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一直都很清楚朱允熥有著遠大的誌向,在欣慰的同時也不免會有一些擔心的地方。
在老朱看來,他已經打下了江山,完成了大一統不說,周邊也沒什麽像樣的敵人可以威脅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一些主要的矛盾和隱患也被剪除。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兒孫隻需要安安穩穩的守江山就好,根本不需要折騰,哪怕是不做什麽事情,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可靠的守成之君。
但是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熥,都是太有主見的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施政理念和抱負,這就不是打算安穩守江山的性格。
這也就意味著肯定會有折騰,很多的事情也就是和老朱最初安排的有些不同了,這自然不免會讓他擔心。
但是擔心歸擔心,老朱也是比較開心,“如果湖廣真的開出來了無數良田,百姓人口再多一些,我大明就不複糧食危機了。”
朱允熥聞言點頭,不過還是說道,“隻能說多了些糧食儲備,真要是人口太多,說不定糧食也不夠吃。”
老朱不樂意的問道,“那得多少人糧食才不夠吃?湖廣真要是給你開發出來了,一萬萬人都養得起。”
一萬萬,那也就是一億人口了。這在如今的封建王朝看似是天文數字,可是朱允熥覺得這絕對不算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極限。
每當一個王朝政局穩定、糧食相對較足,必然會迎來人口的迅速增長。
這是根本不用覺得奇怪的事情,哪怕現在的大明沒有能力來個四萬萬人口,可是真的要是長期政局穩定,一萬萬也不見得就是不可思議。
畢竟現在的大明戶籍人數超過了一千一百萬戶,大約也就是六千五百萬人,相比起建國初年,已經有了一個極大的增長了。
朱允熥就看著老朱說道,“祖父,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人多、地少。現在人都願意在江南,不願去北方和荊襄。”
老朱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咱這些年頂著罵名遷民,就是想著要充實一些地方。大好的土地荒廢了也可惜,也是怕人多地少。”
江南好啊,大家都知道江南富庶,可是要全都是在江南的話,那就是地少人多了,那就是隱患。
老朱隨即感慨說道,“其實這些年仔細想想,荊襄之地這都算不錯了,隻是百姓依然不願去。”
那可不,湖北、江西等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一些國家存在了,隻是那時候被稱為‘蠻夷’,被認為是不知禮數等等。
在唐宋之後,這些地方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改善,可是依然沒辦法改變在很多人眼裏,江南才是真正富庶之地的認知。
這也正常,幾百年後大家還樂意成為京爺、滬爺呢,地域帶來的各種優勢確實存在,這也是根本沒辦法去否認的一些事情。
朱允熥就繼續說道,“我真要是做事,肯定是先想著北邊和江西、湖北的人得充實起來。”
老朱提醒說道,“雲南、四川也別忘了,你說的遼東也得多些百姓。實在不行的話,就是先讓軍戶過去。”
朱允熥立刻開口了,“本來也隻能是先想著軍戶,然後再想著其他人。軍戶過去有一點好,開墾了田就是給他們先種著,有些軍戶也該有些田地。”
老朱欲言又止,雖然有屯田衛所的製度,大明的很多衛所也都是盡可能的自給自足。但是這些軍戶等,實際上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土地。
