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朱稱帝的時候,是先告祀天地,在應天府南郊稱帝,然後接受百官以及耆老拜賀,然後再詣太廟,告祀社稷。
最後才是具袞冕,在奉天殿升殿,百官上表賀。
但是很明顯,朱允熥登基之禮肯定不能和老朱一樣,老朱的稱帝是大明獨一份,有些地方可以借鑒,不過顯然也不能全都學,要不然會有很大的隱患。
實際上從朱允熥開始,以後大明的皇帝登基,都是先升殿接受拜賀定下君臣本份。
這也就是所謂的‘靈前繼位’,根本不留下任何的可以做文章的餘地,更別說皇儲離開皇宮這樣的事情了。
本來以為自己是可以心情比較平靜的,可是朱允熥還是輾轉反側有些睡不著。
坐起身的朱允熥喊了聲,“穿衣。”
寢殿的門立刻被推開,張福生領著太監、侍女井然有序的入殿,服侍朱允熥穿衣、梳發等等,看起來是比較忙碌,隻不過還是非常有秩序。
“殿下,時辰還早。”張福生小聲勸道,“殿下要不再歇歇,奴婢到時候喚醒殿下。”
朱允熥微微搖頭說道,“讓人準備一下,先去華蓋殿吧。”
張福生自然也沒意見,主要是殿下都安排了,那自然也就是執行即可。
至於說稍微有那麽點不符合禮製,實際上這件事情還真的不算什麽,老朱和朱允熥製定很多的禮儀和規矩,本質上是為其他人準備。
朱允熥現在要去華蓋殿,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也不是多麽的違反一些禮製等。
張福生再次小聲說道,“殿下,此時宮中供奉等尚未到殿,奴婢這就差人去催促。”
朱允熥就搖頭說道,“無需去催促他們,我也就是臨時起意罷了。還是按照原本的時辰,豈能在這個時候亂了禮數。”
張福生一時間無言以對,實在是這位儲君的心思有些難猜,正話反話全都是一個人說了,根本就不給其他人留下任何發揮的空間。
按理來說宮裏的一些太監、女官等,現在也無需去華蓋殿拜賀,這也不是大朝儀,登基大典這樣的事情也用不著宮中供奉等去拜賀。
但是既然朱允熥都去了,這些宮裏的人自然也都是需要過去,說起來就是這些皇宮裏的人都是在為他服務。
張福生拍馬屁說道,“還是殿下仁慈,體恤奴婢等。”
對此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他還真的不是多麽體恤這些人,隻是懶得折騰罷了,也確實沒必要讓太監、女官們匆匆趕過去。
洗漱好的朱允熥出發了,穿著冕服不假,但是這也就是皇儲的級別,玄衣纁裳、四章紋、共九章,配九旒冕冠。
畢竟現在還是皇太孫的身份,可不能直接就穿上皇帝的十二紋章。
皇宮裏燈火通明,雖然距離大典還有兩個時辰左右,可是很多人早就在為此忙碌了,這就是個徹徹底底的不眠之夜。
這也不足為奇,大家也都知道這樣的忙碌還需要持續下去,不會隻是一天而已。
朱允熥前腳才離開東宮,有女官立刻叫醒徐妙錦,“殿下,太孫殿下已經起身、去往正殿了。”
徐妙錦立刻起身,下意識的說道,“立刻讓人去告知諸位皇叔、皇姑,你親去查看儀仗、樂工,一切準備好了即刻迴來。”
雖然時間早了點,但是這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對於不少人來說,他們開始行動的信號從來都不是固定的時間,而是皇太孫的動向。
徐妙錦繼續安排說道,“待百官入宮之後,立刻去迎候開平王妃。請去暖閣,務必讓皇姑、皇姐作陪,東宮讓人過去服侍著。”
徐妙錦一邊穿著衣裳,一邊在繼續安排,“東宮上下全都換上新衣新鞋,快點讓人去準備。”
徐妙錦這邊在安排著,雖然有些事情沒有提前排練,不過她也確實做了足夠多的準備。這個時候到底該做些什麽,她自然也心裏有數。
在這麽重要的時刻,自然也就需要抓住一些重點了,哪些事情比較重要,沒有人比她更加清楚了。起碼屬於她該負責的部分,絕對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至於說為什麽朱允熥提前起身等等,這些也不是那麽重要,在徐妙錦看來隻要她的夫君動身了,她就要立刻開始跟著忙碌起來。
不隻是徐妙錦有著這樣的覺悟,東宮上下也都是有著這樣的覺悟,因為他們也都明白這一天代表著什麽。
大家現在都亢奮著、激動著呢,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也會在今天開始變得更高。
到了華蓋殿,這座應天府皇城三大殿之一的宮殿此刻也是燈火通明。
哪怕朱允熥是提前來了,可是華蓋殿也有不少人,不管是侍衛、太監還是女官,這些人也都是在緊張有序的做著最後的一些安排。
朱允熥仔細的看了看四周,笑著說道,“本該是在奉天殿籌備,這邊明後天才能用得上,這麽早就準備好了,也太急了些吧?”
