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等人迴到應天府,朱允熥還是比較開心的,說起來兄弟幾人已經五六年沒有聚過了。
當初的那些少年們,現在一個個的也都成為了青年。身份也就是朱允熥變了,他從皇孫變成了皇太孫、皇帝,其他人依然是親王世子。
所以要說變化,肯定還是有著那麽一些。隻是現在看起來也問題不算大,也是因為朱允熥的刻意調侃,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緊張。
“陛下,這一趟過來,我可是得了父王的囑托。”朱濟熺就說道,“弟弟們的歲數也不小了,該成親的要成親,該封王的要封王。”
朱尚炳也連忙跟著說道,“陛下,我父王也說了這些。既然先陛下即位,也該讓宗室適齡王子封王了。”
所謂普天同慶,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既然現在新皇登基,那麽很多人自然也就要跟著分點好處了。
朱允熥有些不太樂意的說道,“這些事情也不是我一道旨意就行,皇祖父早些年就定下裏規矩。秦王除嫡長子外俱封郡王,十歲時就可以封。”
朱濟熺就急了,說道,“那倒是封啊,現在多少藩王子嗣都年滿十歲了,可是正經封出去了幾個郡王?”
“你這話說的,我能封嗎?”朱允熥忍不住說道,“皇祖父都沒封,我也不能封。現在皇叔們好好的,我給他們強行分家?”
朱濟熺等人都愣住了,一瞬間也是覺得朱允熥說的是非常在理的一些事情。
按照老朱定的規矩,皇子、皇孫都是十歲就可以冊封了,但是真的不是到了十歲就必須要封。
在民間家庭,父母在的時候如果兄弟鬧著分家,那就要被冠上不孝的名頭了,現在朱樉、朱棡活蹦亂跳的,朱允熥要是一口氣封幾個郡王又叫什麽事?
隻是朱高熾忽然說道,“陛下,我等宗室到底不是普通百姓人家。弟弟們差不多也都成家了,豈能一直都住在王府?”
朱允熥立刻調侃,“你是怕高熙、高燧幾個搶你燕王世子之位,所以就急著將他們封出去?好啊,還說你敦厚呢,我看你才是最心黑的!”
朱允熥的插科打諢沒用,朱濟熺就說道,“高熾說的在理,弟弟們哪能一直都是在王府。都成家了,那自然就要搬出去才好。”
朱尚炳跟著敲邊鼓說道,“是這個道理,現在也不是說分家。普通人家還都是成家後分家令過,更何況宗室呢。”
其實朱高熾等人讚成封郡王等等原因也非常簡單,倒不是真的擔心親王世子之外。這些東西是出生的時候有就有,基本上是不可能弄丟。
現在這一個個的吵著要讓他們的弟弟們封王,說到底就是封出去了,那就可以拿歲祿供給了,這才是關鍵。
朝廷遲遲不封,這些王子們就隻能住在親王府,隻能暫時做著一些‘啃老’的事情。封了郡王,得到的好處可就不會少了。
這就是長大了,哪怕兄弟幾個難得聚在一起,可是聊著聊著就是一些‘政事’,或者是一些關係著自己利益的一些事情了。
朱允熥就繼續采用拖字訣說道,“這些事情我也和祖父商量過,此前已經令宗人府選適齡勳貴之女,宗室子弟適齡的也該婚嫁了。”
還是那句話,成親了的可以考慮封為郡王、郡主等,沒有成家的,管你十五、十八,就是不封,封了朝廷就是要養著了。
哪怕大明現在的家底子厚實了一些,可是該省的還是要省。朱允熥登基普天同慶,也不可能大手一揮讓很多的宗室拿到更多的好處。
畢竟宗室的供用即使是削減了不少,依然是非常大的一筆數字,朝廷接下來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朱允熥就苦口婆心的說道,“你們放心就好,一眾兄弟姐妹該有的肯定是會有。祖父定下來的規矩,我豈會不認!”