給了這些人土地,那麽軍戶就不再是單純的軍戶了,到時候就成為了普通的百姓了,那就是要入民籍了。
這就和老朱的想法相悖,他可是將戶籍製度定的比較嚴格,基本上定下來什麽戶籍,不隻是本人就要如此,甚至子孫後代基本上也都是要如此。
即使偶爾會有一些人脫離原本的戶籍等等,但是那也就是小概率事件,不會影響太大。
朱允熥自然明白老朱的擔心,笑著說道,“祖父放心好了,戶籍的事情我不會輕易去動。我也知道這世間沒有完全之法,現在戶籍之製適合大明。”
聽到朱允熥這麽說,老朱就安心了,“你明白就好,咱想著你也是聰明人,有些事情也都是心裏有數,不能輕易瞎動一些事情。”
那可不,我還知道工農剪刀差呢。雖然以後會取銷土地稅,完成這片土地數千年來從土地征稅的事情。
但是也改變不了一些現實,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農民付出的可不少,他們的負擔也極重。一個戶口等等,也會成為當初無數人的夢想。
而現在的大明就更加不用說了,現在要是放開戶籍製度的話,那肯定是有些亂了。現在的大明適合農耕,百姓還是要以種田為主。
全麵發展手工藝,考慮一些經商等等,那不現實,那些甚至是需要打壓的一些趨勢,種田等等才是一個王朝的根基。
朱文垚不懂這些,但是徐妙錦坐在一邊安靜的吃著飯、時常照料一下孩子,聽進去一些關於政事的討論,記在心裏就好,不會說出來,更不會插話。
對於徐妙錦,不要說朱允熥了,就算是老朱現在都有了極大的認可。
如果是朱允熥和徐妙錦剛成親的時候,徐妙錦可沒資格坐在旁邊聽著討論政事。現在就沒有那個必要了,大部分情況下也不會避著她。
畢竟真正要緊的一些事情,老朱和朱允熥也不會在這樣的場合討論。
吃飽喝足,朱允熥和徐妙錦就行禮離開,朱文垚這小子沒有半點舍不得,他現在都有些打瞌睡了。
其實這小子也就是要老朱或者郭寧妃帶著睡覺,其他人一概不認。這也是很多孩子的通性,別看白天和其他人親近,一到要睡覺就隻要特定的那個別人。
迴到了乾清宮,朱允熥問道,“我那些兄弟可來給你問安了?”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自然問安了,臣妾也安排了賜宴。”
朱允熥忽然笑了起來,問道,“見著了高熾,這到底是該怎麽算?”
徐妙錦白了朱允熥一眼,兩口子在一起幾年了,也沒必要處處謹小慎微,有些時候也是有著一些屬於他們的小情調。
徐妙錦認真起來了,“陛下,宗人府那邊的事情可得抓緊些了。現在不隻是宗室,好些勳貴人家的子女也都適齡了,也該婚嫁了。”
“這些事情你先看著安排,有些個身份特殊點的不要直接定下來就行。”朱允熥就直接開口說道,“藩王世子這邊,現在不要直接定公侯嫡女。”
徐妙錦開口說道,“那就以秦王世子、晉王世子之例如何?”
朱尚炳的妻子劉氏,他的父親劉謙就是官至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這就是鳳陽人。
雖說朱濟熺的王妃是傅友德的女兒,但是考慮到他是老朱第二個孫子,情況特殊點也正常。
朱高熾的妻子是指揮使張麒之女,朱有燉的正妻是兵馬指揮呂貴之女。大明的藩王世子現在要麽在中高級將領人家選妃,要麽就是在失去爵位的昔日公侯人家選妃。
這和開國之初截然不同,開國的時候,老朱的這些兒子們都是在勳貴人家選妃。也就是朱樉特殊點娶了個‘趙敏’,但是偏愛的是鄧愈的女兒。
朱允熥就認可的說道,“這就怎麽來,勳貴的一些嫡女許郡王吧。記得選品行好一點的,我有些堂兄弟現在也越來越荒唐、不像話了。”
徐妙錦自然也能理解一些事情,此一時彼一時。
開國初年需要穩固朱家的統治,所以需要和勳貴更多的聯姻。現在雖然也需要繼續聯姻,隻是有些等級需要下降一點。
現在不隻是需要防備勳貴尾大不掉,也需要防止一些宗室和實權勳貴走的太近。
對於一些宗室的限製,顯然不可能僅僅隻是停留在供用的減少等等,兵權或者關係網等等,也都是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弱化才好。
宗室藩王們的地位依然崇高,隻是慢慢的他們會成為隻有看似高高在上的地位,有著足夠的榮華富貴,但是徹徹底底的失去了接觸權力的機會。
