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團四人一馬,就是一個完整的團隊。唐僧是說一不二的領導,八戒是獨一無二的親信。悟空是武力擔當並負責化緣,沙僧司職牽馬,白龍馬專職苦力。那麽問題來了,在唐僧與八戒的勾連之下,悟空、沙僧、白馬誰的日子更不好過呢?


    1.先說說白馬之苦。


    按道理說,白龍馬算是第二個加入取經團的,按照輩分排,他應該是悟空的師弟,八戒的師兄。可是,由於他的身份隻是唐僧的坐騎,所以後麵來的八戒、沙僧都成了他的師兄。別以為白龍馬隻是個坐騎就覺得他沒有本事。事實上,在鷹愁澗,悟空一人根本就搞不定他,最後還是請來觀音菩薩才幫忙收了小白龍。褪鱗去角,成為唐僧專用坐騎。白龍馬的崗位,注定他成為團隊最被人忽視的一個角色。甚至八戒和沙僧開始時候都不知道他小白龍的真正身份。


    在去往“四聖試禪心”的路上,八戒拈輕怕重,抱怨自己擔子太重,要求白馬兼職馱著行李。八戒的理由還挺充分,他說,你看師父騎的馬,那般高大肥盛,隻馱著老和尚一個,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這個時候,八戒倒和白馬論起兄弟之情了。有求於人,先拿一番花言巧語親近之,乃小人常用之道也。這時候,悟空為白龍馬說了一番公道話。他說:你說他是馬哩!他不是凡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喚名龍馬三太子。隻因身犯天條,多虧觀音菩薩救了他的性命,才變做這匹馬,願馱師父往西天拜佛。這個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悟空的這句“各人的功果”是重點。每個人的分工不同,不管成功還是成佛,都能殊途同歸。在這個時候,沙僧問了一句:“哥哥,真個是龍麽?”行者道:“是龍。”至此,八戒沙僧才剛剛知道小白龍的真實身份。


    這白龍馬長年累月幹著同樣一件事情,在別人看來雖然枯燥,但他自己並不覺得,而且十分敬業。隻不過,他的工作屬於苦力類,雖然出力很多,但卻最容易被領導忽視。即使唐僧也不例外。白馬日複一日天天馱著唐僧翻山越嶺,但並沒有得到唐僧的絲毫體恤和重視。甚至有一次,唐僧在危急關頭,還要出賣白馬。


    《西遊記》第五十六迴,白龍腳力快了些,就讓唐僧放了膽兒。結果遇到了強盜。強盜把唐僧捉住並吊在了樹上,並索要買路財。唐僧為了保命,就說,我的錢都在後麵我徒弟身上。接著,悟空趕到。唐僧悄悄跟悟空商量:“這一夥攔路的,把我攔住,要買路錢。因身邊無物,遂把我吊在這裏,隻等你來計較計較。不然,把這匹馬送與他罷。”看,唐僧為了自己脫身,居然第一個想到的是把白馬送給強盜。結果招來悟空的嘲笑。這就是悟空的天性,心裏藏不住事,嘴上攏不住話。你笑話唐僧,現在他有性命之憂,肯定暫時不會和你計較,但一定會跟你秋後算賬哦。


    其實,悟空也是就事論事,是為白馬討迴公道。本來嘛,白馬天天馱著你,滿滿的苦勞。你有危險立刻就出賣白馬,實在是太不講究。所以《西遊記》中把悟空與白龍馬合稱為“心猿意馬”是有道理的。說明二人心意上是相通的。別看唐僧出賣白馬,但白馬對唐僧卻始終忠心耿耿。在黃袍怪把唐僧變成老虎、八戒要準備分行李散夥的時候,是小白龍挺身而出,單騎救主未果,又死命拉住八戒去花果山請迴了孫悟空,才讓唐僧順利渡過這一劫。別看小白龍變成了白馬,他對八戒的看法與悟空是一致的。在朱紫國,為了救國王需要配藥,需要他的龍馬尿。當八戒去找他接尿的時候,龍馬就是不尿。隻有悟空去了,才算接了一點點。為什麽會有這個區別呢?因為八戒去了,對龍馬就是“一頓腳踢起”。你這麽不懂得尊重別人,龍馬豈能尿你個蠢豬呢?龍馬的事情說完了,再說說沙僧的故事。


    2.沙僧和悟空誰聰明?


    許多人不知道沙僧的真身是什麽,其實書中說得很明白。《西遊記》第六十一迴,牛魔王就說過,唐僧的二徒弟是個豬精,三徒弟是個流沙精。自己做妖怪的時候,都和他們打過交道。《西遊記》中,飛禽走獸可以成精,像牛魔王、大鵬、黃獅精、老鼠精、蠍子精等等。這是動物成精;花草樹木可以成精,像荊棘嶺的杏仙、十八公、孤直公等等,這是植物成精。動植物都是生物,成精也不稀奇。但非生物也是可以成精的。沙僧就是一個例子。沙僧就是流沙河的流沙成精,所以是流沙怪。


    每個成精的妖怪,都會保留著本體的原始本性。比如牛魔王很牛,大鵬很傲,豬八戒很愚。沙僧也不例外。流沙的特性就是抓不住。抓到手中就漏。沙僧就是這樣,所以他非常圓滑。


    當初,八戒與沙僧對戰,想引他上岸。因為吃過悟空一次虧,沙僧就再也不會上當。沙僧武功本也不弱,但大師兄是降妖第一人,八戒又挺嫉賢妒能,所以沙僧幹脆落得清閑,從來不跟誰去爭妖精打。他一入隊,就找了一個牽馬的活,跟挑擔子比起來,這個活也不累。有時候,八戒牢騷太多了,他還願意幫助八戒挑挑擔子,拉近一下兄弟關係。與悟空的降妖化緣,八戒的挑擔,白龍馬的行程苦力相比,沙僧的活兒無疑是所有人中最清閑的。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沙僧卻是團隊中人緣最好的一位。唐僧不討厭他,悟空願意拉攏他,八戒也不敢得罪他。明明幹活最少,卻落得人緣最好。翻遍《西遊記》,還看出來沙僧有什麽高招。無招之招,才是最高。


    為什麽大家都不討厭沙僧呢?其實就是因為他的平庸。因為平庸,唐僧有事想當然就不會去指望他;因為平庸,八戒就不會去嫉妒和算計他;因為平庸,心地淳厚的悟空就會去照顧他。這道理,說簡單其實也簡單,能做到就是高明。最大的安全,就是不讓別人總想起你。這就是職場規則。相比之下,悟空就有些太引人注目了。其實也沒有辦法,加入團隊之前,悟空就有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的威名。所以在取經團,悟空已經成為了能力的圖騰。許多妖怪捉唐僧的時候,首先第一個考慮的就是他有一個大徒弟孫悟空。正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負”,悟空的名氣比他的能力大很多。當初,他的盛名其實是在不懂規則又破壞規則下形成的。許多人不是打不過他,而是在運用規則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成就了悟空這樣一種“虛負”的盛名。


    悟空開始時候從來也沒有想過低調,所以他跟唐僧、八戒關係始終緊張。那悟空是不是能走跟沙僧一樣的路子呢?其實不行。畢竟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經曆也不同。悟空的盛名已經形成,八戒的嫉妒心已經“錨定”了他,所以他就不可能像沙僧那樣被八戒遺忘。悟空最後還是從《心經》中找出了一個最合適的方法,那就是幹脆不言了。於是也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杏壇一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杏壇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杏壇一笑並收藏杏壇一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