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祭祀陣亡將士,內三關守不住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奉天門
“臣鎮遠候顧興祖/都督石亨/都督石彪\/吏部郎中李賢/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參見殿下,殿下安好!”
顧興祖、石亨、石彪、李賢、蕭維楨和楊善幾人來到這裏立馬跪地問。
他們已經聽說了襄王去過京營了,想來他們的情況襄王已經了解了。
“鎮遠侯、石都督、李侍郎、蕭寺丞、楊侍郎,皇上安好?聖駕何在?”
朱瞻墡並沒有讓他們起來,而是問皇上怎麽樣了,在哪裏。
以為你們逃迴來把鍋甩給王振就沒事了嗎?
“殿下恕罪,我等也不知道皇上如今的情況如何。
臣等不是有意要逃的,而是迫不得已。
這一切都是王振的錯,懷來城就在二十裏外,他為了落在後麵的一千車路上搜刮的財物,不顧皇上安危死活要讓大軍在土木堡停留。
結果大軍被也先團團包圍。
也先的求和一看就是想引誘我軍深入,王振還在蠱惑皇上和談。
也先假裝後撤,在我軍南下永定河取水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大軍不備之下被瓦剌起兵衝散,這才導致土木堡之敗。
當時戰場混亂,我們也是倉促殺敵,等殺出重圍,皇上等人已經不見了。”
石亨趕緊解釋,這個時候,就算襄王真的要問斬他們,也得把過錯推到王振身上。
“是啊,殿下,當時的情況危急。
大軍又沒有防備,加上三日沒有水喝,即便想全力以赴,也沒個那個力氣啊。”
石彪也跟著解釋,那時候全軍缺水,根本沒什麽戰力。
“殿下,沒水是一方麵,糧草不足也是一方麵。
大軍到了土木堡,糧草已經嚴重不足了,皇上出征準備的時間太短了,帶的糧草不足。”
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說了另外一個問題,那時候饑渴難耐,戰力大減,二十萬大軍才被也先六萬騎兵突襲了。
“殿下,最主要的是,英國公、鄺尚書等多次勸諫無果。”
吏部郎中李賢直接把問題推到了朱祁鎮身上。
王振再怎麽蠱惑,那麽多大臣在身旁勸諫,皇上要是聽取了就不會發生慘敗了。
顧興祖見其他人搶先開口,把該說的說了,隻是附和。
“這麽說都是王振的錯,你們一點錯也沒有?”
朱瞻墡提高了聲音,這個幾個人把責任推到了王振身上,想以此擺脫戰場棄皇上而逃的罪責。
特別是吏部郎中李賢,幾乎把主要責任在皇上說了出來。
他說得沒錯,最大的責任還是皇上,他不聽勸阻帶那麽多大臣和武將幹嘛。
帶幾個自己懂事聽話的大臣和武將就行了。
“臣等知罪,但罪不在己身,請殿下恕罪。”
幾人求饒,實際上當時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的都是逃跑。
皇上的種種作為讓他們太失望了,那個時候誰還會管皇上,自己逃命要緊。
隻是他們命大,逃了出來,而其他人命背,死在瓦剌騎兵的刀下。
“不管如何,你們隻顧自己活命,不顧皇上安危,讓皇上身處險地,就是不對。
念在你們為朝廷出力多年,眼下京城又缺人,孤就暫且不追究你們的責任了。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孤命你們戴罪立功,若是表現良好,孤就免了你們的罪責。
要是你們表現不好,那就數罪並罰,抄家斬首,誅九族。”
朱瞻墡讓叫他們過來就是為了敲打一下,讓他們記住這個事情不會就這麽算了。
“謝殿下!”
幾人趕緊叩謝,隻要襄王現在不追究責任就行,至於以後,到時候再說。
“各自降兩級,顧興祖、石亨和石彪去找於謙報道,聽從他的安排。
李賢、蕭維楨和楊善,你們還迴原來的地方,聽從你們你部主事的安排。”
朱瞻墡對幾人做了安排,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祭祀宣府、土木之戰中陣亡的將士。
朝廷不能讓陣亡的將士心寒,更不能讓即將守衛京師的將士心寒。
“去叫禮部準備,孤要祭祀宣府、土木之戰中陣亡將士,以安軍民之心。”
朱瞻墡讓興安通知禮部著手準備此事,金英被大臣重傷後,臥床不起了,司禮監的事情現在由興安負責。
“奴婢遵命!”
