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允熥來說,重要的日子可以說越來越近了,心情是屬於既緊張又開心。
將鬱新和嚴震直叫到了文華殿,仔細的看了看一眾賬目和準備的物資等等,這一下心裏更塌實了,哪怕有些事情發生了,也不影響大事在有序的進展著。
朱允熥看向鬱新,笑著說道,“大報恩寺的事情你現在準備的如何了?”
大報恩寺可是大事情,哪怕老朱和朱允熥對於宗教也是有所限製,可是該有的一些還是會有。
修建一個佛寺也不算什麽,說到底就是現在全天下的寺廟相對有限。
以後大名鼎鼎的靈隱寺還處在舉步維艱的階段,因為資金不足,佛殿內的佛像,重建的工作還非常艱難。
在應天府也是一樣,有寺廟不假,可是也都是按照朝廷的一些限製在發展著。
鬱新就立刻迴答說道,“迴殿下,大報恩寺若是重建,朝廷拿出一些銀兩、物資,信眾拿出一些金銀,那也是夠了。”
對於這座中國曆史上的第二座寺廟、南方第一座佛廟,朱允熥還是比較在意的。而不是說想要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幹寺地宮找到世上唯一一塊佛頂真骨。
而讓一些信眾出資等等,這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倒不是說放縱一些寺廟斂財等等,而是這類事情有一定的曆史。
曆史上很多的寺廟修建等等不全都是靠朝廷撥款,有些就是讓信眾出一些資,這對於不少信眾來說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他們也非常樂意做。
在長明燈前供奉香油錢等等那隻是小事情,在一些重要的建築時,牆磚上刻著信眾的姓名等等,這對於信眾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允熥一想也覺得有些道理,說道,“這麽一來倒是不用擔心朝廷出錢太多了,這些事情看著安排,隻是務必仔細些,別成了寺廟斂財的手段了。”
鬱新等人自然心裏有數,不說其他朝代了,就說元朝時期,很多的寺廟都是占地無數,就比如說靈隱寺曾經就占地一萬多畝!
嚴震直這時候也說道,“現在若是修建大報恩寺,可能是缺些工匠了,現在朝廷在工匠這邊缺口有些大。”
這話一時間讓朱允熥不知道該怎麽迴應,說到底就是接下來需要做的一些大工程比較多,所以在工匠這邊出現一些缺口也就成為了正常的現象了。
朱允熥片刻後才開口說道,“大報恩寺該修,隻是不需要急在一時,真要是花費數年工夫也不要緊。”
嚴震直和鬱新一下子就鬆了口氣,其實在他們看來,朱允熥要求修建大報恩寺的原因非常簡單,實際上也就是和孝道有很大的關係。
說到底就是紀念先太子朱標和先太子妃常太子妃,這些在大家看來也是人之常情。朱允熥登基之後,不隻是要將東陵升格為帝陵,其他的事情也要做。
既然朱允熥都說了這些事情不需要特別著急,那自然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原本大家最為擔心的事情就是時間、工期,真要是趕時間的話,似乎也都是說的過去,隻是征調工匠等等稍微費點事而已。
朱允熥也繼續說道,“社稷之事才是頭等大事,如何安排好這些事情,你們也應該心裏有數才行。”
鬱新和嚴震直自然趕緊連忙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過他們有些時候也確實稍微的有些左右為難,想要做好一些事情,真的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就說大報恩寺的事情,他們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情雖然重要,但是遠遠比不上帝陵的修建重要,大逆不道的來說更加比不上疏浚運河重要。
畢竟疏浚運河等等,那真的事關江山社稷了,大報恩寺和帝陵的修建等等看似根本沒辦法相提並論。
可是誰要是將這些話給說出來的話就不行,這就是事關孝道了,甚至在一些人眼裏帝陵和大報恩寺的重要性遠超於疏浚運河。
既然現在朱允熥都已經一錘定音了,該怎麽安排一些事情,大家自然就心裏門清了,不用擔心和皇太孫的意見不一致。
鬱新和嚴震直前腳剛走,暴昭就在求見了,這位刑部尚書的壓力非常大,三法司的地位還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暴昭剛見到朱允熥就立刻奏報,“啟奏殿下,臣等已經查明一些國子監學子罔顧朝廷恩典、行不法之事的罪證。”
張福生立刻上前,從暴昭的手裏取過奏報,這自然是要送給朱允熥過目了。
暴昭開始緊張起來了,他現在就屬於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處境,和禮部尚書陳迪都是頭頂上高懸著‘危’的字樣。
朱允熥仔細的看著,這算是第一批被查出來的國子監學子了,基本上也確實就是這些人從而牽出了紅倉的案件,不過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小角色而已。
“讓寧國駙馬去審理此案,若是沒有冤情,這些人就革除功名永不錄用。”朱允熥毫無表情的開口,“這些人若是入仕,必然會危害更甚!”
