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這實屬無奈。


    才定下來禮部尚書的人選,現在刑部尚書又有了空缺。不少文官都盯著這個位置,接下來肯定少不了要去爭取。


    朱允熥對此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麽好奇怪的,雖然大明的尚書看似是一個高危職業,隻是誰還沒有點上進心呢。


    主管一部,那也是文官的頂峰了,能夠想要爭取尚書之位的,哪一個不認為自己是一世人傑呢,那個不覺得自己是有些真本事呢!


    有著這樣的一些追求,也是人之常情,朱允熥顯然不會因為這些事情不高興。


    和一眾官員等仔細商討了《大明律誥》的事情,對於一些增補和修訂,朱允熥也心裏有數。


    楊靖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他主持的修訂和增補非常不錯。


    考慮到當前的一些情況,也考慮到一些如今的世俗道德等等,也包括了對此前《大明律》的延續性。


    隻是想想看這些事情,朱允熥更覺得惋惜,這個楊靖實在是可惜。


    常升來到了文華殿,說道,“殿下,臣已經安排好了,楊靖去了寧波必然不會受委屈。”


    朱允熥就笑著開口,“這樣最好,楊靖的事情低調點辦。他現在到底是犯官,身上也沒有官職,若是高調了難免落人口舌。”


    朱允熥說的這些道理,常升自然也是能夠明白的,他也知道現在的一些情況,確實是需要在該低調的時候就低調。


    楊靖雖然罷官去職了,可是他的一身才華還是有些作用的,就這麽棄之不用實在是有些可惜。


    正好現在又需要準備接下來開海貿的事情,有著楊靖這樣一個負責刑律的人坐鎮,確實是可以帶來一些幫助。


    當然楊靖如果是刑部尚書,那麽自然是作用更大。隻是今時今日的情形,楊靖如果繼續留在朝堂上,自然也就是對大明的吏治發展不好。


    常升就得意的說道,“殿下放心就是,都是親近的心腹,也是臣安排的事情。”


    朱允熥就笑著開口,“這麽說倒也是,真要是出了差錯,到時候被彈劾的也是你。”


    “臣本來就不怕彈劾,前些時候還有人說臣屍位素餐。”常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說道,“隻要殿下信任,臣就不怕彈劾。”


    理論上朱允熥要是死保楊靖,那也是可以將人留下,隻不過到時候是沸反盈天了,長久的來看肯定是弊大於利,這就不劃算了。


    但是常升這樣的人被彈劾,隻要不是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大罪,彈劾了也就是彈劾了,懲罰起來也就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朱允熥就開玩笑說道,“二舅本身就是官聲不少,真要是到了以後,隻怕是官聲更難聽了。”


    常升毫不在意的說道,“殿下,臣不在乎那些官聲。若是到了以後,殿下賜個‘襄’、‘恭’就行。”


    這自然也是說諡號了,常升這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誌。


    忠看似更好,但是常遇春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徐達諡號武寧、李文忠諡號武靖、湯和諡號襄武。


    至於說湯和的諡號是‘襄武’,這也不需要擔心撞了,因為常升自認為他不配‘武’,可能是‘靖’、‘昭之類的諡號。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二舅,就別說這些事了。有些事情我心裏有數,有些事情隻交給你和三舅去辦,那也是有原因的。”


    常升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對於自己的一些定位一直都是非常清楚,對於自己的能力更加清楚。


    對於楊靖的一些安置問題,這件事情也沒什麽可擔心的。這位前刑部尚書因為犯下一些錯之後,他自然也隻能承擔這樣的一個結果。


    留給朱允熥的也不算是爛攤子,無非就是現在需要仔細的去選擇一個合適的新任刑部尚書。


    朱允熥現在也有選擇,一個是刑部右侍郎暴昭,這人布衣麻履,以清儉知名。也是曆史上密告朱棣謀反,在靖難之後被車裂的。


    另一個是大理寺右寺丞夏恕,這人早年入仕,每一步都走的比較塌實。也不需要擔心跨行的事情,三法司有些時候是有著一定的共通性。


    雖然有一些看似還算說得過去的選擇,隻是仔細想想看,這兩人和楊靖的能力還是有些差距。


    道衍顯然顧不上朱允熥的憂慮,說道,“殿下,臣等已經擬好了《大明律誥》刊印諸事條陳,還請殿下過目。”


