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工部與朱祁鈺的過節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大人,怎麽樣?”
內閣,於謙和商輅迴來後眾人都露出期待的目光。
這三年多以來,隻要於謙出馬,幾乎沒有搞不到的事情。
也是如此,大臣們才開始圍繞在他周圍。
擊退也先的時候,大家對於謙更多的是敬佩。
京城守衛戰於謙的功勞很大,但也不完全是他的功勞,畢竟所有人都出力了,從封賞的結果就可以看到。
而且,於謙能夠出頭,還是郕王向皇上著重推薦的。
之後的幾年,皇上對於謙很看重,因為於謙在關鍵時刻支持他。
“殿下隻是讓我等妥善處理皇上、太後、太子、棗陽王和二皇子的喪事,並安撫好百姓。
沒有其他的指示!”
於謙搖了搖頭,他此行郕王府無功而返。
“殿下怎麽能如此,一點擔當都沒有!”
石璞大失所望,現在的郕王給他的感覺就是沒有擔當。
石璞仿佛又看到了正統皇帝朱祁鎮,也是沒有帝王的擔當。
要是朱祁鎮有擔當,就該在土木堡一死了之。
而不是為了苟活到處喊邊關守將給敵人開門,還在京城外城各門前跳可恥的牽羊舞。
工部看似在六部中不顯山不露水,可工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部尚書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因為朝廷的任何工程都得經過工部,裏麵涉及的利益很大。
“石尚書,慎言!”
周忱提醒,於謙都說不動郕王,沒人能說動郕王了。
工部現在最好閉嘴。
郕王與工部有過節,當郕王把王府的修建要求說給楊理後,楊理給工部和朝廷上了奏折。
周忱主持工部的工作,這份奏折他看過,當時候他沒有急於表態。
雖然忱是工部左侍郎,但這隻是他的虛職,他的真正官職是江南巡撫,工部的事情他幾乎說不上話。
朱瞻墡將他提拔為戶部尚書之後他就沒再管過工部的事情,工部由右侍郎主持。
但右侍郎覺得郕王的要求超規了,可他不是尚書也不是左侍郎,不敢做主。
就將奏書謄抄了一遍名人極速送去給南方給石璞定奪。
石璞看後直接駁迴了,四分之一南京紫禁城大,相當於三分之一個北京紫禁城大了。
一個藩王府要這麽大,怎麽可能。
石璞一看到奏折就生氣,就算郕王是皇上的人弟弟,也不能獅子大開口。
何況,郕王本就不得皇上喜歡。
最後,楊理又去找了郕王,郕王寸步不讓,隻得繼續上書。
朱瞻墡知道後讓南京工部負責,讓應天府和淮安府承擔錢糧。
朱瞻墡如此,一是為了表示對朱祁鈺的感謝,二是打下先例。
以後他還會有很多兒子,到時候對最疼愛的兒子也可以給他修建很大的王府。
於是,工部與郕王就此結下梁子。
顯然,石璞還沒意識到自己早已得罪了郕王,郕王登基後,工部的日子不會好過。
“老夫哪裏說錯了,我們為了大明社稷接殿下迴來,不就是希望殿下挑起江山社稷這個重擔,給我們指引方向嗎?
可殿下倒好,一不合他心意就撂挑子,這不是沒有擔當是什麽?”
