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象恆聽了鍾君義一席話,也是一愣。
這些事情,董象恆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不知道這個鍾二公子,從哪裏打聽來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聽說可以半價,心中一喜,於是就問:“不知鍾公子的火器做價幾何?至於您所說的條件,本官也一定帶到。”
鍾君義說:“二十四磅火炮五萬兩一門,十八磅炮四萬十二磅炮三萬,九磅炮兩萬。六磅炮一萬五…”
董象恆聽了價格,頓時涼了半截,這樣的價格就算是半價,自己也落不著什麽好處。
何況鍾君義,還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尼德蘭人若是好打,大明也不會讓他們盤踞台灣二十多年。
尼德蘭人垂涎台灣已久,萬曆年間,就和大明因為台灣發生過一次海戰。
福建巡撫和海防總兵俞牟諮,與尼德蘭人在台灣海峽,大戰了一場。
明軍用小船戰勝了尼德蘭人大船,大明取得慘勝。
但也讓尼德蘭人,幾十年不敢打大明的主意。
鍾君義提出這樣的條件,如果鄭家答應,董象恆還能落點好處。
可問題是,鄭芝龍因為有東瀛的專賣權,就算是尼德蘭人,去日本做生意,也要掛鄭家的旗幟。
鄭家靠倒賣旗幟,就賺的盆滿缽滿,尼德蘭人也是鄭家的大客戶,董象恆自然知道。
鄭船主怎麽會為了解救數十萬大明百姓,去攻打自己的大主顧,想想都不太可能。
董象恆隻好迴答說:“鍾公子,這火器也太貴了吧,而且你提的條件,鄭船主怕是也不會答應。”
鍾君義對董象恆不顧浙江百姓嗷嗷待哺,隻顧幕後金主的利益的官員,自然沒有好印象。
冷冷的說:“董大人,火炮乃國之利器,不能輕與。
在南京,尼德蘭人出的價格,比我出的價格還高四成。
我出的價格,鄭家若不想買,有的是人買。
隨著白銀不斷貶值,我相信過不了多久,就算價格高十成,尼德蘭人都會買。
另外鬆江的沈家,也通過甘露堂,提出想買火炮的意圖。”
董象恆也是詫異,尼德蘭人的火炮,本來就比鄭家的厲害。
這也是鄭船主,一直不敢攻打台灣熱蘭遮城的原因。
這次鄭船主之所以想買東明的火炮,主要還是因為東瀛薩摩藩,島津老城主生命垂危,新一代城主繼承人與尼德蘭人態度曖昧。
如果不打壓一下尼德蘭人,鄭家怕是要失去東瀛的專賣權。
鄭船主這些年,一直靠東瀛的專賣權發家。
失去東瀛專賣權,鄭家很可能失去一切。
如果不打壓一下尼德蘭人,讓島津家見識一下鄭家的實力,東瀛無論是幕府,還是其他城主,都
還是東南的豪紳大戶,都不可能再賣鄭家的賬。
這個損失無法估量,搞不好鄭家會就此分崩離析。
這要讓尼德蘭人購買了傳說比紅衣大炮還遠數倍的東明火炮,鄭家想要與尼德蘭人對戰,簡直是耗子舔貓鼻——找死。
而沈淮揚是鄭家的競爭關係,這些年,也是因為沈淮揚沒有東瀛專賣權,才屈服於鄭家。
這要是讓沈淮揚也有了東明火炮,鄭家更是難以為繼,自己便會失去這個幕後金主。
大明官俸極低,想要在官場有個好名聲,必須有幕後金主資助,才不至於去極力壓榨搜刮百姓。
保持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印象,這樣才能步步高升。