興安說罷快速離去,金英年紀大了,又受了重傷,自己要想取代金英就要服侍好襄王。
沒幾天,朱瞻墡就帶著文武百官,祭祀土木堡和宣府戰死的將士。
祭祀陣亡將士之後,朱瞻墡找來於謙,詢問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的情況。
這是緊鄰京城的三道重要關卡,隻要這三關守住了,也先率領的瓦剌大軍就得繞路。
如此一來,就能給他爭取更多的時間。
“殿下,您找我?”
於謙進來後先行禮。
“於謙,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安排得當了嗎?能不能守住?”
朱瞻墡直接拋出問題,他來得時間短,很多事情還沒了解清楚。
“啟稟殿下,以臣估計,應該守不住,雖然臣已經加派了人手。”
於謙搖了搖頭,也先早就滲透各關了,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三關,每一關必然有很多瓦剌人的奸細。
到時候奸細與也先裏應外合,這三關很快就破了。
“這是為何?”
朱瞻墡不解,對守住京師,於謙非常堅定。
為了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他就增派了人手,還沒信心。
“迴殿下,從皇上出征,行軍路線被也先一清二楚可以推測出咱們內部有瓦剌的奸細。
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是瓦剌曆次朝貢的必經之路,想必瓦剌奸細早已經滲透三關。
臣擔心也先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關內奸細會裏應外合。
所以,我們的重點還是京城,也先大軍必然會直臨京城。
我們能做的隻有讓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將士多拖住也先大軍一些時日。”
於謙的重點一直都是京城,大明被瓦剌滲透成什麽樣,估計隻有也先清楚。
“既如此,孤再給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將士下一道命令,死守關隘,人在關在。”
這道命令可能沒多大用處,但還是要下。正如於謙所說,能多擋也先大軍一刻是一刻。
要是擋住了,京師的情況就沒那麽危急了。
“臣鎮遠候顧興祖/都督石亨/都督石彪\/吏部郎中李賢/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參見殿下,殿下安好!”
顧興祖、石亨、石彪、李賢、蕭維楨和楊善幾人來到這裏立馬跪地問。
他們已經聽說了襄王去過京營了,想來他們的情況襄王已經了解了。
“鎮遠侯、石都督、李侍郎、蕭寺丞、楊侍郎,皇上安好?聖駕何在?”
朱瞻墡並沒有讓他們起來,而是問皇上怎麽樣了,在哪裏。
以為你們逃迴來把鍋甩給王振就沒事了嗎?
“殿下恕罪,我等也不知道皇上如今的情況如何。
臣等不是有意要逃的,而是迫不得已。
這一切都是王振的錯,懷來城就在二十裏外,他為了落在後麵的一千車路上搜刮的財物,不顧皇上安危死活要讓大軍在土木堡停留。
結果大軍被也先團團包圍。
也先的求和一看就是想引誘我軍深入,王振還在蠱惑皇上和談。
也先假裝後撤,在我軍南下永定河取水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大軍不備之下被瓦剌起兵衝散,這才導致土木堡之敗。
當時戰場混亂,我們也是倉促殺敵,等殺出重圍,皇上等人已經不見了。”
石亨趕緊解釋,這個時候,就算襄王真的要問斬他們,也得把過錯推到王振身上。
“是啊,殿下,當時的情況危急。
大軍又沒有防備,加上三日沒有水喝,即便想全力以赴,也沒個那個力氣啊。”
石彪也跟著解釋,那時候全軍缺水,根本沒什麽戰力。
“殿下,沒水是一方麵,糧草不足也是一方麵。
大軍到了土木堡,糧草已經嚴重不足了,皇上出征準備的時間太短了,帶的糧草不足。”
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說了另外一個問題,那時候饑渴難耐,戰力大減,二十萬大軍才被也先六萬騎兵突襲了。
“殿下,最主要的是,英國公、鄺尚書等多次勸諫無果。”
吏部郎中李賢直接把問題推到了朱祁鎮身上。
王振再怎麽蠱惑,那麽多大臣在身旁勸諫,皇上要是聽取了就不會發生慘敗了。
顧興祖見其他人搶先開口,把該說的說了,隻是附和。
“這麽說都是王振的錯,你們一點錯也沒有?”