惋惜麽,自然是有著那麽一些惋惜,能夠進入國子監的人,除了家世之外就是本身有著不俗的學問。
但是現在因為這些蠅頭小利,這些人十年寒窗的努力付之一炬了,這些人想要步入仕途是不可能的事情,幾乎是沒有任何上升的趨勢了。
好一點可能當個西席先生、幕僚,但是該交稅交稅、該服徭役就服徭役,一切特權等等就是和這些人無關,想要改天換命等等根本就不可能。
暴昭也沒打算為這些人求情,除了自身難保之外,更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是亂了法紀,這一切也就是咎由自取了。
朱允熥隨即繼續說道,“再審審,如果有其他罪行,一切都是以朝廷律令來。”
暴昭對此依然沒有什麽意見,革除功名不是全部的處罰,這隻是先除掉這些人的身份,隨即而來的自然就是以朝廷律令來進行處罰了。
到時候該抄家的抄家、該發配的發配,或者是沒收了贓款等等直接給打迴原籍等等,這就是後續的一些事情了。
暴昭隨即也再次開口,對朱允熥說道,“啟奏殿下,現在查實的枉法官員共計十一人。”
朱允熥直接擺手說道,“現在用不著和我說,這些人就是全部嗎?”
暴昭自然不敢隱瞞,立刻迴答說道,“迴殿下,臣以為若是隻有這十一人,顯然無法做出此等案件。”
“這不就行了麽!”朱允熥沒好氣的說道,“現在隻怕是抓了一些低品級的官員,乃至小吏。這個時候來告訴我,是想要結案不成?”
暴昭連稱不敢,如果真的隻是扔出來十一個低品級的官員,那真的就是成為一場笑話了。隻是用這十一人,顯然不足以交差。
朱允熥嚴肅無比的開口,“這個案子繼續查下去,查出來有沒有一些高官顯貴參與其中。我要看的是明確的案情,不是你過一兩天就來邀功一次!”