張福生連忙拍馬屁說道,“殿下,奴婢覺得一點都不早。大殿那邊人多,奴婢生怕這邊懈怠了。”
華蓋殿、謹身殿和奉天殿號稱三大殿,這是皇城的主體建築不假,但是三大殿當中,顯然也是奉天殿的地位更高,真正的大事也是在那邊舉辦。
比如說登基大典,這就是在奉天殿舉辦,而謹身殿也好、華蓋殿也罷,隻是在這裏舉辦後續的一些典禮,規格自然也就是要差不少。
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奉天殿那邊,雖然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偷懶,不管華蓋殿和謹身殿這邊的人手、安排,確實不及奉天殿。
就在朱允熥四下打量的時候,忽然聽到皇帝駕到的傳唱聲,他自然也匆匆走到門口。
老朱笑盈盈的,白發蒼蒼的老頭還是昂首闊步、龍行虎步,“行了,就別跪著了,起來和咱說說話。”
雖然老朱的身體不錯,邁過門檻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但是對於朱允熥的攙扶,他還是無比的受用。
如果是其他人這麽做,那麽老朱自然是會生氣,因為那樣會顯得他老了,這就有些觸逆鱗了,老朱可是有些不太服老的。
但是自家孫兒這麽攙扶著,那可不是老,而是孫兒孝順,這就是天底下最孝順的孩子,是值得誇讚的天下楷模。
“祖父,文垚怎麽辦?”朱允熥有些擔心的問道,“您老人家這個時候過來,文垚一會兒可就要鬧了。”
老朱就笑著說道,“有寧妃在,一會兒文垚醒了自然有人來告知咱。今天倒是要苦了那孩子,平時哪舍得吵醒他,這是要起個大早了。”
這絕對是老朱的心裏話,平時大胖重孫基本上都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誰要是聲音大了點吵醒了孩子,老朱幾乎就是暴跳如雷的。
朱允熥就笑著開玩笑,“那也沒法子,他爹這麽重要的日子,一輩子也就是這麽一迴,得讓他看看、學學。以後他也要當皇帝,提前看看才好。”
老朱認真點頭,非常認可的說道,“是這麽個理,咱文垚以後要當皇帝,是該好好看看、好好學學。”
至於現在的朱文垚還是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一歲多小胖孩,根本就記不住事等等,老朱是根本不在意,他的好重孫就應該學怎麽當皇帝。
大一點就教他兵法、權術等等,現在就先提前學一學怎麽登基做皇帝,先在邊上看著肯定能有長進,以後這都是要派上用場的。
拍了拍朱允熥的手背,老朱說道,“也算是見著了,見不著你爹當皇帝,見著你坐龍椅,咱也高興。”
朱允熥一時間也心情複雜,有些事情他其實也都是心裏非常清楚的。他能夠這麽順利的繼位,絕非是自己在儲君這個位置做的多麽優秀那麽簡單。
他表現的成熟、穩重,對於朝野上下的掌控力等,這確實是老朱放心退位的原因之一,這也可以說是最為決定性的因素。
但是在情感方麵的因素,自然也就是老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他的好大兒朱標登基。
其實老朱也沒有想過那些事情,在他原本的計劃當中就是自己的好大兒繼續做好儲君,等到他閉眼的時候,自然也就是好大兒穿上龍袍的時候。
這是看起來最為常規的做法了,真要是沒有看到好大兒穿上龍袍,那也沒什麽好遺憾的,一切看似也都是順理成章。
隻是朱標的忽然病逝,讓老朱有些崩潰了,甚至現在還會有些害怕。他的身體很好,自家好孫兒的身體也非常好。
不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身體不好也就罷了,到時候孫兒就可以順利的繼位了。可是現在身體非常好,孫兒就隻能等著了。
