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上下看起來也沒有太多的變化,最多也就是現在有著一些議論聲,對於皇帝準備傳位的事情,自然會有不少人感覺到意外,但是也覺得情理之中。


    至高無上的皇位,那是無數人做夢也不敢想的,也會覺得不到最後一刻肯定不會放手,古往今來沒幾個皇帝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主動退位。


    可是當今天子有些時候的做法,和大多數的皇帝不同。


    先太子在的時候,皇帝是舍得放權、會悉心培養,而現在對皇太孫也是一樣。


    好在這一切看起來也不是特別突然,皇太孫這幾年不斷的曆練,他早就開始臨朝觀政,早就接手了很多的權力,所以不少事情也就看起來非常順遂了。


    朱文垚開開心心的坐在車架上,開心不已的看著車窗外。這就是全新的體驗和認知讓他非常的興奮,都有些目不暇接了。


    小孩子的好奇心本來就重,朱文垚又是一個膽子大的孩子,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麽好害怕的,最主要的是身邊的人讓他安全感十足。


    “祖!”朱文垚指著車窗外,開心的說道,“祖!”


    老朱看了一眼,笑著說道,“沒見過這麽多人?這才哪到哪啊,下迴咱再帶你出來長長見識。”


    朱文垚還是非常開心,其實有些皇帝也是比較‘可憐’,基本上是一輩子都是生活在皇宮裏,對於外界的世界根本不怎麽了解。


    老朱非常耐心,也非常期待,“你是咱大明的儲君,以後要當皇帝,該知曉民間疾苦。咱能帶你出來,那咱就帶。”


    朱文垚聽不懂這些,隻是開心的趴在車窗口,激動之下兩條腿直抖,見著什麽都要開開心心的嚷嚷幾聲。


    老朱看向朱允熥,笑著說道,“這孩子太好動,到底是你兒子!咱現在算是知曉你小時候如何了,指定也是個好動、貪玩的性子。”


    朱允熥也不否認,“說不定還真就是這樣,不過我小時候總的來說還是乖巧聽話,我肯定不如他膽大。”


    老朱一想也有道理,“那倒也是,你自小沒了娘,你爹又忙於朝政。旁人就算是悉心照料著,隻是到底沒個真在照料的。”


    腦補很多大戲的老朱笑著拍了拍扭屁股的朱文垚,“這孩子好,膽子大就是咱慣出來的,這孩子以後指定比你還要有氣魄。”


    “那是好事情,我兒子就該如此。”就笑著說道,“這是好事情,皇帝豈能優柔寡斷、沒個主見?”


    老朱笑著點頭,顯然也是非常認可這些說法。他不指望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個都是無比的英明神武,可是他相信自己教出來的皇儲肯定有不俗能力。


    龐大的隊伍持續朝著紫金山進發,皇帝要去孝陵看看,皇太孫自然也就要隨行陪同了,大家也都不覺得有什麽好反對的。


    主要也是有人雖然反對,但是皇帝和太孫就給壓住了,那就別反對吧。


    看著孝陵,老朱頗為感慨,“還行,咱這麽些年也就是遠遠的看一眼,現在修的還算不錯。”


    “以後肯定要繼續修著,隻是現在還有其他事情。”朱允熥說道,“外頭也有人勸我,讓我先修孝陵、東陵,繼續修報恩寺,我準備慢慢來。”


    孝陵和東陵的工程是持續性的工程,這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工的。甚至就算是老朱以後葬入孝陵,那也需要持續的修建。


    這些事情大家也都完全可以理解,皇帝葬入帝陵之後,不是封上就行,後續還有很多的營建工程。


    而為了表明孝心,後繼的皇帝肯定也需要持續的投入資源為先皇修建陵墓,這些也都是很多人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


    老朱好奇又關心的問道,“報恩寺的事情,你現在是如何考慮的?這個事情也該做。”


    老朱對於宗教比較提防,甚至可以說多有打壓。哪怕他曾經在寺廟呆過,哪怕當初紅巾軍起義也是以宗教為旗號,不代表他就是多麽的虔誠。


    甚至可以說有著這樣的一些經曆,讓他對於宗教的事情更加的謹慎,這麽些年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老朱一直都是嚴格控製。


    朱允熥就說道,“報恩寺肯定是要建,應天府的寺廟不該太多,也不能沒幾個。就是用的人不能太多,我讓人慢慢修。”


    老朱還是忍不住提醒說道,“別讓人誤會了你的意思,你跟前有個和尚,現在又修佛寺,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你現在要大興佛寺!”