看著朱允熥的表演,朱高熾等人也無話可說。這些年宗室的待遇削減,他們也都知道這是朱允熥的主意,當然壞名聲都是朱允炆擔了,那是個賢王。
不過實事求是的來說,大明朝即使是一再削減宗室的供用,這些宗室子弟依然可以過的無比富貴。
無非就是以人心來看,大家都不會知足。哪怕現在得到了足夠的富貴,可是依然想要更多。
會覺得現在宗室的待遇看似不錯,但是如果能夠更好一些,宗室子弟肯定沒人會反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賢王‘武林王’。
朱允熥的死不認賬,這也讓朱高熾等人非常無奈。他們有他們的立場,而朱允熥顯然也是有著他的一些立場和看法,哪怕是兄弟,也未必利益一致。
朱高熾等人代表的是藩王、宗室的利益,而朱允熥需要考慮的就是整個江山社稷了,是大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了。
更加現實一點的來說,朱允熥是君、朱高熾等人是臣,自然也就沒辦法做到利益一致,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共情等等。
朱允熥隨即開口說道,“這些事情朝廷自然有禮法、章程,也不是我就能直接定下來。你們別急、叔叔們也別急,弟弟們更加用不著急。”
朱高熾等人也隻能歎氣了,遇到了這麽個不要臉的厚臉皮皇帝,他們有些時候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誰讓現在的皇帝權勢太大呢,哪怕他們這些宗室也是一股子龐大的政治力量,可是實際上操作起來,他們還真的很難給朱允熥更大的壓力。
“一會兒我安排宴席,咱們幾個好好聚聚。”朱允熥笑著開口,非常的熱情,“現在離過年也不遠了,你們都得過完年再迴去。”
朱有燉就說道,“過完年再迴去有些不妥吧?我們到底是親王世子,豈能長留京城。”
朱允熥笑著開口說道,“難道還擔心有朝臣彈劾你們串連?放心好了,你們就是在應天府大搖大擺,也沒幾個官員趕去和你們攀附。”
朱高熾忍不住看了一眼朱允熥,這位皇帝還真的是非常自信,這是對於朝堂掌控力十足的自信發言。
朱濟熺等人自然也明白這樣的道理,別管會不會有些時候在心裏覺得朱允熥就是運氣好等等,也要承認現在大明的權勢被誰握著。
藩王如今長期留在京城,確實有可能發展一些勢力等等,藩王和京官往來比較多,這肯定是大忌了。就算是藩王世子,理論上也不該和官員往來太多。
但是這也沒辦法啊,誰讓朱允熥十足的自信呢,他不覺得有官員敢去和這些藩王世子們多往來。
同樣也明白自己的這些兄弟們會有分成,不會想著在經常發展一些關係、探查一些消息,現在的位置就很舒服,別沒事給自己找事。
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和兄弟們聚了一次,朱允熥還是非常開心和滿意的,總算是有了一些可以說話的人,可以稍微的放鬆一下、嬉笑怒罵。
而新的一天開始後,朱高熾等人自然是需要上朝,再次恭恭敬敬的行禮、送上賀表。
大明最有權勢、最有地位的四位藩王不能親來京城,但派遣世子們送上賀表,這就是對於當今皇帝登基的支持,這就是宗室的態度。
當年立皇太孫的時候,就是以秦王朱樉等人為首表了態。在老朱的授意下果決的選擇立太孫,而不是敘立太子。
也是親王們先後表態支持朱允熥,讓他看起來是更加的眾望所歸,連自家人一個個的都是無比堅決的支持他。
現在自然也是一出好戲再次上演,什麽兄弟情深、想要聚一聚,這自然是事實。可是這也是政治秀,大明新君即位,宗室們也要紛紛表態才行。
送完賀表的朱高熾等人就離開了朝堂,不要說他們隻是藩王世子了,就算是藩王來了,正常情況下也是不允許旁聽國政,這是對藩王的提防。
哪怕現在大明的諸多藩王看似沒有威脅到皇權,可是未雨綢繆的事情也需要有,該有的安排自然也都需要給安排上。
下朝後的朱允熥來到武英殿,直接問道,“我那些兄弟們現在是在做什麽?”