所以看著孫兒穿上龍袍,對於老朱來說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這不隻是彌補心中的遺憾,也是為了避免出現一些亂子,畢竟朱文垚出生了。
朱允熥有了子嗣,可以說就是老朱能夠甘心退位的決定性因素,哪怕孩子歲數還小,那也不用擔心太多。
看到朱允熥沒有說話,老朱笑著說道,“都這個時候了,也不要小兒女姿態了。咱朱重八的孫兒,就該是豪邁雄偉!”
朱允熥笑著開口,“祖父,我可不是豪邁雄偉的性子。就算是心裏想著那些,我可沒有祖父這樣的英豪氣,到底是沒有經曆亂世、又是自小富貴。”
聽到朱允熥這麽說,老朱也笑了起來,“這倒也是,你爹也好、你也好,還真的沒有多少豪邁之氣!”
沒有豪邁之氣,在老朱看來完全沒問題,他的兒孫沒必要經曆那些事情。好大兒看著就是溫潤的貴公子,那才是老朱覺得最為理想的好兒子模版。
孫兒有些時候看似無賴、紈絝,但是老朱也不覺得是壞事,孩子小自然也就可以淘氣一點,這也根本沒有任何的毛病。
大明有一個在亂世中廝殺出來的朱重八一身豪邁的氣質就行了,其他人不需要處處都學著他。
老朱語重心長,對朱允熥說道,“你到底不是開國之君,守好江山社稷就行了。你要是有些本事,給文垚攢些家底子,那就是好的守成之君。”
朱允熥裝作不高興的說道,“祖父,雖說我不如您老人家,隻是好歹自負也是有些本事。當個守成之君,那可不是我的誌向。”
“你是當不了守成之君,你的心思實在太多!”老朱也打趣說道,“這也好,咱爺孫兩個能折騰,以後文垚要守的家業就多了。”
真要是怎麽說好像也沒什麽問題,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朱允熥不是什麽省油的燈,他在很多政策上非常有主見,甚至是會和老朱定的政策對著幹。
這要是放在其他皇帝那裏肯定不能容忍,因為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在質疑前任皇帝的一些功績等等。
更何況在大多數時候,政策也是需要有著一些延續性,太多的變動對於天下百姓來說也未必是什麽好事情。
好在現在大明才建立三十年,哪怕現在規矩、政策是在不斷的完善著,但是也可以說是‘船小好調頭’,就算朱允熥能折騰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海禁也好、打壓北方韃子也罷,咱都覺得事情不大。”老朱就繼續說道,“隻是內政這邊你得盯緊一些才好,以前咱給你管著,以後你得自己管。”
朱允熥連連點頭,哪怕他觀政、理政好幾年了,很多的國策等等也都是他一手定下來、推行的,可是也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有著老朱在兜底。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同了,因為朱允熥即將登基,這也就意味著他就是這片江山真正的決策者了,不能什麽事情都是想著老朱去兜底。
做對了一些事情,那自然是得到一片歌功頌德,是在證明著承康皇帝的雄才大略等等。
可是一旦出現了一些失敗,到時候就是對於大明第二任皇帝的一些質疑了,到時候私下裏可能會有人說他到底是紈絝等等。
該承擔的責任就承擔起來,這一點朱允熥也從來都不會去逃避,這也都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既然想要當皇帝,在享受著權力的時候,自然就要承擔起來責任!
