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自然醒,對於朱允熥來說將會成為奢侈,以後的他大概率就是要將在淩晨起床當做常態化,這也是一個合格皇帝的基本要求之一了。


    被張福生叫醒後,朱允熥迅速的洗漱,吃了點早點,然後直奔奉天殿。


    看到文武百官們已經列好隊準備入殿,朱允熥心裏瞬間平衡了很多。


    他確實算是起的比較早了,可是相比起這些文武官員們,還是要至少多睡了半個時辰。這麽一對比的話,當然也會覺得有那麽點小小的得意和竊喜。


    而對於朱允熥這個皇太孫要上朝這件事情,很多的文武官員也不再覺得奇怪,這位太孫偶爾上朝也不再新鮮。遇到了一些重大的節慶等,這位皇太孫肯定會出現。


    淨鞭聲響起後,朱允熥帶領著文武百官入殿。


    皇帝沒有升殿,一個太監手捧聖旨,宣布皇太孫朱允熥主持朝政。


    這一下文武官員們麵麵相覷了,聯想此前的一些傳聞和發現,不少官員心裏更是在琢磨一些事情了。看起來皇帝,可能是真的有些撐不住了。


    開國二十六年了,其實以往也存在皇帝偶爾不上朝的事情。隻是那是極小概率的,那時候也會有太子主持早朝,一切也都順利。


    現在皇太孫來監朝,好像這一切也沒什麽好新鮮,一切按部就班來就行。


    再一個就是到底年少,少年心性自然也就意味著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


    這位皇太孫隻聽不說,實在是被逼的沒辦法了,也隻是含糊其辭的將事情暫時的擱置,讓奏事的官員擬好奏章上奏。


    這個太孫,和當初的那位太子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朱允熥就說道,“讓他進來吧。”


    李成桂的那些所作所為不符合傳統儒家的一些觀念,與如今的主流價值觀相悖。所以現在不認可他,那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可是聽到朱允熥提起這些,不少文臣武將也是在皺眉,李成桂所作的那些事情,在大家的傳統觀念當中確實是無君無父。


    下朝後的朱允熥迴到了文華殿,準備處理一些事情。


    也就是說這位太孫不會果斷的處置事務,看似是對皇帝的尊重、不敢僭越。


    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說道,“高麗之事諸位想來也明白,高麗國主不尊大明,想要妄起戰事,以至於李成桂迴師篡國。高麗國主無道以致被廢,隻是李成桂行廢立之事、篡國,實在無君無父。”


    對於朱允熥的這個安排,一些官員覺得好像沒問題。


    早朝看起來也就是順利的結束了,沒有起太大的波瀾,好像是一切都非常的順利。


    前腳剛坐下,張福生後腳來報,“殿下,禮部主事齊德求見。”


    可是在不少人眼裏,這就是太孫現在還不會理政。此前太子在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大事小事都會選擇直接拿主意,而不是太孫這樣猶疑半天後還不知道如何處置。


    可是有些人仔細琢磨一下,這樣的大事,皇太孫還是沒有任何主見的樣子,直接將一些事情給安排給手底下的衙門來處置。


    忽然間有官員奏報,“殿下,高麗使臣藝文館學士韓尚質已經到達京城。”


    朱允熥直接說道,“禮部、鴻臚寺、翰林院,有司衙門先行商討此事再做定奪。”


    不過也可以理解,自小就是在玩鬧當中長大,現在也沒人能管了,當然就故態複萌了。


    可是當正式進入早朝奏事環節,太孫和太子的巨大區別就體現出來了。


    雖說此前的皇太孫在朝堂上也曾經展露過鋒芒,不過那也就是在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展現了鋒芒。而現在看起來,他還是有些本性難移,現在已經有了再次恢複紈絝的趨勢了。


    此前李成桂就派了趙胖來大明,這是向宗主國明朝通報自己即位。而現在趙胖還沒有迴高麗,這個韓尚質也來了,是帶著‘朝鮮’、‘和寧’這兩個候選,讓老朱來裁定新的國名。


    不少文武官員對於高麗那邊的事情不了解,因為他們對於中原之外的事情不感興趣。


    一個昂揚中年人入殿,“臣禮部主事齊德,參加太孫殿下,殿下千秋。”


    “起來吧。”朱允熥就抬手說道,“所奏何事?”


    齊德開口說道,“殿下,高麗逆賊李成桂篡國,臣以為當出兵討伐。”


    朱允熥微微蹙眉,說道,“皇祖父此前就說過,高麗之事與大明無關,你不知道?”


