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浸種,抵達東北腹地
全球冰封,開局搬空超級倉庫 作者:靖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市區已經是淩晨1點。
但是劉凱卻沒有片刻的休息時間。
因為無論是小麥種子還是白菜種子,在播種前都還有極其重要的一步。
浸種。
用水浸泡不但可以激活休眠的種子,還能預防一些疾病。
但就算是采用相對方便的恆溫浸種,也需要將水加熱到55度左右。
讓種子浸泡在水中自然冷卻到45度,維持這個溫度再浸泡3個小時。
浸泡很簡單,但是架不住量大。
足足300多噸的種子,按標準少說也要800立方米熱水。
相當於小半個奧運標準遊泳池。
如今氣候極熱,收取於水庫中的水平均溫度在32度左右。
也算是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了。
可是水的比熱容也相當高,想要加熱到55度仍舊是極其龐大的工程。
而劉凱采取的方法很簡單。
燒!
他當然不可能用地堡內的電來燒水,那樣速度太過緩慢。
於是他沒有迴地堡,而是沿著地圖直奔城中心的體育館。
在這座體育館的的室內遊泳館內找到了他需要的東西。
那是一台功能保存完好的3000千瓦柴油加熱鍋爐,專門用於遊泳池快速加熱。
正好他的儲物空間內還有不少柴油。
一部分是當初找官方要的,光明鎮采礦沒有用完。
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日本皇宮地下基地。
來到鍋爐房,很快將固定在地麵上柴油鍋爐拆下來。
收進儲物空間加注燃油後,鍋爐順利運轉起來。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劉凱便開始了他的燒水大計。
原本加熱800噸水需要18小時左右,在時間加速下則僅需6個小時。
但是這樣做的代價也不小。
為了維持時間加速,他隻能不斷通過“掠奪”汲取能量。
整整一夜都呆在遊泳館這裏沒能睡個好覺,半刻也不敢鬆懈。
畢竟除了維持時間加速,還要不斷注意儲物空間內的空氣循環。
將柴油燃燒後的廢氣排出。
又不斷吸收周圍的空氣補充,防止鍋爐因為缺氧而熄滅。
夜色褪去,天邊泛起絲絲晨曦光芒。
時間緩緩來到上午7點半,水溫終於達到了浸種所需的溫度!
眼見即將到達他和秦洛菲約定前往省軍區的8點。
劉凱沒有片刻休息時間,立刻控製儲物空間內300餘噸種子包裹進加熱好的溫水中浸泡起來。
沒有將儲物空間內的越野車放出來。
反而是邁開雙腿大步衝進漫天暴雨,濺起一路水花飛奔趕往避難所方向。
時間還很充足,倒是無需“掠奪”能量維持儲物空間的時間加速。
讓劉凱難得的鬆了口氣。
避難所的事情確實很多。
秦洛菲為了早點解決完問題和劉凱團聚,一大早就爬起來玩兒命工作。
現在正在風力發電機組附近監督檢修。
劉凱沒有過多耽擱她的時間,打了聲招唿便踏上提前安排好的直升飛機趕往省軍區。
很快到達軍區機場。
那架熟悉的穆尼2gx-e電動飛機已經充好電停在機庫內。
最近楊鴻昌同樣很忙,一直在外麵東奔西跑。
劉凱不用刻意去拜訪他,自然樂得清閑。
這一次他倒是不用為了躲避雷達而低空巡航。
跟隨空管指令很快便駕駛飛機升空,衝破了黑壓壓的雲層來到陽光照耀的高空。
享受著平流層毫無波瀾的西風北上。
華國疆土幅員遼闊。
從南方沿海城市深入東北,這一趟的距離2400公裏。
絲毫不比上次前往日本的距離短多少。
好在他的飛行路線都由楊鴻昌代勞向上麵報備。
調好自動駕駛,用320公裏的最大巡航速度直飛即可。
一路上劉凱雖然都躺在機艙裏閉目養神,卻絲毫沒有放鬆警惕。
畢竟不知道那兩個坑爹“天命”家族會不會又趁機下黑手。
顯然他的擔心是多餘的。
身為被風家指名合作的人,又是被總書記邱行舟挑選用於拖垮風家的人。
他的行蹤已經列為絕密。
知道這架飛機航線的人不少,包括沿途駐軍指揮官們。
但知道飛機裏坐著劉凱的人卻寥寥無幾。
一路上風平浪靜,完全沒有半點刺激可言。
近8個小時過去,時間來到下午4點。
飛機終於抵達東北腹地油城下屬的甸縣上空。
劉凱斷開自動駕駛。
親自操控著飛機緩緩朝甸縣城區西北的g10高速公路降落下去。
這裏土地平坦,修建的高速公路往往也是戰備公路。
緊急情況下起降大型運輸機都可以,更別說一架小型民用飛機。
在降落的過程中,劉凱還通過“掃描”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北方雖然寒冷,但人類的存活率反而比南方高了很多。
比如此刻油城避難所裏正人頭攢動,數量竟然堪比豐海避難所。
要知道末日以前油城人口不過270多萬。
僅僅相當於豐海市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存活率高出足足兩倍!