    朱允熥不覺得老朱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甚至一個不小心,這樣的局麵說不定也就是發生了,這就不太好了。


    想要討好上位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領會上位者的意思。有些人誤解了,或者覺得隻要有機會,那就百般去討好。


    朱允熥笑著點頭說道,“我心裏明白,其實這麽些年,不少人都說我們爺孫對佛教、道教不太好。”


    “佛寺不能廣收田產,他們不事生產!”老朱無比堅決的說道,“真要是不聞不問,那些寺廟就有太多田地,寺廟裏和尚也就多了。”


    老朱是過來人,自然也就對這類情況有著足夠的發言權,他的擔心顯然也不是多餘的。


    不要說在元末了,就算是在其他的朝代也是一樣,一旦宗教興盛,必然會兼並很多的土地,這些人比一些地主還會斂財。


    而且這些寺廟基本上是吧交稅的,再加上出家的人多了,說不定也就是影響一些基本的農業生產了,這顯然也不是統治者希望看到的事情。


    “我心裏有數,隻是我大明現在的佛家稍微有些多了。”朱允熥無奈說道,“到了合適的時候,天師府那邊也要關照一下。”


    老朱也完全可以理解朱允熥的這些擔憂,宗教顯然也不能是一家獨大,要不然肯定沒有什麽好處。


    可是完全沒有信仰之類的也不行,很多的百姓就是願意相信這些。要是完全的取締肯定不行,隻能是朝廷有限製的去引導。


    真的要是全麵的取締,說不定又要冒出來一些彌勒教之類的,說不定會喊著‘明王出世’等等,這顯然就非常不符合朱家的利益了。


    現在的佛教和道教就算也有些不足之處,但是他們的一些觀點也是符合統治者的利益,也不會特別的出格。


    但是有些人牽強附會弄出來的東西,那就顯然是不符合統治者的利益了,他們帶來的危害顯然也是更大一些了,這也是朝廷無法容忍的。


    所以該限製的時候就是要限製,該引導的時候就引導,免得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誤入歧途。


    爺孫兩個聊著天、說著事,帶領著宗室以及文武百官朝著孝陵走去,這也是祭奠的一部份。


    老朱仔細的看了看神道,說道,“看著還是和早些年有些不一樣,這也修建了二十年了,也該是有現在這番模樣了。”


    孝陵的規模很大,現在亭台樓閣、各種享殿、祭殿也都有,還在這裏養了不少鹿等等,自然也就看出來了不俗的氣派,這也符合帝陵的特點。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肯定也是該有如今的樣子,以後還要繼續修。外牆這些,怕是隻能到了我修個十幾年才算是完工。”


    老朱認可這個說法,他要是不在了,朱允熥肯定還要持續的修建孝陵,要不然全天下人的口水都會淹死他,這些事情也是沒什麽好商量的。


    老朱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文垚隻怕是最忙,你修幾年就修的差不多了,可以停下來。你要是到了這邊,他也得花些工夫給你修一修。”


    朱允熥啞然失笑,不過完全覺得正確,“那我到時候得給他說清楚了,修一修就差不多了,不能修的太過。”


    老朱則自信的說道,“那你用不著擔心,你在西邊就好。文垚就是再孝順,也不敢給你的陵寢修的太過,肯定比不上咱。”