    齊德當然知道這些事情,前幾年高麗不斷派來一些使臣,就是希望大明這個宗主國去調節,或者是直接出兵討伐。


    齊德還是說道,“殿下,高麗君臣奉我大明為宗主國,若是朝廷不能匡扶正統,必然令其他使臣心中猶疑。”


    這麽說也沒什麽問題,既然認了大明這個宗主國,正常情況下遇到了一些大事,大明這個宗主國也是需要出力。自家小弟被欺負了,當大哥的不能不在意。


    朱允熥就說道,“那高麗王氏,真的尊我大明?”


    這一下齊德也無話可說,高麗王氏君臣對大明還真的是不太尊重。有需求的時候跑來,沒事的時候想要攻打遼東,此前還和北元勾勾搭搭的,如此朝秦暮楚的德行也讓人生厭。


    朱允熥說道,“禮部等有司先商議,然後再論。”


    齊德自然領命,看起來這件事情,殿下打算是冷處理,或者是秉承著皇帝陛下的冷眼旁觀的態度。


    看著齊德,朱允熥忽然問道,“你是哪年入仕?”


    齊德立刻迴答說道,“迴殿下,臣為洪武十七年應天鄉試解元,次年為進士,得以授官。”


    朱允熥麵色稍微有點古怪,問道,“你籍貫何處?”


    齊德迴答說道,“迴殿下,臣是應天府溧水人。”


    朱允熥微微點頭,表情非常的古怪,“行了,退下吧。”


    看到齊德離開後,朱允熥忍不住感慨,“建文三寶,我現在見了兩個了!”


    齊德,這哪裏是齊德啊,這明明是齊泰!


    曆史上的他建議削藩,而朱棣在發動靖難的時候,目標也是直指黃子澄和齊泰。


    不過要說這個齊泰,也是老朱留給朱允炆的。就算是再削藩這件事情上,齊泰和黃子澄的意見也不一致,齊泰建議的是‘擒賊先擒王’,黃子澄覺得先從周王朱橚等人開始。


    黃子澄推薦李景隆為大將軍,齊泰極力阻止但是失敗.


    “這個齊泰,比黃子澄強一點。”朱允熥笑了笑,自言自語說道,“一些大方向是沒問題,可是要說不諳軍事也是真的。”


    就在朱允熥還在思考的時候,蔣瓛忽然來報,“殿下,犯官之子方孝孺入京了。”


    剛來一個齊泰,怎麽現在又來了方孝孺?


    方孝孺,這也是一個大名人啊!


    以前是跟隨宋濂讀書,他的父親卷入空印案被處決。而老朱此前也覺得方孝孺舉止端莊嚴肅,所以也沒有株連。


    朱允熥就問道,“怎麽迴事?”


    蔣瓛立刻說道,“臣探得去年武林王曾想召見方孝孺,其人推脫不赴京。今年方才入京,暫無探得其和武林王勾連。”


    “勾連?”朱允熥不高興的說道,“你記好了,你是錦衣衛指揮使,隻要告訴我發生了什麽事就行。如何判斷,用不著你來替我做主!”


    蔣瓛麵色大變,連連磕頭,“臣知罪!”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授方孝孺漢中教授之職,令其赴蜀宣揚教化。”


    方孝孺被一些人成為讀書人最後的風骨,不過朱允熥對此持保留意見。對於這個人,也沒有太多的成見。


    要說這個人有多大的才華,朱允熥還不一定了解。可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可以作為讀書人的風骨稍微的扶持一下。隻要不是幕僚之類的就行,去宣揚教化等等,還是有些用處。


    蔣瓛離開後,朱允熥更加好笑,“建文三寶,這還真的有意思了。”


    黃子澄現在跟著朱允炆,這兩個在杭州遊山玩水,可能也有鬱鬱不得誌的感覺。


    齊泰呢,現在還在朝堂為官,或許也會對於未來的仕途有些期待。


    而方孝孺呢,隻能去蜀地宣揚教化了。能不能成為一代大儒,那就要看他後續的發展了。


    算了,這些事情和朱允熥暫時也沒有太大的關係。黃子澄他是不會用,齊泰是要仔細觀察一番,看看值不值得用。而方孝孺,這人的用處也隻能是看看能不能成為大儒了。


    想要參議國政,那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方孝孺被誅十族還有爭論,但是好像人數也不少吧,得八百多人。”朱允熥仔細想了想,笑了起來,“湯和的神道碑也是方孝孺作序,都給鑿了。”


    想到這些事情,朱允熥也是啞然失笑。


    建文三寶,現在可不是朱允炆的臣子,他們以後都會是朱允熥的臣子。


    所以有些事情沒必要去想那麽多,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些事情,也不會發生。


    還是去做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還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值得他去操心呢。


    “朝鮮那邊埋個釘子,以後大義就在手裏。”朱允熥喃喃自語,說道,“師出有名,這也是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還是要做點表麵文章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點豬頭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點豬頭肉並收藏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