最後才是具袞冕,在奉天殿升殿,百官上表賀。
但是很明顯,朱允熥登基之禮肯定不能和老朱一樣,老朱的稱帝是大明獨一份,有些地方可以借鑒,不過顯然也不能全都學,要不然會有很大的隱患。
實際上從朱允熥開始,以後大明的皇帝登基,都是先升殿接受拜賀定下君臣本份。
這也就是所謂的‘靈前繼位’,根本不留下任何的可以做文章的餘地,更別說皇儲離開皇宮這樣的事情了。
本來以為自己是可以心情比較平靜的,可是朱允熥還是輾轉反側有些睡不著。
坐起身的朱允熥喊了聲,“穿衣。”
寢殿的門立刻被推開,張福生領著太監、侍女井然有序的入殿,服侍朱允熥穿衣、梳發等等,看起來是比較忙碌,隻不過還是非常有秩序。
“殿下,時辰還早。”張福生小聲勸道,“殿下要不再歇歇,奴婢到時候喚醒殿下。”
朱允熥微微搖頭說道,“讓人準備一下,先去華蓋殿吧。”
張福生自然也沒意見,主要是殿下都安排了,那自然也就是執行即可。
至於說稍微有那麽點不符合禮製,實際上這件事情還真的不算什麽,老朱和朱允熥製定很多的禮儀和規矩,本質上是為其他人準備。
朱允熥現在要去華蓋殿,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也不是多麽的違反一些禮製等。
張福生再次小聲說道,“殿下,此時宮中供奉等尚未到殿,奴婢這就差人去催促。”
朱允熥就搖頭說道,“無需去催促他們,我也就是臨時起意罷了。還是按照原本的時辰,豈能在這個時候亂了禮數。”
張福生一時間無言以對,實在是這位儲君的心思有些難猜,正話反話全都是一個人說了,根本就不給其他人留下任何發揮的空間。
按理來說宮裏的一些太監、女官等,現在也無需去華蓋殿拜賀,這也不是大朝儀,登基大典這樣的事情也用不著宮中供奉等去拜賀。
但是既然朱允熥都去了,這些宮裏的人自然也都是需要過去,說起來就是這些皇宮裏的人都是在為他服務。
張福生拍馬屁說道,“還是殿下仁慈,體恤奴婢等。”
對此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他還真的不是多麽體恤這些人,隻是懶得折騰罷了,也確實沒必要讓太監、女官們匆匆趕過去。
洗漱好的朱允熥出發了,穿著冕服不假,但是這也就是皇儲的級別,玄衣纁裳、四章紋、共九章,配九旒冕冠。
畢竟現在還是皇太孫的身份,可不能直接就穿上皇帝的十二紋章。
皇宮裏燈火通明,雖然距離大典還有兩個時辰左右,可是很多人早就在為此忙碌了,這就是個徹徹底底的不眠之夜。
這也不足為奇,大家也都知道這樣的忙碌還需要持續下去,不會隻是一天而已。
朱允熥前腳才離開東宮,有女官立刻叫醒徐妙錦,“殿下,太孫殿下已經起身、去往正殿了。”
徐妙錦立刻起身,下意識的說道,“立刻讓人去告知諸位皇叔、皇姑,你親去查看儀仗、樂工,一切準備好了即刻迴來。”
雖然時間早了點,但是這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對於不少人來說,他們開始行動的信號從來都不是固定的時間,而是皇太孫的動向。
徐妙錦繼續安排說道,“待百官入宮之後,立刻去迎候開平王妃。請去暖閣,務必讓皇姑、皇姐作陪,東宮讓人過去服侍著。”
徐妙錦一邊穿著衣裳,一邊在繼續安排,“東宮上下全都換上新衣新鞋,快點讓人去準備。”
徐妙錦這邊在安排著,雖然有些事情沒有提前排練,不過她也確實做了足夠多的準備。這個時候到底該做些什麽,她自然也心裏有數。
在這麽重要的時刻,自然也就需要抓住一些重點了,哪些事情比較重要,沒有人比她更加清楚了。起碼屬於她該負責的部分,絕對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至於說為什麽朱允熥提前起身等等,這些也不是那麽重要,在徐妙錦看來隻要她的夫君動身了,她就要立刻開始跟著忙碌起來。
不隻是徐妙錦有著這樣的覺悟,東宮上下也都是有著這樣的覺悟,因為他們也都明白這一天代表著什麽。
大家現在都亢奮著、激動著呢,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也會在今天開始變得更高。
到了華蓋殿,這座應天府皇城三大殿之一的宮殿此刻也是燈火通明。
哪怕朱允熥是提前來了,可是華蓋殿也有不少人,不管是侍衛、太監還是女官,這些人也都是在緊張有序的做著最後的一些安排。
朱允熥仔細的看了看四周,笑著說道,“本該是在奉天殿籌備,這邊明後天才能用得上,這麽早就準備好了,也太急了些吧?”