暴昭汗流浹背,他現在來匯報這些事情,隻是因為覺得太孫重視此案,任何的一些進展自然也就是需要及時匯報了。
不過他顯然也是想多了,因為朱允熥雖然在意這個案件的一係列進度,可是更加在乎這個案子有沒有查清,有沒有將蛀蟲都給挖出來。
所以該查案的時候還是要繼續去查案,暴昭現在這麽點成績真的不足以交差。
暴昭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了,還是加快速度將這件案子給查的更加清楚一些才好,這樣皇太孫才有可能滿意。
真的是時間緊迫啊,所有人也都清楚這個案子必須要在皇太孫登基之前就結案,這也就意味著暴昭等人真的要加快速度去查案了。
時間上越是耽擱,對於他們來說就越被動。要是讓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查出來一些證據等等,本來就處境不妙的三法司辦事不力的罪名就落實了。
要說沒有點緊迫感肯定是假的,現在三法司的這些人幾乎都是連軸轉,很多人現在都是抱著‘戴罪立功’的心態在努力的辦事。
這是真的不努力不行,想要從這個可能被擴大化的案子脫身,就得證明自己的清廉和能力。
看到暴昭急匆匆的離開,朱允熥也是忍不住笑了起來,還真的有那麽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了。
現在一些官員們的辦事效率在快速的提升,大家都是一個人當做兩個人在用,一邊忙著查案、一邊忙著在準備大典,都井然有序的。
這麽想想看的話,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個事情,不過朱允熥非常喜歡這樣的局麵,或者他也算是一個無良的資本家,對於壓榨手底下的人挺熱衷。
隻要事情做的更加高效,那顯然就不會是什麽壞事情,這就是朱允熥現在的一些觀點和態度。
“明天讓我兩位姐姐入宮一趟。”朱允熥開口對張福生說道,“郡馬也都跟著一起入宮,這時候他們也要出把力才行。”
張福生自然趕緊記下來這些事情,也不用等到明天了,一會兒其實就會有人去傳旨,入宮有些時候還是比較繁瑣的,有不少的程序。
忙完一天的事情迴到東宮,朱允熥問道,“尚衣監的人可過來了?”
徐妙錦立刻迴答說道,“上午就過來了,不過臣妾還是覺得這時候縫製冕服有些早了。”
朱允熥笑了起來,“不早,我倒是覺得還行。記得去乾清宮和坤寧宮看看,有些東西該搬過去的就搬過去,該換新的也就要換新的。”
老朱此前將坤寧宮幾乎搬空,但是也留下來了不少東西。有些東西徐妙錦自然是可以接著用,有些自然也就是需要換一批新的用品。
至於乾清宮那邊的情況也是一樣,老朱留下來了不少東西,但是也將很多東西搬走。朱允熥還要忙著趕製龍床呢,要不然他可沒地方睡覺。
徐妙錦對此也心裏有數,就說道,“臣妾記得這事,此前也召見了掌印太監,準備的器物也都看了。”
需要準備的東西確實不算少,好在現在皇宮當中有不少相關的部門負責,甚至很多的東西都是有著足夠儲備,自然不會手忙腳亂。
無非也就是現在的一些器物需要根據朱允熥和徐妙錦的喜好來,老朱和馬皇後喜歡的一些東西,朱允熥他們未必喜歡。
徐妙錦隨即開口說道,“殿下,真到了那時候,妹妹們也要進封才好。”
朱允熥對此也心裏有數,他還是有侍妾的,真要是他當了皇帝不一定就是將侍妾們全都進封為妃,但是嬪或者美人應該是沒問題。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有子嗣的進為妃,其他的就是嬪或者昭儀、婕妤。隻是淑妃、寧妃,現在不得用,尤其是寧妃不能用。”
妃子的品級已經非常高了,一般來說按照大明的規矩,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這是僅次於皇後的妃子。
徐妙錦自然也心裏有數,“寧妃娘娘一直在照料文垚,自然不能輕用尊號。淑妃早年代掌後宮事,也不好用。”
賢妃,這幾乎就是側妃的代名詞了,能夠不用就不用,這也是妃子之首,朱允熥不覺得他的侍妾裏有這麽‘德高望重’之人。
既然徐妙錦對於這些事情也都是心裏有數,朱允熥自然也就放心不少了,後宮的事情真的不需要他操心太多了,有賢內助可以幫他安排好。
徐妙錦繼續開口問道,“殿下,一些掌印太監是不是要換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現在所謂的內官監、司禮監等機構的首領太監都是掌印太監。
內官十二監,都有掌印太監,也都是正四品銜。隻不過大名鼎鼎的司禮監,現在還隻是一般的衙門,現在最有地位的是內官監。
畢竟老朱對太監也不太信任,各種壓製也是少不了的。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用不著,現在這批人用著順手。你要是覺得有合適之人,也換掉。隻是內官監、司禮監不能換人,內官監還是祖父的人,司禮監讓張福生過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一定就是絕對的,老朱的班底子朱允熥用著也順手。
將鬱新和嚴震直叫到了文華殿,仔細的看了看一眾賬目和準備的物資等等,這一下心裏更塌實了,哪怕有些事情發生了,也不影響大事在有序的進展著。
朱允熥看向鬱新,笑著說道,“大報恩寺的事情你現在準備的如何了?”