石璞繼續說郕王的不是,還沒登基呢就開始耍脾氣,登基了還得了。
石璞擔心,郕王是另一個正統帝。
正統皇帝搞得大家心驚膽顫,本來以為好製衡,結果這丫一個禦駕親征把所有人都架在火上烤了。
更有三分之一的大臣葬身土木堡,還將強大的大明拉到與北宋一個等級。
更是做出了比北宋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父子更可恥的事情——在國都城門下跳牽羊。
朝廷為了保住京師,隻能對朱祁鎮的表演視若無睹。
決戰的時候隻能拿大炮亂轟,送他去見宣德帝和太宗反省。
至於失蹤了,那是對他的懲罰,丟人現眼毫無擔當毫無骨氣的皇帝就該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修建郕王府的事情,超規了他自然不能同意。
而且,當時正統皇帝已經兵敗土木堡被虜,也先大軍正在南下,朝廷的錢糧要緊著京城用。
修建那麽大的王府要很多錢,而且郕王還要求地基加高丈餘,又加大了工程難度和工程費用。
按照石璞的想法,這個時候,郕王應該主動提出縮減王府規格,給朝廷減少壓力,而不是增大規格給朝廷增加負擔。
最可氣的是,朱瞻墡竟然答應了,讓南京工部負責,讓應天府和淮安府拿錢糧。
最後,郕王府按照朱祁鈺的要求修建起來了,而石璞與工部成了惡人。
石璞已經預料到,等郕王登基,工部的這些主事人,要麽滾蛋迴家要麽調出京城。
而南京工部和應天府及淮安府的人則會受到重用。
石璞過去與王振走得很近,要不是正統十四年跟著前任錦衣衛指揮總兵官徐恭一起過去征討福建北部山區爆發了葉宗留和鄧茂七起義,逃過一劫。
他就要被禦史們與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同知毛貴及王長一塊打死在本仁殿上了。
石璞當時駁迴楊理的奏書也有討好正統皇帝的目的。
正統皇帝一向不喜歡郕王,定然不會同意郕王府修那麽大。
但郕王可是他弟弟,不能直接駁迴,否則就是不念天家親情了。
石璞正好來充當這個惡人。
隻是,石璞沒想到,朱祁鎮會那麽差勁那麽沒骨氣,讓他大失所望。
後來朱瞻墡沒有動他,是為了朝堂穩固,為了安撫人心。
“石尚書,莫要發牢騷,殿下聽見了可不好!”
於謙打斷石璞,讓他住嘴,你這時候跳出來幹嘛。
眾人看向石璞都是不善的目光,你丫一個王振黨羽,能安然至今已經不錯了。
郕王可不是正統帝那種一股腦往前衝的人,沒看昨日還一副不同意他走大明門就不妥協的樣子。
今天皇上、太後、太子和棗陽王及二皇子的死訊傳開,他就閉門不出了。
去了兩撥人請示,他都不做任何指示,這是要他們把事情處理完,然後再來談走大明門的事情。
如果是正統皇帝,這是早就站出來指揮大臣們了。
內閣,於謙和商輅迴來後眾人都露出期待的目光。
這三年多以來,隻要於謙出馬,幾乎沒有搞不到的事情。
也是如此,大臣們才開始圍繞在他周圍。
擊退也先的時候,大家對於謙更多的是敬佩。
京城守衛戰於謙的功勞很大,但也不完全是他的功勞,畢竟所有人都出力了,從封賞的結果就可以看到。
而且,於謙能夠出頭,還是郕王向皇上著重推薦的。
之後的幾年,皇上對於謙很看重,因為於謙在關鍵時刻支持他。
“殿下隻是讓我等妥善處理皇上、太後、太子、棗陽王和二皇子的喪事,並安撫好百姓。
沒有其他的指示!”
於謙搖了搖頭,他此行郕王府無功而返。
“殿下怎麽能如此,一點擔當都沒有!”
石璞大失所望,現在的郕王給他的感覺就是沒有擔當。
石璞仿佛又看到了正統皇帝朱祁鎮,也是沒有帝王的擔當。
要是朱祁鎮有擔當,就該在土木堡一死了之。
而不是為了苟活到處喊邊關守將給敵人開門,還在京城外城各門前跳可恥的牽羊舞。
工部看似在六部中不顯山不露水,可工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部尚書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因為朝廷的任何工程都得經過工部,裏麵涉及的利益很大。
“石尚書,慎言!”