張福生連忙拍馬屁說道,“殿下,奴婢覺得一點都不早。大殿那邊人多,奴婢生怕這邊懈怠了。”
華蓋殿、謹身殿和奉天殿號稱三大殿,這是皇城的主體建築不假,但是三大殿當中,顯然也是奉天殿的地位更高,真正的大事也是在那邊舉辦。
比如說登基大典,這就是在奉天殿舉辦,而謹身殿也好、華蓋殿也罷,隻是在這裏舉辦後續的一些典禮,規格自然也就是要差不少。
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奉天殿那邊,雖然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偷懶,不管華蓋殿和謹身殿這邊的人手、安排,確實不及奉天殿。
就在朱允熥四下打量的時候,忽然聽到皇帝駕到的傳唱聲,他自然也匆匆走到門口。
老朱笑盈盈的,白發蒼蒼的老頭還是昂首闊步、龍行虎步,“行了,就別跪著了,起來和咱說說話。”
雖然老朱的身體不錯,邁過門檻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但是對於朱允熥的攙扶,他還是無比的受用。
如果是其他人這麽做,那麽老朱自然是會生氣,因為那樣會顯得他老了,這就有些觸逆鱗了,老朱可是有些不太服老的。
但是自家孫兒這麽攙扶著,那可不是老,而是孫兒孝順,這就是天底下最孝順的孩子,是值得誇讚的天下楷模。
“祖父,文垚怎麽辦?”朱允熥有些擔心的問道,“您老人家這個時候過來,文垚一會兒可就要鬧了。”
老朱就笑著說道,“有寧妃在,一會兒文垚醒了自然有人來告知咱。今天倒是要苦了那孩子,平時哪舍得吵醒他,這是要起個大早了。”
這絕對是老朱的心裏話,平時大胖重孫基本上都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誰要是聲音大了點吵醒了孩子,老朱幾乎就是暴跳如雷的。
朱允熥就笑著開玩笑,“那也沒法子,他爹這麽重要的日子,一輩子也就是這麽一迴,得讓他看看、學學。以後他也要當皇帝,提前看看才好。”
老朱認真點頭,非常認可的說道,“是這麽個理,咱文垚以後要當皇帝,是該好好看看、好好學學。”
至於現在的朱文垚還是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一歲多小胖孩,根本就記不住事等等,老朱是根本不在意,他的好重孫就應該學怎麽當皇帝。
大一點就教他兵法、權術等等,現在就先提前學一學怎麽登基做皇帝,先在邊上看著肯定能有長進,以後這都是要派上用場的。
拍了拍朱允熥的手背,老朱說道,“也算是見著了,見不著你爹當皇帝,見著你坐龍椅,咱也高興。”
朱允熥一時間也心情複雜,有些事情他其實也都是心裏非常清楚的。他能夠這麽順利的繼位,絕非是自己在儲君這個位置做的多麽優秀那麽簡單。
他表現的成熟、穩重,對於朝野上下的掌控力等,這確實是老朱放心退位的原因之一,這也可以說是最為決定性的因素。
但是在情感方麵的因素,自然也就是老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他的好大兒朱標登基。
其實老朱也沒有想過那些事情,在他原本的計劃當中就是自己的好大兒繼續做好儲君,等到他閉眼的時候,自然也就是好大兒穿上龍袍的時候。
這是看起來最為常規的做法了,真要是沒有看到好大兒穿上龍袍,那也沒什麽好遺憾的,一切看似也都是順理成章。
隻是朱標的忽然病逝,讓老朱有些崩潰了,甚至現在還會有些害怕。他的身體很好,自家好孫兒的身體也非常好。
不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身體不好也就罷了,到時候孫兒就可以順利的繼位了。可是現在身體非常好,孫兒就隻能等著了。
所以看著孫兒穿上龍袍,對於老朱來說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這不隻是彌補心中的遺憾,也是為了避免出現一些亂子,畢竟朱文垚出生了。
朱允熥有了子嗣,可以說就是老朱能夠甘心退位的決定性因素,哪怕孩子歲數還小,那也不用擔心太多。
看到朱允熥沒有說話,老朱笑著說道,“都這個時候了,也不要小兒女姿態了。咱朱重八的孫兒,就該是豪邁雄偉!”
