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船隊終於到達天津港,曹化淳趕緊趕來麵見鍾君義。
曹化淳雖然臨危受命,接受談判代表,而自己獲得的利益隻是告老還鄉,所以對於鍾君義沒在天津,一開始並不著急。
但曹化淳沒想到的是,鍾君義一去就是數月,這才讓曹化淳心急火燎起來。
對於曹化淳的拜訪,鍾君義首先就說:“曹公公,實在抱歉,讓您等了這麽久。”
“鍾公子說笑了,老奴年近古稀,這好不容易得了閑暇時光,這是皇上交給老奴最後的差事,未免急切了些,希望公子莫怪。”
“曹公公,您也不要老奴老奴的自稱了,天雄軍不希望漢家兒女,往後還要為奴為婢的事情發生,所以也就不允許有人自稱奴才、卑職、小人、草民等事情發生。”
“這……這讓老夫該如何自稱?”
“曹公公,您不是自稱老夫了嗎?其實我個人覺得,在與人交流時,完全可以省略自稱這一塊,人與人之間,最在意的應該是平等、真誠。刻意的標榜自己的地位,在潛意識中就有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嫌疑。”
“公子教訓的是,老夫今日前來,想必公子應該知道目的,不知公子有何條件,需要老夫傳遞給皇上?”
“曆來聖君多垂拱而治,大明如今落入如此田地,皆因皇上太過勤勉,不知體恤臣民,朝中重臣多年邁,可皇上天天早朝,皇上坐在椅子上,或許不知困頓,那些老臣起早貪黑,又要站一個晌午,餘下時光哪有精力處理政務,君義若是做首輔,隻需皇上不要天天上朝,頂多一月一次。”
“這……公子是想架空皇上?”
“倘若皇上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自古聖君多垂拱而治,這也是為何先帝萬曆數十年不上朝,也能把朝政處理的井井有條,外邦蕃薯服服帖帖,若不是晚年有薩爾滸之敗,不可謂是一代聖君。
大明近年來之所以日薄西山,與諸臣忙黨爭而忽政務有莫大關係,朝會過多,加劇黨爭愈發激烈。
君義想問一下皇上,這種沒完沒了的人身攻擊的朝會,非但對朝政無利,反而會把原本急需處理的事情帶偏。
更別說造成諸臣之間產生明顯的對立,從而讓大明在不斷內耗中削弱。
皇上完全可以學習先帝萬曆,隻維護皇家,而不理這些紛爭,何樂而不為呢?”
“這……,鍾公子,您這個要求,實在是有些出人意料的緊呀。老夫這就迴去向皇上稟告。”
鍾君義也不知道崇禎皇帝會不會答應,但他要的是和平解決北京,大明這些年經曆了太多的戰火,加上很快就是春耕時節,一年之計在於春,解決北京問題,才能更快的進行春耕。
大明的農業基礎還很薄弱,根本經不起大麵積的拋荒。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鍾君義還是對曹化淳說:“曹公公不急,君義離開天津,去了一趟朝鮮,俘虜了朝鮮國王,以及打下了遼東丹東寬甸等地。
還把在鬆山投降,造成大明四十多萬大軍潰敗的副將夏承德也帶了迴來,曹公公順便把他們帶迴去,交給皇上定奪,以告慰為大明犧牲的數十萬將士的英靈。”
曹化淳聽了非常的震驚:“鍾公子,您是說您這段時間沒在天津,是去了朝鮮?”