周忱提醒,於謙都說不動郕王,沒人能說動郕王了。
工部現在最好閉嘴。
郕王與工部有過節,當郕王把王府的修建要求說給楊理後,楊理給工部和朝廷上了奏折。
周忱主持工部的工作,這份奏折他看過,當時候他沒有急於表態。
雖然忱是工部左侍郎,但這隻是他的虛職,他的真正官職是江南巡撫,工部的事情他幾乎說不上話。
朱瞻墡將他提拔為戶部尚書之後他就沒再管過工部的事情,工部由右侍郎主持。
但右侍郎覺得郕王的要求超規了,可他不是尚書也不是左侍郎,不敢做主。
就將奏書謄抄了一遍名人極速送去給南方給石璞定奪。
石璞看後直接駁迴了,四分之一南京紫禁城大,相當於三分之一個北京紫禁城大了。
一個藩王府要這麽大,怎麽可能。
石璞一看到奏折就生氣,就算郕王是皇上的人弟弟,也不能獅子大開口。
何況,郕王本就不得皇上喜歡。
最後,楊理又去找了郕王,郕王寸步不讓,隻得繼續上書。
朱瞻墡知道後讓南京工部負責,讓應天府和淮安府承擔錢糧。
朱瞻墡如此,一是為了表示對朱祁鈺的感謝,二是打下先例。
以後他還會有很多兒子,到時候對最疼愛的兒子也可以給他修建很大的王府。
於是,工部與郕王就此結下梁子。
顯然,石璞還沒意識到自己早已得罪了郕王,郕王登基後,工部的日子不會好過。
“老夫哪裏說錯了,我們為了大明社稷接殿下迴來,不就是希望殿下挑起江山社稷這個重擔,給我們指引方向嗎?
可殿下倒好,一不合他心意就撂挑子,這不是沒有擔當是什麽?”
石璞繼續說郕王的不是,還沒登基呢就開始耍脾氣,登基了還得了。
石璞擔心,郕王是另一個正統帝。
正統皇帝搞得大家心驚膽顫,本來以為好製衡,結果這丫一個禦駕親征把所有人都架在火上烤了。
更有三分之一的大臣葬身土木堡,還將強大的大明拉到與北宋一個等級。
更是做出了比北宋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父子更可恥的事情——在國都城門下跳牽羊。
朝廷為了保住京師,隻能對朱祁鎮的表演視若無睹。
決戰的時候隻能拿大炮亂轟,送他去見宣德帝和太宗反省。
至於失蹤了,那是對他的懲罰,丟人現眼毫無擔當毫無骨氣的皇帝就該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修建郕王府的事情,超規了他自然不能同意。
而且,當時正統皇帝已經兵敗土木堡被虜,也先大軍正在南下,朝廷的錢糧要緊著京城用。
修建那麽大的王府要很多錢,而且郕王還要求地基加高丈餘,又加大了工程難度和工程費用。
按照石璞的想法,這個時候,郕王應該主動提出縮減王府規格,給朝廷減少壓力,而不是增大規格給朝廷增加負擔。
最可氣的是,朱瞻墡竟然答應了,讓南京工部負責,讓應天府和淮安府拿錢糧。
最後,郕王府按照朱祁鈺的要求修建起來了,而石璞與工部成了惡人。
石璞已經預料到,等郕王登基,工部的這些主事人,要麽滾蛋迴家要麽調出京城。
而南京工部和應天府及淮安府的人則會受到重用。
石璞過去與王振走得很近,要不是正統十四年跟著前任錦衣衛指揮總兵官徐恭一起過去征討福建北部山區爆發了葉宗留和鄧茂七起義,逃過一劫。
他就要被禦史們與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同知毛貴及王長一塊打死在本仁殿上了。
石璞當時駁迴楊理的奏書也有討好正統皇帝的目的。
正統皇帝一向不喜歡郕王,定然不會同意郕王府修那麽大。
但郕王可是他弟弟,不能直接駁迴,否則就是不念天家親情了。
石璞正好來充當這個惡人。
隻是,石璞沒想到,朱祁鎮會那麽差勁那麽沒骨氣,讓他大失所望。
後來朱瞻墡沒有動他,是為了朝堂穩固,為了安撫人心。
“石尚書,莫要發牢騷,殿下聽見了可不好!”
於謙打斷石璞,讓他住嘴,你這時候跳出來幹嘛。
眾人看向石璞都是不善的目光,你丫一個王振黨羽,能安然至今已經不錯了。
郕王可不是正統帝那種一股腦往前衝的人,沒看昨日還一副不同意他走大明門就不妥協的樣子。
今天皇上、太後、太子和棗陽王及二皇子的死訊傳開,他就閉門不出了。
去了兩撥人請示,他都不做任何指示,這是要他們把事情處理完,然後再來談走大明門的事情。
如果是正統皇帝,這是早就站出來指揮大臣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