大明那些所謂的清流,不是家有巨資,以家族為後盾,以維護家族在地方上的權勢。
就是有地方豪紳,在背後出資出力,維護對方豪紳的利益。
這也是為什麽在大明,想要收富人稅,總是那麽多人反對的原因所在。
董象恆非常清楚這一點,要是失去幕後金主,自己的官位,也就到頭了。
若是沒有金錢開路,就憑自己所做所為,最後難逃鋃鐺入獄的下場。
更何況幕後金主,就在廂房聽著。
可這麽高的價格,這麽苛刻的條件,自己有不能做主。
董象恆說:“鍾公子,價格能不能再低一點?隻要鍾公子答應,本官盡量說服鄭船主,帶兵收複台灣。”
鍾君義說:“董大人,君義半價賣給鄭船主,也是看在民族大義的份上才答應的。
若不是君義一直堅持,西夷人要買東明火器,不能用白銀購買,必須同等價位稀缺物資交換。
恐怕尼德蘭人的艦船,已經到了海州準備裝貨了。”
董象恆見鍾君義定下了價格,這讓自己想撈一把的打算落空。
更讓董象恆擔心的是,這會給東家,留下一個辦事不利的印象。
正在自己一籌莫展之際,從廂房走出一位公子。
進來就說道:“鍾公子的條件,我代表鄭家答應了。”
鍾君義定睛一看,眼前出現一個身著藍衫,手搖折扇的翩翩公子。
於是就說:“公子莫非,是鄭家大公子鄭森鄭大木?”
翩翩公子一愣,自己在江南名聲不顯,加上自己有一半東瀛血統,所以一直都生活低調。
自己是鄭家大公子的身份,在整個江南知道的不出十人。
沒想到這位鍾公子,一眼就道破自己身份。
加上他方才對鄭家發家史,了如指掌,這位鍾公子對鄭家的底細,打聽的如此詳細,想想都覺得後怕。
翩翩公子說:“鍾公子好手段,對我鄭家這麽了如指掌。
方才所說的秘聞,連大木都不曾知曉。
而鍾公子卻能娓娓道來。大木不知鍾公子有何所圖?”
鍾君義說:“鄭公子不必介懷,對於公子的身份,君義也是偶然得知。
至於那些秘聞,君義不便告知。
至於意圖嘛,還是剛才所說的民族大義。
鄭公子,如今大明上下,都隻是以振興家族為榮,而鮮有以振興民族而為者。
隻想著光宗耀祖,卻不思為國開疆拓土。
大明有大量遺民,流落海外近百年,近年又有大量百姓,被蠻族掠奪為奴。
朝廷都是置之不理,這可不是一個天朝上國,該有的擔當。
還有那海貿,那也是掠食於民而滋養外夷。
長此以往,不出一二百年,我漢家將群狼環伺,再無天朝上國之雄威。
鄭公子,以你令尊所為,君義斷不會賣火器與鄭家。
至於君義答應半價賣於你們,還是君義考察了鄭公子雖然年少,卻頗有氣節,品行端正。
加上君義目前不便與尼德蘭人起糾葛,但收複台灣刻不容緩。
隻能借鄭家之手,打痛尼德蘭人,這樣才能滅了西夷人,覬覦漢家船隊之心,我漢家才能貨通四海。
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一家一族可以做到,必須全民族擰成一股繩。
比如你鄭家有船隊水手,我東明有火炮糧食,江南豪紳有布匹、茶葉、絲綢,陝西有失地農民。
鄭家船隊用火炮轟開他國大門,逼迫他們與大明通商。
富國打壓他們本國手工業,使其依賴漢家。
貧國運送失地農民去開荒,豐富我漢家物產,大明雖幅員遼闊,但要養活億萬子民,卻力有不逮。
將來子民隻有更多,不為後世子孫,爭取更大的生活空間,我輩之過也。
不然,我漢家王朝,永遠難逃三百年一個輪迴的內卷。
鄭公子,君義對圖謀的解釋,你還滿意嗎?