大報恩寺可是大事情,哪怕老朱和朱允熥對於宗教也是有所限製,可是該有的一些還是會有。
修建一個佛寺也不算什麽,說到底就是現在全天下的寺廟相對有限。
以後大名鼎鼎的靈隱寺還處在舉步維艱的階段,因為資金不足,佛殿內的佛像,重建的工作還非常艱難。
在應天府也是一樣,有寺廟不假,可是也都是按照朝廷的一些限製在發展著。
鬱新就立刻迴答說道,“迴殿下,大報恩寺若是重建,朝廷拿出一些銀兩、物資,信眾拿出一些金銀,那也是夠了。”
對於這座中國曆史上的第二座寺廟、南方第一座佛廟,朱允熥還是比較在意的。而不是說想要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幹寺地宮找到世上唯一一塊佛頂真骨。
而讓一些信眾出資等等,這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倒不是說放縱一些寺廟斂財等等,而是這類事情有一定的曆史。
曆史上很多的寺廟修建等等不全都是靠朝廷撥款,有些就是讓信眾出一些資,這對於不少信眾來說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他們也非常樂意做。
在長明燈前供奉香油錢等等那隻是小事情,在一些重要的建築時,牆磚上刻著信眾的姓名等等,這對於信眾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允熥一想也覺得有些道理,說道,“這麽一來倒是不用擔心朝廷出錢太多了,這些事情看著安排,隻是務必仔細些,別成了寺廟斂財的手段了。”
鬱新等人自然心裏有數,不說其他朝代了,就說元朝時期,很多的寺廟都是占地無數,就比如說靈隱寺曾經就占地一萬多畝!
嚴震直這時候也說道,“現在若是修建大報恩寺,可能是缺些工匠了,現在朝廷在工匠這邊缺口有些大。”
這話一時間讓朱允熥不知道該怎麽迴應,說到底就是接下來需要做的一些大工程比較多,所以在工匠這邊出現一些缺口也就成為了正常的現象了。
朱允熥片刻後才開口說道,“大報恩寺該修,隻是不需要急在一時,真要是花費數年工夫也不要緊。”
嚴震直和鬱新一下子就鬆了口氣,其實在他們看來,朱允熥要求修建大報恩寺的原因非常簡單,實際上也就是和孝道有很大的關係。
說到底就是紀念先太子朱標和先太子妃常太子妃,這些在大家看來也是人之常情。朱允熥登基之後,不隻是要將東陵升格為帝陵,其他的事情也要做。
既然朱允熥都說了這些事情不需要特別著急,那自然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原本大家最為擔心的事情就是時間、工期,真要是趕時間的話,似乎也都是說的過去,隻是征調工匠等等稍微費點事而已。
朱允熥也繼續說道,“社稷之事才是頭等大事,如何安排好這些事情,你們也應該心裏有數才行。”
鬱新和嚴震直自然趕緊連忙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過他們有些時候也確實稍微的有些左右為難,想要做好一些事情,真的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就說大報恩寺的事情,他們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情雖然重要,但是遠遠比不上帝陵的修建重要,大逆不道的來說更加比不上疏浚運河重要。
畢竟疏浚運河等等,那真的事關江山社稷了,大報恩寺和帝陵的修建等等看似根本沒辦法相提並論。
可是誰要是將這些話給說出來的話就不行,這就是事關孝道了,甚至在一些人眼裏帝陵和大報恩寺的重要性遠超於疏浚運河。
既然現在朱允熥都已經一錘定音了,該怎麽安排一些事情,大家自然就心裏門清了,不用擔心和皇太孫的意見不一致。
鬱新和嚴震直前腳剛走,暴昭就在求見了,這位刑部尚書的壓力非常大,三法司的地位還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暴昭剛見到朱允熥就立刻奏報,“啟奏殿下,臣等已經查明一些國子監學子罔顧朝廷恩典、行不法之事的罪證。”
張福生立刻上前,從暴昭的手裏取過奏報,這自然是要送給朱允熥過目了。
暴昭開始緊張起來了,他現在就屬於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處境,和禮部尚書陳迪都是頭頂上高懸著‘危’的字樣。
朱允熥仔細的看著,這算是第一批被查出來的國子監學子了,基本上也確實就是這些人從而牽出了紅倉的案件,不過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小角色而已。
“讓寧國駙馬去審理此案,若是沒有冤情,這些人就革除功名永不錄用。”朱允熥毫無表情的開口,“這些人若是入仕,必然會危害更甚!”
