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紙質情報到手,果然在搞核彈!
全球冰封,開局搬空超級倉庫 作者:靖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沒有被遠處倉庫中堆積如山的核燃料棒衝昏頭腦,畢竟東西就在那裏又不會跑。
眼下趁著敵人還未被驚動,先將情報搞到手才是最佳選擇。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劉凱一心二用。
一邊將耳朵緊貼牆壁,偷聽隔壁資料房中守衛士兵的交談。
一邊壓縮掃描範圍籠罩住那方保險櫃。
劉凱聽不懂那些“嘰裏呱啦”的日語,但是智能眼鏡聽得懂。
資料房中的守衛並未刻意壓低聲音,震動沿牆壁傳遞被智能眼鏡監測。
又同步翻譯為中文在他耳邊響起。
讓劉凱略感失望的是,這些人的對話沒什麽實質性的內容。
既沒有說提及為何資料房要嚴密防守、也沒有解釋那3台直升機運來的機器是什麽。
有的隻是一些低俗的黃色笑話,還有就是對日本高層的不滿抱怨。
似乎是並不想參與這次行動。
不但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無聊蹲守,還沒有半點補助,甚至連煙都不允許抽之類...
看來這些人也都是些大頭兵而已,並不清楚核心消息。
當然他們的談話中也透露出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由於電力有限,這片區域的電力有很大一部臨時分配給外麵駐守的車輛充電、雷達、電網等防禦設備。
這就導致那存放著數十萬根核燃料棒的大倉庫暫時無電可用。
不但倉庫內的照明燈光熄滅,就連監控設備都停止了運轉。
而且那地方除了燃料廠的技術人員定期檢查,本來就沒什麽士兵願意進去。
即便專家再三強調核燃料棒沒有輻射泄露的風險,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士兵們可不信這一套。
一旦出現意外。
生不出孩子都是小事,得輻射病就涼涼了。
說到這裏,那些人還不屑的打趣起來:認為日本政府高層杯弓蛇影。
因為聽說這次行動竟然隻是為了應付兩名來自華國的間諜。
搞這麽大陣仗,難不成是在防超人?
但是他們並不清楚。
如今信息相對閉塞,加上日本高層為了麵子封鎖消息。
這些大頭兵暫時還不知道皇宮和靖國神廁已經被炸毀,否則絕對不敢如此輕鬆愜意。
除了監聽這些人的嗶嗶賴賴,劉凱對保險箱的掃描也有了發現。
在距離很近的情況下,掃描精度極高。
根據油墨厚度的不同,劉凱已經將保險櫃中堆積如山的資料文字盡收眼底。
壞消息是他不懂日語。
好消息是他的英文閱讀能力還不錯,而且日文中有很多字與繁體漢字相同。
所以還是從中讀出了不少信息。
那些資料中多次出現了“爆弾”、“92.3% u235”、“uranium ore purchasing list(鈾礦采購清單)”、“chain reaction(鏈式反應)”之類的詞匯!
這些字眼讓劉凱瞬間警覺起來。
其他的東西或許證明不了什麽,但“92.3% u235”這一串字符就值得考究了。
眾所周知,核電站燃料棒所需的鈾235濃度不過3%到6%之間。
但是如果想要造出核彈,則至少要提純到90%以上。
再加上這些信息依舊使用紙質文件記錄,杜絕了電子泄密的可能。
這足以說明很多事情。
劉凱眼前一亮:這些紙質資料大概率就是他需要的東西!
沒想到竟然如此容易。
但其實事情也並非那麽容易。
因為他突然發現,這方保險櫃結構非同尋常。
在每層堆放的紙質資料下方,竟然都放著一台高敏感度的壓力傳感器!
一旦在未授權暫時解除預警的情況下,資料重量發生變化。
亦或者壓力傳感器遭到破壞、線路被切斷等故障,都會發出警報。
沒想到這群小鬼子如此警惕。
但這也從側麵印證了這些資料的非同尋常。
畢竟如果隻是普通核電站所需燃料的資料,大可不必這麽謹慎!
想到這裏,劉凱笑了。
身為一個掛b,當然不會被這些小把戲所難住。
他無法精確到“克”後麵幾位小數點預估這些資料的重量,所以找同樣重量物體代替的方案並不可行。
但是他擁有儲物空間的衍生用法:禁錮!
原本的“禁錮”能力隻是用來對付人類,沒想到現在也能派上用場。
隻要利用空間,將壓力傳感器的形變程度固定在原始範圍,便不會觸發警報。
想到這裏,劉凱集中精神催動著空間能力。
“嗖!”