朱允熥笑著開口,“祖父,我可不是豪邁雄偉的性子。就算是心裏想著那些,我可沒有祖父這樣的英豪氣,到底是沒有經曆亂世、又是自小富貴。”
聽到朱允熥這麽說,老朱也笑了起來,“這倒也是,你爹也好、你也好,還真的沒有多少豪邁之氣!”
沒有豪邁之氣,在老朱看來完全沒問題,他的兒孫沒必要經曆那些事情。好大兒看著就是溫潤的貴公子,那才是老朱覺得最為理想的好兒子模版。
孫兒有些時候看似無賴、紈絝,但是老朱也不覺得是壞事,孩子小自然也就可以淘氣一點,這也根本沒有任何的毛病。
大明有一個在亂世中廝殺出來的朱重八一身豪邁的氣質就行了,其他人不需要處處都學著他。
老朱語重心長,對朱允熥說道,“你到底不是開國之君,守好江山社稷就行了。你要是有些本事,給文垚攢些家底子,那就是好的守成之君。”
朱允熥裝作不高興的說道,“祖父,雖說我不如您老人家,隻是好歹自負也是有些本事。當個守成之君,那可不是我的誌向。”
“你是當不了守成之君,你的心思實在太多!”老朱也打趣說道,“這也好,咱爺孫兩個能折騰,以後文垚要守的家業就多了。”
真要是怎麽說好像也沒什麽問題,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朱允熥不是什麽省油的燈,他在很多政策上非常有主見,甚至是會和老朱定的政策對著幹。
這要是放在其他皇帝那裏肯定不能容忍,因為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在質疑前任皇帝的一些功績等等。
更何況在大多數時候,政策也是需要有著一些延續性,太多的變動對於天下百姓來說也未必是什麽好事情。
好在現在大明才建立三十年,哪怕現在規矩、政策是在不斷的完善著,但是也可以說是‘船小好調頭’,就算朱允熥能折騰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海禁也好、打壓北方韃子也罷,咱都覺得事情不大。”老朱就繼續說道,“隻是內政這邊你得盯緊一些才好,以前咱給你管著,以後你得自己管。”
朱允熥連連點頭,哪怕他觀政、理政好幾年了,很多的國策等等也都是他一手定下來、推行的,可是也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有著老朱在兜底。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同了,因為朱允熥即將登基,這也就意味著他就是這片江山真正的決策者了,不能什麽事情都是想著老朱去兜底。
做對了一些事情,那自然是得到一片歌功頌德,是在證明著承康皇帝的雄才大略等等。
可是一旦出現了一些失敗,到時候就是對於大明第二任皇帝的一些質疑了,到時候私下裏可能會有人說他到底是紈絝等等。
該承擔的責任就承擔起來,這一點朱允熥也從來都不會去逃避,這也都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既然想要當皇帝,在享受著權力的時候,自然就要承擔起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