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代善其人,本是努爾哈赤的次子。
在大哥褚英,因迫害兄弟被毀世子位後,代善本應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代善也確實爭氣,有勇有謀,為大清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年紀輕輕,就被努爾哈赤稱讚為“古英巴圖魯”,意思是無畏的英雄。
薩爾滸之戰前,設計誘降撫順遊擊李永芳,顯示出代善謀略過人。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本想殺了朝鮮大將薑弘立。
代善勸阻努爾哈赤,說大金如今與大明為敵,就不能再與朝鮮交惡。
勸說努爾哈赤,放朝鮮兵迴去,展示了代善非凡的戰略眼光。
也為將來滿清橫掃朝鮮,埋下了一顆釘子。
薑弘立迴到朝鮮,就成為滿清死忠,在皇太極攻朝時,成為一個帶路黨。
正是因為代善的優秀,讓褚英產生了嫉妒。
從而借助自己大阿哥的身份,打壓迫害。
褚英的種種行為,引起努爾哈赤不滿,廢了褚英。
努爾哈赤還宣稱,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後妃福晉和幼子,都交給代善收養。
努爾哈赤做出這樣的承諾,相當於給代善安排繼承大統。
當然也是努爾哈赤的這個承諾,害了代善。
要知道滿清在努爾哈赤之前,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
還保留了一下蠻族的習性,就比如父妻子繼,代善得到這個承諾,就與後母阿巴亥關係曖昧。
而阿巴亥又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親母。
而且代善還犯了蠻族普遍存在的錯誤,那就是寵溺幼子。
苛待自己已經成年的兒子,嶽托和碩托,受後妻的指使,汙蔑碩托叛逃大明。
被努爾哈赤知道後,一番調查,把代善罵了個狗血噴頭。
努爾哈赤罵代善,你也是有後母的,如果我也聽婦人之言,苛待前妻之子,你就不會有今天。
你家事都處理不好,讓我如何把江山交給你,努爾哈赤一邊破口大罵,一邊語重心長,講述了一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最後的處理,就是代善從此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地位。
但由於代善有勇有謀,老成持重,還是成為了滿清四大貝勒之首。
經過努爾哈赤的一番教育,代善痛定思痛,親手殺了教唆他犯錯的婦人。
並與嶽托、碩托兩兄弟修好,對阿巴亥從此也是敬而遠之。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炮彈擊中,彌留之際,點名要阿巴亥殉葬。
就是為了消除,這個讓大清陷入紛爭的不穩定因素。
阿巴亥的死,讓阿濟格兄弟,對代善這個始作俑者,充滿怨恨。
加上努爾哈赤死後,阿濟格本來也是有機會,競爭大汗的機會。
畢竟阿濟格統領的,是代表正統,而且實力最強的正黃旗。
可代善卻站在黃台吉這一邊,黃台吉得到位高權重的代善的支持,才得以順利繼位。
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在處理家族紛爭,以及教育子女這方麵,的確有一手。
子女成材率之高,高到隨便拉出一個來,都足以與中原王朝抗衡。
就拿阿濟格來說,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才二十一歲,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
不然也不會有資格競爭大汗的位置。
與黃台吉競爭失敗後,第二年就被黃台吉,借機剝奪了代表皇家正統,正黃旗旗主的位置。
等黃台吉死後,阿濟格得以親掌大軍,一路殺上江南,覆滅了南明。
在家國天下的封建社會,家庭教育是否成功,關係到家族的興衰。
而中國曆史上,僅靠子侄統兵打下江山的,隻此一家,別無分店。
這才是努爾哈赤的厲害之處。
雖說曆史學家認為,南明的滅亡是他們自己作死,並不足以顯示阿濟格的統帥能力。