君義很不客氣的告訴你,任何阻礙我等,實現此目標者,都是我天雄軍征討的對象。
反之,則是我天雄軍合作的對象。
鄭家想與我天雄軍合作,還是征討的對象,就看你鄭家是否真的願意合作。”
這些事情,董象恆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不知道這個鍾二公子,從哪裏打聽來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聽說可以半價,心中一喜,於是就問:“不知鍾公子的火器做價幾何?至於您所說的條件,本官也一定帶到。”
鍾君義說:“二十四磅火炮五萬兩一門,十八磅炮四萬十二磅炮三萬,九磅炮兩萬。六磅炮一萬五…”
董象恆聽了價格,頓時涼了半截,這樣的價格就算是半價,自己也落不著什麽好處。
何況鍾君義,還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尼德蘭人若是好打,大明也不會讓他們盤踞台灣二十多年。
尼德蘭人垂涎台灣已久,萬曆年間,就和大明因為台灣發生過一次海戰。
福建巡撫和海防總兵俞牟諮,與尼德蘭人在台灣海峽,大戰了一場。
明軍用小船戰勝了尼德蘭人大船,大明取得慘勝。
但也讓尼德蘭人,幾十年不敢打大明的主意。
鍾君義提出這樣的條件,如果鄭家答應,董象恆還能落點好處。
可問題是,鄭芝龍因為有東瀛的專賣權,就算是尼德蘭人,去日本做生意,也要掛鄭家的旗幟。
鄭家靠倒賣旗幟,就賺的盆滿缽滿,尼德蘭人也是鄭家的大客戶,董象恆自然知道。
鄭船主怎麽會為了解救數十萬大明百姓,去攻打自己的大主顧,想想都不太可能。
董象恆隻好迴答說:“鍾公子,這火器也太貴了吧,而且你提的條件,鄭船主怕是也不會答應。”
鍾君義對董象恆不顧浙江百姓嗷嗷待哺,隻顧幕後金主的利益的官員,自然沒有好印象。
冷冷的說:“董大人,火炮乃國之利器,不能輕與。
在南京,尼德蘭人出的價格,比我出的價格還高四成。
我出的價格,鄭家若不想買,有的是人買。
隨著白銀不斷貶值,我相信過不了多久,就算價格高十成,尼德蘭人都會買。
另外鬆江的沈家,也通過甘露堂,提出想買火炮的意圖。”
董象恆也是詫異,尼德蘭人的火炮,本來就比鄭家的厲害。
這也是鄭船主,一直不敢攻打台灣熱蘭遮城的原因。
這次鄭船主之所以想買東明的火炮,主要還是因為東瀛薩摩藩,島津老城主生命垂危,新一代城主繼承人與尼德蘭人態度曖昧。
如果不打壓一下尼德蘭人,鄭家怕是要失去東瀛的專賣權。
鄭船主這些年,一直靠東瀛的專賣權發家。
失去東瀛專賣權,鄭家很可能失去一切。
如果不打壓一下尼德蘭人,讓島津家見識一下鄭家的實力,東瀛無論是幕府,還是其他城主,都
還是東南的豪紳大戶,都不可能再賣鄭家的賬。
這個損失無法估量,搞不好鄭家會就此分崩離析。
這要讓尼德蘭人購買了傳說比紅衣大炮還遠數倍的東明火炮,鄭家想要與尼德蘭人對戰,簡直是耗子舔貓鼻——找死。
而沈淮揚是鄭家的競爭關係,這些年,也是因為沈淮揚沒有東瀛專賣權,才屈服於鄭家。
這要是讓沈淮揚也有了東明火炮,鄭家更是難以為繼,自己便會失去這個幕後金主。
大明官俸極低,想要在官場有個好名聲,必須有幕後金主資助,才不至於去極力壓榨搜刮百姓。
保持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印象,這樣才能步步高升。
大明那些所謂的清流,不是家有巨資,以家族為後盾,以維護家族在地方上的權勢。