張福生趕緊迴答說道,“迴殿下,世子殿下們多是在訪親。”
“防親?”朱允熥有些不太高興的說道,“我這些兄弟,基本都是出自勳貴之家,他們倒是心裏頭沒個分寸了!”
朱尚炳的母親出自寧河王鄧愈,雖然現在衛國公的爵位被廢,但是鄧愈尚且還有子孫後代在,在軍中任一些中高級的官職。
朱濟熺的母親是永平侯謝成之子,謝成雖然告老還鄉迴了老家鳳陽榮養,但是他的子嗣留在五軍都督府任職。
朱棣就不用說了,見了徐輝祖、徐膺緒、徐增壽要喊聲舅舅。
而朱有燉就別說了,他的外公是馮勝。就因為朱橚和馮勝走得比較近、私下還寫過信,老朱責罰過朱橚,也一直都馮勝有不少猜忌。
張福生對此自然也不敢有任何的評價,作為皇帝身邊的人,他隻需要將一些事情原原本本的匯報也就行了。
至於如何評價,或者是皇帝有什麽樣的安排,那顯然就不是他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那是屬於皇帝的權力,這也是內侍們該有的分寸。
朱允熥就吩咐一聲說道,“讓北鎮撫司的盯著些,見了哪些人、說了些什麽,都給朕記下來。”
和這些兄弟們的關係不錯,也不擔心他們有什麽多餘的想法。隻是有些事情不能不防,這不是朱允熥多疑,而是他在這個位置,就應該這麽做。
安排這些事情,對於朱允熥來說一點都不難,這麽做對於他來說自然也就是心安理得的事情了。
朱允熥看向道衍問道,“大和尚,我這些兄弟們也是帶著囑咐來的。你說我的叔叔們急著冊立其他子嗣為郡王,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思?”
道衍想都不想的迴答說道,“迴陛下,臣以為諸位親王殿下無非是想要多得朝廷供用。想來諸位王子殿下,也都想要得更多錢財。”
朱允熥就笑著開口,“朕到也是這般想的,這個世道還真就沒人嫌錢財更多、權勢更大。”
道衍等人自然也沒有反駁,這樣的道理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心知肚明,這就算得上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就是人之常情了。
朱允熥就繼續開口問道,“大和尚,你覺得該冊封嗎?現如今不少王子的歲數也是合適了,朕新君繼位,自然是要照料一下宗室。”
道衍就立刻說道,“陛下,臣以為無需急著冊封諸多郡王。陛下即位乃眾望所歸,並非諸多宗室擁戴。再者就是即使宗室擁戴,諸親王即可。”
夏原吉也跟著開口說道,“殿下,若是廣封郡王,戶部倒不是拿不出錢銀,隻是實在太多。諸王尚未成親,按理來說無需急著冊立。”
聽到道衍和夏原吉的話,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兩人還是了解他的心思,或者說也是以朝廷為立場,自然也就不是想著維係宗室的一些好處。
朱允熥覺得這麽做完全沒問題,“朕也是如此想的,我這些弟弟們急著分家,實在是太不孝了!”