上次他去北京全程都在深山老林裏,並沒有發現這一現象。
不過略微思索,他也能想明白如此差別的原因。
首先北方寒冷,住在這裏的人本身就比南方人更抗凍。
而且哪怕如今全球極熱,這裏的溫度也不過42度。
比豐海低了整整10度。
無論幸存者中暑還是避難所爆發瘟疫,情況都更輕。
其次北方人家裏普遍都準備有許多厚衣服厚被子。
當初寒流降臨時,仍舊可以有效應對。
最後,大東北是華國最富饒的糧倉,儲備糧食數量極多。
劉凱不由感慨,真是得天獨厚的好地方。
如果有朝一日世界恢複正常,這裏的重工業基地也將快速重啟。
會比曾經更加富饒的南方更快恢複活力。
思量間,飛機很快降落在一段平坦且沒有多少車輛殘骸的寬闊道路上。
此時飛機電量還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這一次他來東北並沒有告訴官方原因,所以他拿不準邱行舟會不會派衛星盯著他。
再次掃描全開,確認方圓12公裏範圍內沒有任何人監視。
這才開啟衛星電磁屏蔽器,放心的將飛機收進儲物空間。
催動時間加速,利用柴油發電機快速開始充電。
而由於電磁屏蔽器範圍有限,他也不敢貿然離開高速公路。
畢竟要是被發現飛機突然消失在高速公路上,那可就百口莫辯了。
但是劉凱卻沒有片刻的休息時間。
因為無論是小麥種子還是白菜種子,在播種前都還有極其重要的一步。
浸種。
用水浸泡不但可以激活休眠的種子,還能預防一些疾病。
但就算是采用相對方便的恆溫浸種,也需要將水加熱到55度左右。
讓種子浸泡在水中自然冷卻到45度,維持這個溫度再浸泡3個小時。
浸泡很簡單,但是架不住量大。
足足300多噸的種子,按標準少說也要800立方米熱水。
相當於小半個奧運標準遊泳池。
如今氣候極熱,收取於水庫中的水平均溫度在32度左右。
也算是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了。
可是水的比熱容也相當高,想要加熱到55度仍舊是極其龐大的工程。
而劉凱采取的方法很簡單。
燒!
他當然不可能用地堡內的電來燒水,那樣速度太過緩慢。
於是他沒有迴地堡,而是沿著地圖直奔城中心的體育館。
在這座體育館的的室內遊泳館內找到了他需要的東西。
那是一台功能保存完好的3000千瓦柴油加熱鍋爐,專門用於遊泳池快速加熱。
正好他的儲物空間內還有不少柴油。
一部分是當初找官方要的,光明鎮采礦沒有用完。
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日本皇宮地下基地。
來到鍋爐房,很快將固定在地麵上柴油鍋爐拆下來。
收進儲物空間加注燃油後,鍋爐順利運轉起來。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劉凱便開始了他的燒水大計。
原本加熱800噸水需要18小時左右,在時間加速下則僅需6個小時。
但是這樣做的代價也不小。
為了維持時間加速,他隻能不斷通過“掠奪”汲取能量。
整整一夜都呆在遊泳館這裏沒能睡個好覺,半刻也不敢鬆懈。
畢竟除了維持時間加速,還要不斷注意儲物空間內的空氣循環。
將柴油燃燒後的廢氣排出。
又不斷吸收周圍的空氣補充,防止鍋爐因為缺氧而熄滅。
夜色褪去,天邊泛起絲絲晨曦光芒。
時間緩緩來到上午7點半,水溫終於達到了浸種所需的溫度!
