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時代的到來並不是偶然,不是一個文明發生,另一種文明不會發生。文明進化到這一步,倫理的限製必然會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辯證的客觀的信仰帶領下的科學工作。


    克隆時代的初步發展十分的簡單粗暴,其建立在腦部移植手術、體外培育技術的商業化基礎上。克隆初級階段中,即將衰亡的生命體隻要不是腦部損傷,都可以移植新的克隆體繼續生活。那個時代,科技並沒有完全解釋為何新的載體可以逆轉大腦的衰老。直至後來端粒正式出現在了人們的麵前,通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動物的細胞與植物一樣,其軀幹的生長具有頂端優勢。大量的新的細胞會優先供給頭顱,正是因此,人類的生命才能夠持續的延續下去。


    “大自然是神奇的天才,在他創造意識時,就結合了生物學的基礎。”


    克隆時代的第二步發展則顯得更加文雅。從整個頭顱移植轉變為海馬體移植開始,記憶細胞的提取和注入也有了質的飛躍。


    “關鍵的部分總是對整體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是決定作用。而在其深處,也反映著這個整體的模樣。”


    克隆時代發展的第三步則更加輕柔了。人們不需要再精通開顱手術,而是使用腦機接口。接受克隆的人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自行來到嶄新的軀體之中。而嶄新的克隆體也不必再經受被斬首的折磨,他們會一直保持冬眠的狀態,直至馬賽粒子出現在他們的大腦中,才會被喚醒。


    這個時候,人們對於意識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分子層麵。他們知道有些蛋白質、氨基酸的反應能引起意識的發生和消滅,但仍然沒有觀測到馬賽粒子的存在。他們將意識認為成一種弱電力量,這種弱電力量可以通過腦機接口轉移到另一個人的大腦中。


    第三步發展的克隆時代已經接近現代克隆技術了,但與現代的克隆技術之間其實仍有不小的距離。無論如何,腦機接口是一項跨世紀、跨時代的發明,它將人腦的機能與計算機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完美結合。


    “我們真正的做到了取其精華。”


    克隆時代的第四部發展就是哈倫那樣的了。與合道不同的是,哈倫的克隆技術一直到第四步才開始廣泛應用。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發現了馬賽粒子,並且掌握了馬賽粒子的儲存方法。他們通過植入在大腦中的芯片進行粒子與意識的傳播,直接遙傳到新的克隆體中。這種方法不需要看到鮮血。而失去了意識的機體仍然會產生新的意識,但這樣的意識沒有存在的意義。為了人道,大多數文明選擇了摧毀原生的大腦。


    “鮮血成為了底線,死亡被畫上了句號,人道的方式是另一種不人道。”


    克隆時代的最終發展是在第五步。可以說,終極克隆技術與四代克隆技術之間在本質上沒有什麽區別,但在技術上卻有馬裏亞納海溝和珠穆朗瑪峰的差距。第五代克隆技術也是普卡極點、比圖特勒爾這樣的文明使用的技術。


    首先是同位素能源問題。


    要支持大腦中的智慧核心的能量運轉,就必須使用一種能夠持續供給能量的機器,或是電池,或是發電機。使用大腦自身產出的熱能必然是合適的,但比圖特勒爾尚未研究出讓四十攝氏度左右的體溫衍生出電能的材料。


    小型的、便攜的、輕盈的、長期的材料是智慧核心能源的要求,考慮到這些,冷核、蒸汽渦輪、能量儀就很不合適了,能夠取而代之的隻有同位素。同位素電池並不是一個非常難以攻克的技術,它隻是人類科學發展上順手解決的一個科技,就像是人們為了修仙製造出了火藥一樣?


    智慧核心的運轉仍然需要內部電路進行控製,隻不過是三進製控製,與二進製之間又劃出了新的鴻溝。隻有三進製才能夠與大腦海量的信息計算進行接觸,二進製則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夠與一個大腦的綜合計算能力相當的計算機是一個龐然大物,它的耗電量與一個四線城市一般。而三進製的計算機的耗電量卻指數下降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智慧核心的能源問題得到了解決。


    此處有辯論:


    如果智慧核心使用的是同位素能源的話,那麽,理論上,本文介紹的智慧核心應該沒有達到比圖特勒爾的最高科技等級,因為如若使用350k超導材料,也就是在77攝氏度以下沒有電阻的材料時,智慧核心的計算部分隻需要采用電池來釋放電流、迴收電流就可以了,不會產生熱量,也不會有能量的損耗。


    但是,事實上,比圖特勒爾並沒有在智慧核心上使用350k超導材料,而是部分的使用了300k超導材料,因為大腦核心區域的功能被智慧核心取代了,而腦部的溫度需要維持。另一方麵,智慧核心需要進行射頻,來與互聯網保持聯係,這會散發熱量、消耗能量。因此,智慧核心之所以沒有完全使用最高科技的材料,是為了其綜合性能的穩定。