“正是,君義年方弱冠,若要做大明首輔,總的有拿的出手的投名狀。
此次攻略朝鮮全境,收服建奴正藍旗,隨即攻入遼東,方俘獲朝鮮偽王李綜,逼迫偽清交出夏承德父子。”
曹化淳此時心裏一百個草泥馬在翻滾,當初大明援朝,打了八年之久,付出了數十萬將士,才幫助朝鮮打跑倭寇。
這個鍾公子卻隻用兩三個月就攻略了朝鮮全境,怎麽說都覺得讓人難以置信。
倘若這一切都是真的,就算是天縱奇才,恐也難以望其項背。
如此功績,在朝中擔任首輔,雖然沒有人敢質疑,但曆來功高震主,最後沒有落下好下場的例子比比皆是。
鍾公子還是太年輕了呀,有如此功德,完全可以開辟一個新王朝,或許鍾家還能獲得一個善終。
想到這裏,曹化淳不免搖了搖頭,鍾君義看在眼裏,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麽,但也沒有說破,而是接著說:“曹公公,您迴去後告訴皇上,朝鮮國王李綜兩麵三刀,這次把他抓來,千萬不能再讓其複國,君義已經安排了人手在漢城駐守,等到時機成熟,把朝鮮納入大明版圖,成為大明第十四個行省。”
“這樣做不太好吧,太祖當年可是把朝鮮列為不征之國?”
“曹公公應該讀過《春秋》吧?”
曹化淳一愣,不明所以疑惑的說:“老夫在宮中確實讀過。”
“那你可知,所謂春秋,總的來說,其實是晉楚爭霸的一個過程。
當年周武王分封天下諸侯,所分配的土地大致相當,在漫長的諸侯功伐之中,為何到春秋時期,晉楚兩國實力最強?”
“自然是晉楚兩國人才輩出,國君勵精圖治。”
“此言差矣,晉楚兩國分屬南北,北胡南夷都是化外之地。
古時國之強盛,在於耕者有其田,而隨著人口的增長,中原諸侯地狹而難增長,而晉楚可向南北發展。最後稱雄春秋。
同理,戰國時期秦國最強,也是因為秦國地處西北,三家分晉後,地處邊陲的趙國戰力最強,楚國不思向南發展,反而一直與晉國爭霸,消耗了國力,但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若想長期穩定,保持一定的向外擴張才是出路。
大明高祖把周邊各國列為不征之地,徹底鎖死了大明向外發展的空間,麵對士紳土地兼並而束手無策,讓大明百姓食不果腹,從而引發大規模的農民造反。
朝鮮雖然地狹民貧,但礦產豐富,曹公公,當年萬曆先帝,之所以能夠四處征討不臣,所倚仗的錢糧,就是礦稅。”
曹化淳雖然臨危受命,接受談判代表,而自己獲得的利益隻是告老還鄉,所以對於鍾君義沒在天津,一開始並不著急。
但曹化淳沒想到的是,鍾君義一去就是數月,這才讓曹化淳心急火燎起來。
對於曹化淳的拜訪,鍾君義首先就說:“曹公公,實在抱歉,讓您等了這麽久。”
“鍾公子說笑了,老奴年近古稀,這好不容易得了閑暇時光,這是皇上交給老奴最後的差事,未免急切了些,希望公子莫怪。”
“曹公公,您也不要老奴老奴的自稱了,天雄軍不希望漢家兒女,往後還要為奴為婢的事情發生,所以也就不允許有人自稱奴才、卑職、小人、草民等事情發生。”
“這……這讓老夫該如何自稱?”
“曹公公,您不是自稱老夫了嗎?其實我個人覺得,在與人交流時,完全可以省略自稱這一塊,人與人之間,最在意的應該是平等、真誠。刻意的標榜自己的地位,在潛意識中就有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嫌疑。”
“公子教訓的是,老夫今日前來,想必公子應該知道目的,不知公子有何條件,需要老夫傳遞給皇上?”
“曆來聖君多垂拱而治,大明如今落入如此田地,皆因皇上太過勤勉,不知體恤臣民,朝中重臣多年邁,可皇上天天早朝,皇上坐在椅子上,或許不知困頓,那些老臣起早貪黑,又要站一個晌午,餘下時光哪有精力處理政務,君義若是做首輔,隻需皇上不要天天上朝,頂多一月一次。”
“這……公子是想架空皇上?”