道衍就開口說道,“陛下,若是諸王子被冊立為郡王,供用等先撥付親王處。”
按照大明規定的對宗室供用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次性撥付足。是直接給藩王,然後是藩王朝著郡王府撥,郡王再朝著鎮國將軍等撥。
大宗到小宗,這也就是一個標準的流程了,這不是朝廷直接分到每一個宗室的手裏。
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來,“朕也是這麽想的,現在真要是冊封了,隻怕我的一些叔父說不定會克扣郡王錢糧。到那時,親王的錢財就更足了。”
道衍等人也不開口了,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不好多開口,說多了說不定就是有要落的一個離間天家親情的罪名,那可是大罪。
不過如果皇帝真的要是安排了什麽任務,到時候就隻能硬著頭皮向前衝,畢竟皇帝看起來也確實是想要做些文章。
當初的那些少年們,現在一個個的也都成為了青年。身份也就是朱允熥變了,他從皇孫變成了皇太孫、皇帝,其他人依然是親王世子。
所以要說變化,肯定還是有著那麽一些。隻是現在看起來也問題不算大,也是因為朱允熥的刻意調侃,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緊張。
“陛下,這一趟過來,我可是得了父王的囑托。”朱濟熺就說道,“弟弟們的歲數也不小了,該成親的要成親,該封王的要封王。”
朱尚炳也連忙跟著說道,“陛下,我父王也說了這些。既然先陛下即位,也該讓宗室適齡王子封王了。”
所謂普天同慶,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既然現在新皇登基,那麽很多人自然也就要跟著分點好處了。
朱允熥有些不太樂意的說道,“這些事情也不是我一道旨意就行,皇祖父早些年就定下裏規矩。秦王除嫡長子外俱封郡王,十歲時就可以封。”
朱濟熺就急了,說道,“那倒是封啊,現在多少藩王子嗣都年滿十歲了,可是正經封出去了幾個郡王?”
“你這話說的,我能封嗎?”朱允熥忍不住說道,“皇祖父都沒封,我也不能封。現在皇叔們好好的,我給他們強行分家?”
朱濟熺等人都愣住了,一瞬間也是覺得朱允熥說的是非常在理的一些事情。
按照老朱定的規矩,皇子、皇孫都是十歲就可以冊封了,但是真的不是到了十歲就必須要封。
在民間家庭,父母在的時候如果兄弟鬧著分家,那就要被冠上不孝的名頭了,現在朱樉、朱棡活蹦亂跳的,朱允熥要是一口氣封幾個郡王又叫什麽事?
隻是朱高熾忽然說道,“陛下,我等宗室到底不是普通百姓人家。弟弟們差不多也都成家了,豈能一直都住在王府?”
朱允熥立刻調侃,“你是怕高熙、高燧幾個搶你燕王世子之位,所以就急著將他們封出去?好啊,還說你敦厚呢,我看你才是最心黑的!”
朱允熥的插科打諢沒用,朱濟熺就說道,“高熾說的在理,弟弟們哪能一直都是在王府。都成家了,那自然就要搬出去才好。”
朱尚炳跟著敲邊鼓說道,“是這個道理,現在也不是說分家。普通人家還都是成家後分家令過,更何況宗室呢。”
其實朱高熾等人讚成封郡王等等原因也非常簡單,倒不是真的擔心親王世子之外。這些東西是出生的時候有就有,基本上是不可能弄丟。
現在這一個個的吵著要讓他們的弟弟們封王,說到底就是封出去了,那就可以拿歲祿供給了,這才是關鍵。
朝廷遲遲不封,這些王子們就隻能住在親王府,隻能暫時做著一些‘啃老’的事情。封了郡王,得到的好處可就不會少了。
這就是長大了,哪怕兄弟幾個難得聚在一起,可是聊著聊著就是一些‘政事’,或者是一些關係著自己利益的一些事情了。
朱允熥就繼續采用拖字訣說道,“這些事情我也和祖父商量過,此前已經令宗人府選適齡勳貴之女,宗室子弟適齡的也該婚嫁了。”
還是那句話,成親了的可以考慮封為郡王、郡主等,沒有成家的,管你十五、十八,就是不封,封了朝廷就是要養著了。
哪怕大明現在的家底子厚實了一些,可是該省的還是要省。朱允熥登基普天同慶,也不可能大手一揮讓很多的宗室拿到更多的好處。
畢竟宗室的供用即使是削減了不少,依然是非常大的一筆數字,朝廷接下來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朱允熥就苦口婆心的說道,“你們放心就好,一眾兄弟姐妹該有的肯定是會有。祖父定下來的規矩,我豈會不認!”