到時候不要說對朝廷中樞了,就算是對地方,他們也會慢慢的失去一些影響力。第一代藩王可能會接觸兵權,對地方多少有些影響。
但是到了朱尚炳、朱濟熺、朱高熾這些人開始,兵權是絕對不可能有半點染指,對地方官府的影響也要微乎其微。
這才是宗室藩王們最理想的一個位置,有地位、有富貴,但是也僅僅隻是如此而已。再出現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故事,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畢竟自家四叔在曆史上做的那些事情,也算得上是曆史上的獨一份,也為後世的宗室藩王們心裏埋下了一些種子。
徐妙錦是皇後,雖然對於朝政的事情不能有什麽幹預和影響,但是一些宗室的事情,她還是可以幫忙做好。
在朱允熥看來,他的皇後不隻是為了傳宗接代,或者隻是一個花瓶。雖然大明的皇後肯定不會如同漢朝時皇後的權力大,隻是該負責的事情也需要負責。
忙碌的朱允熥早睡早起,依然是按時的上朝,他對此都是習以為常了,對這一切都是無比的適應。
而對於文武百官們來說自然也是早就適應,甚至有些時候都覺得現在都沒有任何改變,這簡直就是和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一模一樣。
雖然現在是承康皇帝坐在龍椅上,隻是前幾年一直都是這位在主持朝政。更要命的是這位皇帝才登基沒幾天,一切如常了!
沒有什麽大慶、沒有什麽封賞,也不存在什麽提拔自己的心腹,或者是和一些官員們爭權等等,這一切對於承康皇帝來說都是多餘的。
這大概也就是此前理政好幾年的好處了,雖然不存在滿朝文武都是出自門下,但是不少人的提拔和重用,還真就是這位皇帝安排的。
沒有登基的時候就插手朝堂重臣的人事任免,現在自然就更加的名正言順了。
下朝後的朱允熥叫來茹瑺,說道,“吏部的事情抓緊一點,此前紅倉案的官員任免、處罰,全都給朕定下來。”
茹瑺連忙迴答說道,“陛下,此前臣等已經商討好了,隻剩些許案情還未理清。臣等不敢怠慢,定會近期結案!”
對於這個迴答朱允熥自然滿意,紅倉案早就定調了,初步的懲罰等也都基本明確了,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徹底的結案,這自然也需要認真對待了。
“明年你就抓緊時間對官員考評、任免,上半年就要完成。”朱允熥繼續安排任務,“先前也和你說過,以前的一些官員該退的退。”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麽說雖然誇張了點。但是蒙元時期留下來的官員們,現在基本上也可以告別仕途了,他們的曆史任務已經完成。
這也不算是壞消息,起碼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也算是平穩落地,可以迴鄉頤養天年了。
畢竟這些官是致仕,這些人退休後迴到家鄉還是有著一些榮譽,還是有著一些朝廷的優待等等,這可不是完全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茹瑺就趕緊迴答說道,“陛下,臣等已經核查清楚了,月餘就能將一應官員名錄理清。升遷、任免官員,也都能先後赴任,不會誤了地方州府政事。”
朱允熥笑著點頭,“這就好,聽你這麽一說我也安心了。我記得朝廷官員俸祿一直微薄,先給這些致仕官員些許賞賜,百官俸祿再議。”
茹瑺猛然抬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難道承康皇帝會優待百官?
老朱對於官員無比苛刻,不隻是犯了錯罰的重,也包括給的待遇非常低。
大明開國初期各種財政緊張,這麽做自然也說的過去。可是朱允熥也明白,不能一直都是讓人幹活但是不給足待遇的。
他肯定不會學兩宋那樣搞什麽高薪養廉,但是也不會學老朱那樣隻給最基本的待遇。
官員的待遇可以稍微的漲一點,但是也僅僅隻是稍微漲一點而已,這也是新皇登基的新氣象!