伴隨著一陣微風乍起,一遝厚厚的資料便憑空從保險櫃中出現在一牆之隔的配電房地板上。
沒有觸發警報、更沒有任何人發現端倪。
劉凱十分滿意的點點頭。
一邊維持著固定傳感器的“禁錮”,一邊戴上手套快速翻開地上的資料。
鼻梁上的智能眼鏡隨之亮起一盞照明燈光。
將那快速翻動的資料一頁不差全部掃描成電子格式。
同時還將上麵的文字實時翻譯,以ar的方式展現在劉凱眼前。
“tnt當量”、“槍式爆炸結構”、“環形內爆結構”、“鈈鈹核心”...
看著上麵出現的熟悉漢字,劉凱終於完全確定了這些資料的身份。
正是小日子偷偷搞核彈的證明!
隨著第一層保險櫃中的資料掃描完畢,劉凱將其原封不動的送迴去。
甚至連位置都沒有絲毫改變,任誰來了也看不出端倪。
緊接著是第二層、第三層資料。
短短十分鍾不到,整個保險櫃中的紙質材料全部存進智能眼鏡中。
而劉凱滿腦子的疑問也隨之解開:
這裏之所以沒有見到黃餅、炸藥、離心機等設備,是因為此地根本就不是製造材料或者組裝核彈的地方。
僅僅隻是一個搞數據模擬的實驗室。
同時還以製造核電站燃料棒的借口,初步提純了大量來自澳國、加國、哈薩克國的鈾礦。
而這些初步提純到5%的鈾材料則會包裝成燃料棒。
以核電站需求的幌子運輸到其他擁有大型離心機的真正提純工廠。
這裏的模擬實驗早在寒流降臨前就已經開始。
隻是寒流降臨以後,趁著國際監管放鬆而愈發大膽起來。
所以才會被華國發現一絲端倪。
至此,劉凱可以說搞到了絕大部分的情報。
但是紙質資料的記錄終究不是最完善的版本。
隻能記錄一些可以用文字書寫的信息,而無法反映小日子的核彈模擬究竟到了哪一個步驟。
具體的最新動態,或許正存儲在保險櫃旁的那幾台電腦之中。
想到這裏,劉凱眼中殺意一閃,單方麵宣布了資料室中十幾個小鬼子的死刑。
眼下趁著敵人還未被驚動,先將情報搞到手才是最佳選擇。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劉凱一心二用。
一邊將耳朵緊貼牆壁,偷聽隔壁資料房中守衛士兵的交談。
一邊壓縮掃描範圍籠罩住那方保險櫃。
劉凱聽不懂那些“嘰裏呱啦”的日語,但是智能眼鏡聽得懂。
資料房中的守衛並未刻意壓低聲音,震動沿牆壁傳遞被智能眼鏡監測。
又同步翻譯為中文在他耳邊響起。
讓劉凱略感失望的是,這些人的對話沒什麽實質性的內容。
既沒有說提及為何資料房要嚴密防守、也沒有解釋那3台直升機運來的機器是什麽。
有的隻是一些低俗的黃色笑話,還有就是對日本高層的不滿抱怨。
似乎是並不想參與這次行動。
不但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無聊蹲守,還沒有半點補助,甚至連煙都不允許抽之類...
看來這些人也都是些大頭兵而已,並不清楚核心消息。
當然他們的談話中也透露出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由於電力有限,這片區域的電力有很大一部臨時分配給外麵駐守的車輛充電、雷達、電網等防禦設備。
這就導致那存放著數十萬根核燃料棒的大倉庫暫時無電可用。
不但倉庫內的照明燈光熄滅,就連監控設備都停止了運轉。
而且那地方除了燃料廠的技術人員定期檢查,本來就沒什麽士兵願意進去。
即便專家再三強調核燃料棒沒有輻射泄露的風險,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士兵們可不信這一套。
一旦出現意外。
生不出孩子都是小事,得輻射病就涼涼了。
說到這裏,那些人還不屑的打趣起來:認為日本政府高層杯弓蛇影。
因為聽說這次行動竟然隻是為了應付兩名來自華國的間諜。
搞這麽大陣仗,難不成是在防超人?
