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著作中最經典的浪漫主義小說,是我國曆史上魔幻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品,更是開山之作。至今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至世界各地,而《西遊記》更是最值得研究的中華古典著作之一。而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西遊記解析充溢滿屏,各方觀點不一,這無疑為這部古典巨著又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更加引人關注。


    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一部古典著作,對於一部傳世經典,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解,那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西遊記》臨近結尾處的一個離奇事件,那就是淩雲渡落水事件。


    一、淩雲渡


    話說大聖引著眾人,緩步登上靈山,行不到五六裏,隻見一大河橫亙當前,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裏寬闊,四無人跡。而後行者指出有一大橋,過去即可成聖,唐僧上前一看,有一匾額,上寫著淩雲渡,再看那橋,是一獨木橋。


    而那獨木橋,隻有行者敢過,唐僧和八戒皆不敢。爭執了半天,也沒結果,正在唐僧躊躇之時,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方才四無人跡的大河之上,突然出現了一條渡船,直唿“上渡、上渡”,孫行者一眼看破,那撐船者乃是接引佛祖,而船則是無底船。


    行者將船喚來,唐僧瞧見是無底船之後,膽戰心驚。直唿,這無底的破船,如何渡人?於是說什麽也不上船。行者見狀,也不由唐僧猶疑,直接將唐僧推上了船。既是無底船,肉身凡胎的唐僧怎麽站得住,一下便跌入水底,那接引佛一把將唐僧拉起,說來也怪,這下唐僧就站在了船上,而後八戒和沙僧也上了船。


    二、淩雲渡獨木橋


    接引佛將船劃開之後,隻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而後眾人過了淩雲渡,接引佛就不見了蹤影,再之後唐僧謝了三個徒弟,身輕體快便上了靈山。那麽問題來了,淩雲渡口到底發生了什麽?唐僧真的死了嗎?


    首先我們來看淩雲渡的位置,它橫亙在靈山半山腰,顯然就不是凡間的河流。換句話說,這淩雲渡就是凡間和神佛方外之地的交界處,凡人要想從凡間的肉身化身為神佛,隻有兩條路走,要麽曆經千辛萬苦,走過那條獨木橋,成為天選之子,肉身成佛;要麽就死,念佛之人死後,元神可以渡河。唐僧不敢走獨木橋,所以他注定了不可能肉身成佛,那就隻能死後成佛了。所以,在這裏,唐僧死了。


    再看接引佛是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是也。更是橫三世佛之一,與東方藥王和中間釋迦摩尼並列的西方佛祖,地位崇高,法力無邊。那這樣的人物,怎麽會在淩雲渡當一位船翁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接引佛的主要工作職責,那就是接念佛的人往生後去西方極樂淨土。西方淨土在哪,肯定不是在淩雲渡對麵的靈山,而是在據此十萬億佛土的西方。


    三、接引佛祖


    那意思就很明顯了,接引佛祖此行的目的並不是來送唐僧師徒過河的,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唐僧死在了淩雲渡,被接引佛祖撈起來的是金蟬子,這時候金蟬子就和唐僧分離了,接引佛祖將金蟬子等人送過河隻是順帶的,隻是給如來一個麵子。而他此行最大的目的無非隻有一個,那就是接往生的唐僧去西方極樂淨土,因為唐僧是念佛之人。所以,接引佛將金蟬子等人送過河之後,就不見了,他應該是去接死去的唐僧迴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去了。最後取經成功後成佛的不過是如來徒弟金蟬子而已。


    那唐僧為何會死在淩雲渡?


    首先,淩雲渡位於靈山半山腰,取經路已經走完了,再往前一步就是佛教聖地,肉身凡胎之人怎能輕易涉足。所以這裏唐僧就隻有兩個選擇,要麽走過獨木橋,肉身和金蟬子融合,與金蟬子一道成佛,要麽你死後歸西方淨土,金蟬子自己走上成佛之路。唐僧並沒有佛家修為,沒有佛緣,隻是金蟬子的一個寄生體,唐僧是兼具金蟬子的佛性和自己肉身的凡俗性的。


    金蟬子借用唐僧這具肉體為母體,最終脫凡胎成佛。


    我們可以通過唐僧在取經路上的表現來確認,唐僧有兩麵性,有時心堅似鐵,有時懦弱膽怯,在妖怪麵前經常哭泣。意思是他身上既有本體的劣根性,又兼具金蟬子的佛性,隻有摒棄劣根,才能成佛。


    四、淩雲渡無底船


    取經之路上,唐僧肉身的表現並未得到認可,一路上有監督其實就是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等一套班子,名為保護,也可理解為監督。所以臨了安排了一個獨木橋,給機會讓唐僧能夠實現自我淨化,不過唐僧的劣根性始終無法除去,不能淨心成佛,然而金蟬子是一定要成佛的,所以隻能在此處舍棄肉身,獨自成佛。而且這樣可以與前塵斬斷,之前的惡因都是唐僧所造,和金蟬子沒有關係。


    唐僧的肉身之所以無法成佛,主要是他在俗世間所展現出的佛性並不足,有時還沒有佛家的聖名燭照。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唐僧的肉身在塵世間所犯的戒。


    1、殺戒,唐僧是個肉體凡胎,他也曾殺死了害他父母的水賊劉洪,唐僧父親是狀元,母親是丞相之女,在赴任路上,其父被水賊劉洪等人所害,其母被其霸占。當唐僧長大後得知真相,便請來了丞相,劉洪等人原形畢露,無處遁身。原文記載“丞相與玄奘、小姐,親到江邊,活剜取劉洪心肝”。可見唐僧出家之前,可是個殺伐決斷的角色。


    2、妄語,此事出在女兒國,唐僧被女王留住,因為害怕不給自己加蓋通關牒文,或者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唐僧假意應承欺騙感情。騙取了女王的印章,蓋了通關文牒,最後臨了還擺了女王一道,和幾個徒弟走了。


    3、色戒,原文記載,唐僧與女王“同攜素手,共坐龍車”,這是什麽意思,就是唐僧和女王牽著手,一同坐在龍車上。


    還有,唐僧在女兒國,想要和幾位徒弟私下逃離之時,對女王說:“敢煩陛下相同貧僧送他三人出城,待我囑付他們幾句,教他好生西去,我卻迴來,與陛下永受榮華,無掛無牽,方可會鸞交鳳友也。”會鸞交鳳何意也?唐僧能對一位女子說出這樣的淫語,豈不是犯了色戒。


    4、飲酒


    唐僧一路上,其實是喝了不少次酒的,第一次是在長安,李世民為其送行之時,敬其第一杯酒,唐僧推辭,再敬時,唐僧不敢辜負聖意,“謝恩飲盡”。另外唐僧在女兒國和老鼠精處,都有飲酒。


    唐僧肉身就是個膽怯的凡身肉體,缺少“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佛家普度眾生的魄力和勇氣,也沒有甘願舍棄自己以度他人的佛性。就是個會念佛,時刻想著守清規的普通和尚,這樣的一個普通和尚又怎麽能成佛呢?


    所以其死在淩雲渡,不是沒有道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杏壇一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杏壇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杏壇一笑並收藏杏壇一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