在老朱看來,他已經打下了江山,完成了大一統不說,周邊也沒什麽像樣的敵人可以威脅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一些主要的矛盾和隱患也被剪除。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兒孫隻需要安安穩穩的守江山就好,根本不需要折騰,哪怕是不做什麽事情,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可靠的守成之君。
但是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熥,都是太有主見的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施政理念和抱負,這就不是打算安穩守江山的性格。
這也就意味著肯定會有折騰,很多的事情也就是和老朱最初安排的有些不同了,這自然不免會讓他擔心。
但是擔心歸擔心,老朱也是比較開心,“如果湖廣真的開出來了無數良田,百姓人口再多一些,我大明就不複糧食危機了。”
朱允熥聞言點頭,不過還是說道,“隻能說多了些糧食儲備,真要是人口太多,說不定糧食也不夠吃。”
老朱不樂意的問道,“那得多少人糧食才不夠吃?湖廣真要是給你開發出來了,一萬萬人都養得起。”
一萬萬,那也就是一億人口了。這在如今的封建王朝看似是天文數字,可是朱允熥覺得這絕對不算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極限。
每當一個王朝政局穩定、糧食相對較足,必然會迎來人口的迅速增長。
這是根本不用覺得奇怪的事情,哪怕現在的大明沒有能力來個四萬萬人口,可是真的要是長期政局穩定,一萬萬也不見得就是不可思議。
畢竟現在的大明戶籍人數超過了一千一百萬戶,大約也就是六千五百萬人,相比起建國初年,已經有了一個極大的增長了。
朱允熥就看著老朱說道,“祖父,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人多、地少。現在人都願意在江南,不願去北方和荊襄。”
老朱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咱這些年頂著罵名遷民,就是想著要充實一些地方。大好的土地荒廢了也可惜,也是怕人多地少。”
江南好啊,大家都知道江南富庶,可是要全都是在江南的話,那就是地少人多了,那就是隱患。
老朱隨即感慨說道,“其實這些年仔細想想,荊襄之地這都算不錯了,隻是百姓依然不願去。”
那可不,湖北、江西等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一些國家存在了,隻是那時候被稱為‘蠻夷’,被認為是不知禮數等等。
在唐宋之後,這些地方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改善,可是依然沒辦法改變在很多人眼裏,江南才是真正富庶之地的認知。
這也正常,幾百年後大家還樂意成為京爺、滬爺呢,地域帶來的各種優勢確實存在,這也是根本沒辦法去否認的一些事情。
朱允熥就繼續說道,“我真要是做事,肯定是先想著北邊和江西、湖北的人得充實起來。”
老朱提醒說道,“雲南、四川也別忘了,你說的遼東也得多些百姓。實在不行的話,就是先讓軍戶過去。”
朱允熥立刻開口了,“本來也隻能是先想著軍戶,然後再想著其他人。軍戶過去有一點好,開墾了田就是給他們先種著,有些軍戶也該有些田地。”
老朱欲言又止,雖然有屯田衛所的製度,大明的很多衛所也都是盡可能的自給自足。但是這些軍戶等,實際上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土地。
給了這些人土地,那麽軍戶就不再是單純的軍戶了,到時候就成為了普通的百姓了,那就是要入民籍了。
這就和老朱的想法相悖,他可是將戶籍製度定的比較嚴格,基本上定下來什麽戶籍,不隻是本人就要如此,甚至子孫後代基本上也都是要如此。