眼見即將到達他和秦洛菲約定前往省軍區的8點。
劉凱沒有片刻休息時間,立刻控製儲物空間內300餘噸種子包裹進加熱好的溫水中浸泡起來。
沒有將儲物空間內的越野車放出來。
反而是邁開雙腿大步衝進漫天暴雨,濺起一路水花飛奔趕往避難所方向。
時間還很充足,倒是無需“掠奪”能量維持儲物空間的時間加速。
讓劉凱難得的鬆了口氣。
避難所的事情確實很多。
秦洛菲為了早點解決完問題和劉凱團聚,一大早就爬起來玩兒命工作。
現在正在風力發電機組附近監督檢修。
劉凱沒有過多耽擱她的時間,打了聲招唿便踏上提前安排好的直升飛機趕往省軍區。
很快到達軍區機場。
那架熟悉的穆尼2gx-e電動飛機已經充好電停在機庫內。
最近楊鴻昌同樣很忙,一直在外麵東奔西跑。
劉凱不用刻意去拜訪他,自然樂得清閑。
這一次他倒是不用為了躲避雷達而低空巡航。
跟隨空管指令很快便駕駛飛機升空,衝破了黑壓壓的雲層來到陽光照耀的高空。
享受著平流層毫無波瀾的西風北上。
華國疆土幅員遼闊。
從南方沿海城市深入東北,這一趟的距離2400公裏。
絲毫不比上次前往日本的距離短多少。
好在他的飛行路線都由楊鴻昌代勞向上麵報備。
調好自動駕駛,用320公裏的最大巡航速度直飛即可。
一路上劉凱雖然都躺在機艙裏閉目養神,卻絲毫沒有放鬆警惕。
畢竟不知道那兩個坑爹“天命”家族會不會又趁機下黑手。
顯然他的擔心是多餘的。
身為被風家指名合作的人,又是被總書記邱行舟挑選用於拖垮風家的人。
他的行蹤已經列為絕密。
知道這架飛機航線的人不少,包括沿途駐軍指揮官們。
但知道飛機裏坐著劉凱的人卻寥寥無幾。
一路上風平浪靜,完全沒有半點刺激可言。
近8個小時過去,時間來到下午4點。
飛機終於抵達東北腹地油城下屬的甸縣上空。
劉凱斷開自動駕駛。
親自操控著飛機緩緩朝甸縣城區西北的g10高速公路降落下去。
這裏土地平坦,修建的高速公路往往也是戰備公路。
緊急情況下起降大型運輸機都可以,更別說一架小型民用飛機。
在降落的過程中,劉凱還通過“掃描”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北方雖然寒冷,但人類的存活率反而比南方高了很多。
比如此刻油城避難所裏正人頭攢動,數量竟然堪比豐海避難所。
要知道末日以前油城人口不過270多萬。
僅僅相當於豐海市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存活率高出足足兩倍!
上次他去北京全程都在深山老林裏,並沒有發現這一現象。
不過略微思索,他也能想明白如此差別的原因。
首先北方寒冷,住在這裏的人本身就比南方人更抗凍。
而且哪怕如今全球極熱,這裏的溫度也不過42度。
比豐海低了整整10度。
無論幸存者中暑還是避難所爆發瘟疫,情況都更輕。
其次北方人家裏普遍都準備有許多厚衣服厚被子。
當初寒流降臨時,仍舊可以有效應對。
最後,大東北是華國最富饒的糧倉,儲備糧食數量極多。
劉凱不由感慨,真是得天獨厚的好地方。
如果有朝一日世界恢複正常,這裏的重工業基地也將快速重啟。
會比曾經更加富饒的南方更快恢複活力。
思量間,飛機很快降落在一段平坦且沒有多少車輛殘骸的寬闊道路上。
此時飛機電量還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這一次他來東北並沒有告訴官方原因,所以他拿不準邱行舟會不會派衛星盯著他。
再次掃描全開,確認方圓12公裏範圍內沒有任何人監視。
這才開啟衛星電磁屏蔽器,放心的將飛機收進儲物空間。
催動時間加速,利用柴油發電機快速開始充電。
而由於電磁屏蔽器範圍有限,他也不敢貿然離開高速公路。
畢竟要是被發現飛機突然消失在高速公路上,那可就百口莫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