朝廷的排擠,被免去了大將軍的職位,北燕的東昌王則代替琅琊王出任兵馬大將軍。


    雖然東昌王也有一定的軍事能力,但都是些草原胡人的打法,根本不像琅琊王那樣學習了漢人的兵法,而北燕的這個決定,也讓北漢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甚至是反擊的機會!


    【19歲:北漢軍大破北燕東昌王部,此戰過後,北燕勢力大減,北燕朝堂開始有了要談和的聲音,盡管琅琊王堅定主戰,可主和派的聲音很快就蓋過了主戰派。】


    【兩月之後,北燕提出了談和,並將北燕下轄原北趙的一個郡作為談和條件,並支持北漢稱王。】


    【至此,北燕與北漢停戰,北漢正式成為天下諸侯之一。】


    【劉閔自封北漢王,坐北朝南,為一方諸侯。】


    【陳侗封大司農兼光祿勳,不光執掌京城宿衛還有財政,受盡榮寵。】


    【你則是被封為前將軍,擁有負責京師兵衛、屯兵邊境的權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被追殺,我靠劇本編輯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牧不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牧不臣並收藏開局被追殺,我靠劇本編輯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