看著朱允熥的表演,朱高熾等人也無話可說。這些年宗室的待遇削減,他們也都知道這是朱允熥的主意,當然壞名聲都是朱允炆擔了,那是個賢王。
不過實事求是的來說,大明朝即使是一再削減宗室的供用,這些宗室子弟依然可以過的無比富貴。
無非就是以人心來看,大家都不會知足。哪怕現在得到了足夠的富貴,可是依然想要更多。
會覺得現在宗室的待遇看似不錯,但是如果能夠更好一些,宗室子弟肯定沒人會反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賢王‘武林王’。
朱允熥的死不認賬,這也讓朱高熾等人非常無奈。他們有他們的立場,而朱允熥顯然也是有著他的一些立場和看法,哪怕是兄弟,也未必利益一致。
朱高熾等人代表的是藩王、宗室的利益,而朱允熥需要考慮的就是整個江山社稷了,是大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了。
更加現實一點的來說,朱允熥是君、朱高熾等人是臣,自然也就沒辦法做到利益一致,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共情等等。
朱允熥隨即開口說道,“這些事情朝廷自然有禮法、章程,也不是我就能直接定下來。你們別急、叔叔們也別急,弟弟們更加用不著急。”
朱高熾等人也隻能歎氣了,遇到了這麽個不要臉的厚臉皮皇帝,他們有些時候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誰讓現在的皇帝權勢太大呢,哪怕他們這些宗室也是一股子龐大的政治力量,可是實際上操作起來,他們還真的很難給朱允熥更大的壓力。
“一會兒我安排宴席,咱們幾個好好聚聚。”朱允熥笑著開口,非常的熱情,“現在離過年也不遠了,你們都得過完年再迴去。”
朱有燉就說道,“過完年再迴去有些不妥吧?我們到底是親王世子,豈能長留京城。”
朱允熥笑著開口說道,“難道還擔心有朝臣彈劾你們串連?放心好了,你們就是在應天府大搖大擺,也沒幾個官員趕去和你們攀附。”
朱高熾忍不住看了一眼朱允熥,這位皇帝還真的是非常自信,這是對於朝堂掌控力十足的自信發言。
朱濟熺等人自然也明白這樣的道理,別管會不會有些時候在心裏覺得朱允熥就是運氣好等等,也要承認現在大明的權勢被誰握著。
藩王如今長期留在京城,確實有可能發展一些勢力等等,藩王和京官往來比較多,這肯定是大忌了。就算是藩王世子,理論上也不該和官員往來太多。
但是這也沒辦法啊,誰讓朱允熥十足的自信呢,他不覺得有官員敢去和這些藩王世子們多往來。
同樣也明白自己的這些兄弟們會有分成,不會想著在經常發展一些關係、探查一些消息,現在的位置就很舒服,別沒事給自己找事。
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和兄弟們聚了一次,朱允熥還是非常開心和滿意的,總算是有了一些可以說話的人,可以稍微的放鬆一下、嬉笑怒罵。
而新的一天開始後,朱高熾等人自然是需要上朝,再次恭恭敬敬的行禮、送上賀表。
大明最有權勢、最有地位的四位藩王不能親來京城,但派遣世子們送上賀表,這就是對於當今皇帝登基的支持,這就是宗室的態度。
當年立皇太孫的時候,就是以秦王朱樉等人為首表了態。在老朱的授意下果決的選擇立太孫,而不是敘立太子。
也是親王們先後表態支持朱允熥,讓他看起來是更加的眾望所歸,連自家人一個個的都是無比堅決的支持他。
現在自然也是一出好戲再次上演,什麽兄弟情深、想要聚一聚,這自然是事實。可是這也是政治秀,大明新君即位,宗室們也要紛紛表態才行。
送完賀表的朱高熾等人就離開了朝堂,不要說他們隻是藩王世子了,就算是藩王來了,正常情況下也是不允許旁聽國政,這是對藩王的提防。
哪怕現在大明的諸多藩王看似沒有威脅到皇權,可是未雨綢繆的事情也需要有,該有的安排自然也都需要給安排上。
下朝後的朱允熥來到武英殿,直接問道,“我那些兄弟們現在是在做什麽?”