但比起統領另一路征明的大軍統帥豪格來說,阿齊格好太多了。
阿濟格橫掃江南時,豪格連四川都沒有拿下。
雖然射殺了張獻忠,讓大西軍陷入內亂。
但與孫可望、李定國的交手中,豪格也沒有討到什麽便宜。
鍾君義希望豪格上位,也是看到了這一點。
當初大清準備南征時,是豪格選擇從四川進軍。
豪格認為從江淮進軍,將麵對大明江北四大軍閥的精銳。
而從四川出擊,麵對的隻是四處流竄的流寇。
占領四川後,就能順江而下,一舉攻破南京。
他就沒有想到過,江淮的明軍,隻是腐朽的軍閥。
而大西卻是新生力量,戰意比起舊軍閥,要高數倍。
結果阿濟格,一路收編投降的明軍,實力越來越強。
而豪格在四川,卻損兵折將。
豪格不堪重任,代善比誰都清楚。
可問題就是,想讓豪格上位,就必須要得到代善的支持。
代善雖然被剝奪了繼位的權利,但卻成了建奴的風向標。
由他統領的兩紅旗,實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加上他是努爾哈赤最年長的兒子,老成持重又有大局觀,他的站位,就算如今實力最強的多爾袞也不敢公認反對。
從代善誘降李永芳,看重黃台吉,對投降來的漢人,也是禮遇有加。
這些都與豪格的想法,格格不入,而與非常認同漢文化的布木布泰,有天然的好感。
但以代善的睿智,想要代善改變想法,轉而支持豪格,隻有從滿清的前景出手。
如果代善相信了大清,亡於稚子寡母攝政王之手,為了大清著想,就是不支持豪格,也有可能支持多爾袞。
可隻要代善不支持布木布泰,滿蒙就會產生裂痕。
能夠分化滿蒙之間的關係,對鍾君義將來進軍蒙古,將大有裨益。
布木布泰,也極有可能步阿巴亥的後塵,成為黃台吉的殉葬品。
鍾君義倒不是要特意針對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為滿清入主中原,雖不說功勳卓著,但他的作用卻不容忽視。
雖說努爾哈赤的子侄,一個個都有統兵之能。
可真正上戰場的士兵,還是漢家兵。
代善和布木布泰對這一切,都看的非常清楚。
所以才會想方設法,拉攏那些在滿清之中,不受待見的漢臣。
這些漢臣打仗或許不如滿清子弟,但治理國家,比起滿清這些粗野匹夫,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在大哥褚英,因迫害兄弟被毀世子位後,代善本應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代善也確實爭氣,有勇有謀,為大清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年紀輕輕,就被努爾哈赤稱讚為“古英巴圖魯”,意思是無畏的英雄。
薩爾滸之戰前,設計誘降撫順遊擊李永芳,顯示出代善謀略過人。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本想殺了朝鮮大將薑弘立。
代善勸阻努爾哈赤,說大金如今與大明為敵,就不能再與朝鮮交惡。
勸說努爾哈赤,放朝鮮兵迴去,展示了代善非凡的戰略眼光。
也為將來滿清橫掃朝鮮,埋下了一顆釘子。
薑弘立迴到朝鮮,就成為滿清死忠,在皇太極攻朝時,成為一個帶路黨。
正是因為代善的優秀,讓褚英產生了嫉妒。
從而借助自己大阿哥的身份,打壓迫害。
褚英的種種行為,引起努爾哈赤不滿,廢了褚英。
努爾哈赤還宣稱,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後妃福晉和幼子,都交給代善收養。
努爾哈赤做出這樣的承諾,相當於給代善安排繼承大統。
當然也是努爾哈赤的這個承諾,害了代善。
要知道滿清在努爾哈赤之前,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
還保留了一下蠻族的習性,就比如父妻子繼,代善得到這個承諾,就與後母阿巴亥關係曖昧。
而阿巴亥又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親母。
而且代善還犯了蠻族普遍存在的錯誤,那就是寵溺幼子。
苛待自己已經成年的兒子,嶽托和碩托,受後妻的指使,汙蔑碩托叛逃大明。
被努爾哈赤知道後,一番調查,把代善罵了個狗血噴頭。
努爾哈赤罵代善,你也是有後母的,如果我也聽婦人之言,苛待前妻之子,你就不會有今天。
