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榑就要憂心忡忡了,作為大明的齊王,雖然比不上其他幾個兄長們耀眼,不過他也自認為有些謀略、勇力。


    尤其是就藩青州、出鎮開平以來,更是得意揚揚。


    數次隨軍出征蒙古,哪怕沒有打幾次仗,沒有殺多少敵,可是他依然覺得自己非常有謀略,令胡人望風而逃。而在自己的藩地,也不敢有人對他側目。


    可是現在呢,他剛剛隨大軍迴返,就立刻接到了聖旨,令他火速返京。


    錦衣衛來的人,有皇帝的聖旨,這做不得假。


    能夠感覺到聖旨當中的一些嚴厲,朱榑也仔細迴想著自己的所作所為。這一次出征的時候,確實有想要提前退兵的建議,但是沒有執行啊。


    既然不是這件事情,難道是自己出征這段時間,青州的那些官員告狀了?


    很有可能就是這樣,在封地的朱榑也是暴虐的,也做了一些不法之事。但是他在青州的時候,沒有人敢去告狀!


    雖說心裏還是有一些不解之處,但是朱榑也不敢有絲毫的耽擱,既然聖旨都已經來了,那就趕緊迴應天府。


    原因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在青州的時候,他是威風凜凜的藩王。但是在骨子裏,他還是畏懼洪武皇帝。


    甚至就算有些時候表現出來對朱允熥的一些不認可之處,朱榑也不敢猖狂的輕視,因為他的那個侄兒是皇太孫,是地位越來越穩固的儲君。


    單純也就是這麽一些事情,就足以讓朱榑小心應對了,可不敢太過跋扈。


    在朝堂上,依然有言官在彈劾朱榑,隻是規模看似可控,目前來看沒有打算大肆牽連宗室或者是官員的趨勢。


    結束早朝後迴到文華殿,朱允熥叫來朱允炆,“這些事情你也知道了,你覺得該如何處置才好?”


    朱允炆早就有了想法,不過還是要裝模作樣,“迴殿下,臣以為朝廷大事,自有陛下定奪,殿下參議,臣不敢妄言。”


    朱允炆這位置看似就擺的很正了,好像也就是說明自己隻是一個藩王而已,不適合參議國政的事情,這是一個藩王的本分。


    朱允熥就含笑說道,“事情到底牽扯到宗室,你也在其中。還是要問問你的意思,以後你該是我大明宗正、宗人令。”


    對於朱允熥的這些話,朱允炆是半個字都不會相信,可是他現在也不好去反駁等等。


    宗正、宗人令之類的,看似朱允炆是有機會,畢竟他怎麽說也是朱允熥的二哥。


    可是再仔細想想看,就算以後朱樉、朱棡等人不在了,還有一大批皇叔呢。這些皇孫裏頭,很多人的年齡比朱允炆、朱允熥更小一些。


    朱允炆謹慎的開口說道,“殿下,臣以為此次之事多有狡黠、貪腐之輩,朝廷自有律法,當明肅法紀。”


    朱允熥含笑問道,“你那舅子也在其中,以他的罪行怕是不好輕易脫身。這麽說來,也是要將他給正法了?”


    朱允炆就毫不猶豫的迴道,“迴殿下,其人貪贓枉法、拉攏官吏,實在可恨。臣以為當正法,這樣才能以儆效尤!”


    看到朱允熥沒有說話,朱允炆繼續說道,“光祿少卿馬全教子無方,臣以為該令其告老、至仕,方可令百官約束家眷。”


    朱允熥看向朱允炆,笑著說道,“你這說的也算不錯,這些事情不是你那舅子憑自身本事就能做出來,無非是仗著他父親、他姐夫之名義。”


    朱允炆再次被敲打了,這個時候也非常老實,“臣治家不嚴,府中管事欺上瞞下。臣請殿下徹查此案,臣方能心安!”


