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探討孫悟空為何前後表現有天壤之別。其實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與後來保護唐僧取經的孫行者來自兩套故事係統,中間用小型民間故事斬龍、入冥、遊地府、劉全進瓜、門神傳說銜接。在早期雜劇裏,唐僧是男主角,到百迴本《西遊記》,孫悟空變成了主角。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是一顆不受羈絆、完全袒露出來的心靈,是獨立自由的靈魂。四川、閩粵台等地都有猴精的傳說,被稱為某某大聖,如通天大聖、齊天大聖、丹霞大聖等,他們有的偷仙丹偷禦酒,有的被壓在龜山底下……最後所有故事都集中到一個猴子孫悟空身上去了。取經故事裏的孫悟空以前叫“猴行者”“孫行者”,可能是印度神猴哈奴曼的化身,或者是玄奘大師的保鏢石盤陀。關於孫悟空是猿還是猴的問題,早期版本寫的是石猿,與猴行者故事結合後,石猿、石猴混用。石猴會有尾巴,而且尾巴的功能還比較強大,可以是武器。早期雜劇都是把孫悟空當罪犯猴妖,百迴本《西遊記》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西遊記》在一定意義上是把取經隊伍當作一個修行的人來寫的。孫悟空是人心智的代稱,豬八戒是本能的代稱。在宋元時期的《西遊記》裏孫悟空出來就姓孫了,直到百迴本《西遊記》才給出解釋。孫悟空是一個猢猻,胡是古月,老陰,不能化育。孫字繁體字孫字是子係,是嬰兒的意思,合“嬰兒之本論”,這是道教的影響。道士們講究煉丹,宋代以後強調內丹。內丹術秉承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屏除邪欲修煉精氣神。他們認為人體是一座大丹爐,體內的元神和元氣是藥物,通過內煉,將其凝結起來,形成嬰兒狀的“聖胎”,最後出元神,肉體就可以拋棄了。金元時期的道教全真派,屬於提倡內丹的北宗。


    金箍棒的原型是船的錨,也叫碇子。民間把航海家鄭和神化了,他下令拋的錨子也化身為鎮海針了。《西遊記》故事的最終寫定者,很可能是東南沿海或非常熟悉福建的底層文人。明代有一個給國家養馬的機構,叫太仆寺,太仆寺卿是從三品。周穆王有個出名的大臣叫伯囧,做過這個官,後世把太仆也叫囧卿。太仆寺養馬場遍及全國,設有牧監。一個牧監管理一千到幾千匹馬。孫悟空管千匹天馬,弼馬溫相當於牧監,即一個縣級養馬場的管事。另外,明朝還有個禦馬監,主管太監是正四品的高官。正德時期的禦馬監太監管理四萬匹軍馬,可以調兵遣將。孫悟空的官職沒這麽高。佛教的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起初是一種眼病,後來才演變成厲害的法術,能看到遠處的物品,不過識別妖怪主要是觀察外圍吉兇雲氣。據統計,火眼金睛一共使用過31次,成功18次,失敗11次,成功率大約在58%。孫悟空手下的花果山四健將——馬流二元帥、崩芭二將軍。馬流是閩粵一些地方對猴子的稱唿,崩芭可能是印地語猴子的音譯,或者是蒙古語虎將的訛音。百迴本《西遊記》裏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都有來曆,他們的事跡在民間傳說、佛經故事、戲劇或者真實曆史中出現過,隻是做了重新編排。追根溯源,長知識。


    豬八戒的第一個妻子卵二姐,應該是卯二姐之誤。卯兔,暗合月宮裏的玉兔。八戒在天宮調戲嫦娥,到凡間與兔子精結合,前後唿應。在古代的小說和誌怪裏,豬又很淫。亥豬配五行之木,如果用幹支來給豬八戒配對,適合的是卯和未。《周易》裏說,“坎者,水也”,又說“坎為豕”,豕就是豬。《史記》裏有天豕主管溝渠,大禹治水時,有神豬來給他當向導。十二地支的亥,屬相為豬,配位在北方水位。天蓬元帥作為真武信仰裏的北極四聖之一,是北方之神,是司水之神。寫豬八戒時提到了木母,有全真教的影子。道教稱鉛為金公,汞為木母。


    守南天門的天王與托塔李天王。四大天王是鎮守佛國四方的神,托寶塔的多聞天王梵語音譯毗沙門天王,其信仰在唐代非常興盛,因為名字裏有一個“門“字,民間以為是個叫毗沙的門,於是把他和其他天王安排到天宮守大門。唐代開國功臣李靖與毗沙門天王合體後,成了托塔李天王。毗沙門天王的三兒子哪吒變成了李靖的兒子。哪吒形象原來是穿盔甲的,《封神演義》把善財童子和紅孩兒的形象安到了哪吒身上,這也是我們現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哪吒、孫悟空都變成三頭六臂,手裏拿著各種法器,這是來自密教神的形象。哪吒的兩個哥哥金吒、木吒,實際上是軍吒、木吒,都是音譯的名字。唐代僧伽大師的兩個弟子惠岸和木叉,訛傳成是一個人,木叉的叉與吒音近,變成了木吒。金能克木,軍吒變成了金吒。閩粵台一帶,哪吒信仰十分興盛,一般被封為中壇元帥,所以《西遊記》裏才會有玉帝封哪吒為“三壇海會大神”。