即使偶爾會有一些人脫離原本的戶籍等等,但是那也就是小概率事件,不會影響太大。
朱允熥自然明白老朱的擔心,笑著說道,“祖父放心好了,戶籍的事情我不會輕易去動。我也知道這世間沒有完全之法,現在戶籍之製適合大明。”
聽到朱允熥這麽說,老朱就安心了,“你明白就好,咱想著你也是聰明人,有些事情也都是心裏有數,不能輕易瞎動一些事情。”
那可不,我還知道工農剪刀差呢。雖然以後會取銷土地稅,完成這片土地數千年來從土地征稅的事情。
但是也改變不了一些現實,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農民付出的可不少,他們的負擔也極重。一個戶口等等,也會成為當初無數人的夢想。
而現在的大明就更加不用說了,現在要是放開戶籍製度的話,那肯定是有些亂了。現在的大明適合農耕,百姓還是要以種田為主。
全麵發展手工藝,考慮一些經商等等,那不現實,那些甚至是需要打壓的一些趨勢,種田等等才是一個王朝的根基。
朱文垚不懂這些,但是徐妙錦坐在一邊安靜的吃著飯、時常照料一下孩子,聽進去一些關於政事的討論,記在心裏就好,不會說出來,更不會插話。
對於徐妙錦,不要說朱允熥了,就算是老朱現在都有了極大的認可。
如果是朱允熥和徐妙錦剛成親的時候,徐妙錦可沒資格坐在旁邊聽著討論政事。現在就沒有那個必要了,大部分情況下也不會避著她。
畢竟真正要緊的一些事情,老朱和朱允熥也不會在這樣的場合討論。
吃飽喝足,朱允熥和徐妙錦就行禮離開,朱文垚這小子沒有半點舍不得,他現在都有些打瞌睡了。
其實這小子也就是要老朱或者郭寧妃帶著睡覺,其他人一概不認。這也是很多孩子的通性,別看白天和其他人親近,一到要睡覺就隻要特定的那個別人。
迴到了乾清宮,朱允熥問道,“我那些兄弟可來給你問安了?”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自然問安了,臣妾也安排了賜宴。”
朱允熥忽然笑了起來,問道,“見著了高熾,這到底是該怎麽算?”
徐妙錦白了朱允熥一眼,兩口子在一起幾年了,也沒必要處處謹小慎微,有些時候也是有著一些屬於他們的小情調。
徐妙錦認真起來了,“陛下,宗人府那邊的事情可得抓緊些了。現在不隻是宗室,好些勳貴人家的子女也都適齡了,也該婚嫁了。”
“這些事情你先看著安排,有些個身份特殊點的不要直接定下來就行。”朱允熥就直接開口說道,“藩王世子這邊,現在不要直接定公侯嫡女。”
徐妙錦開口說道,“那就以秦王世子、晉王世子之例如何?”
朱尚炳的妻子劉氏,他的父親劉謙就是官至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這就是鳳陽人。
雖說朱濟熺的王妃是傅友德的女兒,但是考慮到他是老朱第二個孫子,情況特殊點也正常。
朱高熾的妻子是指揮使張麒之女,朱有燉的正妻是兵馬指揮呂貴之女。大明的藩王世子現在要麽在中高級將領人家選妃,要麽就是在失去爵位的昔日公侯人家選妃。
這和開國之初截然不同,開國的時候,老朱的這些兒子們都是在勳貴人家選妃。也就是朱樉特殊點娶了個‘趙敏’,但是偏愛的是鄧愈的女兒。
朱允熥就認可的說道,“這就怎麽來,勳貴的一些嫡女許郡王吧。記得選品行好一點的,我有些堂兄弟現在也越來越荒唐、不像話了。”
徐妙錦自然也能理解一些事情,此一時彼一時。
開國初年需要穩固朱家的統治,所以需要和勳貴更多的聯姻。現在雖然也需要繼續聯姻,隻是有些等級需要下降一點。
現在不隻是需要防備勳貴尾大不掉,也需要防止一些宗室和實權勳貴走的太近。
對於一些宗室的限製,顯然不可能僅僅隻是停留在供用的減少等等,兵權或者關係網等等,也都是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弱化才好。
宗室藩王們的地位依然崇高,隻是慢慢的他們會成為隻有看似高高在上的地位,有著足夠的榮華富貴,但是徹徹底底的失去了接觸權力的機會。
到時候不要說對朝廷中樞了,就算是對地方,他們也會慢慢的失去一些影響力。第一代藩王可能會接觸兵權,對地方多少有些影響。