朱瞻墡提高了聲音,這個幾個人把責任推到了王振身上,想以此擺脫戰場棄皇上而逃的罪責。
特別是吏部郎中李賢,幾乎把主要責任在皇上說了出來。
他說得沒錯,最大的責任還是皇上,他不聽勸阻帶那麽多大臣和武將幹嘛。
帶幾個自己懂事聽話的大臣和武將就行了。
“臣等知罪,但罪不在己身,請殿下恕罪。”
幾人求饒,實際上當時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的都是逃跑。
皇上的種種作為讓他們太失望了,那個時候誰還會管皇上,自己逃命要緊。
隻是他們命大,逃了出來,而其他人命背,死在瓦剌騎兵的刀下。
“不管如何,你們隻顧自己活命,不顧皇上安危,讓皇上身處險地,就是不對。
念在你們為朝廷出力多年,眼下京城又缺人,孤就暫且不追究你們的責任了。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孤命你們戴罪立功,若是表現良好,孤就免了你們的罪責。
要是你們表現不好,那就數罪並罰,抄家斬首,誅九族。”
朱瞻墡讓叫他們過來就是為了敲打一下,讓他們記住這個事情不會就這麽算了。
“謝殿下!”
幾人趕緊叩謝,隻要襄王現在不追究責任就行,至於以後,到時候再說。
“各自降兩級,顧興祖、石亨和石彪去找於謙報道,聽從他的安排。
李賢、蕭維楨和楊善,你們還迴原來的地方,聽從你們你部主事的安排。”
朱瞻墡對幾人做了安排,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祭祀宣府、土木之戰中陣亡的將士。
朝廷不能讓陣亡的將士心寒,更不能讓即將守衛京師的將士心寒。
“去叫禮部準備,孤要祭祀宣府、土木之戰中陣亡將士,以安軍民之心。”
朱瞻墡讓興安通知禮部著手準備此事,金英被大臣重傷後,臥床不起了,司禮監的事情現在由興安負責。
“奴婢遵命!”
興安說罷快速離去,金英年紀大了,又受了重傷,自己要想取代金英就要服侍好襄王。
沒幾天,朱瞻墡就帶著文武百官,祭祀土木堡和宣府戰死的將士。
祭祀陣亡將士之後,朱瞻墡找來於謙,詢問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的情況。
這是緊鄰京城的三道重要關卡,隻要這三關守住了,也先率領的瓦剌大軍就得繞路。
如此一來,就能給他爭取更多的時間。
“殿下,您找我?”
於謙進來後先行禮。
“於謙,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安排得當了嗎?能不能守住?”
朱瞻墡直接拋出問題,他來得時間短,很多事情還沒了解清楚。
“啟稟殿下,以臣估計,應該守不住,雖然臣已經加派了人手。”
於謙搖了搖頭,也先早就滲透各關了,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三關,每一關必然有很多瓦剌人的奸細。
到時候奸細與也先裏應外合,這三關很快就破了。
“這是為何?”
朱瞻墡不解,對守住京師,於謙非常堅定。
為了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他就增派了人手,還沒信心。
“迴殿下,從皇上出征,行軍路線被也先一清二楚可以推測出咱們內部有瓦剌的奸細。
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是瓦剌曆次朝貢的必經之路,想必瓦剌奸細早已經滲透三關。
臣擔心也先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關內奸細會裏應外合。
所以,我們的重點還是京城,也先大軍必然會直臨京城。
我們能做的隻有讓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將士多拖住也先大軍一些時日。”
於謙的重點一直都是京城,大明被瓦剌滲透成什麽樣,估計隻有也先清楚。
“既如此,孤再給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將士下一道命令,死守關隘,人在關在。”
這道命令可能沒多大用處,但還是要下。正如於謙所說,能多擋也先大軍一刻是一刻。
要是擋住了,京師的情況就沒那麽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