    朱允熥接過來仔細看了看,說道,“我知道了,這兩天送去給陛下,待陛下審閱後批複。”


    這話說的沒有任何的毛病,哪怕大家幾乎都知道現在當家做主的就是這位皇太孫。


    但是皇帝沒有退位,那麽有些事情就需要皇帝批複,這才算是真正的合法程序。


    至於朱允熥,現在也算得上是實質性的皇帝,起碼他做的那些事情就是皇帝的職權。比起前幾年,現在的權力更大,絕大多數的事情是直接批複。


    甚至是一些大事,也都是他來定奪,而不是前幾年那樣遇到了大事還要皇帝過目。


    又是一樁大事需要處置,隻不過朱允熥也習以為常了,經曆的多了自然也就沒問題。


    朱允熥提醒問道,“潁國公現在可常去武苑?”


    道衍明白朱允熥的意思,連忙迴答說道,“迴殿下,潁國公近些時日不再過問五軍都督府的事情,隻是忙於武苑公務。”


    朱允熥就笑著打趣,“這倒難說,我那姑父現在也在五軍都督府任職,誰知道關起門來之後,他們有沒有商討一些事情。”


    道衍等人隻是陪笑,有些話題他們確實是不好參與,也不敢輕易的接話。


    傅忠現在看似是比較受朱允熥重視的,有些任務都會安排他來做,現在在五軍都督府也算是比較顯赫、有些話語權了,比起前些年無人問津要好太多。


    可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那位潁國公世子、駙馬都尉,能力平平,和常升幾乎是不相上下。


    現在他在五軍都督府,看似是接了傅友德的班,但是權力也幾乎被徹底拿走。


    這就是現實情形,皇太孫不隻是在忙著削一些藩王們的兵權,對於勳貴們的兵權也持續在削。


    開國的那一批老將,不包括老朱此前清除的。基本上也都是告老還鄉了,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顯然也就是越來越小了。


    傅友德也是差不多的情形,現在隻管武苑的事情了,兵權不可能再染指。


    而幾乎被一些人遺忘的馮勝還在遼東,看似是深受信任的。


    可是他好幾年也沒有迴京了,遠離朝堂和權力中心,就算是迴來之後,馮勝在軍中的影響力也很有限。


    現在看似手裏有著一些實權和影響力的,也就是一個涼國公藍玉了。


    但是還有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在分權,會有武定侯郭英和長興侯耿炳文這兩位老將在製衡,這些人也都是朱允熥的親近人家。


    真要是仔細計算的話,大明朝的兵權看似實際上已經被朱允熥完全掌握在手裏了。五軍都督府,也確實可以算全都是他的人。


    唯獨隻剩下一個郭英,那是老朱的心腹,唯獨效忠的是老朱。但是隻要朱允熥這個皇太孫不造反,郭英就會堅定不移的支持,因為這是皇帝選擇的皇儲。


    想想看還是有些小小的膨脹和得意,但是朱允熥也習以為常了。


    權力的交接早就開始了,老朱不斷的放權,朱允熥也能夠穩穩的接住。


    這就是如今這位皇太孫看似權勢滔天的原因,這就是大家覺得就算是現在太孫登基,也不會有任何的波折。


    忙了一天的朱允熥直接迴到東宮,看到徐妙錦問道,“祖父和文垚怎麽樣?”


