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迴京,涼國公藍玉是得勝凱旋,在朝堂上也算是威風凜凜、大放異彩,近年來屢立戰功不說,再加上徐達、李文忠先後離世,這讓藍玉風頭正盛。
但是那又如何,迴到了家裏該挨打還是挨打,在外麵跋扈倒也算了,迴到了家真不一定有囂張的本錢。
在涼國公府他是說一不二,不過現在是在開平王府,就被打了個皮開肉綻。
後背看似是被抽的皮開肉綻、鮮血淋漓,隻是藍玉一點都不當迴事。隻是皮外傷而已,可能看著有點嚇人。他也算有恃無恐,姐姐還能真舍得把我打傷不成?
常藍氏大概是打累了,也覺得教訓一下就行,不能真的給小弟打傷了。
“你那些莊田我做主給發賣了,你有沒有牢騷?”
藍玉立刻迴答說道,“不敢有牢騷,賣了就賣了。”
常藍氏又說道,“一會兒讓森兒過去,那些隻是記名的義子,一口氣全都給遣散了。”
藍玉愣了一下連忙求情,“姐,好些義子都是隨我到處征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嗯?”常藍氏立刻嗬斥,“還是打輕了不成?那些人也都是在軍中,遣散了還能有個差事,難道沒了你涼國公這個義父,他們就餓死了不成?”
藍玉心裏雖然不高興,不過還是說道,“行,就讓森兒去遣散。”
常藍氏繼續嗬斥說道,“倘若再讓我聽到伱在外頭收義子,我非先打斷了你的腿,再打爛那些攀附權貴之人的嘴!以後義父、義子之說,不準再提!”
藍玉隻能說道,“知道了。”
常升這時候也勸著說道,“舅舅,不是我們不近人情。實在是現在緊要關頭,前些天允熥做主殺了江夏侯,前些天駙馬歐陽倫也被正法了。你說說他們都是些什麽身份,現在外頭都有些亂糟糟的傳言,他也為難。”
提到這個,藍玉忍不住問道,“到底怎麽迴事?怎麽殺了他們?”
“江夏侯之子跋扈宮中作亂,歐陽倫仗著外戚身份敢走私鹽鐵茶去漠北。”常藍氏冷冰冰的說道,“現在知道怕了?勳貴人家的枉法也不是一個兩個,哪個殺不得?”
藍玉立刻幹笑起來,要說他以前做的一些事情,砍頭好像也不為過。
現在陛下舍得殺發小了,也處死了女婿,這確實有些嚇人。
因為那些罪名看似都是死罪,可是要是按照陛下以前的性格和脾氣,別人不敢說,江夏侯和歐陽倫說不定也就是小懲大誡,不可能真的殺了。
常藍氏又怒罵說道,“知道你是個殺才,就喜歡打仗。允熥立為太孫,你就該早些迴來。你可倒好,不想著幫他一把,還想著打去其他地,有你這麽做事的?”
藍玉更是尷尬了,說道,“我也沒想到這些,這事真不怨我。就想著一鼓作氣的給那些蠻子都殺絕了,免得以後起禍亂。”
藍玉到現在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也覺得比較委屈。
乘勝追擊,這才是他所認為的最好做法,可惜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一些良苦用心。
哀莫大於心死,常藍氏現在已經無話可說了。自家這個弟弟不開竅的時候真能氣死人,都說藍玉學到了常遇春九成的本事,常藍氏可不這麽認為。
她的丈夫悍勇無雙就不用多說,那也是有大智慧的,不像藍玉就是一根筋。
“這兩天太孫要過來,你最好給我本分點!”常藍氏警告著說道,“他是太孫,是儲君!你我皆是臣子,少給我在那擺你的長輩架子!”
藍玉就連忙說道,“不敢、不敢!這個分寸我還是有!此前太子爺還在的時候,我哪敢自稱舅舅。就是被打被罵,哪次我不是低眉順目的都受了?”
常藍氏更是來氣,說道,“那是太子!”