    總結是,當代的智慧核心已經是比圖特勒爾硬件上的最高版本了。


    其次,我們順帶說一說優化計算方式的問題。


    三進製計算機與二進製計算機之間的進步首先是因為光刻機技術的共享。人們進入信息時代之後,大量的芯片使大國無法應對,不得不將大量的光刻機工廠在廉價勞動力的國度進行鋪設。而昂貴的芯片卻激發了人們因貪婪而滋生的強烈的學習的潛力。光刻機藍圖被東方某小國攻破後,迅速地傳揚給了整個世界。自此之後,光刻機便十分廉價。而這項技術的普及催生了創新產業的發展,三進製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隨之產生的還有四進製、五進製,但成本遠比三進製計算機高昂,因此沒有進入市場。


    “倘若將成本比作地球,而性能比作月球的話,三進製計算機則恰好的佇立在拉格朗日點上。”


    【我一般將文中涉及到的時代按照信息時代、超導時代、太空時代和克隆時代遞進,未來還有可能涉及到“唯物主義有神論”時代。】


    第三是聯係的問題。


    智慧核心使用同位素能源,三進製計算。它與外界產生聯係,則是通過互聯網,而非量子糾纏。能夠進行信息交換的量子對是通過兩組賦能量子對撞一顆引力子製造出來的,成本在後來的比圖特勒爾中並不是很高,但沒有必要。所以,聯係是平平無奇的,就像萬事萬物都在聯係之中一樣平平無奇。


    智慧核心接入比圖特勒爾組織的h+網絡係統中。h+網絡係統不值得攤開來講,它能夠唿籲整個空洞星群,隻是需要大量的能量。涵蓋比圖特勒爾互聯網則不需要那麽多的能量。這些信息都是互通的,在比圖特勒爾城(大陸東端)的公民,可以直接操控在司空城(大陸西端)的家裏的空調,沒有延遲。


    第四是端粒的問題。


    端粒問題的出現導致克隆無法被長期使用。這件事情首先發生在比圖特勒爾。比圖特勒爾的科學院迅速的攻克了這一難關,使用人工合成的蛋白質活化端粒,優化了基因。端粒活化酶的應用也催生了長生不老人的出現,克隆在行星上的地位則被大大的削弱了。而端粒活化酶的量產與合成胰島素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通過細菌進行生產的。一位智者曾說過,倘若大海是適合細菌生存的,那麽細菌無休止的二倍分裂下去,不久就可以鋪滿整個海洋。可惜的是,為細菌製作的培養皿是細菌的天堂,而自然不是。


    “宇宙不是一杯羹,對螞蟻不是,對我們不是,對神明也不是。”


    第五是基因編輯問題。


    在第五代克隆體商業化之前,基因編輯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其應用並不深,大多隻是為了處理白血病、癌症、艾滋等看似絕症的問題上。人們發現隻要對一段基因的一小部分進行合理的改造,白血病、癌症和艾滋就不可能在身體中存在。而新興的病毒,又可以通過同一種方式去除掉。而這一切的代價,卻隻是需要注入一管紅色的液體就可以了。第五代克隆體商業化後,比圖特勒爾迅速采用了基因編輯,將遺傳病之類的所有基因完全改變。可以說,第五代克隆體已經失去了自然想要擁有的脆弱。或許這種脆弱正是優勝劣汰的窗口,是人類物種進化的方式。但現在,自然寄托於人體身上的火焰被科技掐斷了導火索。


    人們甚至可以打開組織軟件,通過調整ui中的數值,調整自己的樣貌、身材等等方式。


    第六是限製問題。


    正是因為大量的先進手段的應用,導致人們一旦對自身有所不滿,就會通過克隆的方式來進行更改。同樣的,對死亡的漠視也無時無刻的不在衝擊比圖特勒爾的製度和文化。那些平常膽小如鼠的人變得十分勇敢,敢於衝向直麵死亡的職位,但他們的德行並不一定真正的能夠匹配得上他們所在的位置。在惡劣事件發生後,他們卻總是以大不了就是一死的態度來麵對懲罰。所有罪犯都渴望著對自己施加死刑,來結束自己反思罪惡的生涯。


    為了限製這一問題,比圖特勒爾實行了“三一製”,也就是每三年比圖特勒爾隻能有一次克隆機會。同時,克隆的原因也將由社統進行審核。死刑保留了它原有的威嚴,上升至取消所有克隆資格,讓人們依舊畏懼法律,畏懼它的尊嚴。


    隨著克隆時代的到來,阿努比斯、哈迪斯、閻王爺等各路神明都失去了他們的光澤和恐怖,人們知道自己有一天會從這世界上消失,但絕不是一百年內。他們將會很幸運的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也會很幸運的看著自己的文明變得更加強大。觸摸星際不再麵對死亡的痛苦,克隆時代使生物迎來了真正的自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比圖特勒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Mr南青北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Mr南青北白並收藏比圖特勒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