    這些也確實是朱允炆的真心話,他真的對於這些事情不是很了解。所以要是朝廷徹查此案的話,這樣還能有一個清白,要不然真的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說到底就是朱允炆雖然也愛財,但是他有些時候也是有著一些讀書人的‘清高’,對於一些金錢之類的事情看似是羞於言表之類的,賺錢之類的事情更是不能當麵提及。


    他的小舅子和府中管事勾連,那些好處也確實沒落在武林郡王府,那些人也隻是打著朱允炆的旗號在外頭招搖撞騙。


    至於說朱允熥和朱允炆的關係不太和睦,或者說當初有著奪儲之爭,這還不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一些事情。


    再者就是高級官員不敢靠近朱允炆,但是對於很多低級官吏,武林郡王就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了。這位現在的郡王,未來勢必是要成為親王,能夠為他效力對於有些官員來說,那就算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朱允熥笑了笑,說道,“既然你有這般想法,我也是欣慰。這一次就不讓你上奏了,免得嫂子那裏不好看。不看在你的麵子上,也要看在我侄兒的麵子上。”


    這也是朱允熥的實話,這件事情確實就不要讓朱允炆出麵去上奏章了,畢竟這也牽扯到他的老丈人、小舅子。


    雖說以朱允炆的尿性,未必就是對於他的那個郡王妃多麽的在乎,那位郡王妃也未必敢在朱允炆麵前說三道四。可是也不能什麽事情都讓朱允炆來做,還是盡可能的讓他少一些麻煩。


    朱允炆一瞬間都有些感動了,本來已經做好了要再次得罪宗室,讓王妃心裏也有隔閡的準備了。但是這一次,總算不是讓他出麵了!


    這絕對是大好事,這也是朱允炆根本就不敢想的一些待遇了。總算是熬出頭了,得罪人的事情不會再讓他一個人全都去做了!


    這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朱允炆確確實實覺得自己算得上是熬出頭了,或許以後也不用一直私下裏被宗室埋怨了。


    “隻是這次事情,到底是打著你的旗號。”朱允熥就直接開口,說道,“此前製宗室考評之法,也不能隻是擺設了。這一次就按宗室考評之法來,你去自請責罰好了,這事情也就不讓你多摻和了。”


    本來還有點小小感動的朱允炆瞬間偃旗息鼓,這位太孫看似是寬容了一些,可是該做的事情依然是會繼續做下去。


    看似是不需要朱允炆親自上奏章彈劾他的老丈人,不需要讓他請旨將小舅子正法。


    不過這些事情本身也就是屬於朝廷該做的事情,也估計就是早就定下來的,根本就不會因為朱允炆的原因就會有什麽好商討的。


    而到了宗室這邊的處置,此前的宗室考評之法明麵上是朱允炆提出。現在開始大規模的直接落實、執行,依然是從他這裏開始第一刀。


    不知道的以為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知道的就是這位武林郡王隻是太孫打壓宗室的工具。


    朱允炆也不敢多嘴,規規矩矩的說道,“殿下英明,臣謹遵令諭!”


    沒辦法啊,如果自己沒做錯事的話,或許還有機會去硬氣一下。有皇祖父在,再怎麽樣也不至於在沒錯的情況下被不斷的敲打等等。


    可是現在自己底氣不足,一個禦下不嚴的罪責是逃不掉的,再加上不能約束家人,那就是罪上加罪了,這時候自然也就是更加的沒有底氣去說些什麽了。


    所以這個時候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乖乖的去執行,哪怕非常的肉疼,也隻能這麽做。


    這也算得上是一種破財免災吧,雖然好處自己沒有落到手,還要因此蒙受損失。


    可是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迴去就要整肅郡王府的規矩,手底下的人有些猖狂了!