太子的手段大家都心裏清楚,不服氣都不行。要是在太孫麵前擺架子,藍玉說不定腦袋一犯迷糊,到時候就真的做出來一些失體統的事情,那可就不好了。
對於朱允熥被立為皇太孫,藍玉一點都不覺得意外,他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雖然以前太子流露出對朱允熥不太喜歡的樣子,可是作為太子的心腹,藍玉自認為還是有些話語權,還是可以給太子一些建議。
更何況作為統兵大將,作為屢立戰功的勳貴,他覺得太子不可能考慮其他人選。
隻是沒有想到太子早逝而已,隻是沒有想到太孫這麽早被立了,這也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
朱允熥也沒有第一時間趕往開平王府,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好歹也是儲君,沒必要上杆子的去籠絡藍玉。
在大本堂,朱允熥笑著在聽著朱高熾、朱濟熺等人的爭論,大明的皇室教育還算是成功。這也是精英教育了,這些皇子皇孫等人對於一些事情的道理都懂。
可是要做起來的話,那就是有些另當別論的意味了。
朱高熾振振有詞,說道,“凡是聖明的君主必然會有好的恤民政策,水災旱災之時本是天意,災民能靠什麽度過?還不是要看聖主恤民?我覺得賑災大計,首先得讓百姓有活路,再圖恢複生計。當減免受災之地賦稅,百姓才能休養生息。”
朱濟熺就不太認可的說道,“高熾,那你可想過大明之大?每年都有數地受災,賑濟百姓倒是不要緊,不能讓災民亂了起來。隻是災後,該征收賦稅就要征收,要不朝廷國庫空虛了,那才是大麻煩!”
“豈能處處受災?”朱高熾不認可的說道,“要我說隻是給災民施粥,他們是能活下去。活下去之後呢?還要重新蓋房、重新安家,一兩年都未必能弄好。這時候再收稅,百姓負擔何其重?到那時,他們能有活路?”
“那要是江南之地受災呢?”朱濟熺直接說道,“你是仁善了,江南之地本來就是朝廷糧稅之地,要是受災之後減稅,朝廷必然國庫空虛!”
江南的賦稅比起其他地方是要重一點,尤其是蘇州等地,現在大家都是私下說老朱對蘇州等地課以重稅是在報複當年那些人對張士誠的支持。
更本質的來說,還是江南之地相比起其他地方平穩一些,糧食的產量等等也高一點。
其他很多地方還在恢複民生,那自然也就隻能是從江南之地更多的收稅,這樣才能夠保證國庫充實,才能拿出一些資源去支援其他地方的恢複生產等等。
朱尚炳遞給朱允熥一塊點心,小聲說道,“他倆爭什麽爭?到時候不還是承襲王位,在王府裏逍遙快活就好。用不著他們保境安民,爭那些有什麽用?”
看著這個堂弟,朱允熥笑著打趣,“這話要是皇祖父聽著了,肯定要罵你了。你是秦王世子,以後也要鎮守一方。這些事情,怎麽就不關你的事?”
“我有不用臨民,自然不關我的事!”朱尚炳就理直氣壯的說道,“我要是去征稅了,那才是大麻煩。我一不征稅,二不管地方政事,三不掌兵,這才能逍遙自在。”
這小子看的通透,不過這也是很多藩王的真實寫照,這也算是底線問題了。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你該學還是要學,以後用得著你的地方不少。像二叔那樣多好,能夠節製諸將,遇到戰事還能督戰、統兵,以後你幫著鎮守,我也能安心。”
“那不行,我沒父王的本事。”朱尚炳直接說道,“我吃不了苦,一點都吃不了。打仗這些事情,估計兄弟們裏頭沒一個有本事的。”
朱允熥才不信這些,“這倒說不準,真要是到了那時候,該能撐得住場麵。”
就比如說胖嘟嘟的朱高熾,北平被朝廷大軍圍住的時候,他不是很好的守住了麽。這還是目前兄弟幾個當中被認為最不擅長武事的,可是到了要拚命的時候,一點都不掉鏈子。
“迴頭你勸勸二叔,不要大興土木,對王府裏的人好一點。”朱允熥開口說道,“別的人說了沒用,你的話二叔多少能聽進去些。”
秦王世子朱尚炳,可不是秦王妃所生,而是朱樉最愛的次妃鄧氏所生。雖然名義上不是嫡子,但是在朱樉的眼裏,朱尚炳就是他的嫡長子。
朱尚炳有些為難的說道,“皇兄,臣弟說了也沒用。皇祖父教訓一二,肯定能行。”
能行才是怪事!
在應天府的時候,朱樉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一旦到了西安,就不斷的放飛自我,缺德、殘暴的事情一樣不少做。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那過兩年讓你迴去,王府裏的事情你能幫忙管一管嗎?”
這一下不要說朱尚炳了,朱濟熺、朱高熾等人也都豎起耳朵了。
在應天府讀書當然不錯,可是他們還是想要迴封地。要不是在皇宮讀書、生活都非常好,還以為他們是質子呢。
朱尚炳立刻說道,“臣弟肯定竭力輔佐父王!”
朱濟熺也立刻說道,“允熥,讓我也迴去唄?我看晉王府這些年也在大興土木,我迴去了肯定給停下來!”
朱高熾又是期待又是擔心的說道,“皇祖父能答應嗎?”
“過完年就讓你們迴去,這事咱們幾個先說好,到時候我挑頭去奏請,你們可別退縮了。”朱允熥就笑著說道,“咱們一個人去求肯定沒用,這麽多人一起去求,皇祖父肯定給點麵子!”