但是他們並不清楚。
如今信息相對閉塞,加上日本高層為了麵子封鎖消息。
這些大頭兵暫時還不知道皇宮和靖國神廁已經被炸毀,否則絕對不敢如此輕鬆愜意。
除了監聽這些人的嗶嗶賴賴,劉凱對保險箱的掃描也有了發現。
在距離很近的情況下,掃描精度極高。
根據油墨厚度的不同,劉凱已經將保險櫃中堆積如山的資料文字盡收眼底。
壞消息是他不懂日語。
好消息是他的英文閱讀能力還不錯,而且日文中有很多字與繁體漢字相同。
所以還是從中讀出了不少信息。
那些資料中多次出現了“爆弾”、“92.3% u235”、“uranium ore purchasing list(鈾礦采購清單)”、“chain reaction(鏈式反應)”之類的詞匯!
這些字眼讓劉凱瞬間警覺起來。
其他的東西或許證明不了什麽,但“92.3% u235”這一串字符就值得考究了。
眾所周知,核電站燃料棒所需的鈾235濃度不過3%到6%之間。
但是如果想要造出核彈,則至少要提純到90%以上。
再加上這些信息依舊使用紙質文件記錄,杜絕了電子泄密的可能。
這足以說明很多事情。
劉凱眼前一亮:這些紙質資料大概率就是他需要的東西!
沒想到竟然如此容易。
但其實事情也並非那麽容易。
因為他突然發現,這方保險櫃結構非同尋常。
在每層堆放的紙質資料下方,竟然都放著一台高敏感度的壓力傳感器!
一旦在未授權暫時解除預警的情況下,資料重量發生變化。
亦或者壓力傳感器遭到破壞、線路被切斷等故障,都會發出警報。
沒想到這群小鬼子如此警惕。
但這也從側麵印證了這些資料的非同尋常。
畢竟如果隻是普通核電站所需燃料的資料,大可不必這麽謹慎!
想到這裏,劉凱笑了。
身為一個掛b,當然不會被這些小把戲所難住。
他無法精確到“克”後麵幾位小數點預估這些資料的重量,所以找同樣重量物體代替的方案並不可行。
但是他擁有儲物空間的衍生用法:禁錮!
原本的“禁錮”能力隻是用來對付人類,沒想到現在也能派上用場。
隻要利用空間,將壓力傳感器的形變程度固定在原始範圍,便不會觸發警報。
想到這裏,劉凱集中精神催動著空間能力。
“嗖!”
伴隨著一陣微風乍起,一遝厚厚的資料便憑空從保險櫃中出現在一牆之隔的配電房地板上。
沒有觸發警報、更沒有任何人發現端倪。
劉凱十分滿意的點點頭。
一邊維持著固定傳感器的“禁錮”,一邊戴上手套快速翻開地上的資料。
鼻梁上的智能眼鏡隨之亮起一盞照明燈光。
將那快速翻動的資料一頁不差全部掃描成電子格式。
同時還將上麵的文字實時翻譯,以ar的方式展現在劉凱眼前。
“tnt當量”、“槍式爆炸結構”、“環形內爆結構”、“鈈鈹核心”...
看著上麵出現的熟悉漢字,劉凱終於完全確定了這些資料的身份。
正是小日子偷偷搞核彈的證明!
隨著第一層保險櫃中的資料掃描完畢,劉凱將其原封不動的送迴去。
甚至連位置都沒有絲毫改變,任誰來了也看不出端倪。
緊接著是第二層、第三層資料。
短短十分鍾不到,整個保險櫃中的紙質材料全部存進智能眼鏡中。
而劉凱滿腦子的疑問也隨之解開:
這裏之所以沒有見到黃餅、炸藥、離心機等設備,是因為此地根本就不是製造材料或者組裝核彈的地方。
僅僅隻是一個搞數據模擬的實驗室。
同時還以製造核電站燃料棒的借口,初步提純了大量來自澳國、加國、哈薩克國的鈾礦。
而這些初步提純到5%的鈾材料則會包裝成燃料棒。
以核電站需求的幌子運輸到其他擁有大型離心機的真正提純工廠。
這裏的模擬實驗早在寒流降臨前就已經開始。
隻是寒流降臨以後,趁著國際監管放鬆而愈發大膽起來。
所以才會被華國發現一絲端倪。
至此,劉凱可以說搞到了絕大部分的情報。
但是紙質資料的記錄終究不是最完善的版本。
隻能記錄一些可以用文字書寫的信息,而無法反映小日子的核彈模擬究竟到了哪一個步驟。
具體的最新動態,或許正存儲在保險櫃旁的那幾台電腦之中。
想到這裏,劉凱眼中殺意一閃,單方麵宣布了資料室中十幾個小鬼子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