“倘若皇上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自古聖君多垂拱而治,這也是為何先帝萬曆數十年不上朝,也能把朝政處理的井井有條,外邦蕃薯服服帖帖,若不是晚年有薩爾滸之敗,不可謂是一代聖君。
大明近年來之所以日薄西山,與諸臣忙黨爭而忽政務有莫大關係,朝會過多,加劇黨爭愈發激烈。
君義想問一下皇上,這種沒完沒了的人身攻擊的朝會,非但對朝政無利,反而會把原本急需處理的事情帶偏。
更別說造成諸臣之間產生明顯的對立,從而讓大明在不斷內耗中削弱。
皇上完全可以學習先帝萬曆,隻維護皇家,而不理這些紛爭,何樂而不為呢?”
“這……,鍾公子,您這個要求,實在是有些出人意料的緊呀。老夫這就迴去向皇上稟告。”
鍾君義也不知道崇禎皇帝會不會答應,但他要的是和平解決北京,大明這些年經曆了太多的戰火,加上很快就是春耕時節,一年之計在於春,解決北京問題,才能更快的進行春耕。
大明的農業基礎還很薄弱,根本經不起大麵積的拋荒。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鍾君義還是對曹化淳說:“曹公公不急,君義離開天津,去了一趟朝鮮,俘虜了朝鮮國王,以及打下了遼東丹東寬甸等地。
還把在鬆山投降,造成大明四十多萬大軍潰敗的副將夏承德也帶了迴來,曹公公順便把他們帶迴去,交給皇上定奪,以告慰為大明犧牲的數十萬將士的英靈。”
曹化淳聽了非常的震驚:“鍾公子,您是說您這段時間沒在天津,是去了朝鮮?”
“正是,君義年方弱冠,若要做大明首輔,總的有拿的出手的投名狀。
此次攻略朝鮮全境,收服建奴正藍旗,隨即攻入遼東,方俘獲朝鮮偽王李綜,逼迫偽清交出夏承德父子。”
曹化淳此時心裏一百個草泥馬在翻滾,當初大明援朝,打了八年之久,付出了數十萬將士,才幫助朝鮮打跑倭寇。
這個鍾公子卻隻用兩三個月就攻略了朝鮮全境,怎麽說都覺得讓人難以置信。
倘若這一切都是真的,就算是天縱奇才,恐也難以望其項背。
如此功績,在朝中擔任首輔,雖然沒有人敢質疑,但曆來功高震主,最後沒有落下好下場的例子比比皆是。
鍾公子還是太年輕了呀,有如此功德,完全可以開辟一個新王朝,或許鍾家還能獲得一個善終。
想到這裏,曹化淳不免搖了搖頭,鍾君義看在眼裏,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麽,但也沒有說破,而是接著說:“曹公公,您迴去後告訴皇上,朝鮮國王李綜兩麵三刀,這次把他抓來,千萬不能再讓其複國,君義已經安排了人手在漢城駐守,等到時機成熟,把朝鮮納入大明版圖,成為大明第十四個行省。”
“這樣做不太好吧,太祖當年可是把朝鮮列為不征之國?”
“曹公公應該讀過《春秋》吧?”
曹化淳一愣,不明所以疑惑的說:“老夫在宮中確實讀過。”
“那你可知,所謂春秋,總的來說,其實是晉楚爭霸的一個過程。
當年周武王分封天下諸侯,所分配的土地大致相當,在漫長的諸侯功伐之中,為何到春秋時期,晉楚兩國實力最強?”
“自然是晉楚兩國人才輩出,國君勵精圖治。”
“此言差矣,晉楚兩國分屬南北,北胡南夷都是化外之地。
古時國之強盛,在於耕者有其田,而隨著人口的增長,中原諸侯地狹而難增長,而晉楚可向南北發展。最後稱雄春秋。
同理,戰國時期秦國最強,也是因為秦國地處西北,三家分晉後,地處邊陲的趙國戰力最強,楚國不思向南發展,反而一直與晉國爭霸,消耗了國力,但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若想長期穩定,保持一定的向外擴張才是出路。
大明高祖把周邊各國列為不征之地,徹底鎖死了大明向外發展的空間,麵對士紳土地兼並而束手無策,讓大明百姓食不果腹,從而引發大規模的農民造反。
朝鮮雖然地狹民貧,但礦產豐富,曹公公,當年萬曆先帝,之所以能夠四處征討不臣,所倚仗的錢糧,就是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