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等人和文官們吵起來了,在朝堂上五大藩王火力全開,怒懟文官貪腐、黨爭,明明是軍功偏偏要扯到海貿的事情上去。


    朱橚也是在火上添油,拿著有官員和士紳勾聯的事情說事,認為這些人居心叵測,當以錦衣衛為主來審理此案。


    這可給不少文官氣的夠嗆,一邊彈劾幾大藩王幹涉朝政,一邊自編貪腐到底隻是極少數官員,當然也沒忘強調三法司審案即可,用不著錦衣衛興起大案。


    朱允熥左右為難啊,一邊安撫文官,覺得文官說的在理,有些事情按照朝廷規矩來就好。


    可是諸位皇叔說的也有道理,他們作為大明宗室自然有權力關心一些社稷大事。


    這位皇太孫到了裝糊塗的時候就裝糊塗,看著宗室和文官打擂台不說,甚至還慫恿、放任以常升等人為首的勳貴幫襯著宗室!


    秋高氣爽,朱允熥的心情不錯,“你去安排一下,今夜歇在東院。”


    該納妾還是要納妾,朱允熥現在也算是添了兩房侍妾,基本上是屬於以色娛人的,不過也算是比較本分、有點品行,所以東宮也不至於有什麽波瀾。


    徐妙錦的太孫妃地位依然穩固,在大明真的很難有什麽宮鬥的土壤,明媒正娶再加上有了子嗣,這地位就是動搖不了的,這也少了很多的風波。


    張福生自然趕緊去安排,這些事情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不過最主要的還是按照太孫的意見來,


    朱允熥自然也不是什麽善男信女,自認為不算渣,可是也不會有什麽純情的想法。


    迴到東宮後,朱允熥找到徐妙錦,“趕緊給弟弟們的婚事定下來,要是再不定下來,六叔他們都該和我急了。”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殿下放心就是,這些事情本就是定下來了,隻是先前還有多番考量,這才稍微拖延了些時日。”


    其實很多的事情也不隻是如此,說起來也就是在徐妙錦的眼裏,朱允熥的事情才是第一位。哪怕是給他選侍妾,優先級也高於其他藩王的子嗣。


    “這就最好,皇叔們迴去的時候,我也好給他們一個準話。”朱允熥笑了笑,對徐妙錦說道,“準備一下祖父的壽宴,這事情不能馬虎。”


    老朱的七十大壽,那必然是要好好的準備才行,這也不隻是單純的老朱的生辰,這也是屬於大明朝堂上下的大事情。


    就算是老朱本人對於壽辰沒有太多的在意,可是事情現在也可以說根本不由他了,這是必須要大操大辦的。


    這絕非是這是老朱在龍椅上的最後一個生辰,也是因為這是整壽,那自然也就是需要好好的操辦,這也是朱允熥在展現孝心的一個契機。


    徐妙錦對此也是心裏有數,“殿下放心,臣妾也不敢馬虎,先前已經和皇姑、姐姐們商議了。”


    這就好,對於這些個事情必須要重視,絕對不能因為現在的一些地位穩固等等就掉以輕心,該準備的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準備好。


    細節,這些個細節都是需要重視的點,現如今該仔細準備的事情,那就需要好好的準備才好。


    朱允熥想了想,問道,“這些天教一教文垚,雖說孩子現在還小,隻是也該知道些事情了。要是文垚給祖父獻壽桃,那就最好不過了。”


    這事情本來是朱允熥該做的事情,怎麽說也是孫輩,這麽做當然也就是理所應當了,沒有任何人可以挑出來毛病。


    徐妙錦也心裏有數,說道,“這些天我也是在和寧妃娘娘商議,隻是文垚得到東西,都是喜歡往嘴裏塞。”


    朱允熥啞然失笑,隨即笑著說道,“真要是如此也沒事,文垚隻是做個樣子就好,到時候祖父必然開心。再者說了,文垚也該懂點事情了。”


    怎麽說也是快要滿周歲的孩子了,現在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很正常,也沒有人急著這些事情。但是一些簡單的反應,這自然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所以簡單的教一教,做點簡單的反應,實際上也沒有太大的難度,說不定還是可以做成這些事情。