就是有地方豪紳,在背後出資出力,維護對方豪紳的利益。
這也是為什麽在大明,想要收富人稅,總是那麽多人反對的原因所在。
董象恆非常清楚這一點,要是失去幕後金主,自己的官位,也就到頭了。
若是沒有金錢開路,就憑自己所做所為,最後難逃鋃鐺入獄的下場。
更何況幕後金主,就在廂房聽著。
可這麽高的價格,這麽苛刻的條件,自己有不能做主。
董象恆說:“鍾公子,價格能不能再低一點?隻要鍾公子答應,本官盡量說服鄭船主,帶兵收複台灣。”
鍾君義說:“董大人,君義半價賣給鄭船主,也是看在民族大義的份上才答應的。
若不是君義一直堅持,西夷人要買東明火器,不能用白銀購買,必須同等價位稀缺物資交換。
恐怕尼德蘭人的艦船,已經到了海州準備裝貨了。”
董象恆見鍾君義定下了價格,這讓自己想撈一把的打算落空。
更讓董象恆擔心的是,這會給東家,留下一個辦事不利的印象。
正在自己一籌莫展之際,從廂房走出一位公子。
進來就說道:“鍾公子的條件,我代表鄭家答應了。”
鍾君義定睛一看,眼前出現一個身著藍衫,手搖折扇的翩翩公子。
於是就說:“公子莫非,是鄭家大公子鄭森鄭大木?”
翩翩公子一愣,自己在江南名聲不顯,加上自己有一半東瀛血統,所以一直都生活低調。
自己是鄭家大公子的身份,在整個江南知道的不出十人。
沒想到這位鍾公子,一眼就道破自己身份。
加上他方才對鄭家發家史,了如指掌,這位鍾公子對鄭家的底細,打聽的如此詳細,想想都覺得後怕。
翩翩公子說:“鍾公子好手段,對我鄭家這麽了如指掌。
方才所說的秘聞,連大木都不曾知曉。
而鍾公子卻能娓娓道來。大木不知鍾公子有何所圖?”
鍾君義說:“鄭公子不必介懷,對於公子的身份,君義也是偶然得知。
至於那些秘聞,君義不便告知。
至於意圖嘛,還是剛才所說的民族大義。
鄭公子,如今大明上下,都隻是以振興家族為榮,而鮮有以振興民族而為者。
隻想著光宗耀祖,卻不思為國開疆拓土。
大明有大量遺民,流落海外近百年,近年又有大量百姓,被蠻族掠奪為奴。
朝廷都是置之不理,這可不是一個天朝上國,該有的擔當。
還有那海貿,那也是掠食於民而滋養外夷。
長此以往,不出一二百年,我漢家將群狼環伺,再無天朝上國之雄威。
鄭公子,以你令尊所為,君義斷不會賣火器與鄭家。
至於君義答應半價賣於你們,還是君義考察了鄭公子雖然年少,卻頗有氣節,品行端正。
加上君義目前不便與尼德蘭人起糾葛,但收複台灣刻不容緩。
隻能借鄭家之手,打痛尼德蘭人,這樣才能滅了西夷人,覬覦漢家船隊之心,我漢家才能貨通四海。
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一家一族可以做到,必須全民族擰成一股繩。
比如你鄭家有船隊水手,我東明有火炮糧食,江南豪紳有布匹、茶葉、絲綢,陝西有失地農民。
鄭家船隊用火炮轟開他國大門,逼迫他們與大明通商。
富國打壓他們本國手工業,使其依賴漢家。
貧國運送失地農民去開荒,豐富我漢家物產,大明雖幅員遼闊,但要養活億萬子民,卻力有不逮。
將來子民隻有更多,不為後世子孫,爭取更大的生活空間,我輩之過也。
不然,我漢家王朝,永遠難逃三百年一個輪迴的內卷。
鄭公子,君義對圖謀的解釋,你還滿意嗎?
君義很不客氣的告訴你,任何阻礙我等,實現此目標者,都是我天雄軍征討的對象。
反之,則是我天雄軍合作的對象。
鄭家想與我天雄軍合作,還是征討的對象,就看你鄭家是否真的願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