    這麽說自然也是有些過了,並不是每個開國皇帝的陵寢就是那個王朝規模最大、花費最多的,有些繼任的皇帝修建的陵寢會超過先人。


    不過在正常的情況下,後麵的皇帝會注意影響,那肯定就不會修的太過了。


    朱允熥和老朱有說有笑的,爺孫兩個看起來心情都挺不錯的,不過更加開心的顯然是朱文垚,繼續著自己的一些全新的旅程和認知。


    到了孝陵,更準確的說到了祭殿,老朱顯然是沉默下來了,抱著朱文垚上香、教朱文垚磕頭。


    好在小胖娃雖然貪玩好動,可是這些‘訓練’也不算少,基本上是有模有樣的做著,這也令老朱就比較的開心了。


    “你爹那裏咱就不過去了,去了外頭有人說閑話。”老朱將朱文垚抱了起來,說道,“你帶文垚過去磕頭,咱留下來和你祖母說說話。”


    朱允熥自然也理解老朱的意思,老子去祭拜兒子,很多人肯定會對此說三道四,會認為這是不符合禮製的。


    至於人倫親情等等自然也是需要考慮,隻是對於皇家的要求似乎就是更加的嚴格了,因為這就是天家無小事,以及天下的表率。


    自然也不能排除老朱確實是想要和馬皇後說說話,這麽些年好不容易才來一次,說不完的話也可以稍微的說一說了。


    朱文垚還算是比較給力,沒有哭鬧,更多的還是滿滿的好奇心,對於他來說外麵的事情顯然也就是非常新鮮、非常有趣的,看什麽都覺得新鮮。


    抱著咿咿呀呀的胖兒子到了東陵,朱允熥等人自然再次祭拜,朱文垚也是趴在蒲團上拱著手,他就是這麽學的磕頭。


    朱允熥小聲對徐妙錦說道,“迴頭讓人早些準備好神位,讓人提前準備好磚瓦,到時候就立刻換上。”


    徐妙錦心裏有數,說道,“內帑還有些銀錢,磚瓦這些用不著等朝廷一口氣出錢,內帑拿一些出來也不打緊。”


    朱允熥就開始仔細的琢磨了,修建帝陵等等,這本來就該是朝廷負擔的,這一點其他人也不會因此有什麽意義,都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無非也就是東陵的情況比較特殊,看似是有著一定的帝陵模樣,但是用料、規模等等,都是符合太子陵的規格。


    “這樣也好,內帑裏的銀錢也該花在該用的地方,留著也不會下崽。”朱允熥略微想了想後說道,“父王和母妃的陵寢,也確實是要早些修。”


    朱允熥一旦登基,肯定是立刻追封朱標為皇帝,追封常太子妃為皇後,東陵的規格就要上升到帝陵了。


    雖說先天的因素導致東陵就算是升格為帝陵,也不會特別宏偉,但是該修也是要修,這個工程量也不算小。


    這件事情就應該這麽做,這件事情也根本容不得其他人對此多嘴多舌,早一點開始升格,會讓不少人心裏頭覺得開心。


    也不需要擔心‘掏小金庫’會掏的太多,現在內帑那邊也就是出一些琉璃瓦等物資,大多數的肯定還是需要朝廷來買單,這也沒什麽問題。


    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一切也都是天經地義,大家也都隻是做了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罷了,其他的也確實沒什麽問題。


    該祭拜的也祭拜了,該商量的也商量了,自然也就是要考慮打道迴府的事情了。


    雖然老朱和朱允熥出來一趟是沒什麽問題,隻是顯然也是當天出來當天迴去,想要多耽擱也顯然是一個不太現實的事情了。


    “我看了一下,以後給咱埋進去之後,就少修點東西,樓閣夠了,祭殿也夠了。”老朱說道,“真要是孝順,就別瞎折騰了。”


    朱允熥開玩笑說道,“祖父放心就是,以我這小氣的性子,也不會大興土木。最多也就是現在的規模上完善一下,不至於再擴了。”


    老朱點頭,隨即說道,“少弄些看著不實用的,咱和你祖母喜歡清淨,少弄些珍禽異獸的。”


    朱允熥也對此點頭,帝陵還是莊嚴肅穆一點的比較好,而不是弄成大型皇家園林。


    朱允熥沒必要修飾帝陵來展現孝心,還是將資源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點豬頭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點豬頭肉並收藏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