    徐妙錦笑著說道,“文垚還是老樣子,睡醒了就鬧著要吃,吃好了就要玩鬧。皇祖父抱著文垚出來轉了幾圈,就鬧著不迴去。”


    朱允熥頓時笑了起來,“那以後祖父有的忙了,聽說很多小孩不著家,就喜歡在外頭跑。看樣子我們家文垚也是如此,以後有的折騰了。”


    徐妙錦也隻是在笑,倒不至於擔心太多。畢竟老朱是在帶孩子不假,可是身邊也有很多人幫忙伺候,自然也不可能真的讓他累著。


    徐妙錦提起正事說道,“今日楊靖之妻上折請罪。”


    朱允熥就說道,“該褫奪的褫奪,楊靖犯下那些錯事,也難留情。”


    對於朱允熥這樣的迴答,徐妙錦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一些大臣立下大功或者表現出色的時候,他們的妻女跟著沾光,他們的父母也有機會得到封贈,這也是常態。


    但是那些大臣犯事之後,當初朝廷賞賜的一些身份,自然也就要收迴來了。


    不要說楊靖的一些家人了,就算是一些勳貴人家的也是如此。犯事後,爵位被除,很有可能也會牽連父母、子女,身上的一些身份都要被朝廷收迴。


    既然朱允熥這個皇太孫都已經做出了覺得,徐妙錦自然也就會執行好。


    畢竟有些命婦等等,現在基本上也都是她在管理,太孫妃可不隻是長的好看就行,也不是說忙著宮鬥穩住地位,也是需要踏踏實實的去辦好事情。


    朱允熥繼續說道,“過些天你和姑姑們、姐姐們商議一下,上奏折請旨修寺、築塔。”


    徐妙錦就關心問道,“殿下,應天府現有靈穀寺、天界寺,這也夠了吧?”


    別看老朱當過和尚,可是他對於宗教一直都是有限製。大名鼎鼎的靈隱寺,現如今的日子也是苦哈哈的。道教的話,也會有嚴格的限製。


    朱允熥就說道,“百姓到底是要心中有些慰藉,佛、道兩家確實不該有大量僧眾,也不該廣占田地,我更不喜一些妖人因此作祟。隻是有些事,該做還是要做。”


    這也是朱允熥的一個觀點,對於宗教他不會隻是說喊打喊殺,不管是佛還是道,隻要不妖就行。隻要有一定的限製,這也就可以接受。


    “就選天禧寺吧。”朱允熥開口說道,“你們上折,改迴報恩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說的就是報恩寺,從東吳時期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前身,也是國內第二座佛寺。曆經各朝,有過長幹寺、天禧寺等名字。


    南朝、北周,都是以報恩寺為名。


    徐妙錦立刻明白朱允熥的意思,“殿下純孝,臣妾遠不及。”


    朱允熥笑了笑,徐妙錦這麽理解自然也是沒什麽問題。可是如果有人覺得這是為了名聲、為了登基做準備,也可以理解。


    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做,天底下的人都看著呢。


    徐妙錦斟酌片刻後才建議道,“殿下,若是改為報恩寺,臣妾覺得還是殿下上奏章更好些。”


    她當然也是想要朱允熥得到更多的好名聲,如果這件事情辦成了,天底下的人都會想到皇太孫的孝順,這是有著極大的好處。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無礙,你們隻管上奏章就是。”


    好名聲誰都想要,可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人都有好名聲,朱允熥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不可能全都得到,也沒必要特別貪心,有些好處分出去一點也不是壞事。


    但是在徐妙錦的眼裏,這一次的事情自然也是在為她爭取了。她這個太孫妃也是需要名聲的,明媒正娶、生下宗室首嗣,這足以讓她的地位穩固。


    可是好名聲同樣不會有人嫌多,她的名聲好、有賢名,對於以後的朱文垚來說也是巨大的幫助。


    更何況這件事情看起來也是皇太孫為了登基在做的又一個準備,這是開始了從方方麵麵的造勢,讓有些事情看起來更加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的登基之事,看似是在勢不可擋的推進下去了,這也是在全方位的做著一係列的準備了。


    這可能也是禪位的好處之一,不會讓人手忙腳亂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安排好了、可以有條不紊的去準備。


    這確實沒有壞處,朱允熥就挺喜歡現在這樣的進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點豬頭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點豬頭肉並收藏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