(本章完)
但是那又如何,迴到了家裏該挨打還是挨打,在外麵跋扈倒也算了,迴到了家真不一定有囂張的本錢。
在涼國公府他是說一不二,不過現在是在開平王府,就被打了個皮開肉綻。
後背看似是被抽的皮開肉綻、鮮血淋漓,隻是藍玉一點都不當迴事。隻是皮外傷而已,可能看著有點嚇人。他也算有恃無恐,姐姐還能真舍得把我打傷不成?
常藍氏大概是打累了,也覺得教訓一下就行,不能真的給小弟打傷了。
“你那些莊田我做主給發賣了,你有沒有牢騷?”
藍玉立刻迴答說道,“不敢有牢騷,賣了就賣了。”
常藍氏又說道,“一會兒讓森兒過去,那些隻是記名的義子,一口氣全都給遣散了。”
藍玉愣了一下連忙求情,“姐,好些義子都是隨我到處征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嗯?”常藍氏立刻嗬斥,“還是打輕了不成?那些人也都是在軍中,遣散了還能有個差事,難道沒了你涼國公這個義父,他們就餓死了不成?”
藍玉心裏雖然不高興,不過還是說道,“行,就讓森兒去遣散。”
常藍氏繼續嗬斥說道,“倘若再讓我聽到伱在外頭收義子,我非先打斷了你的腿,再打爛那些攀附權貴之人的嘴!以後義父、義子之說,不準再提!”
藍玉隻能說道,“知道了。”
常升這時候也勸著說道,“舅舅,不是我們不近人情。實在是現在緊要關頭,前些天允熥做主殺了江夏侯,前些天駙馬歐陽倫也被正法了。你說說他們都是些什麽身份,現在外頭都有些亂糟糟的傳言,他也為難。”
提到這個,藍玉忍不住問道,“到底怎麽迴事?怎麽殺了他們?”
“江夏侯之子跋扈宮中作亂,歐陽倫仗著外戚身份敢走私鹽鐵茶去漠北。”常藍氏冷冰冰的說道,“現在知道怕了?勳貴人家的枉法也不是一個兩個,哪個殺不得?”
藍玉立刻幹笑起來,要說他以前做的一些事情,砍頭好像也不為過。
現在陛下舍得殺發小了,也處死了女婿,這確實有些嚇人。
因為那些罪名看似都是死罪,可是要是按照陛下以前的性格和脾氣,別人不敢說,江夏侯和歐陽倫說不定也就是小懲大誡,不可能真的殺了。
常藍氏又怒罵說道,“知道你是個殺才,就喜歡打仗。允熥立為太孫,你就該早些迴來。你可倒好,不想著幫他一把,還想著打去其他地,有你這麽做事的?”
藍玉更是尷尬了,說道,“我也沒想到這些,這事真不怨我。就想著一鼓作氣的給那些蠻子都殺絕了,免得以後起禍亂。”
藍玉到現在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也覺得比較委屈。
乘勝追擊,這才是他所認為的最好做法,可惜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一些良苦用心。
哀莫大於心死,常藍氏現在已經無話可說了。自家這個弟弟不開竅的時候真能氣死人,都說藍玉學到了常遇春九成的本事,常藍氏可不這麽認為。
她的丈夫悍勇無雙就不用多說,那也是有大智慧的,不像藍玉就是一根筋。
“這兩天太孫要過來,你最好給我本分點!”常藍氏警告著說道,“他是太孫,是儲君!你我皆是臣子,少給我在那擺你的長輩架子!”
藍玉就連忙說道,“不敢、不敢!這個分寸我還是有!此前太子爺還在的時候,我哪敢自稱舅舅。就是被打被罵,哪次我不是低眉順目的都受了?”
常藍氏更是來氣,說道,“那是太子!”
太子的手段大家都心裏清楚,不服氣都不行。要是在太孫麵前擺架子,藍玉說不定腦袋一犯迷糊,到時候就真的做出來一些失體統的事情,那可就不好了。
對於朱允熥被立為皇太孫,藍玉一點都不覺得意外,他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雖然以前太子流露出對朱允熥不太喜歡的樣子,可是作為太子的心腹,藍玉自認為還是有些話語權,還是可以給太子一些建議。
更何況作為統兵大將,作為屢立戰功的勳貴,他覺得太子不可能考慮其他人選。
隻是沒有想到太子早逝而已,隻是沒有想到太孫這麽早被立了,這也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
朱允熥也沒有第一時間趕往開平王府,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好歹也是儲君,沒必要上杆子的去籠絡藍玉。
在大本堂,朱允熥笑著在聽著朱高熾、朱濟熺等人的爭論,大明的皇室教育還算是成功。這也是精英教育了,這些皇子皇孫等人對於一些事情的道理都懂。
可是要做起來的話,那就是有些另當別論的意味了。
朱高熾振振有詞,說道,“凡是聖明的君主必然會有好的恤民政策,水災旱災之時本是天意,災民能靠什麽度過?還不是要看聖主恤民?我覺得賑災大計,首先得讓百姓有活路,再圖恢複生計。當減免受災之地賦稅,百姓才能休養生息。”
朱濟熺就不太認可的說道,“高熾,那你可想過大明之大?每年都有數地受災,賑濟百姓倒是不要緊,不能讓災民亂了起來。隻是災後,該征收賦稅就要征收,要不朝廷國庫空虛了,那才是大麻煩!”