    其實大家也都心裏清楚,真的不需要朱文垚去做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他的一些簡簡單單的小動作,就足以讓老朱感覺到無比開心了。


    而對於文武百官們來說,自然到時候也就可以開始歌功頌德、不斷的引申等等,到時候這就是朱文垚在什麽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是有了孝順的名聲。


    名聲,這也是從小就要抓起,這對於大明的儲君來說也是無比重要的,好名聲沒有人嫌多。


    朱允熥小時候名聲不好,甚至當初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就有些‘為聲名所累’,以前的他隻是紈絝、不成器的典型,自然會給不少人帶來不好印象。


    這樣的事情自然不能在朱文垚身上出現,現在就給他安排更多的名聲,這顯然也不是什麽壞事情,很多人對此都是樂見其成的。


    徐妙錦也笑著說道,“殿下有所不知,祖父怕是也有這個意思。這些天總是拿著果子在試著,文垚隻是樂,也喜歡和祖父玩鬧。”


    朱允熥笑著打趣了,也有些無奈,“祖父估計是要在壽宴的時候說些事,我這也是占了文垚的光。”


    徐妙錦心裏有數,不過還是趕緊說道,“殿下這麽說就太過了,文垚之所以受皇祖父喜愛,歸根到底還是殿下的子嗣。”


    這麽說自然也沒什麽問題,老朱喜歡朱文垚,除了是一直都帶在身邊養著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朱文垚占著嫡長的身份,這才是最本質的。


    徐妙錦隨即有些關心的問道,“殿下,若是皇祖父在壽宴上說些什麽,殿下還是當推辭才好。”


    “三請三讓?”朱允熥就哭笑不得的說道,“這事情到底不一樣,該做做樣子肯定是要做,但是也不好太過。”


    三請三讓,那是禪位。雖然大家都知道是怎麽迴事,不過表麵文章確實是需要做一下才好。


    但是這一次老朱是準備傳位,這就有區別了。朱允熥這個太孫不好大喜過望的直接認了,但是要是一再推辭等等也不太合適。


    朱允熥看著徐妙錦,說道,“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尊李淵為太上皇。”


    雖然這個先例讓人不好多說什麽,還有一個例子也是不好說,就是宋徽宗傳位宋欽宗,那也隻是一道詔書即可。


    哪有什麽三請三讓啊,這到底不是禪位,所以有些事情看起來自然也就不需要那麽‘避嫌’,不需要顯得那麽恭謙。


    更何況朱允熥的一些意思都是昭然若揭的,先前讓人迴鄉祭祖等等,這都是明擺著的事情。更何況朱允熥本人還準備迴去呢,這更是就差直接宣告了。


    徐妙錦抿嘴笑了笑,隨即問道。“殿下過幾天就要動身返鄉,臣妾要不要跟著一道過去?”


    “先看看文垚,這孩子要是還要你,你就不迴去。”朱允熥就笑著說道,“若是文垚不要你,就跟著我一道迴去,迴鄉祭祖到底是大事。”


    這些也算得上是朱允熥登基前的又一個重要儀式了,自然也是追求著做的更好一些,這顯然也是比較合適的。


    其實在迴鳳陽祭祖之後,朱允熥還要去孝陵、東陵,這都是要祭告一番的,這樣也可以看起來程序上更加的無可挑剔,禮儀上也是看似完美無缺。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這麽說來隻怕有些為難,文垚白天倒是要臣妾帶著玩鬧,隻是一鬧覺就找皇祖父。”


    不就是這麽原因麽,現在老朱也算是給朱文垚纏住了,要是見不到老朱,朱文垚就鬧的厲害。現在能帶朱文垚的,實際上也就是老朱和郭寧妃。


    就算是徐妙錦這個親娘,朱文垚也就是稍微的鬧一鬧,他還是更喜歡跟在老朱的身邊,畢竟出生後沒多久就是被老朱帶在身邊。


    不過這一切也不算什麽大事,大家現在也都習慣了這樣的一些方士,都覺得這樣挺好的。


    老朱是頤養天年,在開開心心的含飴弄孫。閑暇之餘稍微的過問一下朝政,這對於他來說就是最好不過的生活狀態了。


    而對於朱允熥來說,現在也少了老朱的一些‘幹涉’,幾乎是可以做到大權獨攬。前兩年哪怕處理政事,很多事情還是需要老朱點頭才行。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就算是偶爾會去詢問老朱的意見。但是更多的時候,事情基本上也就是朱允熥給直接辦了,用不著還要去請示老朱。