你家事都處理不好,讓我如何把江山交給你,努爾哈赤一邊破口大罵,一邊語重心長,講述了一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最後的處理,就是代善從此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地位。
但由於代善有勇有謀,老成持重,還是成為了滿清四大貝勒之首。
經過努爾哈赤的一番教育,代善痛定思痛,親手殺了教唆他犯錯的婦人。
並與嶽托、碩托兩兄弟修好,對阿巴亥從此也是敬而遠之。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炮彈擊中,彌留之際,點名要阿巴亥殉葬。
就是為了消除,這個讓大清陷入紛爭的不穩定因素。
阿巴亥的死,讓阿濟格兄弟,對代善這個始作俑者,充滿怨恨。
加上努爾哈赤死後,阿濟格本來也是有機會,競爭大汗的機會。
畢竟阿濟格統領的,是代表正統,而且實力最強的正黃旗。
可代善卻站在黃台吉這一邊,黃台吉得到位高權重的代善的支持,才得以順利繼位。
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在處理家族紛爭,以及教育子女這方麵,的確有一手。
子女成材率之高,高到隨便拉出一個來,都足以與中原王朝抗衡。
就拿阿濟格來說,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才二十一歲,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
不然也不會有資格競爭大汗的位置。
與黃台吉競爭失敗後,第二年就被黃台吉,借機剝奪了代表皇家正統,正黃旗旗主的位置。
等黃台吉死後,阿濟格得以親掌大軍,一路殺上江南,覆滅了南明。
在家國天下的封建社會,家庭教育是否成功,關係到家族的興衰。
而中國曆史上,僅靠子侄統兵打下江山的,隻此一家,別無分店。
這才是努爾哈赤的厲害之處。
雖說曆史學家認為,南明的滅亡是他們自己作死,並不足以顯示阿濟格的統帥能力。
但比起統領另一路征明的大軍統帥豪格來說,阿齊格好太多了。
阿濟格橫掃江南時,豪格連四川都沒有拿下。
雖然射殺了張獻忠,讓大西軍陷入內亂。
但與孫可望、李定國的交手中,豪格也沒有討到什麽便宜。
鍾君義希望豪格上位,也是看到了這一點。
當初大清準備南征時,是豪格選擇從四川進軍。
豪格認為從江淮進軍,將麵對大明江北四大軍閥的精銳。
而從四川出擊,麵對的隻是四處流竄的流寇。
占領四川後,就能順江而下,一舉攻破南京。
他就沒有想到過,江淮的明軍,隻是腐朽的軍閥。
而大西卻是新生力量,戰意比起舊軍閥,要高數倍。
結果阿濟格,一路收編投降的明軍,實力越來越強。
而豪格在四川,卻損兵折將。
豪格不堪重任,代善比誰都清楚。
可問題就是,想讓豪格上位,就必須要得到代善的支持。
代善雖然被剝奪了繼位的權利,但卻成了建奴的風向標。
由他統領的兩紅旗,實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加上他是努爾哈赤最年長的兒子,老成持重又有大局觀,他的站位,就算如今實力最強的多爾袞也不敢公認反對。
從代善誘降李永芳,看重黃台吉,對投降來的漢人,也是禮遇有加。
這些都與豪格的想法,格格不入,而與非常認同漢文化的布木布泰,有天然的好感。
但以代善的睿智,想要代善改變想法,轉而支持豪格,隻有從滿清的前景出手。
如果代善相信了大清,亡於稚子寡母攝政王之手,為了大清著想,就是不支持豪格,也有可能支持多爾袞。
可隻要代善不支持布木布泰,滿蒙就會產生裂痕。
能夠分化滿蒙之間的關係,對鍾君義將來進軍蒙古,將大有裨益。
布木布泰,也極有可能步阿巴亥的後塵,成為黃台吉的殉葬品。
鍾君義倒不是要特意針對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為滿清入主中原,雖不說功勳卓著,但他的作用卻不容忽視。
雖說努爾哈赤的子侄,一個個都有統兵之能。
可真正上戰場的士兵,還是漢家兵。
代善和布木布泰對這一切,都看的非常清楚。
所以才會想方設法,拉攏那些在滿清之中,不受待見的漢臣。
這些漢臣打仗或許不如滿清子弟,但治理國家,比起滿清這些粗野匹夫,強的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