“豈能處處受災?”朱高熾不認可的說道,“要我說隻是給災民施粥,他們是能活下去。活下去之後呢?還要重新蓋房、重新安家,一兩年都未必能弄好。這時候再收稅,百姓負擔何其重?到那時,他們能有活路?”
“那要是江南之地受災呢?”朱濟熺直接說道,“你是仁善了,江南之地本來就是朝廷糧稅之地,要是受災之後減稅,朝廷必然國庫空虛!”
江南的賦稅比起其他地方是要重一點,尤其是蘇州等地,現在大家都是私下說老朱對蘇州等地課以重稅是在報複當年那些人對張士誠的支持。
更本質的來說,還是江南之地相比起其他地方平穩一些,糧食的產量等等也高一點。
其他很多地方還在恢複民生,那自然也就隻能是從江南之地更多的收稅,這樣才能夠保證國庫充實,才能拿出一些資源去支援其他地方的恢複生產等等。
朱尚炳遞給朱允熥一塊點心,小聲說道,“他倆爭什麽爭?到時候不還是承襲王位,在王府裏逍遙快活就好。用不著他們保境安民,爭那些有什麽用?”
看著這個堂弟,朱允熥笑著打趣,“這話要是皇祖父聽著了,肯定要罵你了。你是秦王世子,以後也要鎮守一方。這些事情,怎麽就不關你的事?”
“我有不用臨民,自然不關我的事!”朱尚炳就理直氣壯的說道,“我要是去征稅了,那才是大麻煩。我一不征稅,二不管地方政事,三不掌兵,這才能逍遙自在。”
這小子看的通透,不過這也是很多藩王的真實寫照,這也算是底線問題了。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你該學還是要學,以後用得著你的地方不少。像二叔那樣多好,能夠節製諸將,遇到戰事還能督戰、統兵,以後你幫著鎮守,我也能安心。”
“那不行,我沒父王的本事。”朱尚炳直接說道,“我吃不了苦,一點都吃不了。打仗這些事情,估計兄弟們裏頭沒一個有本事的。”
朱允熥才不信這些,“這倒說不準,真要是到了那時候,該能撐得住場麵。”
就比如說胖嘟嘟的朱高熾,北平被朝廷大軍圍住的時候,他不是很好的守住了麽。這還是目前兄弟幾個當中被認為最不擅長武事的,可是到了要拚命的時候,一點都不掉鏈子。
“迴頭你勸勸二叔,不要大興土木,對王府裏的人好一點。”朱允熥開口說道,“別的人說了沒用,你的話二叔多少能聽進去些。”
秦王世子朱尚炳,可不是秦王妃所生,而是朱樉最愛的次妃鄧氏所生。雖然名義上不是嫡子,但是在朱樉的眼裏,朱尚炳就是他的嫡長子。
朱尚炳有些為難的說道,“皇兄,臣弟說了也沒用。皇祖父教訓一二,肯定能行。”
能行才是怪事!
在應天府的時候,朱樉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一旦到了西安,就不斷的放飛自我,缺德、殘暴的事情一樣不少做。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那過兩年讓你迴去,王府裏的事情你能幫忙管一管嗎?”
這一下不要說朱尚炳了,朱濟熺、朱高熾等人也都豎起耳朵了。
在應天府讀書當然不錯,可是他們還是想要迴封地。要不是在皇宮讀書、生活都非常好,還以為他們是質子呢。
朱尚炳立刻說道,“臣弟肯定竭力輔佐父王!”
朱濟熺也立刻說道,“允熥,讓我也迴去唄?我看晉王府這些年也在大興土木,我迴去了肯定給停下來!”
朱高熾又是期待又是擔心的說道,“皇祖父能答應嗎?”
“過完年就讓你們迴去,這事咱們幾個先說好,到時候我挑頭去奏請,你們可別退縮了。”朱允熥就笑著說道,“咱們一個人去求肯定沒用,這麽多人一起去求,皇祖父肯定給點麵子!”
(本章完)