惋惜麽,自然是有著那麽一些惋惜,能夠進入國子監的人,除了家世之外就是本身有著不俗的學問。
但是現在因為這些蠅頭小利,這些人十年寒窗的努力付之一炬了,這些人想要步入仕途是不可能的事情,幾乎是沒有任何上升的趨勢了。
好一點可能當個西席先生、幕僚,但是該交稅交稅、該服徭役就服徭役,一切特權等等就是和這些人無關,想要改天換命等等根本就不可能。
暴昭也沒打算為這些人求情,除了自身難保之外,更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是亂了法紀,這一切也就是咎由自取了。
朱允熥隨即繼續說道,“再審審,如果有其他罪行,一切都是以朝廷律令來。”
暴昭對此依然沒有什麽意見,革除功名不是全部的處罰,這隻是先除掉這些人的身份,隨即而來的自然就是以朝廷律令來進行處罰了。
到時候該抄家的抄家、該發配的發配,或者是沒收了贓款等等直接給打迴原籍等等,這就是後續的一些事情了。
暴昭隨即也再次開口,對朱允熥說道,“啟奏殿下,現在查實的枉法官員共計十一人。”
朱允熥直接擺手說道,“現在用不著和我說,這些人就是全部嗎?”
暴昭自然不敢隱瞞,立刻迴答說道,“迴殿下,臣以為若是隻有這十一人,顯然無法做出此等案件。”
“這不就行了麽!”朱允熥沒好氣的說道,“現在隻怕是抓了一些低品級的官員,乃至小吏。這個時候來告訴我,是想要結案不成?”
暴昭連稱不敢,如果真的隻是扔出來十一個低品級的官員,那真的就是成為一場笑話了。隻是用這十一人,顯然不足以交差。
朱允熥嚴肅無比的開口,“這個案子繼續查下去,查出來有沒有一些高官顯貴參與其中。我要看的是明確的案情,不是你過一兩天就來邀功一次!”
暴昭汗流浹背,他現在來匯報這些事情,隻是因為覺得太孫重視此案,任何的一些進展自然也就是需要及時匯報了。
不過他顯然也是想多了,因為朱允熥雖然在意這個案件的一係列進度,可是更加在乎這個案子有沒有查清,有沒有將蛀蟲都給挖出來。
所以該查案的時候還是要繼續去查案,暴昭現在這麽點成績真的不足以交差。
暴昭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了,還是加快速度將這件案子給查的更加清楚一些才好,這樣皇太孫才有可能滿意。
真的是時間緊迫啊,所有人也都清楚這個案子必須要在皇太孫登基之前就結案,這也就意味著暴昭等人真的要加快速度去查案了。
時間上越是耽擱,對於他們來說就越被動。要是讓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查出來一些證據等等,本來就處境不妙的三法司辦事不力的罪名就落實了。
要說沒有點緊迫感肯定是假的,現在三法司的這些人幾乎都是連軸轉,很多人現在都是抱著‘戴罪立功’的心態在努力的辦事。
這是真的不努力不行,想要從這個可能被擴大化的案子脫身,就得證明自己的清廉和能力。
看到暴昭急匆匆的離開,朱允熥也是忍不住笑了起來,還真的有那麽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了。
現在一些官員們的辦事效率在快速的提升,大家都是一個人當做兩個人在用,一邊忙著查案、一邊忙著在準備大典,都井然有序的。
這麽想想看的話,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個事情,不過朱允熥非常喜歡這樣的局麵,或者他也算是一個無良的資本家,對於壓榨手底下的人挺熱衷。
隻要事情做的更加高效,那顯然就不會是什麽壞事情,這就是朱允熥現在的一些觀點和態度。
“明天讓我兩位姐姐入宮一趟。”朱允熥開口對張福生說道,“郡馬也都跟著一起入宮,這時候他們也要出把力才行。”
張福生自然趕緊記下來這些事情,也不用等到明天了,一會兒其實就會有人去傳旨,入宮有些時候還是比較繁瑣的,有不少的程序。
忙完一天的事情迴到東宮,朱允熥問道,“尚衣監的人可過來了?”