張福生趕緊迴答說道,“迴殿下,世子殿下們多是在訪親。”
“防親?”朱允熥有些不太高興的說道,“我這些兄弟,基本都是出自勳貴之家,他們倒是心裏頭沒個分寸了!”
朱尚炳的母親出自寧河王鄧愈,雖然現在衛國公的爵位被廢,但是鄧愈尚且還有子孫後代在,在軍中任一些中高級的官職。
朱濟熺的母親是永平侯謝成之子,謝成雖然告老還鄉迴了老家鳳陽榮養,但是他的子嗣留在五軍都督府任職。
朱棣就不用說了,見了徐輝祖、徐膺緒、徐增壽要喊聲舅舅。
而朱有燉就別說了,他的外公是馮勝。就因為朱橚和馮勝走得比較近、私下還寫過信,老朱責罰過朱橚,也一直都馮勝有不少猜忌。
張福生對此自然也不敢有任何的評價,作為皇帝身邊的人,他隻需要將一些事情原原本本的匯報也就行了。
至於如何評價,或者是皇帝有什麽樣的安排,那顯然就不是他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那是屬於皇帝的權力,這也是內侍們該有的分寸。
朱允熥就吩咐一聲說道,“讓北鎮撫司的盯著些,見了哪些人、說了些什麽,都給朕記下來。”
和這些兄弟們的關係不錯,也不擔心他們有什麽多餘的想法。隻是有些事情不能不防,這不是朱允熥多疑,而是他在這個位置,就應該這麽做。
安排這些事情,對於朱允熥來說一點都不難,這麽做對於他來說自然也就是心安理得的事情了。
朱允熥看向道衍問道,“大和尚,我這些兄弟們也是帶著囑咐來的。你說我的叔叔們急著冊立其他子嗣為郡王,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思?”
道衍想都不想的迴答說道,“迴陛下,臣以為諸位親王殿下無非是想要多得朝廷供用。想來諸位王子殿下,也都想要得更多錢財。”
朱允熥就笑著開口,“朕到也是這般想的,這個世道還真就沒人嫌錢財更多、權勢更大。”
道衍等人自然也沒有反駁,這樣的道理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心知肚明,這就算得上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就是人之常情了。
朱允熥就繼續開口問道,“大和尚,你覺得該冊封嗎?現如今不少王子的歲數也是合適了,朕新君繼位,自然是要照料一下宗室。”
道衍就立刻說道,“陛下,臣以為無需急著冊封諸多郡王。陛下即位乃眾望所歸,並非諸多宗室擁戴。再者就是即使宗室擁戴,諸親王即可。”
夏原吉也跟著開口說道,“殿下,若是廣封郡王,戶部倒不是拿不出錢銀,隻是實在太多。諸王尚未成親,按理來說無需急著冊立。”
聽到道衍和夏原吉的話,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兩人還是了解他的心思,或者說也是以朝廷為立場,自然也就不是想著維係宗室的一些好處。
朱允熥覺得這麽做完全沒問題,“朕也是如此想的,我這些弟弟們急著分家,實在是太不孝了!”
道衍就開口說道,“陛下,若是諸王子被冊立為郡王,供用等先撥付親王處。”
按照大明規定的對宗室供用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次性撥付足。是直接給藩王,然後是藩王朝著郡王府撥,郡王再朝著鎮國將軍等撥。
大宗到小宗,這也就是一個標準的流程了,這不是朝廷直接分到每一個宗室的手裏。
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來,“朕也是這麽想的,現在真要是冊封了,隻怕我的一些叔父說不定會克扣郡王錢糧。到那時,親王的錢財就更足了。”
道衍等人也不開口了,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不好多開口,說多了說不定就是有要落的一個離間天家親情的罪名,那可是大罪。
不過如果皇帝真的要是安排了什麽任務,到時候就隻能硬著頭皮向前衝,畢竟皇帝看起來也確實是想要做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