    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不是夫妻。玉皇大帝是宋代以後在傳說裏成為天庭的最高統治者。王母娘娘原型是西王母,比玉帝老了很多。西王母在瑤池大擺宴席,這是蟠桃會的原型之一。漢代有故事說東王公與西王母兩人一年在大鳥背上見一次麵。許多帝王宣傳曾經接待過西王母,如周穆王曾經上群玉山拜訪西王母。七仙女。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第三個是女宿,附近有一組“扶匡”七星。早在戰國之際,人們就相信她掌管蠶桑女工。久而久之,認為這七顆星是七位仙女。七個蜘蛛精有可能是暗喻七情。二郎神形象有多個來源,有毗沙門天王的二兒子獨健、四川地區的趙昱、李冰的二兒子等。宋朝末年,宦官楊戩請道士做法,抓假二郎神。楊戩與二郎神總是一起講,就拚湊到一起了。二郎神戴三山帽是英俊小生,實際上是太監的打扮。三山帽是明代太監的帽子,漆紗質的圓頂,帽後一片高出來的環狀板,正好圍攏三麵,空出正麵,三麵山牆的意思。四川地區的二郎神廟在灌江口,《西遊記》裏孫悟空曾經到此一遊。哮天犬的品種是白色細犬,金、元以來,不斷被人豢養。郎世寧為乾隆畫的《十駿犬圖》裏麵隻有一隻是藏獒,其他都是細犬。關羽戴綠頭巾是來自護教伽藍的形象。密教神忿怒身有幾個特點:特別大,頂天立地,顏色特別鮮豔,特別恐怖。忿怒神多是“麵如藍靛,發似朱砂”,這也是電視劇中,很多妖怪及沙和尚紅頭發藍衣服的緣由。


    遊記》原著中太上老君不會三昧真火,隻會用文武火,隻有孫悟空和紅孩兒會三昧真火。黃風怪的看家本事是“三昧神風”,佛教禪定有“風三昧”說法,是禪定中的瘋魔作怪。佛教的“三昧”是梵語音譯,意思是“定”,“三”隻是個音,不是數字。道教內丹術把三昧拆成上昧、中昧和下昧,屬於借題發揮。魔界都知道唐僧是修行過十世的高僧,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因為必須遵守一定的儀軌才有效,所以妖精們不急於吃唐僧肉,比如要蒸熟了吃。


    天主教的影響。在烏雞國孫悟空變成了“立帝貨”,引太子到寶林禪寺後變了一個紅金漆匣,自己變成一個二寸長的小和尚鑽進去,後來告知太子真相。中國傳統文化中,從來沒有一個神仙法寶起這樣的名字。傳教士帶來的耶穌像,一般是裝在帶槽塗金的木質盒狀神龕裏。基督教耶穌的專稱之一“救贖主”,譯成“立帝貿”,或“立帝莫”。貿與貨形近,可能是搞混了。明清時期人把西方的十字架叫做圭。烏雞國王的鬼魂,臨走時留給唐僧一柄“金廂白玉圭”作為信物。在車遲國,鹿力大仙、虎力大仙、羊力大仙與唐僧師徒比坐禪、猜物等,作者從比賽規則角度進行深挖,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孫悟空如何利用規則與潛規則,破壞規則,取得了比賽勝利。唐僧喝素酒。《西遊記》中的酒,有葷酒,有素酒。素酒的酒精度數低,沒有辛辣的強刺激味道,比如葡萄酒、糯米酒等。《西遊記》裏有一些趣味數字。孫悟空一共變化了105次68種。在《山海經》《楚辭》的漢晉人注中,有女媧“一日中七十變”的記載,到唐宋時期,發展成了三十六變和七十二變。孫悟空七十二變,豬八戒三十六變的梗,都是從這裏來的。按照佛教說法,地、火、水、風四大元素能引起人生病,每一種是101種病。地、火能引起熱病202種。風、水引能起冷病202種,合在一起404種病。現在404有關敏感詞。唐玄宗時期,漢文《大藏經》(佛教典籍的總稱)的卷數是5048卷。5048稱為“一藏之數”,被當成了一個成數。起初隻是個普通數字,沒有隱含意義。後來經典數量變化,但人們一直沿用5048。八戒、沙僧的武器重量都是5048斤。


    小說《西遊記》的創作持續了幾百年時間,是多位作者在各個時代寫成的,不少前後矛盾之處,也有大量抄襲的內容,最後有一個人做了全書的統稿、編排、潤色工作。我們現在看到的百迴本《西遊記》,是明代中晚期一位署名“華陽洞天主人”的人校對的。沒屬真名可以理解,畢竟在那個時代,寫小說是不體麵的事情,科舉才是正途。《西遊記》的定稿者是不是吳承恩存在爭議。20世紀20年代,鉛印出版了第一部署名“吳承恩”的《西遊記》。曆史上吳承恩寫的《西遊記》很有可能是一部地理書或者旅遊書。小說《西遊記》受全真教的影響較多,但作者不是丘處機。丘道長寫的《西遊記》已經找到了,不是小說。《西遊記》裏靈山腳下有一座玉真觀。穿過玉真觀,出後門便是靈山(也叫靈鷲山)。用意是說,道是廳堂,佛禪是內室,修道是通向成佛的門徑和必經之路。明代三教合一,通達之士並無門戶之見,成仙成佛合二為一。《西遊記》融入了宣揚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等各種內容,陰謀論不可取。《西遊記》是通俗小說,涉及人情世故,有很多民間故事被改編進來了,它沒有微言大義,很多地方不必深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杏壇一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杏壇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杏壇一笑並收藏杏壇一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