但是到了朱尚炳、朱濟熺、朱高熾這些人開始,兵權是絕對不可能有半點染指,對地方官府的影響也要微乎其微。
這才是宗室藩王們最理想的一個位置,有地位、有富貴,但是也僅僅隻是如此而已。再出現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故事,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畢竟自家四叔在曆史上做的那些事情,也算得上是曆史上的獨一份,也為後世的宗室藩王們心裏埋下了一些種子。
徐妙錦是皇後,雖然對於朝政的事情不能有什麽幹預和影響,但是一些宗室的事情,她還是可以幫忙做好。
在朱允熥看來,他的皇後不隻是為了傳宗接代,或者隻是一個花瓶。雖然大明的皇後肯定不會如同漢朝時皇後的權力大,隻是該負責的事情也需要負責。
忙碌的朱允熥早睡早起,依然是按時的上朝,他對此都是習以為常了,對這一切都是無比的適應。
而對於文武百官們來說自然也是早就適應,甚至有些時候都覺得現在都沒有任何改變,這簡直就是和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一模一樣。
雖然現在是承康皇帝坐在龍椅上,隻是前幾年一直都是這位在主持朝政。更要命的是這位皇帝才登基沒幾天,一切如常了!
沒有什麽大慶、沒有什麽封賞,也不存在什麽提拔自己的心腹,或者是和一些官員們爭權等等,這一切對於承康皇帝來說都是多餘的。
這大概也就是此前理政好幾年的好處了,雖然不存在滿朝文武都是出自門下,但是不少人的提拔和重用,還真就是這位皇帝安排的。
沒有登基的時候就插手朝堂重臣的人事任免,現在自然就更加的名正言順了。
下朝後的朱允熥叫來茹瑺,說道,“吏部的事情抓緊一點,此前紅倉案的官員任免、處罰,全都給朕定下來。”
茹瑺連忙迴答說道,“陛下,此前臣等已經商討好了,隻剩些許案情還未理清。臣等不敢怠慢,定會近期結案!”
對於這個迴答朱允熥自然滿意,紅倉案早就定調了,初步的懲罰等也都基本明確了,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徹底的結案,這自然也需要認真對待了。
“明年你就抓緊時間對官員考評、任免,上半年就要完成。”朱允熥繼續安排任務,“先前也和你說過,以前的一些官員該退的退。”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麽說雖然誇張了點。但是蒙元時期留下來的官員們,現在基本上也可以告別仕途了,他們的曆史任務已經完成。
這也不算是壞消息,起碼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也算是平穩落地,可以迴鄉頤養天年了。
畢竟這些官是致仕,這些人退休後迴到家鄉還是有著一些榮譽,還是有著一些朝廷的優待等等,這可不是完全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茹瑺就趕緊迴答說道,“陛下,臣等已經核查清楚了,月餘就能將一應官員名錄理清。升遷、任免官員,也都能先後赴任,不會誤了地方州府政事。”
朱允熥笑著點頭,“這就好,聽你這麽一說我也安心了。我記得朝廷官員俸祿一直微薄,先給這些致仕官員些許賞賜,百官俸祿再議。”
茹瑺猛然抬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難道承康皇帝會優待百官?
老朱對於官員無比苛刻,不隻是犯了錯罰的重,也包括給的待遇非常低。
大明開國初期各種財政緊張,這麽做自然也說的過去。可是朱允熥也明白,不能一直都是讓人幹活但是不給足待遇的。
他肯定不會學兩宋那樣搞什麽高薪養廉,但是也不會學老朱那樣隻給最基本的待遇。
官員的待遇可以稍微的漲一點,但是也僅僅隻是稍微漲一點而已,這也是新皇登基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