徐妙錦立刻迴答說道,“上午就過來了,不過臣妾還是覺得這時候縫製冕服有些早了。”
朱允熥笑了起來,“不早,我倒是覺得還行。記得去乾清宮和坤寧宮看看,有些東西該搬過去的就搬過去,該換新的也就要換新的。”
老朱此前將坤寧宮幾乎搬空,但是也留下來了不少東西。有些東西徐妙錦自然是可以接著用,有些自然也就是需要換一批新的用品。
至於乾清宮那邊的情況也是一樣,老朱留下來了不少東西,但是也將很多東西搬走。朱允熥還要忙著趕製龍床呢,要不然他可沒地方睡覺。
徐妙錦對此也心裏有數,就說道,“臣妾記得這事,此前也召見了掌印太監,準備的器物也都看了。”
需要準備的東西確實不算少,好在現在皇宮當中有不少相關的部門負責,甚至很多的東西都是有著足夠儲備,自然不會手忙腳亂。
無非也就是現在的一些器物需要根據朱允熥和徐妙錦的喜好來,老朱和馬皇後喜歡的一些東西,朱允熥他們未必喜歡。
徐妙錦隨即開口說道,“殿下,真到了那時候,妹妹們也要進封才好。”
朱允熥對此也心裏有數,他還是有侍妾的,真要是他當了皇帝不一定就是將侍妾們全都進封為妃,但是嬪或者美人應該是沒問題。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有子嗣的進為妃,其他的就是嬪或者昭儀、婕妤。隻是淑妃、寧妃,現在不得用,尤其是寧妃不能用。”
妃子的品級已經非常高了,一般來說按照大明的規矩,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這是僅次於皇後的妃子。
徐妙錦自然也心裏有數,“寧妃娘娘一直在照料文垚,自然不能輕用尊號。淑妃早年代掌後宮事,也不好用。”
賢妃,這幾乎就是側妃的代名詞了,能夠不用就不用,這也是妃子之首,朱允熥不覺得他的侍妾裏有這麽‘德高望重’之人。
既然徐妙錦對於這些事情也都是心裏有數,朱允熥自然也就放心不少了,後宮的事情真的不需要他操心太多了,有賢內助可以幫他安排好。
徐妙錦繼續開口問道,“殿下,一些掌印太監是不是要換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現在所謂的內官監、司禮監等機構的首領太監都是掌印太監。
內官十二監,都有掌印太監,也都是正四品銜。隻不過大名鼎鼎的司禮監,現在還隻是一般的衙門,現在最有地位的是內官監。
畢竟老朱對太監也不太信任,各種壓製也是少不了的。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用不著,現在這批人用著順手。你要是覺得有合適之人,也換掉。隻是內官監、司禮監不能換人,內官監還是祖父的人,司禮監讓張福生過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一定就是絕對的,老朱的班底子朱允熥用著也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