    這樣看起來確實挺好的,老朱覺得滿意、朱允熥也覺得滿意,朱文垚也可以開開心心的快樂成長,這就是皆大歡喜。


    和徐妙錦說完話,朱允熥也跑去了東房那邊歇息,徐妙錦也不覺得自己失寵等等,東宮裏現在的規矩森養著呢。


    就比如說朱允熥的侍妾們,每天都是需要去徐妙錦那裏問安的,吃穿用度等等自然也都是嚴格的按照宮裏的規矩來,是太孫妃來主持、管理。


    作為東宮太孫妃,徐妙錦看似是非常大度、有格局,做著一係列符合如今這個年代當家主婦應該做的事情,也是在朝著母儀天下發展。


    新的一天開始了,朱允熥早早的起床準備去上朝,溫柔鄉不是他的歸宿,從此君王不早朝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剛到偏殿,就有小太監上前稟報,“啟奏殿下,秦王殿下和周王殿下推辭有疾,今日不上朝。”


    朱允熥頓時樂了起來,“晉王呢?”


    小太監就連忙說道,“晉王殿下在殿外,燕王殿下和楚王殿下也在等候開朝。”


    二叔和五叔前兩天在朝堂上大肆開炮,存在感十足是真的,不過得罪人也是真的。這兩天打算稍微的避避風頭,過兩天還要再繼續開噴。


    當然也可能是覺得大局已定了,這個時候就不好繼續在朝堂上誘什麽存在感了,還是低調一點的讓所有人幾乎都忘了他們才是更好的選擇。


    到底是藩王啊,在朝堂上太有影響力、存在感絕非是什麽好事情。尤其是牽扯到一些國政,這更是容易引火燒身、引來非議。


    所以事情辦成了,那就果斷的開溜,這也符合朱樉、朱橚的性格,他們都是非常聰明、非常油滑的人,進退有度。


    朱允熥也不生氣,反而會覺得自家二叔、五叔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更多的應該是二叔的意思,但是這個事情做的肯定是沒問題。


    還是繼續準備早朝的事情吧,這件事情根本沒什麽好說的,海貿、市舶司的事情,文官們還可以繼續有所期許,隻是他們也不該有過高的期待值。


    文官集團所代表的利益群體,在這個巨大的蛋糕麵前隻能分的極少數的一部分利益。也別想著不切實際的事情了,除非他們能夠立刻碾壓宗室和勳貴。


    這就是現實情況,這就是現在的一些局勢,不認都不行的一些局麵就是如此。


    龍椅依然空著,朱允熥這個皇太孫站在丹陛上在主持著早朝,大家對此也都習以為常了。


    或許用不了多久,這位皇太孫就要坐在龍椅上主持早朝了,這一天看起來也是不會太久了,畢竟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如果要選時間節點的話,無非就是皇帝大壽之時、太孫生辰之日,或者是皇重孫殿下的滿周歲之時,就應該會有一個定論。


    很多人也都是心知肚明的,洪武三十年就是洪武皇帝年號的結束之時,明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有著新皇登基後的新年號。


    欽天監等衙門都已經開始在暗中發力了,在選著一些好日子。一些文官、大儒,也都是在私下裏琢磨著年號的選擇,這也是投效新皇的證明。


    看起來大家也都是在不斷的努力,也都會接受一個全新的朝局的出現,畢竟氣氛都到了這裏,擋都擋不住了。


    朱允熥還是那麽不驕不躁,好似一切都和他沒有什麽關係一般,沒有因為大局已定就得意忘形。


    還是踏踏實實的做好接下來的事情,名分雖然重要,可是做好事情更加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點豬頭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點豬頭肉並收藏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