    等到朱允炆離開,朱允熥笑著說道,“讓我五叔過來吧,這幾天他在京城上躥下跳,也不怕鬧出什麽風言風語。”


    朱橚是真的混不吝,老朱和朱允熥采取了一些冷處理,這看似是在敲打朱橚。


    但是朱橚在去親自審訊問案之後心裏有了底,要說責任肯定是有一點,但是自認為不算是直接責任人,他也知道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所以直接采取無賴的方式應對,就算是被罰等等,也不要將他當做罪人。


    仗著老朱的偏愛,仗著和朱允熥的關係親近,朱橚在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是稍微有點底氣了。


    他不會像朱允炆那樣‘規規矩矩’,該認罰的時候認罰,但是絕對不能讓他成為被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小聰明之類的,這位周王是真的不缺,小心思也多著呢。


    比如說朱允炆,擺明的態度就是挨打就立正,最多也就是想著要去怎麽樣才能讓自身的責任小一點,看似是最好的辦法了。


    但是朱橚才不會這樣呢,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要被罰,知道自己也不能完全的沒有責任,但是不代表就隻能乖乖接受。


    他不去找文武官員,而是逮著宗室、外戚就去抱怨,一副在不斷訴苦的模樣。


    責任確實有責任,罰也確實可以認。但是決不能罰的太重,因為他也是被人蒙蔽了。


    看著朱橚過來,朱允熥就開玩笑,“五叔,我本來還以為你要去找我那兩個姐姐,她們說不定能幫你說話。”


    “侄女們就算了,她們一貫都是向著你,你說什麽就是什麽。”朱橚也不含糊,直接說道,“和她們說了,她們估計還要擔憂。”


    朱允熥一瞬間也不知道該怎麽迴應才好,因為自家五叔說的這些基本上也就是等同於實際情況了。


    自己的那兩個姐姐確實是膽子小、沒主見,對於朝堂的一些事情也看不明白。讓她們知道這些事情,也就隻能是幹著急、內耗。


    朱允熥也不開玩笑了,說道,“這事情五叔也是知道了,五叔覺得我該如何處置才好?”


    “這事也麻煩,宗室不少人有牽連。”朱橚就直接說道,“真要是不罰,肯定是有些難以服眾,朝廷的威望多少也受些影響。”


    朱允熥就含笑看著自家五叔,而朱橚在迴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是在不斷的觀察著朱允熥的神情,好做一些及時的調整。


    這都是千年的狐狸了,所以在這時候也別唱什麽聊齋。一個個的也都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還是直接、果斷一點的比較好。


    朱橚就繼續開口,“定我一個禦下不嚴之罪,今年降些供用。作惡之人正法,這些我都認了。”


    朱允熥就笑著迴答說道,“五叔,這本來就是應有之義。隻是這麽做,怕是還是有些難以服眾吧?”


    這些也算得上是朱允熥的心裏話,朱橚的那些提議顯然就是最輕的處罰了。甚至可以說也就是例行公事,看似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大家也都是能夠猜得到,宗室犯了錯還是糊弄一下就過去了。犯事的人正法,看似是合情合理,可是不知道的還以為就是推出來幾個替罪羊。


    在任何年代都是有著一些陰謀論,有些時候那些人不願意相信一些事情,隻是堅定的認為自己想的那些才是最為正確的真相。


    朱橚有些不高興的問道,“這樣還不夠?難道我就要迴老家才行?真要是如此,老七那樣的是廢為庶人?”


    “五叔是朝廷親王,如何有人打著五叔旗號就能讓一些人攀附?”朱允熥也嚴肅起來,說道,“還不是五叔治家不嚴之過,還不是五叔不能約束親信!”


    這一下朱橚也無言以對,他自認為被人坑了、被蒙蔽了。


    可是別人打的是他的旗號,而且那也確實是他比較信任的管事,這就是事實。


    “所造成的損失,自然是要五叔擔著,以後也好管家、約束府中上下。”朱允熥直接說道,“你府中管事、一應官吏、軍將等等,該抄家的抄家,該正法的正法。”


    朱橚也不好說什麽,那些犯事的人肯定是要被重罰,這一點也是在預料之內。


    朱允熥圖窮匕見,忽然說道,“這一次是你周王三衛當中有人串聯,本是朝廷給的兵馬,可是這串聯去了遼東。想一想,我這後背也發涼啊!”


    朱橚也瞬間變色,他最怕的實際上就是這個,因為真要是借題發揮的話,就變成了藩王私下串聯軍隊,而且還是外地的一些衛所。


    真要是被定個謀逆,到時候都沒辦法去叫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點豬頭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點豬頭肉並收藏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